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叁昧經一波記 入實際品第五▪P3

  ..續本文上一頁心識使之實有也。

  

  法非空相,法非色相,法非心有,爲不相應法。非心無爲,是相應法。

  

  空如之法,無所有不可得。性空不可得,以性空即緣起故。緣起不可得,以緣起即性空故。所以法非空相,以空相不可得故。法非色相,以色相不可得故。法非心有,以心不可得故。以一切不可得,一切法性空,所以不是相應法。若法相應,必是不空法,必是有所得法。

  

  然性空不可得,則不礙緣起。性空之法,故能隨緣和合,依他相應而起。所以由于性空,非心無爲故,方成因緣相應而起。故經雲法非和合不和合,即是法非相應,非不相應也。因爲相應不可得,則不礙不相應;不相應不可得,則不礙相應。不相應則一性清淨,相應則萬法繁興。萬法繁興,不礙一性清淨;一性清淨,不礙萬法繁興。故前言爲不相應法,後言非心無爲,是相應法。

  

  非所現影,非所顯示,非自性,非差別,非名非相非義。

  

  以法性空不可得故,所以非所現影。因爲影以形現,法性無形,故一切法非性所現之影。以法性空不可得,故亦非法性所顯示。所以一切法無有自性。以無自性故,所以一切法無有差別。終至非名非相非義。

  

  何以故?義無如故。

  

  空如之法,如幻如化,無所有不可得,無有差別。義者,諸法各各差別之謂。一切法各各具有差別之義德義用,故曰義無如故。如者,實相也,平等性也,無分別相也,不二不異也。

  

  無如之法,亦無無如。無有無如,非無如有。

  

  「無」如之法者,即空如之法也。前雲「義無如故」,但空如之法,亦沒有「無如」。換句話說,「無如」只是假名,而非實有,故曰非「無如」有。以空如之法,無所得故,離四句絕百非故。

  

  所以空如之法,沒有「無如」。非是「無如」爲有也。

  

  何以故?因爲根本理性之法,無所有不可得,無有決定。所以非是決定性的理,亦非有決定性的根本。如果是決定性的理,便不能隨緣而起萬法。如果有根本,根本是「生」義,于是便成生滅法,生滅之法,非爲真實。同時如果根本生出萬法來,試問何法生根本?若有法生根本,則根本即非根本了。若無法生根本,根本自己便有,那麼萬法亦可自有,不必待根本。所以說空如之法,非理非根。此說明空如之法,自性清淨,自性無性,自性平等,自性無礙。吾人所知所見一切法,皆空華相也。

  

  以空如之法,清淨、無性、平等、無礙故。所以離諸诤論,亦無相可取。

  

  菩薩如是清淨諸法,空如諸法。則親證一切法,非能生者所生之生法,亦非能滅者所滅之滅法。于是一切法離能離所,不生不滅,空如無礙了。

  

  「大力菩薩言。不可思議。如是法相。不合成不獨成。不羇不絆。不聚不散。不生不滅。亦無來相及以去住。不可思議。佛言。如是。不可思議。不思議心。心亦如是。何以故。如不異心。心本如故。衆生佛性。不一不異。衆生之性。本無生滅。生滅之性。性本涅槃。性相本如。如無動故。一切法相。從緣無起。起相性如。如無所動。因緣性相。相本空無。緣緣空空。無有緣起。一切緣法。惑心妄見。現本不生。緣本無故。心如法理。自體空無。如彼空王。本無住處。凡夫之心。妄分別見。如如之相。本不有無。有無之相。見唯心識。菩薩如是心法。不無自體。自體不有。不有不無。菩薩無不無相。非言說地。何以故。真如之法。虛曠無相。非二乘所及。虛空境界。內外不測。六行之士。乃能知之。」

  

  大力菩薩言,佛說之法誠不可思議!如是法相,不是合成,不是獨成。如果合成,便是共生。如果獨成,便是自生。共生自生皆是生法,有生之法便是無常。無常之法,非爲真實。此不思議法相,是無生法,故不合成亦不獨成。

  

  以法相無生故,所以空無所有。以空無所有故,自然解脫,所以不羁不絆。以空無所有故,所以不聚不散,不生不滅,亦無生住滅相。來相者,生相也。去相者,滅相也。無來相及去相住相者,無生住滅叁相也。

  

  最後大力菩薩贊歎曰,如是法相,誠不可思議也。

  

  佛印可曰,如是!如是法相不可思議。

  

  不但是不思議法相,亦是不思議心。因爲心亦如是,不合成,不獨成,不羁不絆,不聚不散,不生不滅,亦無生住滅叁相。

  

  有人說因緣和合所生法,便是和合而成者,怎可說不合成呢?當知既是因緣和合所生之法,便無自性,無自性法當體即空。空法雲何有合成?所以龍樹菩薩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何以故?如不異心,心本如故。

  

  如者不二不異,同一法性。既然一切法不二不異,自然心亦不二不異。故曰如不異心。心性本空,空性無礙不二,故曰心本如故。因爲心與諸法,一體皆如,所以說萬法唯心。心不異法,法不異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若知是理,則知空如之法,圓融無礙。雲何圓融無礙?一如一,一如一切,一切如一,一切如一切。

  

  衆生佛性,不一不異。謂衆生雖未成佛,然其佛性與諸佛本如也。所謂未成佛時本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那麼何以衆生不是佛呢?只爲衆生妄起無明,妄造諸業,惑業爲障,智慧功德未具,故不名佛。所以說不一不異,佛具智慧功德,衆生未具,故曰不一;佛與衆生同一法性身,故曰不異。

  

  衆生之性,本無生滅,生滅之性,性本涅槃。

  

  衆因緣生法,其性本空。空無生滅,故曰本無生滅。生是因緣生,滅是因緣滅,生滅只是因緣幻現,其中無法可得。如果其中有法可得,則此法既非生亦非滅。故知生滅俱是因緣,既是因緣,當無自性。即此無性,便是涅槃。故曰生滅之性,性本涅槃。

  

  性相本如,如無動故。

  

  性空即緣起法相,故經雲空不異色,空即是色。緣起法相無有實體,當體即空,故經雲色不異空,色即是空。空本不動,而緣起法相當體即空,故亦不動。是知性相本如,如無動也。

  

  一切法相,從緣無起,起相性如,如無所動。

  

  法相從緣而起,然而緣起則性空。約性空言,故曰從緣無起。因爲相隨緣起,而性本如如,如如則無所動。

  

  因緣性相,相本空無,緣緣空空,無有緣起。

  

  由因緣的關系,諸法各各現其個別性相。然而一切法相,本來是空無的。因緣起諸法相,而「因緣」亦是因緣所起,故曰緣緣。法相由因緣而起,故其性空。而「因緣」複以因緣而起,所以「因緣」亦空,故曰空空。當知緣起即空,空即緣起,說緣起時,當會性空,說性空時,當會緣起。此是一法,不縱不橫,不二不別。智慧者聞緣起即明是性空,聞性空時即知是緣起。愚癡人聞緣起,則執著緣起而分別性空。聞說性空,便執著性空而分別緣起。此人縱經百千劫,不知真如法性也。

  

  一切緣法,惑心妄見,現本不生,緣本無故。

  

  一切緣起之法,本來空無所有。然迷惑之心,虛妄見有。不知緣起之法,皆幻現非實,所現之法,本來無生。因爲因緣性空,本來無故。

  

  心如法理,自體空無。如彼空王,本無住處。

  

  心與如是空如法理,不二不異。心的自體,亦是空無的。如彼空王,王者自在義,謂心本空如自在也。如此之心,無有所住,故曰本無住處。心無所住,得大自在,故曰如彼空王也。

  

  然凡夫虛妄之心,虛妄分別見實有諸法相也。

  

  如如之相,本不有無,有無之相,見唯心識。

  

  如如之相,一相無相,無相無不相。約性空言,一相無相;約緣起邊言,則是無相無不相。約無相言,則不有;約無不相言,則不無。法則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非是有相,亦非是無相。至于見有見無者,皆衆生之見。若離乎見,則不見有亦不見無。

  

  法本無相,法相者唯識所現。自之心識現諸法相,還以自心起見取著。徹底來說,實是自心還取自心。故曰見唯心識。何爲心識?心識者即畢竟空性。以自性空故,乃能隨緣現一切相。既現相已,還以自心起見取著之。依體起用,用不違體。體者性空也,用者隨緣也。體用一如,一時俱起。既無體外用,亦無用外體,此乃法爾如是也。

  

  菩薩如是心法,不無自體。自體不有,不有不無。

  

  菩薩如是知,法者全以心現,心者全因法而能了別。故心識即是空,空故能現相。相現實是心影猶如空華,故是假施設。而空即心體,故所現假相,名有體施設假。所以說如是心法,不無自體。因爲體即是空,故又曰自體不有。空即緣起,緣起即空,故曰不有不無。

  

  菩薩無不無相,非言說地。

  

  菩薩深證實相,故知法無相,亦非無相。如是無相無不相,言語道斷心行亦滅,故非言說地。

  

  何以故?因爲真如之法,虛曠無相。虛曠者空也,空而無相也。因爲真如即畢竟空現一切法,一切法皆歸畢竟空,故虛曠無相。如此境界,非二乘所及。

  

  虛空境界,即真如法性。真如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其內,則內不可測;不可得其外,則外不可測。內者心識也,外者境法也。如是之法,唯六行之士,乃能知之。

  

  「大力菩薩言。雲何六行。願爲說之。佛言。一者十信行。二者十住行。叁者十行行。四者十回向行。五者十地行。六者等覺行。如是行者。乃能知之。」

  

  大力菩薩請問何爲六行?佛回答六行者,即菩薩六位。信、住、行、向、地、等覺。此六行是大乘人所行,非聲聞緣覺境界。真如之法,是菩薩境界,非二乘所及也。

  

  「大力菩薩言。實際覺利無有出入。何等法心得入實際。佛言。實際之法。法無有際。無際之心。則入實際。」

  

  大力菩薩言,既然實際之覺利,無有出亦無有入,那麼何等法,何等心能入實際呢?

  

  實際即是真如,亦曰真際,亦曰無際,亦曰本際。實際覺利者,無上覺也。無上覺既無出入,雲何法心,可證無…

《金剛叁昧經一波記 入實際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