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是針對衆生不同根性,每一樣法都有它攝受的根性,照理說找到了與自己相應的法門,應該就相應的部分深入。可是我們現在用錯了,拿到這個法以後,說「, 我」, 這個好,「你」那個不對。本來如果跟禅相應的人,學到了,是拿禅來淨化自己,實際上,禅、淨、律、密、教每一宗都是這個目的。然而我們現在不是!都是對自己相應的便說我這個好,他那個不好,然後黨同伐異。念佛的人說∶「末法了,你們還忙這個幹什麼?毫無意思,趕快念佛呀!」這樣到處去說,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不做——就是不好好念佛。所以他學了法,反而增長了愛嗔心。參禅的人也說∶「你們都是鈍根,我這個才是利根!」他「利」在哪裏?利在嘴巴上面!拿著法當照妖鏡。其他的亦複如是。所以,說別人容易,我們應該回過頭來在自己內心上去觀察才是。
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要特別注意,像這種情況,都是一種魔障。原則上是你內心與法先不相應了以後,外面的魔障會應你心裏相應的來引發。
將來魔障會以什麼面貌出現?當你在知見上道理講得很多,然後去修行的時候,很容易就速現起我們希望的效果。例如,要去閉關的人,他去閉關的時候心裏想∶「啊,我閉關了以後,要趕快見到本尊。」然後要求自己要修到什麼境界。通常在這種情況之下的人去修行,如果效果很快就現起來,肯定是魔障!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現在我們世間看見有很多這種外道,很有神通哦!他也會見到什麼,那都是已走上叉路、最危險的一條路了。老師說,到最後這些東西會統統消失,而自己會變得非常愚癡。這還算好的,實際上造了這種可怕的惡業,通常情況是會下地獄的。《楞嚴經》上說得非常清楚,遇見這種魔,非要下地獄不可,等受盡了苦難出來以後,將來也是愚癡無比。
假定我們現在去修行,碰到這種情況,這個魔障出現的時候,我們並不容易認識這種狀態。所以平常一般的修行,應該先修些什麼?目前在漢地,因爲佛法已經衰頹了,在這末法的時候,念佛根本還談不到,真正念佛法門的修行,是你現在至誠懇切念佛,到了極樂世界親自見到了諸上善人,到那時候再跟諸上善人佛菩薩問修行的法門。在藏地,真正修法的時候一定是跟著老師,老師會蔔卦,決定你應該修什麼。如果老師的條件夠,蔔卦就可以,或者老師可以觀緣起。還有一種就是你自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觀察,老師也幫忙你觀察,看蔔的卦跟你實際上的等流習氣的條件相應不相應,相應便去修,通常都沒問題。
修行的時候,碰到魔來幹擾,必須要有正確的智能去辨認。這正確的智能並不是簡單的嘴巴講講,而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其實這個特點,像印光大師等人便處處都有講到,並不是說修很深的本尊法才有,就是當你至誠懇切的皈依,當皈依心生起來,念力很強,正念越來越清楚,然後觀想越來越清楚,在這樣情況下假定你走錯了、著魔了,但是正確的皈依念頭生起來了以後,魔就會慢慢的消失掉。這是爲什麼我們修行進門的第一步是皈依,這是絕端重要的。皈依心如果沒有生起來,根本就不曉得什麼是佛法,真正想走上去,不走則已,一走上去一定會出岔。所以平常碰到這種情況,真正能夠辨別清楚的,都是要利根菩薩,這很不簡單啊!因此我們現在下腳第一步,一定要把前面所說的什麼是如法、非法,順緣、逆緣都弄清楚,一開頭的時候弄清楚了,走的時候就比較安全。
如果你在中間跳階了,基礎不穩,走上去會出纰漏,所以老師爲什麼會告訴我們舍利弗退心的公案(注),原因就是這樣。如果你前面的基礎建得不實在、不穩固,哪怕你發了世俗菩提心,乃至于修行二十劫,還是會退心。舍利弗已經有這麼高的智能,雖然起退心,他仍可以證得二乘。但是,如果我們退了心,一定要墮落。所以開頭下腳的第一步比什麼都重要的原因就在這裏。
偈四十五
一切善作轉惡應
忘恩倒行于往昔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頂戴報恩行
平常我們非常善意的待人,但是結果遇見的都是敵意的回報,我們常常說這些人恩將仇報。這個行相我們很容易找到。從世間來看,最容易看到的可以父母與子女爲例∶通常父母都是一心一意愛護小孩,把全部精神放在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長大,父母的話就不聽了,乃至于到後來還跟父母作對,這是第一種狀態。現在有很多這種情況。然後第二種狀態∶到學校裏,老師也苦不堪言。老師都希望教好弟子,結果教出來在家裏邊對父母不孝,對待老師不敬。進一步出了家,師生之間、師弟之間也是一樣,盡心盡力的去做,可是得到的回報竟是這樣的狀態。這種狀態很普遍,尤其在現在這個社會!
這原因在哪裏?這還是利器之輪!換句話說,所有的惡業現起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了解∶惡業是我們宿生造的,現在回報到我們自己身上來了。爲什麼我們稱爲《利器之輪》?因爲它讓我們想到以前我們以什麼原因造了這個業,現在有了這個果,我們要找到造業的元凶,然後善巧的轉過患爲功德,這便是佛法,這個利器之輪就有用了。當這個業感緣起道理了解了,對眼前惡業現起的時候,我們就了解這是我以前造的。誰造這個業?我愛執!所以就讓眼前這個東西回過頭來,由我來承擔。不但我要承擔,而且所有天下的事情我都願意承擔,讓我遭受到的痛苦,把這我愛執徹底的破壞、壓碎、毀滅掉。
這情況是以前造了什麼因呢?就是以前人家對我們有恩,可是我們卻以敵意回應,在家時是對父母、師長,出了家亦複如是。
現在怎麼辦呢?應該對我們有恩的,我們要有恩必報,而且要真正的去報。真正的報恩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弄清楚。真正的報恩怎麼報?是不是他今天幫忙你一塊錢,你明天一定要還他十塊錢?不是這樣!應該是∶絕對不會忘記這個恩,而且我要回報,使他究竟成佛。這一點我們要清楚,如果弄不清楚,永遠纏縛在世間法裏,做得最好,也只是個世間好人而已,還不是佛法。因爲假定他對你有恩,他告訴你∶「你不要學佛。」那你還學不學佛?我們都要把握得非常清楚。以世間來說,父母的恩是最重的,可是現在極大部分的父母,對于你要學佛,都會阻止,你說∶「我爲了報恩,便不學了。」這是報恩嗎?《廣論》告訴我們這是錯的,本書後面也會特別提到。
偈四十六
總之不欲逼臨際
恰如鐵匠刎自劍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慎防惡行業
我們了解了道理以後,心裏面總是想去做好事,于是我們盡心盡力去做。但是不管怎麼努力,好事都落在別人身上,而落在我身上的總是壞事,總是不吉祥的、麻煩的事。譬如我總希望修學佛法能找到一個善友,可是碰來碰去,周圍就是惡友;平常的時候,我總希望找到一點安樂,可是碰來碰去,總是遇見困難,總是不稱心、不順利。這是怎麼一回事?這種情況很普遍,很多人學了佛法以後,通常會問我∶「師父啊,我學佛了以後,爲什麼事情越來越不順利呢?求菩薩應該是有求必應,爲什麼我求了半天,偏偏兒子不孝順,我自己也生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呀?而且我捐了多少錢給寺廟,也布施了乞丐……」,或者在我們自己身上,或者在我們周圍,有人到最後就連佛法也不要學了。
這裏我特別建議大家,自己遇到境往往不太容易理智的觀察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去觀察周圍,看別人總是比較清楚一點,但是千萬不要只停在這裏,如果停在這裏就對不起自己了。看了別人的情形以後要回過頭來再用到自己身上,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有類似的狀態,如此,周圍的情況是幫了我的忙,佛法也就用上了。那麼剛才這種情況——你有心做好事,也認真去做好事,可是做了半天,不得好報。原因是在哪裏呢?因爲從無始以來乃至于到現在,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並不了解快樂與痛苦的真正原因在哪裏,始終不知道正因。以佛法來說,苦的原因是「集」,然而我們找不到。我們要想求快樂,卻不知道快樂的因,而我們不想痛苦,要去掉痛苦,但是也不知道痛苦的因,偏偏我們造各式各樣的業,造了業以後一定感果,造業的時候因爲無知造了顛倒的業,所以感果的時候也是顛倒的。于是你想快樂,結果感出來的果都是使你痛苦的。所以在這裏舉了一比喻,就像鐵匠,花了好大的氣力,打了一把刀,最後這把刀被人用來殺自己。我們就是自己造了各式各樣的業,結果回過頭來,那個業傷害了我們自己。
因此我們應該怎麼辦?既然了解了這個特點,從此以後需要小心謹慎。謹慎什麼?自己所造的種種業!用什麼來衡准?用﹁法」來衡准!否則自己雖然小心謹慎,可是沒有法去衡准,還是跟以前一樣。別小看這一偈只有幾個字,假定我們真能夠照著去做,沒有做不到的。所以周圍的師友絕端重要。
平常我們修學了佛法,常會發生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因爲前面已說過的,自己不能做到少欲知足,欲望很強,然後貪、慢心又很強,便拿這個法去衡准,跟人對立,假定我們能避開這點,能與很多法上的朋友,真正的切磋琢磨,碰見重要的事情,以法來衡准自己,自己看不清楚時,周圍的朋友會告訴我∶「某某人,這件事情應該…」我如果真的能夠小心謹慎地去做,便可以避免種種的惡。雖然這是消極的,可是根本上這點不能避開的話,要想增上修行無有是處。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特點。所以我常講「慎勿造因」啊!
偈四十七
領受惡趣諸遍苦
一如射者中自箭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慎防惡行業
前一偈是世間的,現在這一偈是說∶以前我們淪落叁惡道,受種種的苦難,今生來生同樣的,造了這個業,會使我們墮落地獄,受地獄裏種種的煎熬。世間的不順心是一種,到了地獄還會有獄卒來傷害我們。或者我們也看見過關于地獄的變相圖,刀山…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