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密與廣東▪P2

  ..續本文上一頁密戒同寂滅。

  唐密對[戒]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這是種因的作用。[因]如果不好,[果]自然不佳。如果[因]種得好,其作用便非常大了。

  達庵法師有偈曰:

  治本自性戒,主要祇一眛,

  精持主戒體,即身許成佛。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雲:[若無勢力廣增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佛說此中俱萬行,滿足凈白純凈法。

  唐密重視受戒,並不次于灌頂。因爲未受戒,灌頂便無基礎。如果受戒後,沒有灌頂機會,即身也許成佛。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這是唐密比較特殊的地方。

  唐密行者發心、持戒已,則應受灌頂。唐密灌頂就儀式而言有兩種:

  (1)秘密灌頂:大阿遮黎入行者本尊叁摩地,以本尊法流從行者頂門灌入行者之身,使其菩提心中,本尊法流特盛而植下強有力之本尊種子。此後經叁密加持,本尊功德日漸開發速成本尊之身。此種作法全仗心想爲之,所以又稱心想灌頂。

  (2)莊嚴灌頂:行者未能接受秘密灌頂,大阿遮黎除入本尊叁摩地外,並建立壇場,以圖像表示諸尊,以瓶水表示法流,以及用其它種種莊嚴事相,通過行者觀感,以增強本尊法流之作用而獲得灌頂實效,故有事相灌頂之稱,亦叫具支灌頂,因壇場中俱備種種事相也。

  唐密灌頂就實用方面,所分叁類:

  (1)結緣灌頂:其作用祇使行者與本尊結一勝緣,從而加強行者信心,得仗堅持本尊真言之力,易破分別二執,這不是對真正學密行者而設的。

  (2)學法灌頂:行者己發菩提心,並受菩提心戒,則論其破執程度如何,是否達入密[正機]要求,皆可授以本尊修法,法爾應先灌頂。因此稱這種灌頂爲學法灌頂,或稱受明灌頂。唐密既有金、胎兩部之別,灌頂也有兩者不同。一經灌頂植下本尊強有力的法種,則可培養成圓具本尊功德之佛身,所以學法灌頂實包括修密、瑜伽密、最上瑜伽密。

  (3)傳法灌頂:行者己成他受用身,又與金剛心相應,則有轉*輪能力,而將佛性轉輸于衆生,生生不息,則應受傳法灌頂而紹阿遮黎大位。這是果位灌頂了。

  學法灌頂是唐密的關鍵性環節。無論所學之法屬一門或普門,只是本尊叁摩地有不同,而每界灌頂儀式只行一次。唐密認爲,由本尊叁摩地灌頂所成之本尊種子,己圓具本尊一切功德,可開展成尊身而無不缺,不必多次灌頂。若將本尊功德分幾次灌頂而培植之,于理不合,因爲未有集合幾個胚胎種子始成一尊身者也。

  

    二、主顯法性,突入佛地。

  (1)培養根身,務求見性。

  密宗和禅宗皆爲一乘大教,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禅宗在見性後即下化衆生;密宗則在見性後上求諸佛,實踐即身成佛之旨。所以密宗第一步功夫也是要見佛性,印證般若波羅密。然而若要見性,一般先建根身。根身是諸佛菩薩法流交通的樞紐,可分兩級:有漏根身和無漏根身。唐密稱之爲人身總幹線,或稱人身法流總路線。禅門中[說似一物則不中,並卻眼耳口鼻道將來],皆是有漏根身寫照。天衣義懷偈曰:[一二叁四五六七,萬仞山頭獨足立],藥山俨謂:[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則是漸入無漏根身的寫照。達庵法師佛部頌曰:

  身中寓幹線,命根直透頂

  藍光沖上空,頂髻集佛部

  (蓮花部、金剛部加持也是通過幹線而實現。若叁部齊觀則中線左右各現一線成叁線)

  由于根身成就,自可內成禅定。涉世則般若成功,內觀則可見本性。唐密據此根身,彙集五智法流而建立法性曼荼羅,證法界生身而突入佛地,證本尊身而即身成佛。

  (2)重視明點,開出娑婆世界。

  唐密不但重視人身脈道,而且重視明點的作用。有偈雲:

  心中起明點,貫徹身口意

  不廢六塵境,叁業自清凈

  這是般若菩薩與六塵接而不染的頌詞。

  況且唐密認爲釋尊的化土整個娑婆世界,是由明點中可以開顯出來的。佛和大菩薩通過明點,將叁界六道逐一開顯或同時開顯出來。由此可見唐密是如何重視明點了。

  不過唐密重視的脈道和明點,是有選擇的,是和宗趣有關系的。唐密一向主張直趨無上菩提,不重民間小驗;所以對有關人體氣化的氣脈和明點,根本不與理會。

  唐密也認爲有關氣化的氣脈和明點,對人體有極大作用。各輪的支脈在體內伸展,構成全身氣脈交流整體。但在修行上說,這充其量祗能成就天身,不能構成佛身。而各輪的開顯是由無量無邊諸佛菩薩的相當法性加持,而定慧交融的結果。主要作用在于與諸佛菩薩瑜伽,而不在體內氣化。也就是說,由于法流加強影響氣流旺盛,自然身強體健,益壽延年。

  文章到此,可能出現問題,必須解決。

  (1)唐密是否修性、不修命?

  回答這個問題要有分析。唐密修性便是修法身、慧命(根身階段修[天身之命])。一般不必修肉身壽命。這是因爲在修持過程中,根身建立,便對肉身發生作用,[六大](地水風火空識)是會在體內不斷加強的。及至見佛性,自有一段雄猛精神出現,氣行旺盛,身強體健。所以修性的結果也修了命。況且見性後,悟性提高即可控製命根。密宗有其法,禅宗也有自斷命根和撚住命根之法。

  唐密中也有特別修命之法。一是普賢延命法,一是金剛壽命陀羅尼法。但都是通過修性去修命。據念誦經中說:[若有善男人善女人,受持念誦,日各叁時,信心清凈,業障消滅,更增壽命。若修叁摩地者,現生不轉父母生身,獲五神通,淩虛自在]。這是特殊修命法。

  不過人命是受因綠所生法所支配的,縱使能壽一千年,而這肉身總受物質規律支配而消亡。

  (2)有關天身是否佛受用身的問題。

  唐密是佛受用身法,所以必須明了甚麼是佛受用身?

  上至十方諸佛,下至叁界含靈,各有特殊[自性]互融于整個法界之中,是爲自性法身總體。此是[離能所]、[泯時方]之絕對法性。而無量自性,可以隨緣顯現,是爲自性法身。然依所證程度不同,則有因果二位之分。因位自性法身,超出叁界,唯性無相,須入金剛初心而後見。唐密謂之理法身。果位法身之根據地稱金剛頂,對十方叁界無不貫徹,十方如來皆已之分身。一切衆生皆已之眷屬。此即金剛喻叁昧中具足一切智智之自性身,名智法身。

  密乘行者若能頓入金剛頂與十方妙覺如來彙合于密嚴凈土,現真身于總法界時,將萃聚于自身之十方佛種,一一放射于周圍,開作蓮花海會;顯出無量無邊如來勝相,皆屬自身分位;一一如來皆有叁十六尊爲伴,是爲[金剛持]身。每尊又各有叁十六尊爲伴,如此層層疊疊無窮無盡;主伴互酬,共享無上法樂,永不休止,是謂自受用法身,盡攝金剛界諸佛菩薩。

  然實教十地菩薩,以二空真如爲所依;雖過[等覺]而未獲[金剛持]身。自受用身如來爲愍這類菩薩,乃分身攝受之。當機菩薩乃得感見如來常樂我淨之受用身土,從而得殊勝法樂。這由自受用身分出之身,爲他受用法身。

  至于[天]這個詞,有光明、自然、清凈、自在、最勝之義,受人間以上勝妙果報。但其所指範圍,極爲混雜。世間天,指人道;生天,指欲界和色界諸天;凈天,指叁乘之聖者所居;又有第一義天之稱,連佛也包括在內(《涅槃經》)。這樣,人、天、佛都是天,所以可以說[天身]就是佛的[受用身]。但是這樣說法,全無意義。

  而一般說的[天]是[六趣]中的天。是指六欲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祗是天乘行者的果報,這個天身與佛身(受用身)有極大分別,佛報身超叁界,諸天身在叁界內;佛報身無生死,諸天身有生死;佛報身已破極細執,諸天身未破俱生我執,或未破俱生法執。色界天頂天王摩酰首羅,便是因我執傲慢而被降叁世明王所降服,這就是證明。

  在金剛界和胎藏界的曼荼羅中,諸天和佛菩薩的地位也明顯不同,諸天稱外金剛部,處于最外一層,有二十天,都是佛和諸大菩薩的護法。所以唐密認爲,如果行者未證二空真如,尤其未證生空真如,若在定中出現佛菩薩形象,切不要諔認這是佛身,實際多是外金剛部的天身。如果誤認外金剛部天身爲佛身,則又乃處六道之中,未超叁界(屬下品成就未入凈土)。

    叁、既重各部諸尊,更重普門大法。

  (1)金、胎兩部普門大法,初爲唐密獨自傳承。

  唐密以大日如來(遍照金剛)爲教主,金、胎兩部曼荼羅統攝各部諸尊。各尊皆大日如來分位,也是大日如來眷屬,爲大日如來所攝受。然各尊祗代表部份或一門法性。如胎曼中東方寶幢佛代表火大。南方開敷花王佛代表水大。西方無量壽佛代表識大。北方天鼓雷音佛代表風大……等等。此兩部曼荼羅中,任何一尊皆可作爲行者的本尊;經灌頂後,修其叁密,皆可成就尊身而成就即身成佛之果。但任何一尊乃屬一門之尊,只能開顯局部法性,即是所修未能徹底,祗屬高級成就(中品悉地) ,未達最高成就。要達最高成就,必修普門大法。在胎藏界,必曆各部院主尊和中臺九聖位,而成理法身。在金剛界,則經各部會曆十六大菩薩生,最後彙歸大日如來,成就遍照金剛尊身。如此兩部不二,始能開顯全部法性,法法皆能窮其根源,五智四曼具足,叁身(法性身、受用身、應化身)齊現。與十方如來融合現莊嚴真身于總法界,自爲海會中尊;又以大悲所行,現千他受用身以度地上菩薩;更現百千萬億應化身以度六道衆生。此等金剛大阿遮黎,世道稀有。達庵大阿遮黎有詩記其轉*輪盛況:

  根塵回脫彰真體,一切如來注法流。

  聚集此身成寶藏,包羅依報盡蓮俦。

  吽音融合群機湧,斛性彌綸十界周。

  無上瑜伽何處覓,頓降叁世惡然休。

  這不僅是自己即身成佛,而是自已成佛後加持他人成佛。一次大轉*輪,遍周法界,不知多少菩薩入摩诃薩位:不知多少菩薩摩诃薩得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種時空都泯,任運自然的無上瑜伽,是真正實踐的寫照而不是戲論。

  達庵法師有偈示普法:

  開元諸祖密宗弘,先…

《唐密與廣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