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P7

  ..續本文上一頁啥不服的。修什麼法門都是去極樂,我告訴你,凡是互相不服、有所排斥、互相爭論的,都去不了極樂。等你把這些習性去掉了,才有機會去。爭論沒有止境,誤人、誤己、誤衆生。你修你的,我修我的,哪個法門都是佛說的,只能是證悟不同,知見不同。哪位法師講的都好,哪位法師講的都對,都加以贊歎,因爲講的不是你法、我法,而是佛法。可是,有人把佛法當“我”法,修了幾天佛就貢高我慢,誰也瞧不起,誰也不如他。極樂世界就不需要你這種人。你要是認爲他不如你,你就慢慢滲透,互相提高,讓他在修證上有所覺悟不就可以了?你攻擊他也無濟于事。末法衆生互相排斥是最可怕的,把其它衆生弄的都無所適從了。你說都是學佛的,宗派間還起鬥爭,不僅誤衆生,自己也造無邊罪業,佛國土絕不要這種人。

  佛說十方世界都是報身菩薩圍繞,沒有聲聞、緣覺。因爲四果羅漢、辟支佛智慧不足。法師發願有這種願力:“願我來世得菩提時,願我國土功德莊嚴,正法久住,無有像法、末法。無有諸天及聲聞、緣覺諸智慧不足之人。所有衆生皆具行菩薩道之人,具足菩薩智慧,具足菩薩種性,具足菩薩明傑,具足菩薩妙音,具足菩薩清靜,具足菩薩勤行,具足菩薩願心,具足菩薩法藏,具足菩薩安樂,具足菩薩無礙,直至菩提。若不爾者,弟子誓不得菩提”。智慧不足,沒有功德去不了,是讓你小乘人發菩提心,培養你的善根。

  佛對舍利弗說:佛出于五濁惡世。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叫五濁惡世,劫濁、見濁、命濁、煩惱濁、衆生濁。這五濁來源于五蘊(色、受、想、行、識)。如何破解這五濁?佛說劫濁時,衆生奸貪嫉妒,業報深重。奸貪是貪圖好的,用世間話說就是非常小氣。自己的東西給別人一點都不行;別人的東西給他多少都行。想方設法把別人的財物弄到自己這來,你不能比我好,不能比我強。法師之間,你的弟子不能比我多。法師都嫉妒,何況衆生呢?互相攀比,互相嫉妒。我們修行人要去掉奸貪嫉妒,去掉業垢。怎麼去掉?忏悔並發大願心,樂善好施。中國的孔子講仁、義、禮、智、信,尊重別人。佛說只有這樣,才能躲過劫濁。佛講二乘、叁乘,也是爲了破除劫濁的這些東西。衆生有貪,所以佛將一乘說成叁乘,讓這些人容易接受。佛說:我弟子當中有阿羅漢、辟支佛,他們得少爲足,而不知佛教化菩薩的事情。佛怎麼教化菩薩他們一點都不知道,他們不發菩提心,不得究竟,只是暫時請長假,不是永恒,只是賢劫千佛出世不受輪回,賢劫壞時又淪爲六道衆生。因爲佛是教化菩薩的,只能是在這個世界化身菩薩再度脫聲聞、緣覺;在報身佛和其它佛國土不是這樣,阿彌陀佛的國土一個聲聞、緣覺都沒有,這些羅漢以爲是最後身了,得少爲足。所以告訴這些羅漢,你這只是修行的一站,還得去發菩薩心,還得去度別人,還有許多魔難。而這些小乘人怕吃苦,不發菩提心。這個世界,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吃過苦、挨過累的人。現在打坐這點苦不算苦。有的多幹點活就抱怨別人不幹,只有他自己幹。你這是學佛人麼?學佛人就你這心態麼?發菩提心的人不這麼說,人家是謙下心,沒有任何報怨,默默的去幹。這些羅漢得少爲足,以爲究竟,不求成佛之路。佛說這些人是增上慢人,咱們還說不起這話呢,這些人佛話都不聽還能聽誰的?在《涅槃經》上講,羅漢是世間人的皈依處,因爲世間人必須從小乘人修起。現在末法時代,別說善知識難尋,就連皈依一個真正的一果羅漢都難找。更何況見一位化身菩薩,那是更加難值難遇。菩薩行人是隱入這個世間當中的真修行人,不顯山、不露水隱士修行,做一些佛法的事情,足矣。

  對于佛說是增上慢的這些羅漢,咱們可不能瞧不起。別“身高說大法,敢笑梁武帝。”你笑梁武帝?梁武帝修多少塔、造多少廟,供養多少僧人,你做到了麼?你連一個他一個衣角都不如。一果羅漢已經具有一些佛家的智慧,修到這是正常的,具有佛家的根基,逐漸再往上修還有佛可成。我說實在話,末法時代證果的人實在太少,你找一個證果的人都找不到,你那肉眼凡夫知見離道千裏萬裏。佛說:你們要證得羅漢,你們一定要相信我的法,你們不信就是增上慢人,不謙下。佛爲什麼這麼講?佛住世時,講法五千人離席,像法、末法,特別是末法時期,有人連一個佛字都不想聽,怎麼辦?你給他講《法華經》他聽得了麼?更不聽。裏面講小乘有八苦,人身難得,還能接受。如果你就《法華經》講《法華經》,照本宣科,修六度萬行,你就講頭、目、腦、髓、內財、外財、國城、妻子,誰要可以給誰,都可以供養別人。你一聽就嚇一邊去了,這不是傻子、瘋子麼?誰還聽你講啊,早就嚇跑了。更別說“忍辱”了,打你、罵你不但不能還口,還得感謝人家,能做到麼?有人說:這世間有這樣的人麼?我不相信。疑心重,使末法時期的衆生更加難度。再說持戒,別說多少大條的具足戒,單說不讓他吃肉、喝酒、邪淫、說是非、占別人便宜,一般人已經做不到。不幹這些,他說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佛說,末法時代的衆生很少有人相信,相信的也不堅固。所以我說,有一個人請法我都給講,肯定給你好好講,講明白。爲什麼?末法衆生業報重,非常難度,相信的太少,何況很多人請法,很多人要聽。佛說,你不行菩薩道就成不了佛。所以,我們都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譬喻品第叁

  這些真修行的人一聽說唯一佛乘,具有善根,化身隨佛弘法來的,有誓願力,只是在那示現羅漢。爲什麼化身隨佛弘法?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成佛,積聚無量善功德。諸菩薩的品級爲什麼一級一級往上升?功德不具足。功德哪來的?做到哪、行到哪就有哪的功德。沒行到那,功德說不來、想不來、盼不來、求不來,功德不是外來的,是自己行到那得到的。你說“我不要功德”,佛菩薩照樣給你,一點都不少,你想多要還沒了。沒求沒要的不少給;有求、有想的,一想就是福報。

  這時,舍利弗又向佛說:今天從本師釋迦牟尼佛您這裏,聽到很多法音,我心裏特別高興。我跟佛出家以後,聽佛講了很多法,見到很多菩薩授記做佛。爲什麼要授記?這是佛的傳承,是佛對未來衆生的一種加持,也是對這個衆生什麼時候成佛的一種預見。因爲十方佛國土哪個時間、什麼人成佛,都有定數,修到了佛給授記,授記對初學人是一種勉勵。那人能成佛,因爲他修菩薩乘,佛給授記了。對初學人來說,好好修也有行菩薩道的那一天,有盼頭。佛家講無明就是煩惱,煩惱就是菩提,貪求心包括菩薩還有這種無明,什麼無明?還有衆生這一念,說白了這都屬于無明。但是,就是這些無明帶領我們去成佛,沒有這些無明不能成佛,沒有這些善的追求,你不去修行了,你不修行就去做其它的去了。所以我們靜坐念佛的人,開始腦袋裏有些念頭,坐上一、二年翻種子,翻箱倒櫃出無數的念頭;修行幾年的人善念、惡念都出現;修密的非得到喉輪開;修禅的進入定的境界,才能把腦袋裏今生這點雜念排空,不受無量劫來的習氣所轉,去了業而不往裏裝新東西,八識田裏的拉圾扔掉,裝進佛家的寶貝。

  舍利弗說:佛給菩薩授記,我們經常心懷感傷,原來我們沒有入佛知見。佛示現小乘、說小乘,我們這些小乘人也獨處山林去坐、去修、去行,但沒有入佛性,原來是我們的根基淺漏,承載不起大法。有的人說,我怎麼不能得那個法?爲什麼?修行佛家的大法命若懸絲,隨時隨地都可以死掉,你能舍棄生命了麼?遇到點困難你還能繼續修麼?其根不堅,其志不堅,其人行爲不端。你有一點瑕疵,法都不傳給你。所以根基不夠的,甯可不傳,也不誤他。舍利弗說原來我還以爲佛不慈悲,原來是我個人的錯,是我們的根基不夠。舍利弗自己代表聲聞、緣覺說出這話來,也代表我們這些衆生說出這話來,我們也是這樣,從自己實心、實踐做起,不用你說,佛家自有因緣度你。

  四果羅漢沒有到佛國土去,沒有到極樂世界去,只在這個世界諸漏已盡,但他們自己認爲已經成就,所以當他們最後墮落的時候要謗佛。爲什麼?這裏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東西,一開始他們肯定是信佛的,才能修到四果羅漢,而且學佛的時候也一定發心要成佛,這就叫發菩提心,問題就出現在這裏。

  問諸位一個問題,你發菩提心了沒有?

  有人可能說:我受二十八清淨戒,我發了菩提心。

  有人說:我學佛了,怎麼能不發菩提心呢?

  誤區誤在哪?就在這。受多少戒不叫發菩提心;嘴上說“我要成佛”;大腦思維想成佛,都不叫發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不是這麼發的,你在理論上走向了誤區。菩提心怎麼發?我告訴你:第一是自利、利他。怎麼自利?大公無私,先別人後自己。佛講,利己第一條就是精進修行,做別人的榜樣。六度萬行中,布施第一,忍辱第二。好象是順序問題,不是。忍辱不是第一位,布施是第一,在六度萬行中,持戒第叁位。就是我們發菩提心要具體體現在六度萬行上,不是在嘴上說,是以身命財爲代價,用實際行動做出來的。我講一位過去的居士怎麼發菩提心的。他每見來要飯的,都要請乞丐進屋,提供管飽的飯菜,吃飽以後再拿錢拿糧;有人向他借糧,自己家沒有,他向鄰居借;遊僧來了,有飯食供養;道士來了也供養,這統統都是布施。除了自己天天虔修佛法,念佛、參禅、打坐以外,利用這個方式去利己利人,先做人。你說人在世上,連…

《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