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入实际品第五▪P3

  ..续本文上一页心识使之实有也。

  

  法非空相,法非色相,法非心有,为不相应法。非心无为,是相应法。

  

  空如之法,无所有不可得。性空不可得,以性空即缘起故。缘起不可得,以缘起即性空故。所以法非空相,以空相不可得故。法非色相,以色相不可得故。法非心有,以心不可得故。以一切不可得,一切法性空,所以不是相应法。若法相应,必是不空法,必是有所得法。

  

  然性空不可得,则不碍缘起。性空之法,故能随缘和合,依他相应而起。所以由于性空,非心无为故,方成因缘相应而起。故经云法非和合不和合,即是法非相应,非不相应也。因为相应不可得,则不碍不相应;不相应不可得,则不碍相应。不相应则一性清净,相应则万法繁兴。万法繁兴,不碍一性清净;一性清净,不碍万法繁兴。故前言为不相应法,后言非心无为,是相应法。

  

  非所现影,非所显示,非自性,非差别,非名非相非义。

  

  以法性空不可得故,所以非所现影。因为影以形现,法性无形,故一切法非性所现之影。以法性空不可得,故亦非法性所显示。所以一切法无有自性。以无自性故,所以一切法无有差别。终至非名非相非义。

  

  何以故?义无如故。

  

  空如之法,如幻如化,无所有不可得,无有差别。义者,诸法各各差别之谓。一切法各各具有差别之义德义用,故曰义无如故。如者,实相也,平等性也,无分别相也,不二不异也。

  

  无如之法,亦无无如。无有无如,非无如有。

  

  「无」如之法者,即空如之法也。前云「义无如故」,但空如之法,亦没有「无如」。换句话说,「无如」只是假名,而非实有,故曰非「无如」有。以空如之法,无所得故,离四句绝百非故。

  

  所以空如之法,没有「无如」。非是「无如」为有也。

  

  何以故?因为根本理性之法,无所有不可得,无有决定。所以非是决定性的理,亦非有决定性的根本。如果是决定性的理,便不能随缘而起万法。如果有根本,根本是「生」义,于是便成生灭法,生灭之法,非为真实。同时如果根本生出万法来,试问何法生根本?若有法生根本,则根本即非根本了。若无法生根本,根本自己便有,那么万法亦可自有,不必待根本。所以说空如之法,非理非根。此说明空如之法,自性清净,自性无性,自性平等,自性无碍。吾人所知所见一切法,皆空华相也。

  

  以空如之法,清净、无性、平等、无碍故。所以离诸诤论,亦无相可取。

  

  菩萨如是清净诸法,空如诸法。则亲证一切法,非能生者所生之生法,亦非能灭者所灭之灭法。于是一切法离能离所,不生不灭,空如无碍了。

  

  「大力菩萨言。不可思议。如是法相。不合成不独成。不羇不绊。不聚不散。不生不灭。亦无来相及以去住。不可思议。佛言。如是。不可思议。不思议心。心亦如是。何以故。如不异心。心本如故。众生佛性。不一不异。众生之性。本无生灭。生灭之性。性本涅槃。性相本如。如无动故。一切法相。从缘无起。起相性如。如无所动。因缘性相。相本空无。缘缘空空。无有缘起。一切缘法。惑心妄见。现本不生。缘本无故。心如法理。自体空无。如彼空王。本无住处。凡夫之心。妄分别见。如如之相。本不有无。有无之相。见唯心识。菩萨如是心法。不无自体。自体不有。不有不无。菩萨无不无相。非言说地。何以故。真如之法。虚旷无相。非二乘所及。虚空境界。内外不测。六行之士。乃能知之。」

  

  大力菩萨言,佛说之法诚不可思议!如是法相,不是合成,不是独成。如果合成,便是共生。如果独成,便是自生。共生自生皆是生法,有生之法便是无常。无常之法,非为真实。此不思议法相,是无生法,故不合成亦不独成。

  

  以法相无生故,所以空无所有。以空无所有故,自然解脱,所以不羁不绊。以空无所有故,所以不聚不散,不生不灭,亦无生住灭相。来相者,生相也。去相者,灭相也。无来相及去相住相者,无生住灭三相也。

  

  最后大力菩萨赞叹曰,如是法相,诚不可思议也。

  

  佛印可曰,如是!如是法相不可思议。

  

  不但是不思议法相,亦是不思议心。因为心亦如是,不合成,不独成,不羁不绊,不聚不散,不生不灭,亦无生住灭三相。

  

  有人说因缘和合所生法,便是和合而成者,怎可说不合成呢?当知既是因缘和合所生之法,便无自性,无自性法当体即空。空法云何有合成?所以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何以故?如不异心,心本如故。

  

  如者不二不异,同一法性。既然一切法不二不异,自然心亦不二不异。故曰如不异心。心性本空,空性无碍不二,故曰心本如故。因为心与诸法,一体皆如,所以说万法唯心。心不异法,法不异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若知是理,则知空如之法,圆融无碍。云何圆融无碍?一如一,一如一切,一切如一,一切如一切。

  

  众生佛性,不一不异。谓众生虽未成佛,然其佛性与诸佛本如也。所谓未成佛时本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那么何以众生不是佛呢?只为众生妄起无明,妄造诸业,惑业为障,智慧功德未具,故不名佛。所以说不一不异,佛具智慧功德,众生未具,故曰不一;佛与众生同一法性身,故曰不异。

  

  众生之性,本无生灭,生灭之性,性本涅槃。

  

  众因缘生法,其性本空。空无生灭,故曰本无生灭。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生灭只是因缘幻现,其中无法可得。如果其中有法可得,则此法既非生亦非灭。故知生灭俱是因缘,既是因缘,当无自性。即此无性,便是涅槃。故曰生灭之性,性本涅槃。

  

  性相本如,如无动故。

  

  性空即缘起法相,故经云空不异色,空即是色。缘起法相无有实体,当体即空,故经云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本不动,而缘起法相当体即空,故亦不动。是知性相本如,如无动也。

  

  一切法相,从缘无起,起相性如,如无所动。

  

  法相从缘而起,然而缘起则性空。约性空言,故曰从缘无起。因为相随缘起,而性本如如,如如则无所动。

  

  因缘性相,相本空无,缘缘空空,无有缘起。

  

  由因缘的关系,诸法各各现其个别性相。然而一切法相,本来是空无的。因缘起诸法相,而「因缘」亦是因缘所起,故曰缘缘。法相由因缘而起,故其性空。而「因缘」复以因缘而起,所以「因缘」亦空,故曰空空。当知缘起即空,空即缘起,说缘起时,当会性空,说性空时,当会缘起。此是一法,不纵不横,不二不别。智慧者闻缘起即明是性空,闻性空时即知是缘起。愚痴人闻缘起,则执着缘起而分别性空。闻说性空,便执着性空而分别缘起。此人纵经百千劫,不知真如法性也。

  

  一切缘法,惑心妄见,现本不生,缘本无故。

  

  一切缘起之法,本来空无所有。然迷惑之心,虚妄见有。不知缘起之法,皆幻现非实,所现之法,本来无生。因为因缘性空,本来无故。

  

  心如法理,自体空无。如彼空王,本无住处。

  

  心与如是空如法理,不二不异。心的自体,亦是空无的。如彼空王,王者自在义,谓心本空如自在也。如此之心,无有所住,故曰本无住处。心无所住,得大自在,故曰如彼空王也。

  

  然凡夫虚妄之心,虚妄分别见实有诸法相也。

  

  如如之相,本不有无,有无之相,见唯心识。

  

  如如之相,一相无相,无相无不相。约性空言,一相无相;约缘起边言,则是无相无不相。约无相言,则不有;约无不相言,则不无。法则性空缘起,缘起性空,非是有相,亦非是无相。至于见有见无者,皆众生之见。若离乎见,则不见有亦不见无。

  

  法本无相,法相者唯识所现。自之心识现诸法相,还以自心起见取着。彻底来说,实是自心还取自心。故曰见唯心识。何为心识?心识者即毕竟空性。以自性空故,乃能随缘现一切相。既现相已,还以自心起见取着之。依体起用,用不违体。体者性空也,用者随缘也。体用一如,一时俱起。既无体外用,亦无用外体,此乃法尔如是也。

  

  菩萨如是心法,不无自体。自体不有,不有不无。

  

  菩萨如是知,法者全以心现,心者全因法而能了别。故心识即是空,空故能现相。相现实是心影犹如空华,故是假施设。而空即心体,故所现假相,名有体施设假。所以说如是心法,不无自体。因为体即是空,故又曰自体不有。空即缘起,缘起即空,故曰不有不无。

  

  菩萨无不无相,非言说地。

  

  菩萨深证实相,故知法无相,亦非无相。如是无相无不相,言语道断心行亦灭,故非言说地。

  

  何以故?因为真如之法,虚旷无相。虚旷者空也,空而无相也。因为真如即毕竟空现一切法,一切法皆归毕竟空,故虚旷无相。如此境界,非二乘所及。

  

  虚空境界,即真如法性。真如毕竟空不可得,不可得其内,则内不可测;不可得其外,则外不可测。内者心识也,外者境法也。如是之法,唯六行之士,乃能知之。

  

  「大力菩萨言。云何六行。愿为说之。佛言。一者十信行。二者十住行。三者十行行。四者十回向行。五者十地行。六者等觉行。如是行者。乃能知之。」

  

  大力菩萨请问何为六行?佛回答六行者,即菩萨六位。信、住、行、向、地、等觉。此六行是大乘人所行,非声闻缘觉境界。真如之法,是菩萨境界,非二乘所及也。

  

  「大力菩萨言。实际觉利无有出入。何等法心得入实际。佛言。实际之法。法无有际。无际之心。则入实际。」

  

  大力菩萨言,既然实际之觉利,无有出亦无有入,那么何等法,何等心能入实际呢?

  

  实际即是真如,亦曰真际,亦曰无际,亦曰本际。实际觉利者,无上觉也。无上觉既无出入,云何法心,可证无…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入实际品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