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略說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

  ---圓覺經略說

  本性清淨因何染汙

  什麼是我相

  什麼是人相

  什麼是衆生相

  什麼是壽者相

  如何做到法解脫

  【于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現在要講的是淨諸業障菩薩。此菩薩的名號“淨諸業障”四個字,已經點出了此篇的重點所在。學佛的重心是淨諸業障,能夠徹底淨諸業障就是佛。如果以這個觀點來看,一切佛法的修持,無論大小乘,都是淨諸業障。

  業是佛法所特別提出的,業包括了叁世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也包括了十方無盡的空間,所謂宇宙就是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在這時空中形成了國土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我們所住的地球就是器世間,也是國土世間,另外屬于有靈性的衆生就是有情世間。這些世間都是業力所形成的,業力的根源是心力,世間是由衆生共同的業力所形成。每個人的遭遇不同、個性不同、思想不同、感受不同,那是衆生的別業。別業之中亦有共業,例如生在同一時代,同一地區,同一環境,共業是一樣。

  業又有善業與惡業之分,世間的人類是惡業多,善業少。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這是華嚴經中的一首偈子,忏悔是淨諸業障的第一步。忏悔是由兩個觀念組成的,忏的意思是對以前所做的錯事感到難過、慚愧,悔是警策自己以後不要再犯了,也就是孔子說顔回的話——不二過。孔子說顔回了不起,所有學生中只有顔回做到“不遷怒,不二過。”這就是菩薩道。一個人有了痛苦煩惱,不把自己的痛苦煩惱加到別人身上,就是不遷怒。平常我們心裏煩的時候,誰找你談話,他一定倒黴,你一定沒有好的心情對他,你一定沒有好的言語對他,這種心理行爲叫作遷怒,這是我們最容易犯的過錯。不二過,犯了一次過錯,下次決不再犯,可是,我們很難做到。孔子所提的“不遷怒,不二過。”就是淨諸業障的辦法。

  【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衆得未曾有,睹見調禦,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淨諸業障菩薩首先贊歎佛,大慈大悲的佛能夠爲我們這些人講這樣不可思議的法門。一切如來因地行相,這是點題。佛告訴我們一切成佛的基礎,所謂基礎也就是最高的,我經常講:“最初的就是最後的”,學佛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最平凡的也就是最高深的。所以,如來因地行相就是成佛最高的結果。

  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得未曾有”是佛經文學的創作,過去不曾有過,第一次接觸到。

  睹見調禦,看見什麼呢?看見調禦師,調禦師就是佛的別號。調是調伏,調教。禦是駕禦。佛是大調禦師,大教育家。

  曆恒沙劫勤苦境界。佛何以有此成就呢?不是一生所能成就,曆恒沙劫勤苦境界。恒沙劫是無數劫,多到如恒河的沙數,不可數,不知有多少。劫,還不止一生,劫有大劫小劫之分,在此不多說明,我們把它簡化,代表生生世世。要怎麼樣才能修成佛呢?曆恒沙劫勤苦境界。任何一個人的成就都不簡單,都要從窮苦中來,都要從勞苦中站起來。很順利起來的人,結果都很快下去,因爲基礎不牢固。修行人更是如此,所以這裏贊歎佛是曆恒沙劫勤苦修行而來,不是偶然成功。但是,那麼多的勤苦境界靠什麼修持呢?靠一心,心志堅定,一切功用,猶如一念。

  成佛須曆恒沙劫勤苦境界。我們聽了,覺得害怕。我以前年輕的時候,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都去研究過,覺得很好,都是勸人爲善。但是,要我去修,不幹!爲什麼?成佛要經叁大阿僧祇劫,我的命沒那麼長,來生的事誰知道呢?來生還有沒有我呢?那麼,辦個出境證,念個阿彌陀佛,死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但是,覺得天上人間渺茫無憑,不幹。後來,碰到禅宗,直指人心,頓悟成佛,即身成就,好,這個好,這下幹了。人家說你現在也學這個呀?這個好啊!非學不可。甚至到處拉人去學。但是,教理明明說成佛須經叁大阿僧祇劫,與禅宗所說的頓悟成佛,不是沖突嗎?而且成佛要經叁大阿僧祇劫那麼久的時間,聽了也令人害怕。不要緊,“一切功用,猶如一念。”這句話就把你救回來了。一切唯心,這一念之間包括了十方叁世。人在快樂的時候,一百年猶如一剎那;在痛苦的時候,過一分鍾如一年。因此,李長者告訴我們:“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時間與空間都在一念之間。

  我等菩薩,深自慶慰。淨諸業障菩薩說我們這些學大乘道的菩薩們,聽了這段話非常高興。這段話非常重要,也是點題。

  【世尊,若此覺性,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諸衆生迷悶不入。】

  接著淨諸業障菩薩提問題。在楞嚴經中,富樓那也提過這樣的問題,這是個大問題。衆生本來是佛,自性本來都是清淨光明,爲什麼又變髒了?爲什麼我們現在不是佛?這個原因何在,我們不懂。

  【唯願如來廣爲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衆及末世衆生,作將來眼。】

  請求佛慈悲方便,爲我們開示悟入諸佛之法性,證得清淨之自性。使我們以及末世的衆生具有正法的眼睛,這個眼睛是智慧之眼,能夠認識真正的佛法。

  【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這段我們不重複解釋了。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谘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這段重複的話,也不再解釋了。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此時淨諸業障菩薩非常高興,在座大衆都靜默聆聽。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實爲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于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我們注意這一段佛的答話。剛才淨諸業障菩薩問佛說:本性清淨,因何染汙?衆生本來是佛,爲什麼變成衆生呢?注意!佛在這裏並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佛在楞嚴經的回答是:“覺明爲咎”,無明從那裏來的?覺明所生。這個答案好像沒有答一樣。那麼,佛在圓覺經總該好好回答這個問題了吧!嘿!誰知他老人家卻輕輕帶過,不作正面答複。

  這種不作正面答複叫作置答,也是佛的一種教育法。置答並不是答不出來,答出來的話,你們永遠去搞思想去了,不會修證佛法。他要衆生大家個個成佛,只要你自己親自證到了佛的境界,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無始是佛學的名詞。這個宇宙從何時開始?盡管目前科學如此發達,到現在仍然沒有答案。無始就是沒有開始,宇宙是循環性的,猶如一個圓圈,任何一點都是起點,同時也是終點。那麼,無始究竟是什麼時間呢?如何確定呢?佛剛才已經告訴你了,“一切功用,猶如一念。”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所謂妄想就是虛妄不實的思想心念,它是偶然的,暫時的,因緣所生的。我們天生自然就認爲有一個我,有了我就有你,就有他,就有人,有衆生,衆生就是社會、世界,乃至一切生物;還有壽命,希望活得長壽,最好不要死,永遠活著。金剛經也是講這四樣,叫作“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

  認四顛倒,實爲我體。這是第二重錯誤。四顛倒就是地、水、火、風四大類,認爲身體的肌肉骨骼、血液內分泌、熱能、呼吸等等是我的實體。

  由此便生憎愛二境,于虛妄體重執虛妄。這是第叁重錯誤。第一重錯誤是認爲有一個我的存在,第二重錯誤是把現有生命的四大所構成的肉體認爲是我,由這二重錯誤所加起來的矛盾,演生出心理上的憎恨與喜愛。喜歡的就去占有,失去的時候就憎恨,人生就在這兩種境界裏打滾。在此虛妄不實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以及誤認四大是我的錯誤之中,更加執著假相。

  二妄相依,生妄業道。由于執著身心兩種假相,相互爲因,相互依傍,形成業力。有人問業力是不是宿命論?對,宿命論是根據業力而來。站在宿命論的立場來講,人生的命運都有一定。很多人說學佛不應該相信宿命論,其實,宿命論也與佛法有關。命運是誰主使的?不是上帝,也不是閻王,也不是佛菩薩,是自己造成的,心造的。今生的果報是過去生的種子生現行,今生的生理行爲及心理行爲又變成來生的種子。所以說:“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

  命運就是業的道理。我們講過業分爲別業與共業,每個人的命運遭遇不同,這是別業。共業呢?我們所生的時代,這個時代是苦惱的時代,是戰爭的時代,尤其像我們這種年紀的中國人,碰到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又碰到共産黨的變亂,這一輩子就如此消磨過去了。在四十年前,我就跟同學講,算了,我們這一輩子不用算命了,所有中國人的命我都算好了,八個字——“生于憂患,死于憂患”,當然這是指我們這一代。這是我們這一代的共業,這共業怎麼來的呢?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我們的肚子吃掉了多少條生命,像臺北市一天要吃掉多少條牛,多少條豬,多少只雞、鴨,你統計過沒有?你吃了人家,不用還帳的呀?我們以前小時候經常去看人家殺豬殺牛,牛只要一到了屠宰場,眼淚就掉了出來,真靈光!牛就有這種靈感。豬老哥就不同了,上了刑場,還唔呀唔的。這種事情看多了,也看怕起來,你看那殺豬的,殺多了,他自己就變成了豬相,那個相就出來了,真的唷!後來科學進步了,殺豬變成電動,一頭豬進去,幾分鍾以後就清理完畢了。以前上海首先有電動屠宰場,建好以後,那個工程師去檢查試驗機器,衣角不小心踫到機器,整個人就被卷了進去。

  殺生是很可怕的,所…

《圓覺經略說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