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首先是轉化自己的身體,使心轉化。如果一個人天天病魔纏身,他能安然念佛麼?八十歲的老人白發坐成黑發,打坐時好似到虛空裏去了,她不轉化身體能有這個境界麼?你修十年、二十年光念佛讀經,能有這樣的境界麼?你未必,但老人大字不識她做到了。身心坦然是從靜坐開始的,你身體得到轉化,思維才能轉化。否則八十歲人的脾氣、習慣,你讓她改能改了麼?八十歲人已生成的骨,長就的肉她能聽你的?恰恰學佛人的身體轉化以後,這些東西都在轉化,身體發生變化,很不可思議。過去佛在世時,他的弟子這樣;現在真修、真證的人也是這樣。佛法上沒有末法,而是現在這些人心裏有了末法,貪求安逸。現在開始用正法修行,照樣證道、照樣得道、照樣成佛、照樣往生。末法修行人天天在理論上做文章,研究這個高了、那個低了,就不論自己是高是低,萬人修行,一人得道。舍利弗說:我們現在身體轉化了,才知道只有菩薩才是真正的佛子,佛子是從佛口化生。爲什麼叫聲聞?佛用口講法,我們用耳朵聽,然後我們用行動去做,改變神識走向。是法化,而不是我們的肉身去化生,但是我們神識的化生離不開肉體的行坐。
這時佛說:過去我給你們講小乘法,是引導你們進入佛乘,所以化城品叫引導。佛說羅漢是世間的皈依處,爲什麼不講菩薩?因爲從一個衆生成爲一地菩薩需要一大阿僧只劫,時間太久遠,不敢去修學。所以往近了說,羅漢是皈依處,修學佛法從小乘根基開始。佛說:我跟你們過去生說的你們可能忘了,或者我今生給你們講的你們沒記住,所以我今天還要跟你們說一說,爲你們這些聲聞說大乘經《妙法蓮華經》,教菩薩法就是從這開始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發菩提心就從這開始的,我們講六度,持戒、布施、忍辱等等,就是發菩提心的具體表現,而不是嘴上說“我要發菩提心,我要成佛”,必須從現實做起,不能做眼高手低的事情,真正成菩薩道,六度萬行還不夠,要萬度萬行。讀《華嚴經》我們知道去行菩薩道,在佛住世教菩薩法,因爲他要面對他的這些弟子,要讓他們舍小延大,成就菩薩道,將來去續佛慧命。只有菩薩才有諸佛護念,聲聞、緣覺有化身菩薩護念。
我講個例子:有一尊辟支佛,在釋迦牟尼之前就修學佛法,燃燈古佛時修辟支佛,到今生還沒有度脫,爲什麼?想去佛國土去不了,極樂世界去不了,只能到這個娑婆世界那層天上去化生天人,他還不想去。所以在這個世間遍求明師,最後一位法師把他度到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他表示還要到這個世間重新來,發菩提心,做有益于衆生的事情。
什麼是“具足菩薩之道”呢?具足菩薩智慧、具足菩薩種性、具足菩薩明傑、具足菩薩妙音、具足菩薩清淨、具足菩薩勤行、具足菩薩願心、具足菩薩法藏、具足菩薩安樂、具足菩薩無礙,也叫十地菩薩或等覺菩薩。這些功德是供養無量億佛、奉持佛法而來。我們天天在佛像前的供養叫名義供養。什麼叫真心供養?我們往生到佛國土供養佛才是真供養。極樂世界的阿惟越至菩薩每日都到十方佛國土去供養百千億佛,只有培育自己的菩薩之道,才是真供養。菩薩是證得的,你受二百五十條或叁百四十八條具足戒都不是菩薩,菩薩不是受戒受來的,是持戒修證證得的。一次和一個佛學院的教務長交談,他說:佛學院的學生畢業前要受叁壇大戒,這是一種課,一個過程。他告誡所有學員說:千萬不要認爲受了戒,你就是菩薩,未證謂證很危險。菩薩是實修實證來的,菩薩是真功德,是功德的具體體現。
佛給他的弟子受戒,這樣具足菩薩道以後才能成佛。佛說華光如來國土名號“離垢”,其佛國土和十方佛國土大致相似,這個佛國土也是以叁乘教化衆生,聲聞、緣覺、菩薩叁乘爲一乘,皈依佛乘。用世間的話說,先上小學、再上高中、大學,必須經曆不同階段,沒有一尊佛是沒證羅漢果位而直接成佛的,過去佛如此、現在佛如此、未來佛還是如此,不可能超越聲聞乘直接入菩薩乘。
佛說舍利弗的佛國土也是叁乘教化衆生,而且授記時佛說:你這尊佛出世的時候,雖非惡世,但你有本願力說叁乘法,劫名叫大寶壯嚴。這個話聽起來很簡單,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是不是五濁惡世,因地修菩薩道的人修到十地菩薩的時候,必發大願,以他的願力度脫不同業報的衆生,有化身的國土,而不是報身的佛國土。各尊佛有各尊佛的願力,各尊佛所度的衆生業習不一樣,要知道本願叁乘法。在極樂世界沒有叁乘法,唯一佛乘,沒有聲聞、緣覺。盧舍那佛的佛國土、藥師佛的佛國土都沒有聲聞、緣覺,釋迦牟尼佛給舍利弗大弟子授記,而且告訴他,他住世時會成就很多菩薩,住世十二小劫,其國人民壽八小劫。這是化身佛度衆生的時間,化身佛的佛國土。一般在這個問題上說不清楚,報身佛的佛國土沒說,因爲第一妙高峰無言以對。我准確的說,十法界只能講九法界,佛的法界不講。佛法界是指報身佛的佛國土,講我們這個地球娑婆世界只能是化身佛的世界,不是報身佛的世界。佛爲什麼給舍利弗授記,這就是《法華經》的真實意思,你四果羅漢不行菩薩道,不發菩提心不可能成就佛國土。這是因上果上,因果同現。“因上”,沒發菩提心,沒行菩薩道,不具足功德。人們常說“功德”二字,只在理論上打轉轉,做了好事,一說就沒功德了,落到福報上了。都知道梁武帝的公案,梁武帝說:我修塔造廟供養多少僧人,我有沒有功德?達摩祖師說:“沒有。”做了功德事而沒功德,因爲功德就是道,道就是果位,證得一地菩薩這本身就是功德。佛是福德和功德的圓滿,他沒說他有功德,但是具足功德,做了功德事不要有功德想。所以我們先把“功德”二字丟一邊去,你就只管修、管行,只有耕耘,不問收獲,具足菩薩道的時候,你自然就有功德說一說這些。讀一回經,聽一次法別白聽,知道一點境界。人的層次有高低,是什麼高低?是境界上的高低。什麼叫證悟?境界上不一樣,你靠你的思維去想問題,靠你的眼晴去看問題、靠你的耳朵去聽問題,這世界都是假的,你想想你這些東西是真的麼?本來就是顛倒的,用顛倒知見看問題,你能說你得的標准是正確的?不可能。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告訴這些出家人說:你用心聽別人用耳朵聽不到的東西,看用眼晴看不到的東西,想別人用思維想不出來的東西,那才是佛法,一句話叫借假修真。佛給小乘人授記,用世間的話說叫“引導”,讓你有個盼頭,給你個期望,讓小乘人生起大乘心。用榜樣告之的目的,不是舍利弗證不證果位,而是用這個說法引導人。包括我們在內,不發菩提心、不行菩薩道不能成佛。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人做起,僧人做好僧團六合,在家人對自己的父母要孝順,處理好夫妻關系,兄弟姐妹的關系。你連這些都沒處理好,你這佛學哪裏去了?打老婆、罵孩子、家庭暴力世間都不允許;對有錢的子女當寶貝,沒錢的你就厭惡,大錯特錯。必須從身邊的人和事做起,在僧團你和同修處理不好關系;在世俗,你和夫妻都處理不好關系,能和社會處理好麼?菩薩是要什麼給什麼,有求必應,仇人來你還得高興奉獻呢,你能做到麼?身邊的人和事,你都沒做到,你說你學佛不是騙人的麼?別說菩薩不信,連我都不信。在家學佛的人讓世俗人一看,佛化家庭,夫妻和睦、父子相親、鄰裏相和,就連周圍的神都護佑你。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竈王要給你做鑒定的,地藏王菩薩要批准,佛菩薩才能接引你。有一個兒媳婦天天罵她老婆婆,下午四點多鍾,出來個白胡子老頭說,“你別罵了,你的壽都罵得減沒了,你只能活七天了。”她說“你是誰呀?”他說“我是你們家的竈王。”兒媳婦兒不信,但老頭兒一轉身沒了,嚇的她趕緊跪在竈坑前叩頭,說“我得改,立刻就改”。這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在農村發生的真人真事,竈王是司命真君,決定著你的命運。所以我們這些人行不行菩薩道,能不能往生,周圍的人、神不答應你,佛菩薩能接引你麼?這些人不服你,你的功德能夠麼?哪來的功德?做了一件好事後有十個壞事等著你。佛給舍利弗授記的真實意思是給四果羅漢看的,也是給像法,末法這些後來學佛人看的,一定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能續佛慧命,成爲佛子。
這時四衆弟子及天龍八部等見舍利弗在佛前授記,心生歡喜,紛紛將所著上衣脫下供養佛。出家人身無長物,所著上衣就是袈裟,用袈裟供佛表示一種誠意。四衆弟子說:我們也要像佛的弟子一樣,佛將來也能給我們授記。以玉皇大帝爲代表的各種天王以各種天衣曼陀羅花供養佛。這時舍利弗對佛說:我今天再也沒有懷疑的東西和可後悔的事情,親自在佛的面前得到了成佛的授記。這時各個離我見及有無見等,今天在佛前聽到了以前沒有聽到的,請佛爲我們四衆說起因緣,讓我們離開這些疑悔。這時佛說:我先不言這些事情,我要以種種因緣度脫衆生,示現國王、兄弟、姐妹等等都叫因緣,比喻言辭,就是把繁瑣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叫大道從簡。越是簡單的越是佛法,奧秘越研究越研究不出來。方便說法,有智慧者以比喻得解脫。就事說事不容易理解佛法,用身邊的人和事打比方一說就知道了。你說文言詞句把人都說迷糊了,算是講佛法麼?另外,有東西附體的人聽佛法聽不了,一聽就犯困。我講《金剛經》時,有一位居士身上有東西,睡著了別人叫都叫不醒。聽經睡覺有業報,脫生蛤蚌類。佛這麼說的,業報就如此。有一位理論很高的居士,因爲“我執我見”太重,這很可怕,爲什麼呢?開悟的法師不會度你,因爲他…
《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