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小貓或小狗來了很歡喜,可是如果在這時候有人跑來,稍微鬧了一點,人便會大發脾氣,罵人家說「這是修行的地方,怎麼跑來吵。」我們人生很有限,有太多事情要做,時光又這麼寶貴,被這東西綁住很不值得。這是以前的情況,現在還有樣好東西出現了—電視。有人在房間裏裝一個電視,把房門關起來,別人以爲他在好好的用功,實際上他在看電視。所以老師說,怎麼曉得他在看電視?有一個好辦法,反正你要曉得天下大事,你就問他,他會很清楚的。這是老師開玩笑的話,不過實際上我們總誤解了,以爲出了家便沒什麼事情。不是的,出了家事情非常多,不過這些事情並不是打閑雜的事,因爲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理論上的、實踐上的,我們把全部精神使出來尚且來不及,而現在去忙這樣的事情,那很劃不來。正因爲要把全部精神貫注進去,所以才需要一個僻靜的地方,把外緣減少。結果我們有了這樣的地方,卻去忙這樣的事情,實在很不對。總之,或者是求神問蔔,或者是像這些事情,我們都應該弄清楚才是。
老師在此還特別說明∶求神問蔔這種事情並不是完全不要,那麼什麼情況要?什麼情況不要?他舉個比喻∶如果現在辯經院裏需要請一些人,若馬上去蔔一個卦,這絕不需要,因爲我們可以思考∶我要怎麼樣的一個人,然後請這個人來了以後,先讓他來試試看,等到他做了以後,也等觀察了以後,最後再決定這個人合適不合適。所以這種事情是用不著求神問蔔的。而且這過程當中,有時候難免我們會出岔,然而因爲我們經過了理智思惟、考察,到那時候即使出岔,我們也不會抱怨,這樣豈不是更好呢?那麼在什麼情況需要蔔卦呢?譬如生病了,我們又不是醫生,尤其是現在的時代,又有西醫,又有藏醫、中醫,到底哪一個好?有的人西醫治不好,說不定別種醫學可以弄好,有很多病不要吃藥也可以好,那時候你沒有經驗,也沒辦法思惟,這已超過我們思惟抉擇的能力,那個時候我們求神是正常的。非人當中也有像世間一般說的黑道、白道,這時你不妨問諸天相應的善神,或是平常已經比較有名的神去蔔一個卦。蔔卦的時候最好請修持有德的仁波切蔔卦,這種情況可以作爲參考。
偈七十一
舍戒解脫執家業,
安樂擲水依尋苦,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這一偈的前後幾個偈都是特別指修行人而說的。出家並不是剃頭、穿件僧服就是了,出家人是以皈依受戒爲主的。持戒,有個根本條件,就是出家無家,因爲家是染汙的,以佛法來說,最重要的是彈出「家」的牢籠。前面曾經說過,出了家以後不應該再和家人聯系,可是他現在確實出了家,也受了戒,卻還是忙家裏的事情,跟家裏邊聯系、管理家裏事務,甚至教導乃至代理家裏的人,這個現象在西藏特別多而且普遍。結果這麼一來,出家人愈來愈多,然後這種狀態是愈來愈亂。
並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是這樣的,實際上還是有一些很好的真正出家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如果你能夠接觸佛法、皈依了叁寶,乃至于出了家,這都是非常殊勝的,如果你出了家以後,還跟家裏邊牽扯在一起的話,你已經吃了很大的虧,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這等于平常我們花了好大的努力,然後積聚了一些善淨資糧,結果卻把資糧都丟進了河裏一樣。乃至于說,本來積聚的資糧,可以讓我們得到種種善淨好處,結果我們卻被積聚的資糧綁住,送入墮落的路上,這一點是很不值得的。那麼根本原因在哪裏呢?還是同樣的理由—我愛執。
偈七十二
棄解脫道遊諸方,
得人身寶修地獄,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我們現在出家修行,是爲了要得到解脫,不但自己解脫,還要幫助一切衆生解脫。而真正要得到解脫,只有一樣最重要,就是認真地如法行持。但是我們不願意留在寺院裏很認真的、如法地堅持下去,反而是東跑西跑到處跑。而且亂跑也不是毫無理由,做什麼呢?朝聖去!我們現在有錢了,所以這現象也很普遍,或者到印度,或者到泰國、大陸去朝聖。老師說,朝聖不是不要,只是總要把真正的主副分得很清楚。結果實際上我們說是去朝聖,結果一出去就整個放松掉了,把修行也就丟掉了。現在還有另外一種怪現象,很多出家人因爲接觸了西方社會,他們不是去朝聖,而是學英文。乃至于父母把小孩子送到寺院裏,是要叫小孩好好念英文,實際上這都是很顛倒的現象。世間最珍貴的事情,就是能夠認識整個的染汙,抛棄這個而走到修行路上。現在很不幸,已經走上這條路了,還要回頭走。這等于得到了一個無價的摩尼寶珠,這無價的摩尼寶珠就譬如我們這暇滿人身,我們現在得到暇滿人身,不好好利用它,卻是忙這樣的事情。這暇滿人身真正可貴的地方在哪裏?真正要想超脫生死輪回之苦,對自己來說,必須要的根本條件是具足暇滿的人身。暇滿人身所以比喻爲摩尼寶珠,就是你所要的一切的東西,沒有得不到的。結果現在得到了這個東西,卻不好好的去做,反而忙這些事情,乃至于還有很好的理由,例如去朝聖。同樣的,要去學很多東西,說起來有很多理由支撐,這些都使我們走上岔路,讓我們以前很難得積聚的資糧,而得到這個暇滿人身以後,卻去浪費,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總之,這真正的主要原因,最後回過頭來始終一句話,就是我愛執,都是我愛執的關系。每一偈講的每一種狀況,我們都一定要認識,所以我們一切時處,碰到任何情況,都要隨時提醒自己。平常如果真正能夠這樣不斷地去做,那很好。廣論上說∶曉得好處以後,要念其勝利日六修,每天朝叁暮叁。因爲印度古時候是畫夜各叁個時段,現在如果我們認識了利器之輪,不僅僅是每天朝叁個時段,暮叁個時段去修,而且是隨時對境的時候,遇見什麼樣的境,我們馬上就了解。不管我們面對的狀態,純粹是外面的,或者是對境當中,內心起了相應的相,我們都要認得真正的罪魁禍首在哪裏。然後我們針對這罪魁禍首努力下手。如果我們真正講戒的話,這才是戒的真正精義。
戒,便是爲了要擋住我愛執所使,不可作的不要作,然後應該作的要去作,這就是止持、作持。止、作二持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針對根本戒,換句話說,是小乘或者比丘戒,止持是指特別哪些事不該做,而作持是指做要做的事情,有一套原則、方法、規矩,照著這規矩去做叫作持。第二個意義是我們把止、作持的意義擴大來∶不該做的不要做叫止持;應該做的去做叫作持。把這範圍擴大了以後,可以作爲我們如理取舍的標准。現在我們能夠更清楚的從外面的行相一步一步進到心相上,以戒來說,有很多戒是根本戒,有很多是防護戒。防護戒的基本意思是避免我們本來是做一件好事,結果卻變爲助成惡緣的因緣,凡是會助成惡緣的這些因緣,我們盡力去擋住,所以很多防護戒的根本意趣就在這裏。像這類事情,譬如在《了凡四訓》便解釋得很清楚,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件小事情,可是這一件事情本身結果會助成惡緣,所以不要做。
偈七十叁
舍勝法益營商利,
離師法所逛城聚,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這偈對一個修行佛法的人來說,真是最主要的話。如法的修行,清淨的修持,是真正安樂之因,是最大的快樂,也是究竟的快樂。假定我們了解這個道理,只要我們能夠如法去行持,最後結果自然會到,所謂水到渠成,因圓果滿,因果是絕對不會有差池的,所以我們不必急求果報。我們要注意的是壞事絕對不能做,好事就絕對不要怕,但是,如果做了好事,還想果遲遲不來,這樣,因果就不對了。了解這個特點以後,我們自己內心當中便要堅持下去。然而有些出家人希望得到一些快速的好處,去經營一些世間的事情。實際上,我們要曉得,世間法是得不到真正的快樂,雖然世間的快樂看起來好像比較快速得到,可是都是短暫的,因此,這偈子特別指真正的修行人∶要把握住快樂的正因,所以做生意這種事情,無非是爲了希望得到快樂,可是卻棄舍了真正的快樂之因,如果去忙這些事情,真是顛倒!凡是這些事情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由于我愛執。
偈七十四
舍自生計掠奪利,
置己食用竊他人,
碎裂損惱分別頭,
戮穿敵主閻魔心。
有一些人修行本來在一個很好的道場,可是卻離開這個道場,然後到處跑,或者到鄉下,或者到城裏。實際上修行剛剛開始的第一步—聽聞、思惟,一定要有一個清淨的道場,而且有好的修行人,不管是師,是友,只要有好的師友,便會有法。現在一旦離開這個地方,就會很麻煩,如果到鄉下可能會安靜一點,到城市會方便一點,但是如果在這些地方聽不到佛法,就算要修行也很難。現在有一些人心安不住,再加上不知足,所以會不斷的追求。真正的修學佛法,自己把握准了以後,一定要慢慢的修行,一點都急不來,必須咬緊牙關跟相應的一步一步去做,自然而然會相應。所以真正重要的,應該看見這個問題的因在哪裏。但是平常由于我們在這地方都很久缺,所以很容易不能對這種現況、執著看清楚,便到處去追求,一下跑到這裏,一下跑到那裏。
再加上一出去了以後,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跑去那地方很歡喜,有吃有喝,有樂有玩,久而久之,人就變得愈來愈壞,乃至于會變得什麼樣的壞事都做得出來,而且像這樣的不知足,會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態,就是會偷盜別人的東西。老師還特別說,藏地以前環境雖然比較苦,可是真的苦到沒東西吃而餓死是非常少的。再說真的要餓死的時候去偷東西,這個罪並不會太大,可是平常實際上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很多小偷、強盜絕對不是沒有錢,往往他們很有錢,所以這一點真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愛執所使,那不知足的心情,讓我們漸漸地偏離我們…
《利器之輪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