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癬。
迦葉的意思,既然法只有善與不善,只有苦受與樂受,更無第叁種法,雲何有不苦不樂受之白癬呢?故曰此則不然。
佛告迦葉,苦因生于苦受,樂因生于樂受,是爲有記。然從苦能生苦,從樂亦能生苦,非其因而生其果,故曰無記。
總之,有「有」有苦樂,無「有」無苦樂,是謂涅槃也。
「迦葉白佛言。其譬如何。佛告迦葉。因食生病。食則是樂。病則是苦。彼白癬等。名爲無記。」
迦葉不明其中道理,請佛舉譬喻說明。佛言,譬如因飲食而生病。然飲食是樂,生病則是苦,此即因樂生苦。所以彼白癬等,名爲無記。
「迦葉白佛言。若苦樂名無記者。父母子亦無記。佛告迦葉。此則不然。迦葉白佛言。其譬如何。佛告迦葉。如非想非非想等天乃至無想。則恒住子法。善亦如是。」
迦葉白佛言,如果苦樂因緣名爲無記者(無記者不苦不樂),那麼父母因緣生子,亦應是無記。父母所生之子,亦應無苦無樂也。
佛言此則不然,與無記的道理不同。迦葉請佛舉譬喻說明。佛言,例如樂受是天人五欲功德,苦受是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而非想非非想天,及無想天,雖無苦受樂受,而恒住子法。恒住子法者,住著果報,報盡還墮苦道。善亦如是者,善法即樂受,報盡還受于苦,所謂壞苦是也。所以父母生子,亦是生死有法,故非無記。
非想非非想天,在無色界天,無想天在色界天第四禅,但有時非想天亦曰無想天。
「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受想是衆生。是故非想非非想處。應非衆生。佛告迦葉。彼有行分。我說此衆生法者。除無想天。」
迦葉白佛言,如佛過去所說,有受想者是衆生。所以非想非非想處天,應非衆生。
非想天滅受想,滅受想定,又名滅盡定,亦名無想定。滅受想定、滅盡定、無想定,皆滅六識心心所。叁果以上聖者,入滅受想定,同時斷煩惱,則名入滅盡定。非想非非想天雖入無想定,然不斷煩惱,僅滅心心所,所謂以石壓草者是,故名入無想定,屬于第四禅,不出叁界。
佛言彼有行分。謂彼天有煩惱業也。
佛複言,我說此衆生法者,除無想天。佛說此衆生法,系衆因緣生法,與無想天之有情衆生不同。
「迦葉白佛言。衆生爲是色爲非色耶。佛告迦葉。衆生亦非色亦非非色。然成就彼法名爲衆生。迦葉白佛言。若如是。非衆生成就法。更有異衆生者。不應有無色天。若然者。無二法世間色及無色。佛告迦葉。法亦非色。非法亦非色。迦葉白佛言。雲何爲法與解脫俱。爲非法與解脫俱。無色天亦有解脫。佛告迦葉。不然。唯有爲法無爲法。是故無色天。是有爲數。解脫是無爲。無色天有色性耳。」
非想天無色界攝,故迦葉問言,衆生爲有色,爲非色?佛言,衆生非色,亦非非色。然衆因緣假施設,成就彼法名爲衆生。
因爲衆因緣生法即空,故非是色。色尚不可得,非色何可得?故曰非非色。再者,非色滅空,色性空故,所以非非色。如《心經》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故非色,空即是色故非非色。
迦葉問言,世尊先言,我說衆生法者,除無(非)想天。若如是說者,非衆生之無想天所成就法,另外更有衆緣和合,然則應是有色,不是無色天。如果不是無色天,那麼便無二法世間,所謂色界無色界。
佛告迦葉,一切法以無性爲性,法與非法悉無自性,故法亦非色,非法亦非色,以色性本空故。
迦葉言,色爲生滅敗壞,故其性是縛。非色則離生滅敗壞,則是解脫。若法是非色,便與解脫俱。非法亦非色,便亦與解脫俱。無色天非色,亦應有解脫。這是何道理?
佛言不然,法只有有爲法與無爲法,無色天是有爲數,解脫是無爲。因爲無色天味著于禅定,不斷煩惱,有色性故。
「迦葉白佛言。世尊。一切有爲是色。非色是無爲。無色天有色者。是佛境界。非我等境界。佛告迦葉。善哉善哉。是我境界。非汝等境界。如是諸佛世尊。到解脫者。彼悉有色解脫亦有色。」
迦葉言,一切有爲,皆是色法。如果非色,便是無爲。按理說無色天非色,應是無爲。佛雲無色天有色性,此是佛境界,非我等聲聞乘境界。佛印可曰,善哉善哉!是我境界,非汝等境界。所以諸佛到究竟解脫者,彼悉有色,解脫亦有色。
何故諸佛及解脫,悉有色呢?如果色外有佛,色外有解脫,彼佛彼解脫便是斷滅空。今無性隨緣空即色故,色有而非常。隨緣無性色即空故,空無而非斷。全色成空,無空而非色。全空成色,無色而非空。是故諸佛及解脫,悉有色也。
「佛告迦葉。雲何無色天。天處所作汝知不。迦葉。雲何有色天。名無色數不。迦葉白佛言。非我等境界。佛告迦葉。如是諸佛世尊。到解脫者皆有色。汝當觀察。」
佛告迦葉,雲何無色天?無色天處所作,汝知道不?我們要知道,無色天不應有所作,若有所作,便是有色。佛複稱迦葉言,既然無色天有色性,那麼有色天,亦名無色數不?意思是說,既然無色天有色性,那麼有色天亦在無色之列不?
迦葉白佛言,此非我等境界。佛言既然如是,諸佛到解脫者有色,汝應觀察。
「迦葉白佛言。世尊。若如是得解脫者。複應受苦樂。佛告迦葉。如有病衆生。服藥離病已。還複病耶。迦葉白佛言。若有業者。則必有病。佛告迦葉。無業者彼有病耶。迦葉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如是離苦樂是解脫。當知苦樂是病。如丈夫是得涅槃者。」
迦葉白佛言,若諸佛到解脫者皆有色,則應得解脫者,複應受苦樂。因爲色即苦樂之法,有色當受苦樂。
佛舉喻言,有病苦衆生,服藥病愈以後,還有病苦嗎?迦葉言,如果有業系者,則必還有病苦。佛問言,如果無業,還會有病苦否?迦葉答言,不會有病了。
佛告迦葉,非是色有病苦,色性本空,何有病苦?皆因造業,故受色身乃有病苦。如果無有業系,則法身自在不受病苦。如是無業而離苦樂者,是爲解脫。當知色無苦樂,色性空故。苦樂由業而生,無業則無苦樂,當知苦樂是病。如大丈夫不造業則離苦樂,是得涅槃者。
「迦葉白佛言。若離苦樂是解脫者。無業病盡耶。佛告迦葉。世間樂者彼則是苦。于彼出離如是業盡得解脫。迦葉白佛言。不複終盡耶。佛告迦葉。譬虛空如海。虛空如海耶。虛空無譬解脫無譬。亦複如是。如無色天有色而不可知。亦不可知似此似彼。如是住如是遊戲。非是聲聞緣覺境界。解脫亦如是。」
迦葉白佛言,業有善與不善,善業是樂受,不善業是苦受。佛言離苦樂是解脫,今僅無業離病苦,猶未離樂受,亦是解脫盡嗎?佛言,若離苦受,便同時亦離樂受。因爲世間樂者,彼則是苦。何以故?世間之樂,乃對苦言樂,苦輕謂樂而已。故知唯西方世界,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樂不對苦,故名極樂也。所以于彼苦樂出離,方爲業盡得解脫也。
聲聞乘人,以爲偏空滯寂,終盡涅槃謂解脫。所以迦葉問佛言,佛所說之解脫,不同聲聞終盡涅槃之解脫嗎?
佛告迦葉,我所說之解脫是譬喻,不同聲聞解脫。例如虛空譬如海,虛空真的如海嗎?佛雖亦說解脫,但與聲聞所謂終盡解脫是不同的。
例如虛空無法可譬喻,所以用海去譬喻。佛之解脫境界亦無法可譬喻,只好用「解脫」二字去譬喻。
例如無色天有色,聲聞人不可知。佛之解脫境界亦複如是,聲聞人亦不可知。不過佛解脫之名,似聲聞解脫之名,似此似彼而已。
如是住于佛境界,如是自在遊戲于佛境界,非是聲聞緣覺境界。我所謂的解脫境界,亦複如是。
「迦葉白佛言。世尊。一切衆生誰之所作。佛告迦葉衆生自作。迦葉白佛言。此義雲何。佛告迦葉。作福者佛。作惡者衆生。」
迦葉問佛言,一切衆生,是誰所作?佛言,是衆生自作。迦葉不明其中道理,便問佛言,這是甚麼道理?佛回答說,例如衆生行善作福,福具足便可作佛;衆生造惡,隨業流轉,便作衆生。皆是自作,不關他人。
「迦葉白佛言。最初衆生誰之所作。佛告迦葉。非想非非想等無色天。誰之所作。雲何活雲何住。迦葉白佛言。于彼諸業所不能知。然唯業作。如是衆生。生死黑及涅槃白。誰之所作。佛告迦葉。業之所作。業起無量法。善起無量法。」
迦葉白佛言,最初衆生是誰所作?佛反問言,非非想等無色天,是誰所作?他們雲何活雲何住?迦葉答言,他們所造何種業雖然我不能知道,然我知道唯業所作。如是一切衆生,輪回六道則生死黑,出離生死便入涅槃白,是誰之所作呢?佛答言,業之所作。業起無量法,善起無量法。
「迦葉白佛言。何者業起。何者善起。佛告迦葉。業起者有。善起者解脫。」
迦葉白佛,何者是業起?何者是善起?佛言,業起者是生死有,善起者是解脫。
「迦葉白佛言。無生處雲何善起。佛告迦葉。如如不異。」
迦葉白佛言,解脫出離生死是無生處,無生處雲何是善起?佛言,生與無生,如如不異。如如者,即不異不別也。何故生與無生如如不異?原來一切法以無性爲性,無性則無決定,法無決定故能任緣。既然法任緣現,故無定性。任緣則現生,無性則無生。無性任緣,無生不異生;任緣無性,生不異無生。故曰生與無生,如如不異也。
「迦葉白佛言。若善起者。雲何到無生處。佛告迦葉。行善業。」
迦葉白佛言,善起即是生。若善起者,怎麼能到無生處呢?佛言,行善業。
因爲行善業是清淨行,行清淨行,即到無生處。故到無生處非是斷滅,而是清淨也。
「迦葉白佛言。誰之所教。佛告迦葉。無始佛教。迦葉白佛言。一切無始佛誰化誰教。佛告迦葉。無始者。非一切聲聞緣覺思量所知。若有士夫出于世間。智慧多聞如舍利弗。長夜思惟終不能知。佛之無始誰最爲先。乃至涅槃中間亦不能知。」
迦葉白佛言,行善業至無生處,系誰之所教?佛言,無始佛之所教。無始即無生義也。
迦葉白佛言,一切無始佛誰之所教?佛言,無始者無生無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非一切聲聞…
《大法鼓經解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