..續本文上一頁時」都不能配 合。
■破因果不和合 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若有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有人則又說因和果不和合。龍樹菩薩就破說,因和果不和合的話這個因和 果沒有緣份,這個因怎能生這個果呢?它們之間不相幹不配合,即然它們之 間沒有關系,這個因就不能生這個果了。又有人說因果有和合,這個果還沒 有配合因之前它就要存在,這個果即然已經存在,這個因怎能再生這個果 呢?
■破因中無果 若因空無果因何能生果 若因不空果因何能生果
若因中絕對沒有果的緣在,那麼與果沒有緣的因怎能生這個果呢?如果他 能生果的話,任何東西都能夠生了。若因中有果的緣,那果就要先在了,那 有果的因怎能有生果?因爲果已在,它不靠因再生了。
■破果有體 果不空不生果不空不滅 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滅
龍樹菩薩說,如果「果」是實有的自己存在,它就不靠因緣生了。所以果
不空不生,他也不靠因緣滅。就小乘部派認爲因果是真實的,如果他是自己 存在,他就不靠因緣生了,他不必靠因緣滅。因爲果是自己有他就不會生也 不會滅。
■破果無體 果空故不生果空故不滅 以果是空故不生亦不滅
即然空無實體,所以它沒有生,它什麼東西都沒有,自然也沒有東西好滅 了。
■破因果同異 因果是一者是事終不起 因果若異者是事亦不然
因和果若是同一個的話,因就是果,就沒因變成果這回事了。因和果若完 全不一樣的話,它就犯上前述的各種錯誤。
若因果是一生及所生一 若因果是異因則同非因
外人更進一步說因果是同樣的生和所生,那就犯上因果的錯誤,那媽媽就 是孩子了。有些人說因果不同樣而能生果的話,那因和果就沒有關系了,沒 有關系的話,不是因的因也能生果,那種豆打鐵都能生橙。問題是你認爲果 是果,因是因,原本沒那回事。你是執取因緣變化過程前面那一段爲因,又 執取後面那一段爲果。
若果定有性因爲何所生 若果定無性因爲何所生
外人再說果不隨因緣變化,有他肯定的自己的樣子,就是世間每一樣東西 都有它固定的樣子,如蘋果和橙有各自的樣子。龍樹就問,如果「果」是如 此的話,「因」怎樣生如此的「果」呢。因爲凡是維持自己樣子的東西就不 靠因緣了。如果不是靠因緣而出現的法,中觀說沒有東西會生他,他是他自 己。外人又說「果」是沒有隨緣變化,他什麼性質都沒有,因生出來的東西 是什麼性質呢?根本沒有東西可生。
■結論 因不生果者則無有因相 若無有因相誰能有是果
龍樹菩薩就說。從上面的結論,「因」不曾生過,而且因果中更沒有因的 相,那沒有因的相,誰來生果?
若從衆因緣而有和合生 和合自不生雲和能生果
外人又再說有個一位叫做「合法」的法,這個法他來生果。比如說,有些 佛教徒會有如此看法,就是這世間有一些理性;這些理性在維持因果變化, 沒有人管的理性,就是這個法、道理或原則。外人說就有這些和合的原則, 造成這個因緣生出果。科學家即有這種想法,世間有很多原理原則造成這些 東西發生。比如蘋果會掉在地上是因爲有地心引力,這是個原理,他不說是 那個東西吸引力,而是說地心吸引力。東西二個互相吸引,互相運動,地球 的運動你看不到,你看到東西運動,所以你說地球是吸引那個東西。現在他 說世間有這些「理」,誰也管不了,他自然運作。所以外人說因緣和合裏面 有一種理性叫做和合的法性,他在生果。龍樹菩薩就破說和合性的自己,它 都不能自己生,它怎能生果呢?爲什麼呢?因爲凡是能夠生的東西,它就要 變化,沒有變化他不能生,從沒有變成有叫「生」,從有變成沒有叫做滅, 這就叫變化。而這個和合的法性到底自己能不能生?它不能生。它自己如果 能夠生,就要靠因緣,而靠因緣生它自己就不能存在。如果和合的理性自己
不能生自己,它自己生跟因緣無關,它也不能夠生因緣的果,因爲它要生果 的話,它就要變,這樣墮落入因緣裏面去了。所以你認爲有和合的法性,但 不論怎樣說,這和合的法性都沒有辦法生,他又怎樣能生果呢。
根據中觀的說法,凡是有自己的自性,不靠因緣而來的話,那自性就不靠 因緣生,自己若存在的話,任何因緣都不能影響它,它也不會滅,換句話 說,它自己存在的東西,它不能生也不能滅,它也不能影響別人的生滅,這 是自性有的樣子。而凡是任何東西要存在,它必然是要自己存在或靠因緣存 在。它若靠因緣存在他就沒有自己,它不過是衆因緣,你另外給一個名稱。 你若說他是他自己又說他沒有自己,就犯上上述所有的毛病。其實沒有所謂 真實的因存在,不過是因緣過程裏面我們把這一個階段叫做因,那一個階段 叫做果。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法講一切因緣生滅,因不可得,緣不可得,生不可得, 滅不可得。都是假名安立。在假名安立裏面我們建立起因果道理。因果道理 是我們去分別萬法而建立起來的,但我們不執著它們爲實有,這是中觀所要 破的。比如龜毛兔角,烏龜本來沒有毛,兔子本來沒有角,你又何必去尋找 或否定它呢,這都是我們建立起來的因,當我們執取這種烏龜或兔子的外相 時,我們會假名安立,然後規範它有這些或沒有這些了。
是故果不生緣和不合生 若無有果者何外有合法
根據上述的說法,果不從因緣生,因緣不能合起來生果,則沒和合的理性 存在了。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七
觀涅槃品第廿五涅槃的真義
什麼是涅槃?佛法說涅槃是寂滅,寂就是寂靜,不動的意思,滅就是沒有 生滅。涅槃不是把什麼東西摧毀,也沒有去改變任何東西,也並不是在另外 一個境界裏。那涅槃是什麼呢?就是對生死迷惑,造業受苦的這些現象已覺 悟它們本來是性空的,然後在這個覺悟中知道“生死和涅槃都是一樣,就是一 切法本來是不生不滅的空寂。當一個人證悟到涅槃的時候,他就知道他再也 沒有生死了。爲什麼會這樣呢?他必須通過修行,離開了他原本的煩惱,即 貪嗔癡的迷惑,他必須從這邊放下,爲什麼呢?原來生死迷惑,涅槃都是煩 惱帶來的。一旦我們解決了煩惱,我們就會發覺生死不可得,這就叫證悟涅 盤,涅槃並不是超越生死之外,有東西叫涅槃。涅槃應該說是超越迷惑或不 再迷惑而看到真相。真相就是沒有生滅,沒有一個法可得。當一個人看到沒 有生滅,沒有法,沒有我的時候,他也知道生死不可得,那他就會告訴你, 他沒有下一生了。在經典裏時常有說當一個人證悟涅槃的時候,他會說“我生 已盡,梵行已立,所做已辦,不受後有。”這經常是阿羅漢證悟的時候常講的 一句,總之一個證悟阿羅漢果者他是沒有下一生。我們認爲有生死,我們就 看到下一生,他(阿羅漢)看到沒有生死可得,下一生是什麼回事,沒有。 另外當一個人證悟涅槃時,可分做有余涅槃和無余涅槃,有余涅槃是當他們 煩惱放下的時候,他的色身還有生滅的作用,當他的身心完全了結了,不再 繼續了,我們才叫無余涅槃。”
但是上述涅槃的說法,就引起了很多見解。因爲原本涅槃是不能用“死”來 作定義,結果是用死後來說他不來了,那到底涅槃是在那裏?那據佛法來 說,因爲衆生執著有真實的生死,他才看到生死輪回,當他看到生死輪回 時,他就起了煩惱,種種分別,佛就告訴他有涅槃,那佛告訴他有涅槃必然 要從他生死那邊來說。本來沒有生死可得,也沒有涅槃可得,但是因爲我們
迷惑執著有生死,因此佛就用生死這個角度來講涅槃。他告訴你生死的本性 是空的,我們要通過修行來證悟本來沒有生滅的涅槃。佛在教導的過程中告 訴我們生死是無常、苦的、是不清淨的,不自由的,所以涅槃就要相互過 來,是快樂的、自由的,清淨的,不生不滅的。然後講生死是虛假的,涅槃 是真實的。當佛那樣講時,部派的佛學者就誤解佛的意思,認爲真的有生死 叁界可出,真的有涅槃可以證悟,就在生死之外有個清淨的,快樂的,不變 的涅槃。佛證得涅槃是證得一切法本來是空的。這本來一切空的法是跟生死 沒有差別的,生死也本來是空,一切法性都如此。但是一些人聽了佛法的苦 空無常,以爲有個涅槃寂滅來讓你證悟。所以大乘佛法會說釋迦牟尼佛都沒 有入涅槃,因在娑婆世界裏,佛要渡化叁千大千世界的如此多的衆生,所以 他要以叁千大千世界時的如此多的衆生,所以他要以千百仡的應化身去渡 化,這叫「示現」。因爲是示現,所以佛陀的一生從出世到涅槃,不過是一 種應化,不是真實的,比如說他可能在此世界入滅了,又在彼世界剛剛出 世,所以說佛不入涅槃。但在小乘的說法是佛只在我們的人間渡衆生,在其 它地方沒有,因此他說佛真的入涅槃。
對于證悟空性,阿羅漢證到一切法都是空他就不來生死,菩薩證悟到本來 空寂涅槃,生死來去都不相礙。佛證到畢竟空就是圓滿的證悟,一切無所不 知。在觀涅槃品裏,是要破有者認爲涅槃是真實的。
若一切法空無生無滅者 何斷何所滅而稱爲涅槃
外人說苦一切法的本性是空的話,那萬法就沒有生沒有滅了。但外人所說 的空跟龍樹菩薩講的空不一樣,龍樹菩薩所說的空是因緣裏面沒有自體,而 外人的空是什麼都沒有,那在“什麼都沒有”的底下沒有生也沒有滅,即然什 麼都沒有的話那來斷煩惱,滅生死,而稱爲涅槃呢?若諸法不空則無生無 滅,何斷何所滅而稱爲涅槃。龍樹菩薩就破說,若諸法不空,它不空就經常 在,經常在就沒有辦法生沒有辦法滅。常在的法什麼東西在生,什麼東西在 滅?沒有。因此有什麼東西的法可以稱爲涅槃?沒有。前面外人說一切法
空,故沒有生滅,而龍樹菩薩說一切法不空則不能生滅,這是中觀跟外人的 觀點最大的不一樣。外人說一…
《中觀講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