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講座▪P4

  ..續本文上一頁有 那個法等,就産生了中觀的第一段頌文,看到了生和滅,一個和多個,永恒或 不永恒,或來了走了等種種差別,然後你會研究跟誰有什麼關系,是什麼東西 做的,種種的見解都産生了。這些都是沒有學中觀的人認爲真實有的,有那些 東西在作用,可是學中觀的人會明白一切都不過是一段因緣,然後你自取某一 段外像,然後說這是某個“東西”。廣超法師也舉蘋果的生成過程:如小蘋 果、青蘋果、紅蘋果和爛蘋果的外像,一般人會認爲是真實的法,事實上,只 不過是因緣變化;或水→曆經湖水、雨水、自來水、口水和尿水,但事實上都 不實在存有,也只是因緣變化而給我們假名安立。

  因此,廣超法師說中觀並沒有破因果,而是破對因果不正確的見解,反而他 要你看待正確的因果,就是沒有自性的因果,沒有生、滅,不常、不斷、不來 不去,而沒有實在的東西,一切法都沒有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滅,而眼睛 耳朵看到有生滅卻是我們的迷惑。

  關于斷常見,我們學佛時的人時常會犯上這個毛病說:“我無量劫以來輪回 生死,現在我修行佛法就可以得到解脫,從世間上消失。這是很嚴重的斷常 見,常就是認爲有個“我”在“無量劫”以來輪回生死,斷就否是“我”在世 間上“消失”,事實上沒有“我”在生死輪回,而只不過一段段的因緣生滅變 化,在其過程中沒有真實的東西在或不在,生或滅。

  

  廣超法師中觀講座叁

  善有樂報惡有苦報

  觀業品第十七

  釋廣超法師說,業,在梵文叫[KARMA],如用音譯叫[羯磨]。

  業是指什麼呢?做事情叫做業,比如工業,商業。在佛教我們做的種種事 情叫做業,而當我們在做的時候我們叫做造業,當那個業讓我們感受到果報 的時候,我們叫做業報。但是在我們造業時而還未受報時,有一股力量推行 著,我們叫做業力。

  廣超法師說,觀業品的重點是在談業力。很多部派佛教都是向他的追隨者 講業力因果怎樣作用,而佛教講的因果輪回就是在講業力。

  根據佛法來說,業可分爲善業與惡業,也可分爲身、口、意叁業。但廣超 法師說,一般佛教徒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是非常的錯誤,經 典裏面沒有這樣說。反而是說:[善有樂報,惡有苦報],我們認爲業有善惡 之分是我們的心念在影響,但業的善惡並不因你的起心動念而叫善惡,業的 果報本身並沒有善惡。比如說人有兩顆眼睛,蒼蠅有叁顆眼睛,這是受報 業,它本身並沒有善惡。因此,廣超法師說,所有的果報是沒有善惡,而只 有苦和樂的感受,和不苦不樂的感受,即苦報、樂報和不苦不樂果報。那業 的善惡的是以什麼來分別呢?不是以我們的心念的善惡來分別,而是以果報 的樂和苦來分別。即我們造了一些業而使我們得快樂的果報,那種業我們叫 做善業,相反的我們造了一些業而使我們得到苦的果報就叫惡業。廣超法師 提醒大家說之前他講[因果]時,說果報還未出現之時,它的因不確定,同樣 的果報還未出來時,它的業也不能確定。但是有些業的力量很厲害,他一定 會發生了,我們就可確定。廣超法師舉例說:[樹上的蘋果一定會掉在地上] 這句話是不確定的,但「樹上的蘋果終歸會離開那顆樹」確是對的,意思是 告訴你看到果的時候,你才能說它的因是什麼,而你不能看到某件事時說它

  將來的是某件事情的因,這是佛所說的無常。所以我們起心動念雖有善惡, 但卻不一定會造我們的業是苦是樂。廣超法師再舉一個貓和兔的例子。他說 貓和兔是一對好朋友,有一次貓偷來一只魚請兔子吃,兔子吃了魚一定死, 爲什麼呢?因爲兔子的腸胃受不了,所以兔子就死掉。因此說雖有善的心, 卻有愚癡的行爲和看法,就造成苦的果報,這是爲什麼說善有善報是錯的。

  再來,廣超法師又指出我們另一個對業力因果的普遍錯誤的概念,即認爲 佛法中的[諸法因緣生],以爲造業的人是我造,跟別人無關,這絕對錯誤 的。因爲[造業]是很多因緣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心念,及跟其它 助緣。並不是一個人能造的,須要和其它的人配合,在佛法上稱爲共業和不 共業等。比如說我們出生在地球,以因果來說,出生在地球即是我的業,但 絕不是我一個人而是很多人合力造成的共業。但雖然大家造了共同的業,我 們仍然還是不同的地方,因爲彼此還有它不同的業。

  同樣的雖然我們有共同的心來造業,但結果有時候會不一樣,因爲每個人 的助緣不一樣。這即所謂的共業與不共業。造業之中還有[引業]和[滿業]。 什麼是引業呢?即是有些業會在我們在生死輪回之中,産生轉世投胎的效 用,即是[引業],而有些業卻是沒有這種作用,它是在我們人生中增添一些 果報,給我們這一生更圓滿,即是[滿業]。有些人認爲不管我們造了什麼業 都是帶我們生死輪回,這是錯的,廣超法師說,比如抽煙,不管我們認爲抽 煙是好,是壞,它不影響我們的生死輪回,但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所以我們 要認清,是引業帶我們生死輪回,而且有引業會使我們生死輪回好幾次。即 有些業造了一次我們會受到多次的果報,而有些卻要造了很多次,才受到一 次的果報,所以有的業是累積性的。業的受報時也有差別,有今生做今生 報,今生做下生報,今生做某生受報,或今生做未知那一生受報。業受報也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造業和受報是不一樣的性質。比如說殺人這個引 業,照理來說應該是被別人殺,但據佛法來說不是,而是墮入地獄,這個引 業在佛法來說叫異熟業,而且在不同時候這果報才成熟。有一些業卻是相續 性的,前後有類似性的受報,這個叫做等流報,比方說煮飯,從煮米成飯的 過程中不停的在轉變,最後就成飯,另外有一些業是突變的,完全不一樣的

  性質。所以業有很多的性質。

  但中觀對業的討論是有很多人認爲業有自性見而産生很多的誤解。其中一 個是認爲有一個人在無量劫造業而輪回到今生來受報,就是認爲我前世造業 而今生來受報,即有一個[我]從前世到今生,這從中觀來說是不正確的,因 爲執著有一個[我],執著有造業這件事,執著有[我]輪回到今天是外道的思 想,而佛教的思想是沒有「我」在輪回,但不是沒有輪回,即無我的輪回。 佛陀都告訴我們[無我]了,那有[我]在輪回呢?中觀進一步的告訴我們事實上 沒有造業的人,也沒有受報的人,不過是一段的業力因果而已,這是中觀所 要破的[自性見]。所以真正佛法講的業力因果輪回是沒有作者,沒有受者, 也沒有我在輪回,這是正確的業力的見解。

  之前我們有說過部派佛教的祖師大德們要對他的信徒解說這個業力的問題 時就遇到一個難題,即造的因消失了,後來果報生起了,那中間那一階段是 什麼東西在維持著呢,我們都說業力,業是什麼東西?很多人說業保留在那 邊,因緣到了它就生出果來。這是錯的,于廣超法師說,如果說業力保留在 那邊的話,是誰在留它啊,若沒有人留它的話,那它怎會留下來。

  討論業力的實況是很重要的,廣超法師說,從中我們才了解到爲何我們的 身心會流轉到今天,同時弄清楚我們的業力輪回怎樣來,這樣我們才能正確 的修行。

  接下來,廣超法師開始講解觀業品。他說: 人能降伏心利益於衆生 是名爲慈善二世果報種

  對於這第一句頌文,在中觀頌裏有所爭議,廣超法師說。他印給大家的頌 文是摘錄過來的,即是說中觀論頌的頌文沒有直接從印度翻譯過來,而是從 印度傳過來的注解中觀頌的詳解文字中摘錄出來。所以,大藏經中沒有這個 頌文,只有中論的各種注解。只所以這一句頌文會排在第一段,是因爲鸠羅 摩什所翻譯的,如果是其它人所翻譯,這一段頌文會排在其它地方。這句話

  是說一個人能降伏其心,而做種種善事利益於衆生,那麼這個人今世和來世 會得到快樂的果報。

  大聖說二業思與從思生 是業別相中種種分別說

  廣超法師說,龍樹菩薩在寫這觀業品是要破那些不正確的見解,尤其是一 切[有部]佛教的見解。一切有部佛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部派,影響印度佛 教最廣大。這部派在解釋業力因果時,認爲真實的有業力因果的現象在發 生。真實就是認爲有造業的時候和受果報的時候,即真的有造的人和受的 人,而且造的人和受的人是我從過去到今天來受報,這是很大的錯誤。

  大聖說二業思與從思生 是業別相中種種分別說

  大聖說二業,在一切有部部派佛教裏說的大聖就是指釋迦牟尼佛。龍樹菩 薩在這裏指出部派佛教認爲佛陀說業有二大種,即從心念在想和在想後就去 做的行爲,就是所謂的身口業。這二種業有種種的差別,種種的分別說,若 二種,若叁種(身、口、意),若十種(十善業或十惡業一如意業的貪、 嗔、癡,身業的殺、盜、淫、口業的謊語、绮語、二舌、惡口,十種或善或 惡)。

  佛所說思者,所謂意業是 所從思生者,即是身口業

  佛所說思者,就是我們的意業,而從思生起後用口和身體去做了就是身口 的業。

  身業及口業,作與無作業 如是四事中,亦善亦不善

  就是說我們的身業和口業又分做兩種,及所謂有作業與“無作業”,這是一 切有部部派佛教的理論。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打你一巴掌,以用手來做出某 種行爲,這是身業,另外呢,就是另一種業也發生,即使沒有做,叫做“無作 業”。這無作業發生在那裏呢?他說你看不到,只有有神通的人看到你的業的 果報,而且他是用心來看(不是眼睛),看到果報的物質形象。因此在佛教 裏有個名詞叫無表色,就是有一種物質是不能表現出來的,叫做無表,但有 神通的人卻可以看到,如佛教的宿命通,就是能看到無表色。所以有部派佛 教認爲當我打你一巴掌的當時,也有無表色…

《中觀講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