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 那个法等,就产生了中观的第一段颂文,看到了生和灭,一个和多个,永恒或 不永恒,或来了走了等种种差别,然后你会研究跟谁有什么关系,是什么东西 做的,种种的见解都产生了。这些都是没有学中观的人认为真实有的,有那些 东西在作用,可是学中观的人会明白一切都不过是一段因缘,然后你自取某一 段外像,然后说这是某个“东西”。广超法师也举苹果的生成过程:如小苹 果、青苹果、红苹果和烂苹果的外像,一般人会认为是真实的法,事实上,只 不过是因缘变化;或水→历经湖水、雨水、自来水、口水和尿水,但事实上都 不实在存有,也只是因缘变化而给我们假名安立。
因此,广超法师说中观并没有破因果,而是破对因果不正确的见解,反而他 要你看待正确的因果,就是没有自性的因果,没有生、灭,不常、不断、不来 不去,而没有实在的东西,一切法都没有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灭,而眼睛 耳朵看到有生灭却是我们的迷惑。
关于断常见,我们学佛时的人时常会犯上这个毛病说:“我无量劫以来轮回 生死,现在我修行佛法就可以得到解脱,从世间上消失。这是很严重的断常 见,常就是认为有个“我”在“无量劫”以来轮回生死,断就否是“我”在世 间上“消失”,事实上没有“我”在生死轮回,而只不过一段段的因缘生灭变 化,在其过程中没有真实的东西在或不在,生或灭。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三
善有乐报恶有苦报
观业品第十七
释广超法师说,业,在梵文叫[KARMA],如用音译叫[羯磨]。
业是指什么呢?做事情叫做业,比如工业,商业。在佛教我们做的种种事 情叫做业,而当我们在做的时候我们叫做造业,当那个业让我们感受到果报 的时候,我们叫做业报。但是在我们造业时而还未受报时,有一股力量推行 着,我们叫做业力。
广超法师说,观业品的重点是在谈业力。很多部派佛教都是向他的追随者 讲业力因果怎样作用,而佛教讲的因果轮回就是在讲业力。
根据佛法来说,业可分为善业与恶业,也可分为身、口、意三业。但广超 法师说,一般佛教徒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是非常的错误,经 典里面没有这样说。反而是说:[善有乐报,恶有苦报],我们认为业有善恶 之分是我们的心念在影响,但业的善恶并不因你的起心动念而叫善恶,业的 果报本身并没有善恶。比如说人有两颗眼睛,苍蝇有三颗眼睛,这是受报 业,它本身并没有善恶。因此,广超法师说,所有的果报是没有善恶,而只 有苦和乐的感受,和不苦不乐的感受,即苦报、乐报和不苦不乐果报。那业 的善恶的是以什么来分别呢?不是以我们的心念的善恶来分别,而是以果报 的乐和苦来分别。即我们造了一些业而使我们得快乐的果报,那种业我们叫 做善业,相反的我们造了一些业而使我们得到苦的果报就叫恶业。广超法师 提醒大家说之前他讲[因果]时,说果报还未出现之时,它的因不确定,同样 的果报还未出来时,它的业也不能确定。但是有些业的力量很厉害,他一定 会发生了,我们就可确定。广超法师举例说:[树上的苹果一定会掉在地上] 这句话是不确定的,但「树上的苹果终归会离开那颗树」确是对的,意思是 告诉你看到果的时候,你才能说它的因是什么,而你不能看到某件事时说它
将来的是某件事情的因,这是佛所说的无常。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虽有善恶, 但却不一定会造我们的业是苦是乐。广超法师再举一个猫和兔的例子。他说 猫和兔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猫偷来一只鱼请兔子吃,兔子吃了鱼一定死, 为什么呢?因为兔子的肠胃受不了,所以兔子就死掉。因此说虽有善的心, 却有愚痴的行为和看法,就造成苦的果报,这是为什么说善有善报是错的。
再来,广超法师又指出我们另一个对业力因果的普遍错误的概念,即认为 佛法中的[诸法因缘生],以为造业的人是我造,跟别人无关,这绝对错误 的。因为[造业]是很多因缘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心念,及跟其它 助缘。并不是一个人能造的,须要和其它的人配合,在佛法上称为共业和不 共业等。比如说我们出生在地球,以因果来说,出生在地球即是我的业,但 绝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合力造成的共业。但虽然大家造了共同的业,我 们仍然还是不同的地方,因为彼此还有它不同的业。
同样的虽然我们有共同的心来造业,但结果有时候会不一样,因为每个人 的助缘不一样。这即所谓的共业与不共业。造业之中还有[引业]和[满业]。 什么是引业呢?即是有些业会在我们在生死轮回之中,产生转世投胎的效 用,即是[引业],而有些业却是没有这种作用,它是在我们人生中增添一些 果报,给我们这一生更圆满,即是[满业]。有些人认为不管我们造了什么业 都是带我们生死轮回,这是错的,广超法师说,比如抽烟,不管我们认为抽 烟是好,是坏,它不影响我们的生死轮回,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 要认清,是引业带我们生死轮回,而且有引业会使我们生死轮回好几次。即 有些业造了一次我们会受到多次的果报,而有些却要造了很多次,才受到一 次的果报,所以有的业是累积性的。业的受报时也有差别,有今生做今生 报,今生做下生报,今生做某生受报,或今生做未知那一生受报。业受报也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造业和受报是不一样的性质。比如说杀人这个引 业,照理来说应该是被别人杀,但据佛法来说不是,而是堕入地狱,这个引 业在佛法来说叫异熟业,而且在不同时候这果报才成熟。有一些业却是相续 性的,前后有类似性的受报,这个叫做等流报,比方说煮饭,从煮米成饭的 过程中不停的在转变,最后就成饭,另外有一些业是突变的,完全不一样的
性质。所以业有很多的性质。
但中观对业的讨论是有很多人认为业有自性见而产生很多的误解。其中一 个是认为有一个人在无量劫造业而轮回到今生来受报,就是认为我前世造业 而今生来受报,即有一个[我]从前世到今生,这从中观来说是不正确的,因 为执着有一个[我],执着有造业这件事,执着有[我]轮回到今天是外道的思 想,而佛教的思想是没有「我」在轮回,但不是没有轮回,即无我的轮回。 佛陀都告诉我们[无我]了,那有[我]在轮回呢?中观进一步的告诉我们事实上 没有造业的人,也没有受报的人,不过是一段的业力因果而已,这是中观所 要破的[自性见]。所以真正佛法讲的业力因果轮回是没有作者,没有受者, 也没有我在轮回,这是正确的业力的见解。
之前我们有说过部派佛教的祖师大德们要对他的信徒解说这个业力的问题 时就遇到一个难题,即造的因消失了,后来果报生起了,那中间那一阶段是 什么东西在维持着呢,我们都说业力,业是什么东西?很多人说业保留在那 边,因缘到了它就生出果来。这是错的,于广超法师说,如果说业力保留在 那边的话,是谁在留它啊,若没有人留它的话,那它怎会留下来。
讨论业力的实况是很重要的,广超法师说,从中我们才了解到为何我们的 身心会流转到今天,同时弄清楚我们的业力轮回怎样来,这样我们才能正确 的修行。
接下来,广超法师开始讲解观业品。他说: 人能降伏心利益於众生 是名为慈善二世果报种
对於这第一句颂文,在中观颂里有所争议,广超法师说。他印给大家的颂 文是摘录过来的,即是说中观论颂的颂文没有直接从印度翻译过来,而是从 印度传过来的注解中观颂的详解文字中摘录出来。所以,大藏经中没有这个 颂文,只有中论的各种注解。只所以这一句颂文会排在第一段,是因为鸠罗 摩什所翻译的,如果是其它人所翻译,这一段颂文会排在其它地方。这句话
是说一个人能降伏其心,而做种种善事利益於众生,那么这个人今世和来世 会得到快乐的果报。
大圣说二业思与从思生 是业别相中种种分别说
广超法师说,龙树菩萨在写这观业品是要破那些不正确的见解,尤其是一 切[有部]佛教的见解。一切有部佛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部派,影响印度佛 教最广大。这部派在解释业力因果时,认为真实的有业力因果的现象在发 生。真实就是认为有造业的时候和受果报的时候,即真的有造的人和受的 人,而且造的人和受的人是我从过去到今天来受报,这是很大的错误。
大圣说二业思与从思生 是业别相中种种分别说
大圣说二业,在一切有部部派佛教里说的大圣就是指释迦牟尼佛。龙树菩 萨在这里指出部派佛教认为佛陀说业有二大种,即从心念在想和在想后就去 做的行为,就是所谓的身口业。这二种业有种种的差别,种种的分别说,若 二种,若三种(身、口、意),若十种(十善业或十恶业一如意业的贪、 嗔、痴,身业的杀、盗、淫、口业的谎语、绮语、二舌、恶口,十种或善或 恶)。
佛所说思者,所谓意业是 所从思生者,即是身口业
佛所说思者,就是我们的意业,而从思生起后用口和身体去做了就是身口 的业。
身业及口业,作与无作业 如是四事中,亦善亦不善
就是说我们的身业和口业又分做两种,及所谓有作业与“无作业”,这是一 切有部部派佛教的理论。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你一巴掌,以用手来做出某 种行为,这是身业,另外呢,就是另一种业也发生,即使没有做,叫做“无作 业”。这无作业发生在那里呢?他说你看不到,只有有神通的人看到你的业的 果报,而且他是用心来看(不是眼睛),看到果报的物质形象。因此在佛教 里有个名词叫无表色,就是有一种物质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叫做无表,但有 神通的人却可以看到,如佛教的宿命通,就是能看到无表色。所以有部派佛 教认为当我打你一巴掌的当时,也有无表色…
《中观讲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