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六道众生

  生死所趣  善恶业缘  受报好丑  于此悉见

  又诸佛  圣主师子  演说经典  微妙第一」

  颂有二种,一讽颂,二重颂。此是重颂,重颂长行。

  自文殊师利下至微妙第一,是弥勒菩萨说明发问因缘。

  「其声清净  出柔软音  教诸菩萨  无数亿万

  梵音深妙  令人乐闻」

  其声清净,是说佛有五种音声悦可众心。五种音声者:一、甚深如雷。有振聋发瞶之功。二、清彻远闻。佛之音声,远及十方,犹如现前。三、人心敬爱。令闻者心生敬爱。四、谛了易解。佛语真实,令闻者随其根机而得解。五、听者无厌。佛之音声,能辨有漏、无漏等义,令世、出世间闻者无厌。故曰令人乐闻。

  「各于世界  讲说正法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槃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诸佛各于其国,讲说正法。然佛法离文字相、言语相、心缘相故,无所有不可得。是以用种种因缘,无量譬喻,说明佛法,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为说涅槃尽诸苦际,是为声闻人说四谛法。四谛法即知苦、断集、修道、证灭,故说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十二因缘。缘觉乘人较诸声闻为利根,故说志求胜法。

  若有佛子下,是说菩萨乘。菩萨续佛慧命,故称佛子。菩萨修六度万行,故曰修种种行。菩萨是佛因地,上求佛果,故曰求无上慧。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车马脑  金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或有菩萨  驷马宝车

  栏楯华盖  轩饰布施  复见菩萨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  头目身体

  欣乐施与  求佛智慧  文殊师利  我见诸王

  往诣佛所  问无上道  便舍乐土  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  而被法服」

  此赞菩萨六波罗蜜行,先赞布施,终至放舍世缘,剃发出家。

  「或见菩萨  而作比丘  独处闲静  乐诵经典」

  独处闲静。闲静处有身心之不同,身离愦闹,心离欲盖,方为闲静处。远离愦闹者,远离繁华闹市也。旨在令六根不被六尘所染,一心清净不随境转,期令道业增进。离欲盖者,欲是五欲,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贪触。盖是五盖,贪欲盖、瞋恚盖、掉散盖、疑盖、睡眠盖。

  「又见菩萨  勇猛精进  入于深山  思惟佛道

  又见离欲  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  得五神通

  又见菩萨  安禅合掌  以千万偈  赞诸法王

  复见菩萨  智深志固  能问诸佛  闻悉受持

  又见佛子  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  为众讲法

  欣乐说法  化诸菩萨  破魔兵众  而击法鼓

  又见菩萨  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  不以为喜

  又见菩萨  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  令入佛道

  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  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  威仪无缺  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  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  或见菩萨  肴饮食

  百种汤药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价直千万

  或无价衣  施佛及僧  千万亿种  栴檀宝舍

  众妙卧具  施佛及僧  清净园林  华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种果微妙

  欢喜无厌  求无上道」

  五神通者,除漏尽通,其余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法王者,称佛也。

  经行林中之经行,非是绕佛,亦非散步,系循直线,往返经行。据说佛经行路,以石垫起四寸高,三尺宽,二十四尺长,佛于上经行。

  增上慢人,系未证谓证,未得言得者。

  肴膳饮食下,乃四事供养。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性  无有二相  犹如虚空

  又见佛子  心无所着  以此妙慧  求无上道」

  寂灭法即无生法,亦即涅槃法。据《仁王经》五忍云,伏忍,三贤位;信忍,初二三地;顺忍,四五六地;无生忍,七八九地;寂灭忍,十地乃至妙觉。

  观诸法性,诸法以无性为性。故法性者,空性也。以诸法性空故,所以菩萨心无所着。心无所着,名般若妙智慧。以此智慧上求佛道,即证无上菩提。

  「文殊师利  又有菩萨  佛灭度后  供养舍利

  又见佛子  造诸塔庙  无数恒沙  严饰国界

  宝塔高妙  五千由旬  纵广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宝铃和鸣

  诸天龙神  人及非人  香华伎乐  常以供养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何所饶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场  所得妙法  为欲说此  为当授记

  示诸佛土  众宝严净  及见诸佛  此非小缘

  文殊当知  四众龙神  瞻察仁者  为说何等」

  塔者塔婆,供佛舍利处。

  天树王者,忉利天有香树王,名波利质多罗。此树根茎枝叶花果俱香,故名香树王。花将开敷时,诸天人皆大欢喜。

  弥勒菩萨请问文殊菩萨,回答此事。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文殊师利菩萨言,佛现此瑞,将说大法。

  接着文殊菩萨,便说过去所见。

  「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殖诸善本。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文殊菩萨以昔例今回答大众。佛现此瑞,将以大法开示大众。

  初中后善,依此经文看,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应四谛者,应声闻机也,此是初善。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此是中善。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此是后善。至于《大智度论》所说,赞檀度名初善,叹尸罗名中善;此二度果报,若生佛前,及作人天,是名后善。如此说法,恐系别经意,非今经意。一切种智,佛智也。

  颇罗堕,译为利根。

  如来是乘如实道而来,如来者,法身也。

  应供,福被九道,应受人天圣人供养,为九道之良佑福田。

  正遍知,于无量知空谓正,于空知无量谓遍知。

  明行足,《涅槃经》云,明谓无上善果,行谓戒定慧,足谓脚足。乘戒定慧之脚足证涅槃果。再者,明行足彰佛行圆,诸佛证法显了无暗曰明,教众生行六度,修戒定慧曰行,此二圆备曰足。

  善逝,善曰好,逝曰去,如来好去故曰善逝。再者诸佛乘如实道而去名善逝。乘如实道而去者,去而无去,无去而去也。

  世间解,五阴名世间。诸佛如实知五阴皆空,名世间解。

  无上士,诸佛具足七种无上,故号无上士。七种无上者,一、身无上,具足相好光明。二、道无上,具足自利利他。三、正无上,具足正见、正戒、正威仪、正命。四、智无上。五、神通无上。六、断无上,断德圆。七、住无上,智德满。

  调御丈夫,自既丈夫,复能调御丈夫。

  天人师,作天、人之师,教令断恶修善。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号佛。

  前五号功在自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次四号德在觉他─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自觉、觉他、觉满号佛。世尊,十号具足号曰世尊。

  其语巧妙,纯一无杂。虽说三乘法,实是显一乘法,故曰纯一无杂。

  为求四谛者说应四谛法下,是应初中后根机,说三乘法也。

  初佛后佛皆同一字者,表佛佛道同也。以下说日月灯明佛所现瑞相,与释迦牟尼佛同。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光,一如释迦牟尼佛。此时特别标出妙光菩萨名,及八百弟子。

  「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