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衆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燈明佛。于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于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衆中。而宣此言。如來于今日中夜當入無余涅槃。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佛授記已。便于中夜入無余涅槃。」
日月燈明佛從叁昧起,說《妙法蓮華經》,意料釋迦牟尼佛亦將說《妙法蓮華經》也。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當知妙光菩薩即是當機也。
佛說法六十小劫不動,聽經大衆也都坐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說此《妙法蓮華經》,猶如吃一餐飯這麼久。大家不感覺經過六十小劫。此大會中沒有一個人打瞌睡。
梵,是色界天人。魔,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謂魔天。沙門,凡是出家人皆謂沙門。婆羅門,是印度四族之一,此族修道供奉大梵天。及天人阿修羅,前面說過梵,這裏的天,是指欲界天言。人,是人道衆生。阿修羅是凶神。在大衆中宣言,如來于今日中夜當入無余涅槃。
日月燈明佛授記德藏菩薩將來作佛,號曰淨身。便于中夜,入無余涅槃。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是十號中的前叁號,我們上面釋過十號。多陀阿伽度即是如來,阿羅诃即是應供,叁藐叁佛陀即是正遍知。
爲何經上往往單提這叁號,余七號就簡略了呢?因爲此叁號,代表佛的叁身叁德。如來代表佛的法身及法身德,應供代表佛的報身及解脫德,正遍知代表佛的化身及般若德。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爲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爲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日月燈明佛八子,皆依妙光菩薩習《法華經》。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譯爲無上菩提。無上菩提者,諸法實相也。而《妙法蓮華經》,即在明諸法實相。故妙光菩薩以《法華經》教授八子,即令堅固于無上菩提。
八個王子他們曾經曆很久時間,供養了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他們都成佛道,最後成佛叫燃燈佛。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複讀誦衆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妙光菩薩有八百弟子,他的弟子當中有一個人叫求名。
貪著利養,雖複讀誦衆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
修道之人,千萬不可貪著名聞利養。願自己成名得大利養,這樣便不能得道。雖複讀誦衆經而不通利,大家要于佛經得到通利,要修自己的清淨心與善根,莫認爲自己學問高,就可以通達經法。但求名以善根因緣故,亦得遇諸佛,供養贊歎。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文殊菩薩告彌勒菩薩言,爾時妙光菩薩,即我身是,求名菩薩,汝身是。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今見世尊現此瑞相,與我過去所見無異。我想世尊將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
「爾時文殊師利。于大衆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數劫 有佛人中尊 號日月燈明」
文殊菩薩以偈重宣,敘述過去遇日月燈明佛。
「世尊演說法 度無量衆生 無數億菩薩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時 所生八王子 見大聖出家 亦隨修梵行
時佛說大乘 經名無量義 于諸大衆中 而爲廣分別
佛說此經已 即于法座上 加趺坐叁昧 名無量義處
天雨曼陀華 天鼓自然鳴 諸天龍鬼神 供養人中尊
一切諸佛土 即時大震動 佛放眉間光 現諸希有事
此光照東方 萬八千佛土 示一切衆生 生死業報處
有見諸佛土 以衆寶莊嚴 琉璃頗梨色 斯由佛光照
及見諸天人 龍神夜叉衆 幹闼緊那羅 各供養其佛
又見諸如來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 內現真金像 世尊在大衆 敷演深法義
一一諸佛土 聲聞衆無數 因佛光所照 悉見彼大衆
或有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進持淨戒 猶如護明珠
又見諸菩薩 行施忍辱等 其數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見諸菩薩 深入諸禅定 身心寂不動 以求無上道
又見諸菩薩 知法寂滅相 各于其國土 說法求佛道
爾時四部衆 見日月燈佛 現大神通力 其心皆歡喜
各各自相問 是事何因緣 天人所奉尊 適從叁昧起
贊妙光菩薩 汝爲世間眼 一切所歸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說法 唯汝能證知 世尊既贊歎 令妙光歡喜
說是法華經 滿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 所說上妙法
是妙光法師 悉皆能受持 佛說是法華 令衆歡喜已
尋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衆 諸法實相義 已爲汝等說」
于此可知,《妙法蓮華經》是明諸法實相。諸法實相,是佛究竟一乘法義。講《法華經》,必須注意是一乘教義,是講實相法。
「我今于中夜 當入于涅槃 汝一心精進 當離于放逸
諸佛甚難值 億劫時一遇 世尊諸子等 聞佛入涅槃
各各懷悲惱 佛滅一何速 聖主法之王 安慰無量衆
我若滅度時 汝等勿憂怖 是德藏菩薩 于無漏實相
心已得通達 其次當作佛」
授記德藏菩薩作佛。于無漏實相,心得通達者,即通達《法華經》之深義也。
「號曰爲淨身 亦度無量衆 佛此夜滅度 如薪盡火滅
分布諸舍利 而起無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數如恒沙
倍複加精進 以求無上道 是妙光法師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廣宣法華經」
廣宣《法華經》者,即廣宣實相也。此實相法,即佛法藏。徹入此法藏者,即堪作佛。
「是諸八王子 妙光所開化 堅固無上道 當見無數佛
供養諸佛已 隨順行大道 相繼得成佛 轉次而授記
最後天中天 號曰燃燈佛 諸仙之導師 度脫無量衆
是妙光法師 時有一弟子 心常懷懈怠 貪著于名利
求名利無厭 多遊族姓家」
遊于族姓家,即遊于勝姓之白衣家,意在攀緣而求名利。
「棄舍所習誦 廢忘不通利 以是因緣故 號之爲求名
亦行衆善業 得見無數佛 供養于諸佛 隨順行大道
具六波羅蜜 今見釋師子 其後當作佛 號名曰彌勒」
今見釋師子,今見釋迦牟尼佛也。彌勒菩薩繼釋迦牟尼佛,于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作佛,號曰彌勒。
「廣度諸衆生 其數無有量 彼佛滅度後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師者 今則我身是 我見燈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說法華經 今相如本瑞 是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諸人今當知 合掌一心待
佛當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諸求叁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當爲除斷 令盡無有余」
廣度諸衆生,其數無有量,系言彌勒菩薩事。
余如長行所釋,不另作解釋。聲聞緣覺人,疑不作佛,今除其疑,必當作佛。
方便品第二
方便者,善權善巧也。化叁乘人謂善權方便,說叁乘法謂善巧方便。因爲實無叁乘人,化叁乘人者,善權方便也,實無叁乘法,說叁乘法者,善巧方便也。何以故?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叁故。今《法華經》是一乘教法,爲顯一乘,先說叁乘,故名〈方便品〉。
佛具二智,實智與方便智。實智照一實谛,方便智照有多門。今明一生萬法,萬法歸一,故有此〈方便品〉。 智者大師解釋方便二字,獨有高見。智者大師謂:「方者秘也,便者妙也。」所謂秘者理正也,妙者妙用無方也。理正不二,即唯一佛乘;妙用無方,乃開叁乘機教。今欲顯一,先須開叁,故有此〈方便品〉來。
「爾時世尊從叁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
爾時世尊從叁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何故告舍利弗?因爲小乘人中,舍利弗智慧第一,今欲明小乘智慧,不足爲恃,應舍小入大,所以告舍利弗。再者《法華》是同教一乘,與《華嚴》不同,《華嚴》是別教一乘。別教一乘者,在明一生萬法;同教一乘者,在明萬法歸一。所以別教一乘法,唯大菩薩能領其旨,二乘人雖聞其法,如聾如啞;同教一乘則不同,功能化叁歸一,聲聞亦蒙授記作佛。爲示小乘人亦能成就故,所以首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佛于一知無量謂之智,于無量知一謂之慧。于一知無量,則如實知實相諸法;于無量知一,則如實知諸法實相。如實知實相諸法,則于一乘說叁乘;如實知諸法實相,則說叁乘歸一乘。
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是說佛權智不思議,雖對二乘人說四谛十二因緣,其實是說一實谛法,而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這是表佛成佛善根深厚。于無量諸佛處,已得實智,成就佛果。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這是表佛由實智與權智,化導衆生。
「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衆生。令離諸著。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
舍利弗!我從成佛以來,種種因緣、譬喻,廣演言教,方便引導衆生。是說佛以權智化導衆生,令離遍計所執。說叁乘法導叁乘人,歸入一佛乘。
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者,如來權智,皆已究竟具足也。
「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禅定解脫叁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力,十力。佛有十種智…
《妙法蓮華經講記(智谕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