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唐密与广东

  唐密与广东

  唐普式

  一、唐密的建立

  当年印度龙猛菩萨入南天铁塔,得金刚萨埵灌顶,传出金刚界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和胎藏界大日经《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两部大法,又撰《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后人以此,建立真言宗或称密宗(通称正纯密宗或纯密,以别于杂密和左道密)。龙猛后传龙智菩萨。龙智的弟子颇多。公元8世纪初,有善无畏和金刚智两三藏,先后来中国传法。善无畏乃中天竺人,舍乌荼国王位出家学佛,早年名扬西域(今玉门关以西地),唐睿宗曾派将军史献出玉门迎候,不遇。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善无畏携梵文经籍至长安。其后,南天竺国王第三子金刚智,闻中土佛法崇盛,乃于公元719年,与其徒不空携经籍由海道经广州入洛阳。此后,两人会合传扬金刚界和胎藏界两部密法,体系完备。正纯密宗在中国建立起来。自立宗至唐武宗毁佛(846年)之后在唐朝盛行一百多年。其后在四川延续至十三世纪。金刚智、善无畏、不空被称为开元三大士。唐朝密宗因受中国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与印度后期密宗、藏传密宗、东传(日本)密宗都有不同之处。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密宗,故称唐密。

  二、不空三藏二次长住广东传法

  公元732年8月15日(中秋)金刚智圆寂于洛阳,遗命不空复返天竺,广求诸经论及真言教。是年12月,不空率弟子含光、慧辩等37人,途经广州。采访使刘巨邻恳请开坛灌顶。不空乃于广州之法性寺(即今光孝寺)建立灌顶道场,大开灌顶之门。且逗留广州九年之久,相次度人百仟万众(《宋高僧传》、《不空传》)。后有诏书令不空送国书至狮子国。741年,始乘商船离中国(一说:不空在广州开坛和赴狮子国皆在开元29年。这与[相次度人百仟万众]不相称,故不取此说。而依张连骝《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之说)。由此可见,当时密宗在广东已经相当盛行,而且光孝寺可说是唐密的发源地之一。

  不空在狮子国遇普贤大阿遮黎(即龙智),请开十八会瑜伽法门及大悲胎藏界法门,与弟子含光等亦同受五部灌顶。由是显密法理无不穷其源委,唐密更趋完备。公元746年,不空返长安后为玄宗灌顶。长安、洛阳臣民受灌顶者不可胜数。公元749年,不空表请还国,玄宗准奏。不空乘驿马五匹于750年至南海郡,染疾不能登程。同时玄宗亦有诏令其再留中国。不空乃在南海郡(一说在韶州,一说在广州)稽留四年之久。至753年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奏请迎不空至河西乞受法益。玄宗始召其返长安,随赴河西弘法。不空此次留居广东,历史资料只载其日夜精勤,手不离经从事翻译,并未涉及是否传法之事。但以理推之,因有上次之大开灌顶坛事,此次当不能断然拒绝全不传法也。

  由于开元三大士之弘扬及其弟子惠果等的继续阐发,唐密不断发展。至代宗时(768年)曾敕令近侍大臣、诸禁军使一致灌顶;是为唐密最盛之时。宗徒除本国人外,有日本人、朝鲜人、印度尼西亚爪哇人、西域人等,对外影响很大。后由日僧空海、最澄传入日本成为东密和台密,继续发展。而中国则在唐后,又遭五代变乱,社会不安定,密宗传承日渐衰微而至于断绝了。

  三、王弘愿复兴密教

  王弘愿:字师愈、号圆五,广东潮州人,生于公元1876年农历7月18日。早年丧父,家境清贫。然好读书,自力研讨。对文史哲理无不涉猎。对日文造诣颇深。中年尤好佛学。曾在潮州中学执教八年。民国初年任该校校长。后获日本东密传法院流丰山系管长、大僧正权田雷斧大阿遮黎所著《密教纲要》,甚为喜好,乃译为中文行世。由是中国人得知日本密宗和雷斧其人,赴日求法者日多,江浙有大勇、持松、显荫诸和尚。沪上有程宅安居士。香港有黎乙珍居士。皆为当时之俊彦。雷斧由是察知中华密教有重兴之机,并认为与王弘愿居士特别师资道合。乃于1924年5月27日以研究密教名义,率其徒小林正盛等人来华。是年6月至潮州。即在潮州开元禅寺设坛为王弘愿居士灌顶,传授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沙门数人亦得乘机参加。对此特殊盛举,不但为国内佛教界所赞赏,亦为日本古义、新义诸派所随喜和支持。或赠予秘典,或贻以法具。密教宗风由是于中国大振。雷斧阿遮黎回国后,复请得日本政府于庚子赔款中拨千金为王弘愿居士赴日学密之资。1926年夏,王弘愿居士五十岁,在日本获得传法灌顶,密号遍照金刚(即大日如来)。从历代祖师经验,秘传皆得全部传承。位当密宗普门传灯大阿遮黎第四十九代祖。从此,失传数百年之密宗,又在我国复兴了。

  王弘愿大阿遮黎(传法大师)自日回国,即在潮州自住处所,设立[震旦密教重兴会],开坛灌顶传扬密宗。同时创设潮州刻经处,刊行密教重要经典、秘传宝籍、修持仪轨。又将其所学心得,集中刊于《密教讲习录》(共刊出四十余册)。此外还有《赞槐堂诗文集》、《圆五居士集》等等。

  密宗既在广东复兴,不但学法的人不断增加,传法据点亦在不断增多。除潮州[震旦密教重兴会]外,广州有[解行学社]建立的[解行精舍]。其中设有学佛部、佛学部、佛事部皆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灌顶坛、护摩坛、藏经阁、狮子堂、弥勒堂、龙华堂、社园、客堂、宿舍、斋厨等无不齐备。汕头有[密教重兴会],亦有一定规模。此皆王大阿遮黎领导下的组织。另有黎乙珍法师在香港建有居士林传扬密教。

  此外王大阿遮黎还受聘为中山大学哲学讲师,讲授印度哲学、因明学等。还负责修广东通志中的宗教志。

  王大阿遮黎为弘法利生贡献了后半生全部生命。1936年夏传法于冯达庵、汪彦平、王福慧、王学智四大弟子。是年农历12月24日示寂,世寿61岁。

  四、冯达庵重振唐密

  冯宝瑛:法号达庵,原藉惠州,后迁居广州芳草后巷2号。生于1887年农历9月22日。聪敏过人。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数学系。旋在惠州中学、廉州(今合浦)中学执教,随又办过报纸。36岁开始学佛,中文佛典几乎读遍。对各宗各派无不穷研。初习净土,随由禅入密,皆大成就。初期作品《佛法要论》出版后,凈土宗印光法师见之,赞誉得未曾有,并定为凈土宗必读之典。可见当非一般典籍。其论四级禅(昭灵、明心、无生、见性)的文章(载于《密教讲习录》)。道古德之所未发,对参禅者是一大贡献。1927年在参加香港黎乙珍法师之胎藏界学法灌顶时,当座即得月轮观成就。1929年参加王弘愿法师在广州开设的金刚界灌顶时,即见三摩地菩提心。其后胎藏界加行,即入大菩萨位。金刚界加行,即入大普贤位。1936年夏,时年50岁,得王弘愿大阿遮黎传法灌顶,一且而万法皆通,绍密宗第五十代遍照金刚普门传灯大阿遮黎位。对两部大法一一印证,历代祖师经验无不践履。从此瑞应迭着誉传遐迩,创作不少。世界名图书馆亦有其书。而平生要举,则在于重振唐密。

  冯大阿遮黎提倡唐密,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依据宗趣,修持有序。

  唐密主要依据大日经、金刚顶经而立。大日经属胎藏界,乃他受用身法,依般若性而行,摄十地菩萨入大菩萨位(如地藏、观音等)及其成就可成诸佛理法身、大菩萨本地身、或诸菩萨等流法身,为因地即身成佛。金刚顶经属金刚界自受用身法。乃毘卢遮那佛(即遍照金刚-大日如来)与其眷属四佛、四波罗密菩萨、十六大菩萨、八供四摄菩萨互相摄受共享法乐之境界。行者依萨埵性而行,经历十六大菩萨位,由金刚初心至金刚后心,五智四曼荼罗皆已完成,自性法身开发尽致,自受用身庄严具足,乃果地即身成佛,属智法身。其中行法皆以三密(身密为手印、口密为真言、意密为观想)为用。而萨埵性必以般若性为基。所以密宗的[正机]行者,必以见性为前提。若未见性而修密者则为[旁机]。因三密未能发挥妙用,必以大精进心行之,以促成般若使符[正机]的要求。是以依据宗趣,唐密进修历程,分为四级:

  行者虽能入静,未破分别我执和分别法执,祗依信心而行,为初级修法,名为作密。

  己破分别二执,未破俱生我执,可依理解而行,为中级修法,名为修密。

  己破俱生我执,未破俱生法执,能依般若性而行,是为高级修法,名瑜伽密。

  己破俱生二执,能与诸佛菩萨相应,依萨埵性而行,是为最高级修法,名最上瑜伽密。

  大日经相当于高级教法,其果可达大瑜伽。金刚顶经相当于最高教法,其果可达最上瑜伽(或称无上瑜伽)。而两经教主同为大日如来,亦皆属受用身法(报身)法。虽有修因修果的不同,而皆统一于即身成佛修法的历程之中,既可从因向果,亦可由果向因。所以当年专授金刚界大法的金刚智与专授胎藏界大法的善无畏两大士,相互灌顶,相互传授两部大法。由此可见,唐密对两部大法,并不倚轻倚重,也不夸耀那一部,而是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主张金胎两部不二(苏悉地经)。

  在实践方面:唐密的行法,是以大日经住心品中三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为指导的。

  龙猛菩萨之菩提心论云:[菩提心有三门之别]。[诸佛菩萨昔在因地,发是心己,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乃至成佛,无时暂忘]。所以唐密认为,不但须发菩提心,而且必受菩提心戒。密教的菩提心和显教诸戒有本质上的不同。显教诸戒在戒除[赖耶缘起],始有机会显菩提心体,是属治标辅戒。密教的戒在戒卫已发的菩提心,这是治本的自性戒,带有关键的性质。

  唐密依行者根机,设有四种戒,直指戒体:

  (1)菩提心戒

  胜义菩提戒,无相唯觉性。

  (2) 三昧耶戒

  自他互放射,定慧交融化。

  (3) 一真圆戒

  导入圆满土,一真彻十方。

  (4) 五智密戒

  时方因果空,…

《唐密与广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