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器之輪講記▪P24

  ..續本文上一頁往往有這種情況。注意!你們自己去想想看!所以就是你找到最大的大上師了,他也傳你最大的法了,你就修得起來嗎?沒有用的!因此真正重要的是應該找到自己真正相應的師長,這是非常重要的。你真正能夠找到與自己相應的,便應該牢牢的把握住,這是仁波切告訴我們的。

  偈四十叁

  他以狡詐欺蒙時

  因己驕恣貪欲盛

  思業利器回轉己

  今令諸欲漸轉輕

  平常我們真心誠意對待周圍的人,結果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人家不但不以同樣的誠心對待你,還來騙你,處處地方總會碰到這種奇怪的人,他別具野心,用種種方法騙你,最後樣樣東西都被他騙走了。這種例子現在社會上到處可以碰得見,所以通常我們都不敢真心對人,乃至于連家人都不敢真心以對。這種情況,不要說世間非常糟糕,學佛更是絕對不可以。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前生自己貪欲心非常地強,而且憍慢心又非常重,依這種強大的力量去做很多事情,然後造了這種業,以及養成等流習氣,今生來的時候,就算要想改過來真心待人,還是會碰到被騙的情況。所以仁波切在這偈就舉了兩個例子,一個講財富,一個講權位。他以財富、權位各做一個好與壞的對比。譬如有個人非常有錢,而這個人心地也非常仁慈,所以他用自己的錢處處地方真心的幫助別人,不計一切,最後他周圍的人會不會害他?當然不會害他。大家一定是非常感謝他,非常尊敬他,不會害他的。另外一種人,也是非常有錢,但是他爲富不仁,而且不知足,自己還非常的驕傲,然後用種種方法弄到錢,結果這個人敵人是越來越多,到後來沒辦法了,大家互相用騙的,乃至于互相傷害。像第二種情況,現在這個世間到處都有。我曾經聽過,很多年以前有一個豪富,他很跋扈,因爲非常有錢,也結交權貴,人家拿他沒辦法,可是講到他心裏就咬牙切齒,一有機會總想要咬他一口。所以如果是你造了這種業,將來你就是有心改過,對不起,這個業的力量不是說我要改過就算了,這一點我想我們都體會得到,這是用富有舉的例子。

  接著仁波切用權貴地位高的人做例子。他說∶有一個做官的人,心很仁慈,道德學問樣樣都好,因爲他條件好,處處地方給人方便,有求必應,曆史上很多這種清官,老百姓對他是有口皆碑,乃至卸任要離開管轄區,老百姓都哭著來送他,死了以後仍懷念他,這樣不會有人去騙他、傷害他。反過來,有一種人也是官做得很大,可是卻仗勢欺人,專門做壞事。那個時候因爲居上位,別人在屋檐下便不得不低頭,可是心裏面老是對他不滿,一旦有機會害他,麻煩就來了。所以宿生造了這個業,今生來的時候,你既不是像前面舉的好的狀態,那麼即使你真心對人,這個宿怨相對的時候,利器之輪就回到我們身上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解決?第一,不要讓貪心所使,應該知足。然後自己要慚愧,不要那麼傲慢,這都是同樣的東西,我們要認真去做。關于知足,對于修行的出家人來說,最重要的只有幾件事情,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簡單的維持生活就可以了,其他東西都是增長我們貪染的。現在有一樣東西對我們貪染增長最不好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它,那就是科學中的營養學。我個人以及我看見周圍的人,大家心裏潛意識都受這東西的影響、支配,不知不覺就會覺得營養不夠。其實目前的科學發現了營養這樣東西,讓我們了解身體需要多少營養,可以由最簡便的方式達到營養均衡,就不需要吃多余的了。可是我們往往會弄錯,而且人都是這樣,多了不怕,少了心裏就不安,結果總是想多一點再多一點,弄到後來很糟糕。所以此處我們要知道,世尊製定的戒,有一種叫「防護戒」,就是這件事情本身不一定是壞的,可是如果去做會增長惡業,所以要擋住它,不要去做。一般我們學戒的時候,最不容易看清楚的就是這個特點。所以就修行人來說,要特別的強調少欲知足。有了它才談得上精進。《八大人覺經》開頭第一個要我們了解世間無常,因爲這是真相,真實的狀態,一定要了解世間無常,五陰無我,也就是無常、苦、無我的特征。然後要去做的時候則少欲知足、精進,這是非常重要的幾個概念。

  仁波切講了一個故事,我覺得滿有用的。仁波切有一個老師,是一個非常少欲知足的人。因爲他自己修行很有成就,很多人供養他東西,他向來都不收。如前所說我們出家人只要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四方面。(湯藥是要有病的時候,這個先不談。)臥具是有了一個就可以一生用的,所以四件事中最主要的就是吃、穿二樣。一般有人送新的東西來,我們大多是舊的東西也送給別人了。可是有人送仁波切的老師穿的東西,凡是新東西來,他都送給別人,而自己穿舊的,我們叫做百衲衣,東補一塊、西補一塊,補得簡直不成樣子。百衲衣也叫壞色衣,因爲普通人覺得穿得莊嚴,是因爲顔色,百衲衣偏偏東貼塊黑的,西貼塊白的,別的地方貼塊黃的。他那個百衲衣上便是如此,東一片叁角型,西一片圓的,有的白的,有的黑的,好一點的破衣服,他出去的時候穿,在家裏就穿更破的。一有送什麼好東西來,他就送走。然後吃的方面也是如此,他平常儲存吃的東西,最多只保留七天。譬如說今天人家東西送來了,他正好沒有存糧,就收下。如果送很多,他只收七天的份,其他退回去。明天如果又有人送來了,就說我這裏還有,退回去,一直到第六天,有人送來,他才收。

  要是我們,只存七天怎麼夠,至少要存七個禮拜,七個月,或七年的量。現在我們很多人存的,是一百年、七百年都吃不完的錢。銀行裏存很多,都在存款上,爲什麼?將來要用呀!只存七天糧食對我們世間人是無法想像的,覺得這太危險了,吃完了,怎麼辦啊?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這一點是因爲我們一般人的信心不夠,修行佛法是沒第二條路可走的,你要有充份的信心。如果我們信得過佛,佛已很明確的告訴我們,跟佛出家,出家的比丘就是乞士,不能有任何的積蓄。如果偏偏碰到嚴重的荒年,沒關系,只要你有照著去做,保證你餓不死。如果我們信得過世尊,就應該有這種堅強的信念,照著戒律去走,但是我們的困難就在這裏。

  我以前也聽見過好幾個這種修行人,有藏傳的,也有漢傳的,他們都有這種精神。民國初年,武昌的一間寺廟,寺裏邊的人很多,大家也很認真的修行,民國十幾年的時候,全國兵荒馬亂,寺裏沒東西吃了,那一天晚上吃完飯以後,明天早晨就沒東西吃了,大家對住持老和尚說∶「老和尚,倉裏的所有東西都已經吃光了,怎麼辦?」他叫大家去修行不要管吃的。大家去修行的時候,他拿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脖子上,一頭綁在韋馱菩薩的脖子上,告訴韋馱菩薩∶「你是來護法的,現在寺裏沒東西吃了,是我的責任也是你的責任,如果明天還是沒東西來了,那對不起,我完了,你也完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倒下去,你也要跟著倒下來了。那天晚課的時候,他把繩子綁好,在那裏拜韋馱菩薩,結果外面就有人敲門,做什麼的?有人送糧食來了!以後韋馱菩薩脖子上那根繩子始終沒解掉。韋馱菩薩這麼靈驗,那是因爲你真的肯修行,若你不修行是沒有用的,即使韋馱菩薩被你拖下來,一百個倒下來也沒用。這種真實修行的故事,我聽過很多。所以這是要我們真實的去修行,不是要我們傻傻的想∶「我也做一做」,使名氣變很大,很可能你把韋馱菩薩一尊一尊的拖下來,那是要下地獄的。這雖然是笑話,可是我們要很認真的警惕。

  前面談的仁波切的老師也是認真修行的人,他用的碗都是破破爛爛的,當然如果沒有碗了,那就找一個可以用的碗。出家人爲什麼要穿壞色衣?是爲了破除憍慢心。那位師長便一直用種種的方式對治這我愛執,有一次有重要的事情,上師和一群弟子要從不丹到印度達隆沙拉,因爲這位上師少欲知足,所以弟子也跟他一樣。可是要從不丹到印度不要說坐飛機坐不起,連坐最差的火車的車票也沒有。上師便說,不管了,你們袋子裏的錢統統拿出來。有的人拿出五角,有的人拿出一塊錢,實際上這些錢兜起來,一張票都買不到。他們上了火車以後,便跟賣票的人說我們這些人就這麼點錢,請把我們送到那裏去。以印度的情況,這是絕對行不通的,可是賣票的人看看那些人,就說∶「你們就安心在這裏吧,要到哪裏就送到哪裏。」最後就把上師那一群人送到達隆沙拉。所以這裏告訴我們,真正修學佛法應該有什麼態度,還有,如果我們如法修行,就會這樣。所以假定我們碰到被騙這種事情,就要注意,這是利器之輪又回到我們身上,不要去怨別人,自己要克製內心的貪欲,要少欲知足,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才能夠心平氣和選定和我們相應的,以世間來說是朋友、老師,以出世間來說,特別指師友(善知識與助伴),锲而不舍,步步深入。

  偈四十四

  講聞皆伴貪嗔時

  心未思魔過患故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此違緣辨斷除

  這一偈的行相,是說∶修行第一步要去聽聞,聽聞了佛法以後,如理思惟,步步增上。可是現在我們聽見了佛法以後,總會被自己的愛嗔所染汙。這是自己內心的行相,碰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這裏是特別的指這種狀態,後面老師講的故事,都是指特別的深入修行,尤其是在密法當中,這種情況更重要。現在我先把淺的地方,簡單說一說。

  我們平常也可以自己觀察,聽聞佛法之前應該思惟聞法勝利,然後于法法師發起承事,而後要斷器叁過具六種想,乃至于聽的時候要具弟子相。具弟子相當中,有一樣東西非常重要,就是正住。什麼是正住?就是心裏面絕對不能對所聽聞的法,以自己無明相應的觀點,去任意的愛嗔,我歡喜這個法,就覺得非常好,不歡喜這個法,就非常討厭它;聽了這個法以後,就拿去觀察別人,然後用這個法去增長、滋潤愛嗔心…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菩提心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