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法鼓經解義▪P2

  ..續本文上一頁。鳴呼苦哉。吾亦當然。彼于異時。心得快樂。作是思惟。我當更往觀察死屍。令增厭離。複向聚落求見死屍。修不淨想。見已觀察。得阿羅漢果。如是他方諸佛。不說無常苦空不淨。所以者何。諸佛國土法應如是。彼諸如來。爲諸菩薩作如是說。奇哉難行釋迦牟尼世尊。于五濁國土出興于世。爲苦惱衆生。種種方便。說大法鼓經。是故諸善男子。當如是學。彼諸菩薩。鹹欲見我恭敬禮拜。故來會此。既來會已。或得初住。乃至十住。是故大法鼓經。甚難值遇。是故十方大菩薩衆。爲聞法故普皆來集。」

  佛舉譬喻,譬如比丘見無常苦,因而得阿羅漢果。他方諸菩薩亦複如是,他方諸佛國土,法爾無有五濁,彼諸佛等,不說無常苦空不淨。彼諸菩薩聞我于五濁惡世說《大法鼓經》,皆欲來聞。彼等既見此五濁惡世,猶如比丘見諸人獸死屍,修不淨想得阿羅漢果,十方菩薩見于惡世,精進修行,或得初住,乃至二叁四五……十住。初住乃至十住者,初地乃至十地也。

  是故我于五濁惡世說《大法鼓經》,甚難值遇。所以十方菩薩,普來聞法。

  「阿難白佛言。善哉善哉。一切善來。彼悉得此難得經法。佛告阿難。如是深經。非一切共。是故不應說言一切善來。阿難白佛言。何故彼非一切善來。佛告阿難。此經典者。是諸如來。秘密法藏。甚深微妙。難解難信。是故阿難。不應說言一切善來。」

  阿難白佛言,善哉善哉!一切善來法會之衆,皆得此大法鼓經。佛言,如是甚深《大法鼓經》,非是來會一切法衆皆能了解者。是故汝不應言,一切善來皆得此經法。此《大法鼓經》,是諸如來秘密法藏,難解難信,非是一切人皆能得者。

  「阿難白佛言。非如波斯匿王。臨陣鬪時。擊大戰鼓。其聞聲者一切箭落耶。佛告阿難。波斯匿王擊鼓戰時。非彼一切聞鼓聲喜。有怯弱者聞而恐怖。若死近死。如是阿難。此大法鼓經名。是二乘之人不信法門。是故阿難。譬如彼王。至鬪戰時。擊王大鼓。此大法鼓。諸佛秘密。佛出世時。爾乃演說。」

  阿難聞佛言,此《大法鼓經》,非如波斯匿王鼓,聞鼓聲者,一切中箭者皆拔出嗎?佛言,波斯匿王擊戰鼓時,非一切人喜,怯懦之人,聞鼓聲而恐怖,以爲將會戰死。《大法鼓經》亦複如是,二乘人不信如是法門。當知此《大法鼓經》,諸佛秘密,佛出世時方乃演說。

  「爾時世尊告大迦葉。此諸比丘清淨純一。真實強力離諸糟糠。堪任聞此大法鼓經不。迦葉白佛言。若有比丘犯戒違律。是大目連之所呵責。有如是比。我不同行。況複世尊。今此會衆。如栴檀林。清淨純一。」

  佛問大迦葉,此會比丘清淨純一,堪任聞此《大法鼓經》否?迦葉答言,若有犯戒違律者,此大目犍連之所呵責。

  有一次布薩,佛初夜中夜後夜始終不肯說戒。比丘請佛說戒,佛言,我不會于不清淨衆中說戒的。爾時大目犍連以天眼觀察,見破戒比丘去佛不遠處坐,大目犍連即將破戒人牽出。故大迦葉雲,若有犯戒者,大目犍連之所呵責。

  大迦葉複言,若有如是比丘(經文中似漏一「丘」字),我不與同行,何況今此大會法衆,清淨純一,如栴檀林?

  「佛告迦葉。今此會衆。雖複一切清淨純一。然于隱覆之說有不善解。迦葉白佛言。雲何名爲隱覆之說。佛告迦葉。隱覆說者。謂言如來畢竟涅槃。而實如來常住不滅。般涅槃者非毀壞法。此修多羅離覆清淨。明顯音聲。百千因緣。分別開示。」

  如來爲令衆生感佛世難值,因而精進修行。故實不涅槃,說般涅槃。是以隱覆說者,謂如來實不般涅槃,而說般涅槃也。而實如來常住不滅,說般涅槃者,是度衆生方便,非是如來法身毀壞也。佛恐與會法衆,雖然清淨純一,然不善解如來隱覆之說,故複令大迦葉觀察。因爲此《大法鼓經》,離覆清淨,百千因緣分別開示,明顯宣說如來常住不滅的道理。

  「是故迦葉。當更觀察此諸大衆。時大迦葉。即複觀察彼諸來者。雲何而來。時剎那頃。下信衆生。及聲聞緣覺。初業菩薩。自惟不堪。生退舍心。譬如王家力士。衆中有名千力士者。從座而起擊鼓唱言。誰能堪任與我鬪力。其不堪者默然而住。心自念言。我不堪任與彼鬪力。或能傷損以致失命。于彼衆中無敢敵者。乃名勇健。難伏力士。建大勝幡。」

  于是大迦葉複更觀察。剎那間下信衆生,及聲聞緣覺二乘、初業菩薩,自忖不堪聽聞《大法鼓經》,于是生退席之心。

  譬如王家力士下,觀文自明。

  「如是下劣衆生。及聲聞緣覺。初業菩薩。作是念言。我不堪任聽受。如來已般涅槃。而複說言。常住不滅。于大衆中。聞所未聞。從坐而去。所以者何。彼人長夜。于般涅槃。修習空見。聞離隱覆清淨經故。從坐而去。」

  如是下劣衆生,作如是念,雲何如來已般涅槃,複言常住不滅,令人難以相信,于是從座起去。所以者何?彼人于涅槃生偏空見,今聞離覆清淨之《大法鼓經》,不堪聽受,于是從座起去。

  「彼十方來聲聞緣覺初業菩薩。百千萬億阿僧祇分。余一分住。」

  從十方來之叁乘人,不堪聽聞《大法鼓經》者,亦行離去。百千萬億阿僧祇分,只余一分住。

  「謂彼菩薩摩诃薩信解法身常住不變者。爾乃安住受持一切如來藏經。亦能解說安慰世間解知一切隱覆之說。善觀一切了義不了義經。悉能降伏毀禁衆生。尊敬承順清淨有德。于摩诃衍得大淨信。不于二乘起奇特想。除如是等方廣大經。不說余經。唯說如來常住及有如來藏。而不舍空。亦非身見空。空彼一切有爲自性。」

  只余諸大菩薩信法身常住者,爾乃安住受持此一切如來藏經。

  《如來藏經》,即《大法鼓經》。真如被煩惱所隱覆,令如來性德不能顯現,名如來藏。如來藏具二空義,即如實空、如實不空。如實空者,法界畢竟清淨畢竟寂滅。此又有二義:一、無相空,二、無性空。無相空者,諸法實相無相,畢竟清淨,與一切妄心不相應。無性空者,一切法以無性爲性,無性隨緣成萬法,萬法緣成無自性。此無相空無性空,即如來藏如實空義。

  如實不空者,如來藏能爲一切法作性作相,雖空而不歸斷滅,故如實不空。此亦有二義:一、如實心不空,二、如實法不空。如實心不空者,一心生萬法,故心如實而不空。如實法不空者,萬法歸一心,故法如實不空。如來藏者,具如實空如實不空義。

  其實如來藏如實空,乃隨緣無性也。如來藏如實不空,無性隨緣也。

  此諸大菩薩,自能如實信解,亦能如實解說安慰世間一切衆生。能知如來密說真實,一切隱覆之說。善觀察一切了義不了義經。了義經乃佛真實說,不了義經乃佛方便說。悉能降伏毀禁犯戒衆生,令衆生尊敬清淨有德,于大乘起大淨信,不落二乘。此諸菩薩,唯說方廣大乘經,不說余經。此諸菩薩,唯說如來法身常住。雖說如來常住,而不舍畢竟空義,因爲如來常住即畢竟空,畢竟空即如來常住。

  雖不舍空義,然亦非五陰身見俱空。當知空是隨緣無性,諸法常住即是無性隨緣。故《心經》說,空即色,色即空,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所謂空者,是空衆生執著一切法有自性也。故空衆生執著見,而不空法也。

  「佛告迦葉。汝更問大衆。鹹欲得聞此大法鼓方廣一乘。所謂大乘難信經不。如是至叁。迦葉白佛言。善哉世尊。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已。告諸大衆。鹹欲聞此大法鼓經不。如來今當普爲汝等演說一乘。所謂大乘。過一切聲聞緣覺境界。如是叁說。彼悉答言。願樂欲聞。唯大迦葉。我等悉爲聞法故來。善哉哀愍。當爲我說大法鼓經。迦葉複言。汝等雲何信。彼即答言。譬如士夫年甫二十有百歲子。若佛如是說者。我等亦當如是隨信。況說正法。而不信受。所以者何。如來如說而行。如來淨眼圓照無閡。以佛眼觀知我等心。」

  佛令迦葉再問大衆,欲聞此方廣一乘《大法鼓經》否?迦葉再問大衆,大衆答言,願樂欲聞。譬如有人(士夫者人也),年甫二十,言有百歲子。佛縱如是說,我等亦當相信。因爲佛如說而行,佛眼清淨,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當觀知我等心。

  唯大迦葉!「唯」字是發語詞,莫作「喂」字會。

  「迦葉歎言。善哉善哉。諸賢汝等。堪任聽大法鼓經。若持若說。佛告迦葉。譬如士夫年甫二十有百歲子。大法鼓經亦複如是。所以者何。如來涅槃而複常住。一切無我而複說我。彼即白言。唯佛能知。如世尊所說。我等如是受持。」

  迦葉贊歎大衆,不但堪任聽聞《大法鼓經》,複能若受持若爲衆生說。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年甫二十,言有百歲子,難以令人相信,《大法鼓經》亦複如是。所以者何?如來涅槃而複常住,一切法無我而言有我,難以令人相信。如是難信之法,彼等能信能隨順,皆言唯佛能知,如世尊所說,我等當如是受持。

  「迦葉白佛。唯願世尊。說大法鼓經。擊大法鼓吹大法。佛言。善哉善哉。迦葉。汝今聽說大法鼓經。迦葉白佛言。唯然受教。何以故。是我境界故。是故如來大見敬待。雲何爲敬。曾告。我言。汝來共坐。以是因緣我應知恩。」

  迦葉請佛說《大法鼓經》,擊大法鼓,吹大法蠡。蠡即螺字,佛說法時,吹法螺令大衆知。

  世尊垂允說《大法鼓經》。迦葉言唯然受教,佛知此《大法鼓經》,是我境界是我所能信受的。何以故?如來曾予我敬待,如來曾告我言,迦葉來共坐。以是因緣,我應知恩,代佛弘揚《大法鼓經》。

  昔日迦葉從山中出,衣服破弊,身形消瘦。弟子們見之,皆鄙視之。佛爲除弟子們我慢,語大迦葉言,善來迦葉!可來坐我半座!大迦葉言,世尊爲師,我爲弟子,豈敢共坐?佛言,我禅定解脫慈悲衆生,汝亦禅定解脫慈悲衆生,有何不可?弟子聞言,皆肅然起敬。今迦葉引彼事以自榮。

  「佛言。善哉迦葉。以是義故。我敬待汝。迦葉。譬如波斯匿王。善養四兵。若鬪戰時。擊大戰鼓。吹大戰。對敵堅住。緣斯恩養。戰無遺力。能勝怨敵。國境安甯。如是比丘。我般涅槃後。摩诃迦葉。當護持此大…

《大法鼓經解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