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又作跋陀和,譯爲賢護,或譯爲仁賢。于是我們猜出幾部經先後次序。
《幻士仁賢經》,幻士仁賢即跋陀婆羅,爾時跋陀婆羅尚未歸依佛,這部經可能最早。
《法華經》最遲說,經中曾雲四十余年未說真實,最後方說真實,故《法華經》可能最晚。
其間有《般舟叁昧經》,跋陀和菩薩當機,《思益經》有跋陀婆羅十六開士,《楞嚴經》亦提到跋陀婆羅。可能這幾部經,居《幻士仁賢經》,與《法華經》之間。
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應爲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
最後稱歎《法華經》功德,並勸流通。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 所共供養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 時諸四衆 計著于法 不輕菩薩 往到其所 而語之言 我不輕汝 汝等行道 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 輕毀罵詈 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 其罪畢已 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 六根清淨 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 複爲諸人 廣說是經 諸著法衆 皆蒙菩薩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輕命終 值無數佛 說是經故 得無量福 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時不輕 則我身是 時四部衆 著法之者 聞不輕言 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 值無數佛 此會菩薩 五百之衆 並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聽法者是 我于前世 勸是諸人 聽受斯經 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經典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時乃得聞 是法華經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諸佛世尊 時說是經 是故行者 于佛滅後 聞如是經 勿生疑惑 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偈頌如長行所釋。
計著于法。即于畢竟空中,計有所得也。亦即增上慢人。
時乃得聞,是《法華經》非可經常得聞,機緣時至,乃得一聞。
諸佛世尊,時說是經。例如釋迦牟尼佛,四十余年未說是經,最後八年方說《法華》。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不測之謂神,力用之謂力。欲付囑深法,先現十種神力。十種神力者:一、廣長舌相,二、毛孔放光,叁、謦咳,四、彈指,五、動地,六、十方普見,七、空中唱聲,八、南無釋迦牟尼佛,九、十方遙散諸物,十、十方通達無礙。
「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诃薩。從地踴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顔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淨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 從地湧出菩薩,發願弘經,亦自欲得真淨大法。欲得真淨大法者,欲親證實相也。
「爾時世尊于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诃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衆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衆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複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一時謦咳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其中衆生。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見此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衆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诃薩。及諸四衆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既見是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諸天于虛空中高聲唱言。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有國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今爲諸菩薩摩诃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彼諸衆生聞虛空中聲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以種種華香璎珞幡蓋及諸嚴身之具珍寶妙物。皆共遙散娑婆世界。所散諸物從十方來。譬如雲集變成寶帳。遍覆此間諸佛之上。于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欲宣實相真淨大法,先現十種神力。
廣長舌相上至梵世,即遍覆叁千大千世界。
毛孔放光表智慧,遍照十方表境,此表智境罄盡。世尊及寶樹下諸分身佛,現神力滿百千歲。此佛以神力促長時爲短時,雖曆百千歲,令法會大衆感覺少時也。
謦咳,四十余年隱秘真實,今聲咳者,欲宣真實之狀也。遍至十方世界者,示十方諸佛同證實相。
彈指,此一彈指,豎窮叁際,橫遍十方,促衆生依教奉行。
六種震動,警六道衆生。
普見娑婆世界,表此實相法,佛佛道同也。
空中高聲唱言,表實相一乘教義,十方普遵。
南無釋迦牟尼佛,歸依《妙法華經》也。
遙散諸物,雲集寶帳者,表諸法實相。
十方通達無礙,表實相理一也。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衆。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爲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經宣示顯說。是故汝等于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以佛不思議神力,況比《法華經》功德。如來一切權實諸法,皆不出實相,今于此經宣示顯說。如來一切自在神力,皆不出實相,今于此經宣示顯說。如來一切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唯諸法實相。
最後付囑菩薩,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妙法華經》。
「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若經卷所住之處。若于園中。若于林中。若于樹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于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諸佛于此轉于*輪。諸佛于此而般涅槃。」
並應護持修行者,恭敬經卷。園中、林中、樹下、僧坊,皆僧居住處。是中皆應起塔供養,以此處即是道場。道場者,佛成道處,說法度衆生處,乃至般涅槃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佛救世者 住于大神通 爲悅衆生故 現無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 爲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 諸佛謦咳聲 及彈指之聲 周聞十方國 地皆六種動 以佛滅度後 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 現無量神力 囑累是經故 贊美受持者 于無量劫中 猶故不能盡 是人之功德 無邊無有窮 如十方虛空 不可得邊際 能持是經者 則爲已見我 亦見多寶佛 及諸分身者」
《法華經》是一乘教義,一乘教義即是一心、一實谛、實相。實相者諸佛法身,故曰則爲已見我,及多寶佛,分身諸佛。
「又見我今日 教化諸菩薩 能持是經者 令我及分身 滅度多寶佛 一切皆歡喜 十方現在佛 並過去未來 亦見亦供養 亦令得歡喜 諸佛坐道場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經者 不久亦當得 能持是經者 于諸法之義 名字及言辭 樂說無窮盡 如風于空中 一切無障礙 于如來滅後 知佛所說經 因緣及次第 隨義如實說 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間 能滅衆生暗 教無量菩薩 畢竟住一乘 是故有智者 聞此功德利 于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于佛道 決定無有疑」
持是《法華經》者,能令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歡喜。
諸佛所得秘要法,即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即諸法實相。
實相爲諸法之義。名字言辭,皆緣起無性。緣起無性,即諸法實相。實相無相,無礙無盡,故得實相者,于法樂說無盡,一切無礙。
因緣及次第,隨義如實說。于第一義中,諸法畢竟空,不可得不可說。若欲說法,必假因緣次第。因緣所生法,空無自性,空無自性還歸第一義。故雖有名字言辭,卻是于言離言,總歸實相,故曰隨義如實說。
如日月光明破暗者,謂實相法能破世間癡冥也。
教無量菩薩,入于一佛乘。
于我滅後,受持《法華經》者,是人于佛道,能決定信,無有疑惑。
囑累品第二十二
囑累之義,可從叁方面解說。一、從佛邊,二、從菩薩邊,叁、從佛與菩薩合論。
從佛邊者,囑是佛所付囑,累是煩爾菩薩衆等流通。
從菩薩邊者,囑是頂受佛所囑,累是敬順佛意,不辭其勞。
佛菩薩合論者,囑是佛所囑,累是菩薩敬承佛旨。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诃薩頂。而作是言。我于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如是叁摩諸菩薩摩诃薩頂。而作是言。我于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衆生普得聞知。」
叁摩菩薩頂,示將以真淨大法,付囑菩薩,煩菩薩流布利益衆生。
「所以者何。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悭悋亦無所畏。能與衆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如來是一切衆生之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悭悋。于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爲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爲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衆生不信受者。當于如來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爲已報諸佛之恩。」
佛以大慈悲,無有悭吝,亦無所畏。何故無所畏?于法決定說也。
以佛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普施一切衆生,爲大施主。佛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即無上正等正覺。
于未來世,若有信者,當爲演說《法華經》。若不信者,當于如來余深法中,示教利喜。余深法者,叁乘法也。今是此經開叁顯一義,若不能直入一乘,當爲開叁乘教。
最後付囑菩薩雲,汝等若能如是流通《法華經》,則爲已報諸佛之恩。
「時諸菩薩摩诃薩。聞佛作是說已。皆大歡喜遍滿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如世尊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諸菩薩摩诃薩衆。如是叁反俱發聲言。如世尊…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