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一▪P4

  ..续本文上一页天人所奉尊 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 汝为世间眼 一切所归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 唯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 令妙光欢喜

  说是法华经 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 所说上妙法

  是妙光法师 悉皆能受持 佛说是法华 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众 诸法实相义 已为汝等说」

  于此可知,《妙法莲华经》是明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佛究竟一乘法义。讲《法华经》,必须注意是一乘教义,是讲实相法。

  「我今于中夜 当入于涅槃 汝一心精进 当离于放逸

  诸佛甚难值 亿劫时一遇 世尊诸子等 闻佛入涅槃

  各各怀悲恼 佛灭一何速 圣主法之王 安慰无量众

  我若灭度时 汝等勿忧怖 是德藏菩萨 于无漏实相

  心已得通达 其次当作佛」

  授记德藏菩萨作佛。于无漏实相,心得通达者,即通达《法华经》之深义也。

  「号曰为净身 亦度无量众 佛此夜灭度 如薪尽火灭

  分布诸舍利 而起无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数如恒沙

  倍复加精进 以求无上道 是妙光法师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广宣法华经」

  广宣《法华经》者,即广宣实相也。此实相法,即佛法藏。彻入此法藏者,即堪作佛。

  「是诸八王子 妙光所开化 坚固无上道 当见无数佛

  供养诸佛已 随顺行大道 相继得成佛 转次而授记

  最后天中天 号曰燃灯佛 诸仙之导师 度脱无量众

  是妙光法师 时有一弟子 心常怀懈怠 贪着于名利

  求名利无厌 多游族姓家」

  游于族姓家,即游于胜姓之白衣家,意在攀缘而求名利。

  「弃舍所习诵 废忘不通利 以是因缘故 号之为求名

  亦行众善业 得见无数佛 供养于诸佛 随顺行大道

  具六波罗蜜 今见释师子 其后当作佛 号名曰弥勒」

  今见释师子,今见释迦牟尼佛也。弥勒菩萨继释迦牟尼佛,于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作佛,号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 其数无有量 彼佛灭度后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师者 今则我身是 我见灯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说法华经 今相如本瑞 是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发实相义 诸人今当知 合掌一心待

  佛当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当为除断 令尽无有余」

  广度诸众生,其数无有量,系言弥勒菩萨事。

  余如长行所释,不另作解释。声闻缘觉人,疑不作佛,今除其疑,必当作佛。

  

  方便品第二

  

  方便者,善权善巧也。化三乘人谓善权方便,说三乘法谓善巧方便。因为实无三乘人,化三乘人者,善权方便也,实无三乘法,说三乘法者,善巧方便也。何以故?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故。今《法华经》是一乘教法,为显一乘,先说三乘,故名〈方便品〉。

  佛具二智,实智与方便智。实智照一实谛,方便智照有多门。今明一生万法,万法归一,故有此〈方便品〉。 智者大师解释方便二字,独有高见。智者大师谓:「方者秘也,便者妙也。」所谓秘者理正也,妙者妙用无方也。理正不二,即唯一佛乘;妙用无方,乃开三乘机教。今欲显一,先须开三,故有此〈方便品〉来。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何故告舍利弗?因为小乘人中,舍利弗智慧第一,今欲明小乘智慧,不足为恃,应舍小入大,所以告舍利弗。再者《法华》是同教一乘,与《华严》不同,《华严》是别教一乘。别教一乘者,在明一生万法;同教一乘者,在明万法归一。所以别教一乘法,唯大菩萨能领其旨,二乘人虽闻其法,如聋如哑;同教一乘则不同,功能化三归一,声闻亦蒙授记作佛。为示小乘人亦能成就故,所以首告舍利弗。

  诸佛智慧,佛于一知无量谓之智,于无量知一谓之慧。于一知无量,则如实知实相诸法;于无量知一,则如实知诸法实相。如实知实相诸法,则于一乘说三乘;如实知诸法实相,则说三乘归一乘。

  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是说佛权智不思议,虽对二乘人说四谛十二因缘,其实是说一实谛法,而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这是表佛成佛善根深厚。于无量诸佛处,已得实智,成就佛果。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这是表佛由实智与权智,化导众生。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舍利弗!我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譬喻,广演言教,方便引导众生。是说佛以权智化导众生,令离遍计所执。说三乘法导三乘人,归入一佛乘。

  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者,如来权智,皆已究竟具足也。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力,十力。佛有十种智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碍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佛具此十种智力,所以说法无畏,得四无所畏。

  于佛边说,佛五住俱断(五住者,五住烦恼也。即无明住地,及四住地。四住地者,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二死俱离(分段死与变易死),证首楞严三昧,获大解脱,与一般不同。界内四禅八定,便断心心所,不能出三界。出三界称为解脱,解脱须是断烦恼。所谓断烦恼者,是断见思烦恼。菩萨则不但断烦恼,同时起大悲。

  佛灭度后,正法住世一千年。第一个五百年,弟子们解脱坚固。换句话说,弟子们尚有证四果阿罗汉,证灭尽定出三界成圣人的。第二个五百年,出三界成圣果的便少了,只能修成界内禅定,所以称为禅定坚固。

  于四禅中,另有一种无想定,是外道禅定。有人坐禅,不求断烦恼,只求忘我,这便是外道无想定。他不知道谁忘我?忘我者正是我见坚固。只修忘我,既不断烦恼,又不消业障,怎会了生死呢?定中痴等,等到业报成熟,再入六道轮回。

  所谓灭尽定,是灭想受。想为见本,受为爱根。想灭则见灭,见灭则见惑灭。受灭则爱灭,所谓爱者,是欲爱、色爱、有爱。欲爱、色爱、有爱,是三界思惑。所以想受灭,便是见思惑灭,见思惑灭谓入灭尽定。

  深入无际者,深入无生也。成就一切未曾有法,成就希有之法也。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

  佛以种种分别巧说诸法,佛以权智方便善巧说五乘法,应众生机,悦可众心。

  「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是说佛权智彻俗谛,亲证无量诸法。一切诸法皆归实相,实相而成诸法,故为实相诸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是说佛实智彻真谛,亲证诸法实相。实相诸法,则一生万法,犹一水起万波,是佛权智彻俗谛。诸法实相,则万法归一,犹万波归一水,是佛实智彻真谛。如是之法,二乘不见,菩萨见而不了了,故佛止舍利弗,不须复说。因为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唯佛与佛所究尽,余人所不能。究尽实相者,名证佛果。见实相者,名见佛性。二乘人不见佛性,故佛止舍利弗。《大般涅槃经》云,声闻乘人,不见佛性,得声闻道;缘觉乘人,不见佛性,得辟支佛道;菩萨见佛性不了了,证十住地;唯佛一人彻证佛性,成就无上菩提。

  以权实二智故,乃有下文十如是。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所谓「如」者,不二不异曰如,不坏一切法也,是从权边说。所谓「是」者,无有分别,直显实相也,是从实边说。例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从权边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从实边说。今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种,皆摄入权实,故曰「十如是」。

  如者言事相无碍,是者言理性无分。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皆是事相。然事以理融,事乃理之事;理以事显,理乃事之理。事外无理,理外无事。事无理则不成,理无事则不见。犹如水之与波,波无水则不成,水无波则不见。一切事相,不出相性体力等十种。

  诸家解说相性等十种,其说非一。今去繁就简,单介绍《法华文句》之「十如是」。于《法华文句》中,复单约「佛法界十如是」介绍之。

  如是相,于佛法界中,非相非不相,名如是相。非相者实也,非不相者权也。实者无性,权者万法,无性随缘成万法,万法随缘无自性,是名如是相。

  如是性,于佛法界中,非性非不性,名如是性。非性者实也,非不性者权也。

  如是体,于佛法界中,非体非不体,名如是体。非体者实也,非不体者权也。

  如是力,于佛法界中,非力非不力,名如是力。非力者实也,非不力者权也。

  如是作,于佛法界中,非作非不作,名如是作。非作者实也,非不作者权也。

  如是因,于佛法界中,非因非不因,名如是因。非因者实也,非不因者权也。

  如是缘,于佛法界中,非缘非不缘,名如是缘。非缘者实也,非不缘者权也。

  如是果,于佛法界中,非果非不果,名如是果。非果者实也,非不果者权也。

  如是报,于佛法界中,非报非不报,名如是报。非报者实…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