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常以供养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何所饶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场 所得妙法 为欲说此 为当授记
示诸佛土 众宝严净 及见诸佛 此非小缘
文殊当知 四众龙神 瞻察仁者 为说何等」
塔者塔婆,供佛舍利处。
天树王者,忉利天有香树王,名波利质多罗。此树根茎枝叶花果俱香,故名香树王。花将开敷时,诸天人皆大欢喜。
弥勒菩萨请问文殊菩萨,回答此事。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文殊师利菩萨言,佛现此瑞,将说大法。
接着文殊菩萨,便说过去所见。
「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殖诸善本。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文殊菩萨以昔例今回答大众。佛现此瑞,将以大法开示大众。
初中后善,依此经文看,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应四谛者,应声闻机也,此是初善。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此是中善。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此是后善。至于《大智度论》所说,赞檀度名初善,叹尸罗名中善;此二度果报,若生佛前,及作人天,是名后善。如此说法,恐系别经意,非今经意。一切种智,佛智也。
颇罗堕,译为利根。
如来是乘如实道而来,如来者,法身也。
应供,福被九道,应受人天圣人供养,为九道之良佑福田。
正遍知,于无量知空谓正,于空知无量谓遍知。
明行足,《涅槃经》云,明谓无上善果,行谓戒定慧,足谓脚足。乘戒定慧之脚足证涅槃果。再者,明行足彰佛行圆,诸佛证法显了无暗曰明,教众生行六度,修戒定慧曰行,此二圆备曰足。
善逝,善曰好,逝曰去,如来好去故曰善逝。再者诸佛乘如实道而去名善逝。乘如实道而去者,去而无去,无去而去也。
世间解,五阴名世间。诸佛如实知五阴皆空,名世间解。
无上士,诸佛具足七种无上,故号无上士。七种无上者,一、身无上,具足相好光明。二、道无上,具足自利利他。三、正无上,具足正见、正戒、正威仪、正命。四、智无上。五、神通无上。六、断无上,断德圆。七、住无上,智德满。
调御丈夫,自既丈夫,复能调御丈夫。
天人师,作天、人之师,教令断恶修善。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号佛。
前五号功在自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次四号德在觉他─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自觉、觉他、觉满号佛。世尊,十号具足号曰世尊。
其语巧妙,纯一无杂。虽说三乘法,实是显一乘法,故曰纯一无杂。
为求四谛者说应四谛法下,是应初中后根机,说三乘法也。
初佛后佛皆同一字者,表佛佛道同也。以下说日月灯明佛所现瑞相,与释迦牟尼佛同。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光,一如释迦牟尼佛。此时特别标出妙光菩萨名,及八百弟子。
「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
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说《妙法莲华经》,意料释迦牟尼佛亦将说《妙法莲华经》也。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当知妙光菩萨即是当机也。
佛说法六十小劫不动,听经大众也都坐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说此《妙法莲华经》,犹如吃一餐饭这么久。大家不感觉经过六十小劫。此大会中没有一个人打瞌睡。
梵,是色界天人。魔,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谓魔天。沙门,凡是出家人皆谓沙门。婆罗门,是印度四族之一,此族修道供奉大梵天。及天人阿修罗,前面说过梵,这里的天,是指欲界天言。人,是人道众生。阿修罗是凶神。在大众中宣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
日月灯明佛授记德藏菩萨将来作佛,号曰净身。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是十号中的前三号,我们上面释过十号。多陀阿伽度即是如来,阿罗诃即是应供,三藐三佛陀即是正遍知。
为何经上往往单提这三号,余七号就简略了呢?因为此三号,代表佛的三身三德。如来代表佛的法身及法身德,应供代表佛的报身及解脱德,正遍知代表佛的化身及般若德。
「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
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日月灯明佛八子,皆依妙光菩萨习《法华经》。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菩提。无上菩提者,诸法实相也。而《妙法莲华经》,即在明诸法实相。故妙光菩萨以《法华经》教授八子,即令坚固于无上菩提。
八个王子他们曾经历很久时间,供养了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他们都成佛道,最后成佛叫燃灯佛。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妙光菩萨有八百弟子,他的弟子当中有一个人叫求名。
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
修道之人,千万不可贪著名闻利养。愿自己成名得大利养,这样便不能得道。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大家要于佛经得到通利,要修自己的清净心与善根,莫认为自己学问高,就可以通达经法。但求名以善根因缘故,亦得遇诸佛,供养赞叹。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文殊菩萨告弥勒菩萨言,尔时妙光菩萨,即我身是,求名菩萨,汝身是。
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今见世尊现此瑞相,与我过去所见无异。我想世尊将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有佛人中尊 号日月灯明」
文殊菩萨以偈重宣,叙述过去遇日月灯明佛。
「世尊演说法 度无量众生 无数亿菩萨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时 所生八王子 见大圣出家 亦随修梵行
时佛说大乘 经名无量义 于诸大众中 而为广分别
佛说此经已 即于法座上 加趺坐三昧 名无量义处
天雨曼陀华 天鼓自然鸣 诸天龙鬼神 供养人中尊
一切诸佛土 即时大震动 佛放眉间光 现诸希有事
此光照东方 万八千佛土 示一切众生 生死业报处
有见诸佛土 以众宝庄严 琉璃颇梨色 斯由佛光照
及见诸天人 龙神夜叉众 干闼紧那罗 各供养其佛
又见诸如来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严甚微妙
如净琉璃中 内现真金像 世尊在大众 敷演深法义
一一诸佛土 声闻众无数 因佛光所照 悉见彼大众
或有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进持净戒 犹如护明珠
又见诸菩萨 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见诸菩萨 深入诸禅定 身心寂不动 以求无上道
又见诸菩萨 知法寂灭相 各于其国土 说法求佛道
尔时四部众 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 其心皆欢喜
各各自相问 是事何因缘 …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