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唐密与广东▪P2

  ..续本文上一页密戒同寂灭。

  唐密对[戒]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这是种因的作用。[因]如果不好,[果]自然不佳。如果[因]种得好,其作用便非常大了。

  达庵法师有偈曰:

  治本自性戒,主要祇一眛,

  精持主戒体,即身许成佛。

  大日经供养次第法云:[若无势力广增益,住法但观菩提心,佛说此中俱万行,满足凈白纯凈法。

  唐密重视受戒,并不次于灌顶。因为未受戒,灌顶便无基础。如果受戒后,没有灌顶机会,即身也许成佛。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这是唐密比较特殊的地方。

  唐密行者发心、持戒已,则应受灌顶。唐密灌顶就仪式而言有两种:

  (1)秘密灌顶:大阿遮黎入行者本尊三摩地,以本尊法流从行者顶门灌入行者之身,使其菩提心中,本尊法流特盛而植下强有力之本尊种子。此后经三密加持,本尊功德日渐开发速成本尊之身。此种作法全仗心想为之,所以又称心想灌顶。

  (2)庄严灌顶:行者未能接受秘密灌顶,大阿遮黎除入本尊三摩地外,并建立坛场,以图像表示诸尊,以瓶水表示法流,以及用其它种种庄严事相,通过行者观感,以增强本尊法流之作用而获得灌顶实效,故有事相灌顶之称,亦叫具支灌顶,因坛场中俱备种种事相也。

  唐密灌顶就实用方面,所分三类:

  (1)结缘灌顶:其作用祇使行者与本尊结一胜缘,从而加强行者信心,得仗坚持本尊真言之力,易破分别二执,这不是对真正学密行者而设的。

  (2)学法灌顶:行者己发菩提心,并受菩提心戒,则论其破执程度如何,是否达入密[正机]要求,皆可授以本尊修法,法尔应先灌顶。因此称这种灌顶为学法灌顶,或称受明灌顶。唐密既有金、胎两部之别,灌顶也有两者不同。一经灌顶植下本尊强有力的法种,则可培养成圆具本尊功德之佛身,所以学法灌顶实包括修密、瑜伽密、最上瑜伽密。

  (3)传法灌顶:行者己成他受用身,又与金刚心相应,则有转*轮能力,而将佛性转输于众生,生生不息,则应受传法灌顶而绍阿遮黎大位。这是果位灌顶了。

  学法灌顶是唐密的关键性环节。无论所学之法属一门或普门,只是本尊三摩地有不同,而每界灌顶仪式只行一次。唐密认为,由本尊三摩地灌顶所成之本尊种子,己圆具本尊一切功德,可开展成尊身而无不缺,不必多次灌顶。若将本尊功德分几次灌顶而培植之,于理不合,因为未有集合几个胚胎种子始成一尊身者也。

  

    二、主显法性,突入佛地。

  (1)培养根身,务求见性。

  密宗和禅宗皆为一乘大教,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禅宗在见性后即下化众生;密宗则在见性后上求诸佛,实践即身成佛之旨。所以密宗第一步功夫也是要见佛性,印证般若波罗密。然而若要见性,一般先建根身。根身是诸佛菩萨法流交通的枢纽,可分两级:有漏根身和无漏根身。唐密称之为人身总干线,或称人身法流总路线。禅门中[说似一物则不中,并却眼耳口鼻道将来],皆是有漏根身写照。天衣义怀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山头独足立],药山俨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则是渐入无漏根身的写照。达庵法师佛部颂曰:

  身中寓干线,命根直透顶

  蓝光冲上空,顶髻集佛部

  (莲花部、金刚部加持也是通过干线而实现。若三部齐观则中线左右各现一线成三线)

  由于根身成就,自可内成禅定。涉世则般若成功,内观则可见本性。唐密据此根身,汇集五智法流而建立法性曼荼罗,证法界生身而突入佛地,证本尊身而即身成佛。

  (2)重视明点,开出娑婆世界。

  唐密不但重视人身脉道,而且重视明点的作用。有偈云:

  心中起明点,贯彻身口意

  不废六尘境,三业自清凈

  这是般若菩萨与六尘接而不染的颂词。

  况且唐密认为释尊的化土整个娑婆世界,是由明点中可以开显出来的。佛和大菩萨通过明点,将三界六道逐一开显或同时开显出来。由此可见唐密是如何重视明点了。

  不过唐密重视的脉道和明点,是有选择的,是和宗趣有关系的。唐密一向主张直趋无上菩提,不重民间小验;所以对有关人体气化的气脉和明点,根本不与理会。

  唐密也认为有关气化的气脉和明点,对人体有极大作用。各轮的支脉在体内伸展,构成全身气脉交流整体。但在修行上说,这充其量祗能成就天身,不能构成佛身。而各轮的开显是由无量无边诸佛菩萨的相当法性加持,而定慧交融的结果。主要作用在于与诸佛菩萨瑜伽,而不在体内气化。也就是说,由于法流加强影响气流旺盛,自然身强体健,益寿延年。

  文章到此,可能出现问题,必须解决。

  (1)唐密是否修性、不修命?

  回答这个问题要有分析。唐密修性便是修法身、慧命(根身阶段修[天身之命])。一般不必修肉身寿命。这是因为在修持过程中,根身建立,便对肉身发生作用,[六大](地水风火空识)是会在体内不断加强的。及至见佛性,自有一段雄猛精神出现,气行旺盛,身强体健。所以修性的结果也修了命。况且见性后,悟性提高即可控制命根。密宗有其法,禅宗也有自断命根和捻住命根之法。

  唐密中也有特别修命之法。一是普贤延命法,一是金刚寿命陀罗尼法。但都是通过修性去修命。据念诵经中说:[若有善男人善女人,受持念诵,日各三时,信心清凈,业障消灭,更增寿命。若修三摩地者,现生不转父母生身,获五神通,凌虚自在]。这是特殊修命法。

  不过人命是受因绿所生法所支配的,纵使能寿一千年,而这肉身总受物质规律支配而消亡。

  (2)有关天身是否佛受用身的问题。

  唐密是佛受用身法,所以必须明了甚么是佛受用身?

  上至十方诸佛,下至三界含灵,各有特殊[自性]互融于整个法界之中,是为自性法身总体。此是[离能所]、[泯时方]之绝对法性。而无量自性,可以随缘显现,是为自性法身。然依所证程度不同,则有因果二位之分。因位自性法身,超出三界,唯性无相,须入金刚初心而后见。唐密谓之理法身。果位法身之根据地称金刚顶,对十方三界无不贯彻,十方如来皆已之分身。一切众生皆已之眷属。此即金刚喻三昧中具足一切智智之自性身,名智法身。

  密乘行者若能顿入金刚顶与十方妙觉如来汇合于密严凈土,现真身于总法界时,将萃聚于自身之十方佛种,一一放射于周围,开作莲花海会;显出无量无边如来胜相,皆属自身分位;一一如来皆有三十六尊为伴,是为[金刚持]身。每尊又各有三十六尊为伴,如此层层迭迭无穷无尽;主伴互酬,共享无上法乐,永不休止,是谓自受用法身,尽摄金刚界诸佛菩萨。

  然实教十地菩萨,以二空真如为所依;虽过[等觉]而未获[金刚持]身。自受用身如来为愍这类菩萨,乃分身摄受之。当机菩萨乃得感见如来常乐我净之受用身土,从而得殊胜法乐。这由自受用身分出之身,为他受用法身。

  至于[天]这个词,有光明、自然、清凈、自在、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但其所指范围,极为混杂。世间天,指人道;生天,指欲界和色界诸天;凈天,指三乘之圣者所居;又有第一义天之称,连佛也包括在内(《涅槃经》)。这样,人、天、佛都是天,所以可以说[天身]就是佛的[受用身]。但是这样说法,全无意义。

  而一般说的[天]是[六趣]中的天。是指六欲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祗是天乘行者的果报,这个天身与佛身(受用身)有极大分别,佛报身超三界,诸天身在三界内;佛报身无生死,诸天身有生死;佛报身已破极细执,诸天身未破俱生我执,或未破俱生法执。色界天顶天王摩酰首罗,便是因我执傲慢而被降三世明王所降服,这就是证明。

  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曼荼罗中,诸天和佛菩萨的地位也明显不同,诸天称外金刚部,处于最外一层,有二十天,都是佛和诸大菩萨的护法。所以唐密认为,如果行者未证二空真如,尤其未证生空真如,若在定中出现佛菩萨形象,切不要諔认这是佛身,实际多是外金刚部的天身。如果误认外金刚部天身为佛身,则又乃处六道之中,未超三界(属下品成就未入凈土)。

    三、既重各部诸尊,更重普门大法。

  (1)金、胎两部普门大法,初为唐密独自传承。

  唐密以大日如来(遍照金刚)为教主,金、胎两部曼荼罗统摄各部诸尊。各尊皆大日如来分位,也是大日如来眷属,为大日如来所摄受。然各尊祗代表部份或一门法性。如胎曼中东方宝幢佛代表火大。南方开敷花王佛代表水大。西方无量寿佛代表识大。北方天鼓雷音佛代表风大……等等。此两部曼荼罗中,任何一尊皆可作为行者的本尊;经灌顶后,修其三密,皆可成就尊身而成就即身成佛之果。但任何一尊乃属一门之尊,只能开显局部法性,即是所修未能彻底,祗属高级成就(中品悉地) ,未达最高成就。要达最高成就,必修普门大法。在胎藏界,必历各部院主尊和中台九圣位,而成理法身。在金刚界,则经各部会历十六大菩萨生,最后汇归大日如来,成就遍照金刚尊身。如此两部不二,始能开显全部法性,法法皆能穷其根源,五智四曼具足,三身(法性身、受用身、应化身)齐现。与十方如来融合现庄严真身于总法界,自为海会中尊;又以大悲所行,现千他受用身以度地上菩萨;更现百千万亿应化身以度六道众生。此等金刚大阿遮黎,世道稀有。达庵大阿遮黎有诗记其转*轮盛况:

  根尘回脱彰真体,一切如来注法流。

  聚集此身成宝藏,包罗依报尽莲俦。

  吽音融合群机涌,斛性弥纶十界周。

  无上瑜伽何处觅,顿降三世恶然休。

  这不仅是自己即身成佛,而是自已成佛后加持他人成佛。一次大转*轮,遍周法界,不知多少菩萨入摩诃萨位:不知多少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种时空都泯,任运自然的无上瑜伽,是真正实践的写照而不是戏论。

  达庵法师有偈示普法:

  开元诸祖密宗弘,先…

《唐密与广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