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一▪P3

  ..續本文上一頁 常以供養

  文殊師利 諸佛子等 爲供舍利 嚴飾塔廟

  國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樹王 其華開敷

  佛放一光 我及衆會 見此國界 種種殊妙

  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淨光 照無量國

  我等見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願決衆疑

  四衆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 決疑令喜 何所饒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 所得妙法 爲欲說此 爲當授記

  示諸佛土 衆寶嚴淨 及見諸佛 此非小緣

  文殊當知 四衆龍神 瞻察仁者 爲說何等」

  塔者塔婆,供佛舍利處。

  天樹王者,忉利天有香樹王,名波利質多羅。此樹根莖枝葉花果俱香,故名香樹王。花將開敷時,諸天人皆大歡喜。

  彌勒菩薩請問文殊菩薩,回答此事。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诃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文殊師利菩薩言,佛現此瑞,將說大法。

  接著文殊菩薩,便說過去所見。

  「諸善男子。我于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複如是。欲令衆生鹹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爲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成一切種智。次複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複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叁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悉舍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爲法師。已于千萬佛所殖諸善本。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即于大衆中結加趺坐。入于無量義處叁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衆。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衆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文殊菩薩以昔例今回答大衆。佛現此瑞,將以大法開示大衆。

  初中後善,依此經文看,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谛,應四谛者,應聲聞機也,此是初善。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此是中善。爲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此是後善。至于《大智度論》所說,贊檀度名初善,歎屍羅名中善;此二度果報,若生佛前,及作人天,是名後善。如此說法,恐系別經意,非今經意。一切種智,佛智也。

  頗羅墮,譯爲利根。

  如來是乘如實道而來,如來者,法身也。

  應供,福被九道,應受人天聖人供養,爲九道之良佑福田。

  正遍知,于無量知空謂正,于空知無量謂遍知。

  明行足,《涅槃經》雲,明謂無上善果,行謂戒定慧,足謂腳足。乘戒定慧之腳足證涅槃果。再者,明行足彰佛行圓,諸佛證法顯了無暗曰明,教衆生行六度,修戒定慧曰行,此二圓備曰足。

  善逝,善曰好,逝曰去,如來好去故曰善逝。再者諸佛乘如實道而去名善逝。乘如實道而去者,去而無去,無去而去也。

  世間解,五陰名世間。諸佛如實知五陰皆空,名世間解。

  無上士,諸佛具足七種無上,故號無上士。七種無上者,一、身無上,具足相好光明。二、道無上,具足自利利他。叁、正無上,具足正見、正戒、正威儀、正命。四、智無上。五、神通無上。六、斷無上,斷德圓。七、住無上,智德滿。

  調禦丈夫,自既丈夫,複能調禦丈夫。

  天人師,作天、人之師,教令斷惡修善。

  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號佛。

  前五號功在自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次四號德在覺他─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自覺、覺他、覺滿號佛。世尊,十號具足號曰世尊。

  其語巧妙,純一無雜。雖說叁乘法,實是顯一乘法,故曰純一無雜。

  爲求四谛者說應四谛法下,是應初中後根機,說叁乘法也。

  初佛後佛皆同一字者,表佛佛道同也。以下說日月燈明佛所現瑞相,與釋迦牟尼佛同。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爲因緣。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光,一如釋迦牟尼佛。此時特別標出妙光菩薩名,及八百弟子。

  「是時日月燈明佛從叁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衆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燈明佛。于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于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衆中。而宣此言。如來于今日中夜當入無余涅槃。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佛授記已。便于中夜入無余涅槃。」

  日月燈明佛從叁昧起,說《妙法蓮華經》,意料釋迦牟尼佛亦將說《妙法蓮華經》也。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當知妙光菩薩即是當機也。

  佛說法六十小劫不動,聽經大衆也都坐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說此《妙法蓮華經》,猶如吃一餐飯這麼久。大家不感覺經過六十小劫。此大會中沒有一個人打瞌睡。

  梵,是色界天人。魔,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謂魔天。沙門,凡是出家人皆謂沙門。婆羅門,是印度四族之一,此族修道供奉大梵天。及天人阿修羅,前面說過梵,這裏的天,是指欲界天言。人,是人道衆生。阿修羅是凶神。在大衆中宣言,如來于今日中夜當入無余涅槃。

  日月燈明佛授記德藏菩薩將來作佛,號曰淨身。便于中夜,入無余涅槃。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是十號中的前叁號,我們上面釋過十號。多陀阿伽度即是如來,阿羅诃即是應供,叁藐叁佛陀即是正遍知。

  爲何經上往往單提這叁號,余七號就簡略了呢?因爲此叁號,代表佛的叁身叁德。如來代表佛的法身及法身德,應供代表佛的報身及解脫德,正遍知代表佛的化身及般若德。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爲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爲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日月燈明佛八子,皆依妙光菩薩習《法華經》。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譯爲無上菩提。無上菩提者,諸法實相也。而《妙法蓮華經》,即在明諸法實相。故妙光菩薩以《法華經》教授八子,即令堅固于無上菩提。

  八個王子他們曾經曆很久時間,供養了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他們都成佛道,最後成佛叫燃燈佛。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複讀誦衆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妙光菩薩有八百弟子,他的弟子當中有一個人叫求名。

  貪著利養,雖複讀誦衆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

  修道之人,千萬不可貪著名聞利養。願自己成名得大利養,這樣便不能得道。雖複讀誦衆經而不通利,大家要于佛經得到通利,要修自己的清淨心與善根,莫認爲自己學問高,就可以通達經法。但求名以善根因緣故,亦得遇諸佛,供養贊歎。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文殊菩薩告彌勒菩薩言,爾時妙光菩薩,即我身是,求名菩薩,汝身是。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今見世尊現此瑞相,與我過去所見無異。我想世尊將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

  「爾時文殊師利。于大衆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數劫 有佛人中尊 號日月燈明」

  文殊菩薩以偈重宣,敘述過去遇日月燈明佛。

  「世尊演說法 度無量衆生 無數億菩薩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時 所生八王子 見大聖出家 亦隨修梵行

  時佛說大乘 經名無量義 于諸大衆中 而爲廣分別

  佛說此經已 即于法座上 加趺坐叁昧 名無量義處

  天雨曼陀華 天鼓自然鳴 諸天龍鬼神 供養人中尊

  一切諸佛土 即時大震動 佛放眉間光 現諸希有事

  此光照東方 萬八千佛土 示一切衆生 生死業報處

  有見諸佛土 以衆寶莊嚴 琉璃頗梨色 斯由佛光照

  及見諸天人 龍神夜叉衆 幹闼緊那羅 各供養其佛

  又見諸如來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 內現真金像 世尊在大衆 敷演深法義

  一一諸佛土 聲聞衆無數 因佛光所照 悉見彼大衆

  或有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進持淨戒 猶如護明珠

  又見諸菩薩 行施忍辱等 其數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見諸菩薩 深入諸禅定 身心寂不動 以求無上道

  又見諸菩薩 知法寂滅相 各于其國土 說法求佛道

  爾時四部衆 見日月燈佛 現大神通力 其心皆歡喜

  各各自相問 是事何因緣 …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