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
---圓覺經略說
衆生本來是佛,爲何生起無明
無明衆生本有,何故複說本來成佛
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嗎
【于是金剛藏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
白佛言:】
接下來由金剛藏菩薩提出問題。金剛藏菩薩在密宗是很重要的一位菩薩。
顧名思義,所謂金剛是無始以來永恒不變、顛撲不破之意。藏者大倉庫也,含藏萬物。
每位菩薩起來問問題的儀式都一樣,在此省略,不再重複解釋。
【大悲世尊,善爲一切諸菩薩衆,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
漸次方便,與諸衆生開發蒙昧;在會法衆,承佛慈晦,幻翳(yi4:遮
蓋)朗然,慧目清淨。】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你剛才已經爲衆菩薩們解釋闡說如何成佛的基本因素,以及修行的順序和方法,替我們這些衆生開啓蒙昧迷糊的心智。與會大衆承蒙佛的慈悲教誨,“幻翳朗然”,有如眼睛生病模糊一片,現在病好了,眼睛看清楚了。“慧目清淨”頭腦明明白白,對于如何修行圓覺成佛的方法,都清晰明了。
【世尊,若諸衆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衆生本有,
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
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接著,金剛藏菩薩把他的問題提出來了。他問世尊,假如每一個衆生本來都是佛,自性本來圓覺清淨,爲什麼還會有無明呢?這個問題在“楞嚴經”上也提到過,衆生本來是佛,這一念無明如何生起來的呢?
假如衆生有生命以來就有無明,那麼,爲什麼說衆生本來成佛呢?這是邏輯上同一個問題的反問。
再來是綜合性的問題,十方叁世一切不同的衆生本來成佛,那麼,爲什麼有我們這些衆生呢?爲什麼我們現在是衆生,而不是佛呢?假如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後來才生起無明,那麼,一切如來什麼時候又生出一切煩惱呢?這裏所說的煩惱就是無明,或稱惑業。
【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爲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爲末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
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希望如來大慈大悲,不要因爲度衆生很辛苦,而舍棄了無遮的大慈悲,無遮就是廣大沒有遮蓋,大慈大悲是沒有選擇,沒有條件,沒有阻礙,沒有範圍,任何衆生都平等救度。
希望佛大慈大悲爲諸菩薩打開秘密藏,解答這個秘密,此秘密是爲菩薩而開,唯有大菩薩才懂得秘密藏,一切衆生本來是佛,爲什麼變成凡夫?這是個令人疑惑難解的大秘密。這個大秘密唯有諸大菩薩才懂得,至于其他凡夫衆生,那就疑窦叢生了。所以亟需佛來開顯這“修多羅了義法門”,使之永遠斷離懷疑後悔。修多羅是經藏、經典的意思。了義則是究竟清澈圓滿的意思。
我們知道佛法有四個原則:
第一,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爲某一位老師、法師、上師或善知識,我特別喜歡他,或者他對我特別鍾愛,而只相信他說的佛法,其他人所說的,我一概不理,不以爲然,這不是一個佛弟子所該有的行爲。學佛人只問對方所說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個人的喜好愛惡所迷惑困宥(you4:寬容,饒恕,原諒。)。
第二,依經不依論:一切菩薩的論述以及後世的注解固然高明,但是,真正的佛弟子究竟應該以佛經作依據,不應以論藏作依據。所以,我常勸學佛的同學們,不要陷于這一百年來的佛學著作及注解中,昏頭轉向,應該直接研究佛經。至于名詞不懂,則可查佛學辭典,乃至于我所寫的及我所說的,只是幫助諸位了解研究佛經而已,不要以我的話爲標准,要直接以佛經爲依據。
前幾天,我的一位在大學擔任系主任的學生來找我,說最近准備寫一本“××概論”,問我怎麼寫較爲妥當?我說你不要再寫什麼概論了。我向來對學生看什麼概論持保留態度,什麼哲學概論、文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經濟學概論,唉!已經概了幾十年了,還在那裏窮概。一把剪刀,一罐漿糊,東抄一段,西剪一段,就是一本概論。奉勸各位,要真作學問,須直接從原典入手。
最近國外有人寫信問我,想要研究學佛,第一步要從哪一本書入手,我想了一下,還真答不出來,只好回說沒有。但是假如要看佛學概論的話,印度佛教本有的佛學概論有兩本,一是“大智度論”,一是“瑜伽師地論”。中國的佛學概論是智者大師的“摩诃止觀”,以及永明壽禅師的“鏡宗錄”。他說老師,這些概論我看不懂呀!看不懂,我也沒有辦法。
注意!學佛要依經不依論,佛經看不懂的話,一字一字慢慢啃,一字一字慢慢查,下苦功夫,配合日常生活的反省檢點終會有所體會的。
第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經有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經。了義是徹頭徹尾的通達圓滿,譬如“楞嚴經”、“圓覺經”、“華嚴經”、“法華經”,這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對宇宙生命問題的方便說法,雖末直截點出佛法的究竟,但若能將這些道理參照對比、融會貫通,還是有個趨向了義理趣的脈絡可尋。
第四,依智不依識:佛法是智慧之學,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呆板的功夫,真正智慧不是根據我們的意識妄想去推測。
剛才我們講到了義法門,所以提到了四依四不依,現在我們回到本經,金剛藏菩薩爲我們提出問題,希望佛大慈大悲爲末世衆生講解經藏中的了義法門,令衆生“永斷疑悔”,得到真信。
“華嚴經”提到“信爲道源功德母”,基督說信者得救。其實,信很難。諸位真的信佛嗎?如果我說你不是真信、正信,那你一定很生氣。對不起,沒有證得菩提以前,都不能算真信、正信,都是迷信,都是妄情地相信。必須“永斷疑悔”,才是真信、正信。疑悔的悔有二層意思,一是後悔的悔;另一層意思是對于自己的思想或行爲,不知對或不對,自己不敢確定,有一點懷疑,這就是悔,所以把疑與悔放在一起。
中國佛法中的禅宗要你起疑情,有疑才有悟,何況一切衆生本來就在懷疑中。沒有成佛以前處處是問題,生從哪裏來?死向何處去?佛法說有前生,你見過?死後靈魂究竟存不存在?誰能證實?這些都是問題。禅宗的方法之一就是挑起你的疑情,你說你有痛苦,那麼,痛苦從哪裏來?因爲有我,你又是生命東西?肉體?肉體不是你。真正的我是心,心在哪裏?如此一步一步追問下去,大疑就是大悟,小疑就是小悟。現代青年喜好學禅,問他有沒有問題呢?半個問題都沒有,不疑就不悟,這樣還學什麼禅呢?禅宗講參話頭,“釋迦拈花,迦葉微笑”,迦葉爲何微笑?牙齒白呀?釋伽牟尼佛又爲什麼要拈花?假如你不去參究這類問題,那就不要學禅了,沒有懷疑,何來開悟?
金剛藏菩薩在此提到“永斷疑悔”,寫文章叫破題,問題的主要中心給你點出來了。斷了這個疑悔,你就得到金剛藏顛撲不破的智慧境界,了解佛法真正的奧秘。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金剛藏菩薩提完了問題,恭恭敬敬地跪下來磕頭,如是磕叁次頭,禮拜叁次,虔誠地請佛回答問題。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爲諸菩薩
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
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
谛聽,當爲汝說。】
這個時候釋伽牟尼佛告訴金剛藏菩薩說!好的!好的!善男子可翻譯爲大丈夫,帶有了不起的意思。你們能夠爲了諸位菩薩及末世衆生詢問如來。這裏看經要留意,這個“如來”不單指釋伽牟尼佛,而是指一切佛的總稱,金剛藏菩薩問的是一切佛最深最秘密最究竟最根本的方法。“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佛說你問的問題好利害,真不簡單,是一切菩薩們最高的教育方法,這是大乘道的了義法門。而且這個問題如果懂得的話,“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決定信”,從此“永斷疑悔”,不再有任何懷疑。
請問諸位在家及出家的同學們,我們學佛是否沒有任何懷疑?是否絕對相信?念佛念了幾十年,能不能往生西方?不敢確信。聽說密宗好,趕緊跑去灌頂,好像只要一灌頂,咒子一念,就可以馬上成佛似的,可是真如此相信嗎?結果學密宗咒子念了幾十萬遍,沒有什麼感應,好像也靠不祝很多人很用功、很虔誠,天天作早晚課,又拜佛,又吃素,又回向,到後來想想,這樣是不是真有功德?念了咒,念了經,是不是真能消業呀?信了佛教,卻又隨時在疑悔中,每人輕重不一。我幾十年來所看到、聽到的學佛學道人士大都如此在疑悔中,包括我自己當年也是如此。我們不要打妄語,是不是這樣?好好坦白發露忏悔一番。
那麼,怎麼樣才能“永斷疑悔”,“得決定信”呢?如何才能正信呢?告訴各位,不到八地菩薩做不到,八地以前都還會退轉,何況我們凡夫呢?一般人學佛都是做生意的心理,念了幾天佛,就開始懷疑,邊念邊懷疑,又想賺錢,又怕賠錢。
好了,我們現在聽佛答複。
【爾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認而聽。】
這個時候金剛藏菩薩聽到佛肯答複,非常歡喜,在座大衆都靜默聆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
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末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
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一切世界不只是一切衆生,一切世界包括一切物質世界及一切精神世界。而這裏講到的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都是相對的,這是六個大綱要。讀經要細心,不可忽略過去。
始終,這個世界如何開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地球怎麼來的?宇宙怎麼開始的?地球何時毀滅?這些都是問題。
生滅,世界上一…
《圓覺經略說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