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讀《華嚴經》記(劉峰)

  讀《華嚴經》記

  劉 峰

  內容提要:《華嚴經》爲曆代佛教徒閱讀之佛典。作者通過閱讀此經,認爲有叁個問題應當注意。一是觀佛叁身功德,此爲修證之問題;二是觀法界緣起,此爲法義的問題;叁是菩薩修行十地和普賢行願,此爲修行的問題。

  作者劉峰,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一、傳譯及弘傳

  《華嚴經》是佛教一部大乘經典,相傳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請出,但此經廣大,有上中下叁本,下本總有十萬偈,龍樹菩薩僅請出此下本亦即略本流傳于世。中國傳譯的即此下本十萬偈中的四萬五千偈之抄略本,如《華嚴綸貫》說:“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自西土傳至此方者乃八十卷經,叁十九品,品分七處九會。”“下本前分五千偈,尚有五萬五千偈,九品在西土。”說明漢譯本也僅譯出下本的一部分。此經的漢譯本有叁種。

  第一譯六十卷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後稱舊譯《華嚴》或六十《華嚴》。此經梵文原本叁萬六千偈,于東晉元熙十四年(418)在揚州(今南京)道場寺請天竺叁藏佛陀跋陀羅譯出,沙門法業、慧嚴、慧義等百余人,于元熙二年(420)譯竟,分爲叁十四品,總有七處八會說法,與新譯八十《華嚴》對照,即缺五品經,缺前二、叁、四、五及《十定品》,並缺第七會。

  第二譯八十卷本,它的梵文原本四萬五千偈,系唐則天武後遣使從于阗求得,並請來其地叁藏實叉難陀,于證聖元年(695)在洛陽大遍空寺開始翻譯,武後親臨法座煥發序文,首題品名。沙門菩提留志、沙門淨同宣梵本,後付沙門複禮、沙門法藏等並參與受筆潤文,到聖曆二年(699)在佛授記寺譯畢成八十卷,內分叁十九品,總由七處九會的說法而成。

  第叁譯四十卷本,它的梵本原本一萬六千七百偈,系南天竺烏荼國王親手書寫,遣使于貞元十一年(795)十一月八日送贈來唐。翌年六月,唐德宗囑罽賓叁藏般若在長安崇福寺從事翻譯。沙門叁藏般若口宣梵文,沙門廣濟、沙門智真譯語,翻經沙門圓照受筆,智柔、智通回綴,道弘、鑒靈潤文,大通證義,以至沙門澄觀、靈邃詳定,至十四年(798)二月譯畢成四十卷。它的全稱,據《貞元錄》:“《大方廣佛華嚴百千偈中所說善財童子親近承事五十叁位聖者善知識入不思議解脫境普賢行願品》”,其內容即舊新兩譯《華嚴經》的《入法界品》一品的異譯本,但文字大爲增廣,尤其是第四十卷有普賢廣大行願,和新添的普賢大願王清淨偈,是前此兩譯《華嚴經》本所未有。

  此經從某一品傳譯到漢地的異譯本或別行本爲數不少,如《佛說兜沙經》一卷,即《如來名號品》、《光明覺品》,後漢支婁迦谶譯出。如《出叁藏記集》卷二:“漢桓帝、漢靈帝時,月支叁藏支婁迦谶譯出。”《大唐內典錄》卷一:“漢桓帝世建和歲(147—149)至中平年(184—189)于洛陽譯。”其後,經叁國時的吳支謙、西晉、東晉、隋、唐所譯的異譯本,據《開元錄》和《貞元錄》所載,今現存本有20余種。

  從其傳譯史實,說明從事《華嚴經》的翻譯者都是叁藏法師,精通梵漢的譯師,以及精通教義的義學沙門,他們是精通教理,文學造詣很高的文豪沙門,經他們潤文、證義和詳定文旨,會通梵漢,妙得譯文流暢,深受廣大佛教徒的信奉受持,自隋唐已形成專宗研習並傳至朝鮮、日本,中外大德廣作疏釋,至今弘盛不衰。此經刻本更爲廣泛,最早是石刻本,如隋唐時靜苑法師刻六十《華嚴經》于房山(現存),中唐刻八十《華嚴經》(現存一卷),明代刻四十《華嚴經》藏于洞窟(今存)。木刻大藏經自北宋《開寶藏》和遼代《契丹藏》開始,曆代木刻大藏經無不入藏刻印流通,尤其是曆代大小字單行刻本《華嚴經》其流通最爲普遍,深受佛教徒的信奉修持。至于血書、墨書、金書《華嚴經》本至今尤有存本,禮拜、讀誦和供奉此經者至今不絕。

  二、所诠之內容

  八十卷本《華嚴經》總分七處九會說法,共叁十九品。

  第一菩提場會,佛放齒光眉間光,普賢菩薩爲會主,入毗盧藏身叁昧,說六品十一卷經。一,《世主妙嚴品》五卷經,說佛初在菩提場成等正覺,萬德究竟圓滿莊嚴,十方世界微塵數菩薩及至大自在天等,共四十衆同類眷屬各刹微塵數,一時雲集會中,各各說頌贊佛,所有華藏莊嚴世界海一切世界盡都入佛境界,主眷會集演說如來依正法門,顯示如來果德究竟圓滿。二,《如來現相品》一卷經,諸菩薩和一切世間主既已雲集說頌問佛,佛現真容妙相莊嚴,又現神變妙境,一切菩薩說頌贊佛功德。叁,《普賢叁昧品》,如來真相離相,非一般菩薩所能得見,爾時普賢菩薩即入佛叁昧,證佛境界,現佛境界,受到諸佛贊歎,從叁昧起,十方一切如來放光贊普賢菩薩,一切菩薩一同頌贊。四,《世界成就品》,二品共一卷經。此品普賢菩薩承佛威力,向道場海會聖衆說世界海等十事,分別顯示十方刹土的形相,及佛所依報土世界的因緣。五《華藏世界品》叁卷經。普賢菩薩宣說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修菩薩行所嚴淨的華藏莊嚴世界海無量莊嚴功德,乃至世界海中一切世界的莊嚴和諸佛名號。六,《毗盧遮那品》一卷經,爾時普賢菩薩又說毗盧遮那在過去世,由于供養諸佛廣修無量妙行的廣大功德所成就的究竟果德莊嚴。

  第二普光明展會,佛放兩足輪放光,文殊菩薩爲會主,說六品四卷經,此會文殊未入定,因文殊師利常爲無量菩薩師,爲諸佛母,常于一切諸佛衆中爲說法師,故不入定。一,《如來名號品》,佛于普光明殿蓮華座上,示現神變,十方菩薩鹹來會集,文殊菩薩承佛威力,向衆菩薩說佛名號,由于隨應衆生各別知見,遂有無量不同如來名號爲諸衆生說不同的法。二,《四聖谛品》,二品共一卷經。文殊菩薩又說娑婆世界中苦、集、滅、道四聖谛的種種異名,和十方一切世界無量不同的四聖谛名,隨諸衆生的根性差別,令得調伏。叁,《光明覺品》,佛兩足輪放光,文殊菩薩頌贊佛的無邊功德行願。四,《菩薩向明品》,二品共一卷經。文殊菩薩和賢首等九菩薩反複問答十種甚深佛法明門。五,《淨行品》,智首菩薩啓問,文殊菩薩答說菩薩身、語、意叁業動靜中,爲饒益衆生應發的140種清淨願行。六,《賢首品》,二品共二卷經,文殊菩薩啓問,賢首菩薩以偈答說菩薩修行的無量殊勝功德,信願不虛,定能圓滿成就。

  第叁升忉利天宮會,佛兩足指放光,法慧菩薩爲會主,入無量方便叁昧,說六品叁卷經。一,《升須彌山頂品》,二《須彌山頂上偈贊品》,佛升須彌山帝釋宮殿,帝釋並諸天迎佛入座並說頌贊佛。叁,《十住品》,叁品共一卷經。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出定後廣說十住法門,從初發心住至第十灌頂住,每一住有十法及勸學十法。四,《梵行品》,正念天子請問,法慧菩薩向他宣說菩薩修習清淨梵行的種種無相觀法。五,《初發菩提心功德品》,二品共一卷經。天帝釋問,法慧菩薩向他宣說初發菩提心所得的種種無量功德,發心便與佛平等,就其體性皆不可得。六《明法品》一卷經。精進慧菩薩問初發心菩薩應如何修行,法慧菩薩答說修十不放逸,當得十種清淨、十佛歡喜、十種法安住、十法入地、十法行清淨、十種清淨願、十法圓滿大願、十無盡藏等修菩薩行法門,及所應得的成就,而以方便說法對治等法門。

  第四夜摩天宮會,佛放兩足放光,功德林菩薩爲會主,說四品共叁卷經。一,《升夜摩天宮品》,佛升夜摩天宮,夜摩天主迎清如來,說頌贊佛。二,《夜摩天宮偈贊品》,功德林菩薩等微塵數菩薩都來集會,十大菩薩各說偈稱揚如來周遍法界的行願功德。叁,《十行品》,叁品共二卷經。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善思惟叁昧,菩薩出定廣說十行法門,從歡喜行至第十真實行,廣說十度並一一分別修習行相。四,《十無盡藏品》一卷經。功德林菩薩向衆說信、戒、慚、愧、聞、施、慧、念、持和辯無盡藏十種,每一藏又各有十法,由此能令修菩薩行者成就無盡大藏。

  第五兜率天宮會,佛放兩膝輪光,金剛幢菩薩爲會主,說叁品共十二卷經。一,《升兜率天宮品》一卷經。兜率天王迎請如來,說頌贊佛功德。二,《兜率宮中偈贊品》,金剛幢菩薩和微塵數菩薩從十方佛刹世界鹹來集會,各說頌稱揚佛功德。叁,《十回向品》,二品共十一卷經。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入智光明叁昧,向諸菩薩廣說十種回向法門,並一一分別解說,所修回向之行相及成就之功德。

  第六他化自在天宮會,佛放眉間毫相光,金剛藏菩薩爲會主,說《十地品》一品共六卷經。佛在他化自在天宮,諸方世界諸大菩薩鹹來集會,此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向諸菩薩說菩薩十地名稱,由解脫月等諸菩薩請他解說,佛也放光加持,金剛幢菩薩向大衆廣說十地甚深修證智德行相法門,並以十大山王,以大海十相,及以十種寶比喻菩薩修行十地之功德,及所修十地究竟即成就如來一切智智。

  第七重會普光明殿會,佛放眉間光、口光,如來爲會主,入刹那際叁昧,說十一品共十叁卷經。一,《十定品》,佛在普光明殿,普眼菩薩問佛普賢菩薩行願,佛告普眼自己請普賢菩薩宣說。但普眼與在會諸菩薩衆不能得見,佛又告普眼頂禮求請,經佛教誨也再求請,乃見普賢菩薩。爾時如來自說十大叁昧功德,佛又告普賢菩薩爲諸菩薩宣說十大叁昧,普賢菩薩即承佛旨向衆廣說十種叁昧善巧智慧甚深法門。二,《十通品》,普賢菩薩又向大衆宣說十種智通,若菩薩住此十種智通,悉得一切叁世無礙智神通。叁,《十忍品》,二品共一卷經。普賢菩薩又向大衆說十種忍法。四,《阿僧祇品》,此品是佛自說,佛向心王等菩薩說阿僧祇數,從一百洛叉至不可說的數量,其數無量唯佛乃能宣說,五,《壽量品》,心王菩薩向衆宣說諸佛世界等量,及壽量長短的比較,如婆娑世界釋迦佛刹一劫,于極樂世界阿彌陀…

《讀《華嚴經》記(劉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