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五▪P4

  ..續本文上一頁 以何因緣集 巨身大神通 智慧叵思議 其志念堅固 有大忍辱力 衆生所樂見 爲從何所來 一一諸菩薩 所將諸眷屬 其數無有量 如恒河沙等 或有大菩薩 將六萬恒沙 如是諸大衆 一心求佛道 是諸大師等 六萬恒河沙 俱來供養佛 及護持是經 將五萬恒沙 其數過于是 四萬及叁萬 二萬至一萬 一千一百等 乃至一恒沙 半及叁四分 億萬分之一 千萬那由他 萬億諸弟子 乃至于半億 其數複過上 百萬至一萬 一千及一百 五十與一十 乃至叁二一 單己無眷屬 樂于獨處者 俱來至佛所 其數轉過上 如是諸大衆 若人行籌數 過于恒沙劫 猶不能盡知」

  世尊贊歎上首諸大菩薩,能于如來發隨喜心,聞《法華經》,爲護持經法故,即時湧現。

  爾時彌勒菩薩,及八千恒河沙諸菩薩,心皆生疑。于是彌勒菩薩,以偈問佛。

  請問于佛,從地湧出諸菩薩,爲從何所來?

  文義顯明,隨文可解。

  「是諸大威德 精進菩薩衆 誰爲其說法 教化而成就 從誰初發心 稱揚何佛法 受持行誰經 修習何佛道 如是諸菩薩 神通大智力 四方地震裂 皆從中踴出 世尊我昔來 未曾見是事 願說其所從 國土之名號 我常遊諸國 未曾見是衆 我于此衆中 乃不識一人 忽然從地出 願說其因緣 今此之大會 無量百千億 是諸菩薩等 皆欲知此事 是諸菩薩衆 本末之因緣 無量德世尊 唯願決衆疑」

  是諸大威德。菩薩度化衆生,于剛強難調者,折伏之曰威;于有善根之衆生,教化攝受之曰德。

  誰爲其說法下,問佛此諸菩薩,誰爲其師?

  從誰初發心,于何佛所,初發菩提心?

  我等未曾見過,唯願世尊,決衆所疑。

  「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在于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結加趺坐。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衆。于叁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踴出住于虛空。各白其佛言。世尊。此諸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大衆。從何所來。爾時諸佛各告侍者。諸善男子。且待須臾。有菩薩摩诃薩。名曰彌勒。釋迦牟尼佛之所授記。次後作佛。以問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當因是得聞。」

  爾時世尊分身諸佛之侍者,亦各各問其諸佛,從地湧出菩薩之由來。諸佛告其侍者言,汝且待須臾,彌勒菩薩已經請問,釋迦牟尼佛即當回答,汝等自當得聞。

  須臾是極短的時間,一日一夜,有叁十須臾。不過此地是稍待片刻的意思。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問佛如是大事。汝等當共一心。被精進铠發堅固意。如來今欲顯發宣示諸佛智慧。諸佛自在神通之力。諸佛師子奮迅之力。諸佛威猛大勢之力。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當精進一心 我欲說此事 勿得有疑悔 佛智叵思議 汝今出信力 住于忍善中 昔所未聞法 今皆當得聞 我今安慰汝 勿得懷疑懼 佛無不實語 智慧不可量 所得第一法 甚深叵分別 如是今當說 汝等一心聽」

  先告諸菩薩,發精進勇猛心,相信佛所說。佛的智慧神力不可思議,汝等當發堅固意,勿疑佛之所說。

  師子奮迅之力,諸佛奮起時,力如獅子般威猛。

  佛以偈重頌。疑是不信,悔是既信而後複疑。

  所得第一法,實相法也。實相甚深,不可思議,汝等當一心靜聽。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彌勒菩薩。我今于此大衆。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諸大菩薩摩诃薩。無量無數阿僧祇從地踴出。汝等昔所未見者。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教化示導是諸菩薩。調伏其心令發道意。此諸菩薩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于諸經典讀誦通利思惟分別正憶念。阿逸多。是諸善男子等。不樂在衆多有所說。常樂靜處勤行精進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樂深智無有障礙。亦常樂于諸佛之法。一心精進求無上慧。」

  佛言這些大菩薩,從地湧出者,皆是我所教化。調伏其心,令發菩提心。然而當時釋迦牟尼佛成佛方數十年,雲何能度化這許多大菩薩?

  這些菩薩都在娑婆世界下方,虛空中住。

  阿逸多即彌勒菩薩。佛告彌勒菩薩,這些菩薩,不樂處于大衆中,多有所說法。他們都樂于靜處,勤行精進,未曾休息。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阿逸汝當知 是諸大菩薩 從無數劫來 修習佛智慧 悉是我所化 令發大道心 此等是我子 依止是世界 常行頭陀事 志樂于靜處 舍大衆愦鬧 不樂多所說 如是諸子等 學習我道法 晝夜常精進 爲求佛道故 在娑婆世界 下方空中住 志念力堅固 常勤求智慧 說種種妙法 其心無所畏 我于伽耶城 菩提樹下坐 得成最正覺 轉無上*輪 爾乃教化之 令初發道心 今皆住不退 悉當得成佛 我今說實語 汝等一心信 我從久遠來 教化是等衆」

  是諸大菩薩,從無數劫來,修習佛智慧。然當時佛方八十,勿怪彌勒菩薩等生疑。

  我于伽耶城,據說渡尼連河,則至伽耶城。伽耶城外,向東南行約叁裏,大道平坦,有畢缽羅樹。佛于樹下靜坐七日夜,成最正覺。于是將畢缽羅樹,易名爲菩提樹。

  今皆住不退。初地以上,即住不退。然初地至七地,進有遲速,猶是有功用道,故猶假名曰退。至第八不動地,達無功用道,任運而進,方名真不退。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及無數諸菩薩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雲何世尊于少時間。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彌勒菩薩及無數諸菩薩等都心生疑惑:爲什麼世尊成佛以來四十多年,教化這無量無邊的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令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令住于無上正等正覺,令其成佛。菩薩要經過叁個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從初住到十回向,第二個阿僧祇從初地到七地,第叁個阿僧祇從八地到十地。再經等覺、妙覺,成佛。所以大家才會迷惑,爲什麼壽命這麼短的時間內,佛能教化這麼多人?

  「即白佛言。世尊。如來爲太子時出于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于道場。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余年。世尊。雲何于此少時大作佛事。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衆當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世尊。此大菩薩衆。假使有人。于千萬億劫。數不能盡不得其邊。斯等久遠已來。于無量無邊諸佛所殖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

  上來直至〈壽量品〉,明佛身權實。佛有叁身,若論實,叁身本是一身;若論權,一身即是叁身。猶十方虛空,唯一虛空,一虛空即十方無量虛空。諸法實相,色即空也;實相諸法,空即色也。故身實者,無量即一;身權者,一即無量。

  我等只知釋迦牟尼佛,自出釋宮,于伽耶城尼連河旁菩提樹下成道,至今不過二千余年。其實尼連河成道者,乃釋迦牟尼佛化身,非報身也。《梵網經》雲,我來娑婆八千返,即知其爲化身也。

  此諸大菩薩,其數無量。且于無量無邊諸佛所,久植善根。雲何世尊于短短四十余年,能如此大作佛事呢?

  「譬如有人。色美發黑年二十五。指百歲人言是我子。其百歲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難信。佛亦如是。得道已來其實未久。而此大衆諸菩薩等。已于無量千萬億劫。爲佛道故勤行精進。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叁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于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爲希有。今日世尊方雲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我等雖複信佛隨宜所說。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然諸新發意菩薩。于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唯然世尊。願爲解說除我等疑。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

  此是譬說。父少子老,難以令人相信。

  此無量從地湧出菩薩,已于無量千萬億劫,精進于佛道。叁昧是定,已能于無量百千萬種定,入、出、住,皆得自在。皆已得大神通,久修清淨梵行。皆能次第修習菩提善法。

  巧于問答。愚癡衆生,若有人問,則不會回答;不要說是愚癡衆生,就連聲聞弟子,也不能隨問隨答,要是有人問他法,他會說如果我知道,我會回答。菩薩則否,要是問他,答來自如,無所不答,問什麼法就答甚麼法,這是巧于問答。

  世尊言成佛道時,令其初發菩提心,教化示導,向于無上菩提。我等雖信佛無虛語,然諸新發心菩薩于佛滅後,聞如是語,或不信受,因而起破法因緣。願佛慈悲開示,除我等疑。

  「爾時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昔從釋種 出家近伽耶 坐于菩提樹 爾來尚未久 此諸佛子等 其數不可量 久已行佛道 住于神通力 善學菩薩道 不染世間法 如蓮華在水 從地而踴出 皆起恭敬心 住于世尊前 是事難思議 雲何而可信 佛得道甚近 所成就甚多 願爲除衆疑 如實分別說 譬如少壯人 年始二十五 示人百歲子 發白而面皺 是等我所生 子亦說是父 父少而子老 舉世所不信 世尊亦如是 得道來甚近 是諸菩薩等 志固無怯弱 從無量劫來 而行菩薩道 巧于難問答 其心無所畏 忍辱心決定 端正有威德 十方佛所贊 善能分別說 不樂在人衆 常好在禅定 爲求佛道故 于下空中住 我等從佛聞 于此事無疑 願佛爲未來 演說令開解 若有于此經 生疑不信者 即當墮惡道 願今爲解說 是無量菩薩 雲何于少時 教化令發心 而住不退地」

  善學菩薩道。菩薩道者,六度萬行也。

  如蓮華在水,形容不染世間法。

  巧于難問答,能善巧答所難問也。

  其心無所畏,以具十力故,說法無所畏也。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此品仍是明身實身權。身實者,叁身即一身,叁即一者,叁非叁也,叁而非叁是實;身權者,一身即叁身,一即叁者,一非一也,一而非一是權。

  一則無量,叁則有量。一而叁無量即量,叁而一量即無量。故身實壽量,量即無量;身權壽量,無量即量。…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