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叁昧經一波記 無相法品第二▪P2

  ..續本文上一頁幻,複其淨心,謂之心空也。

  

  善男子!無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法相,亦複如是。

  

  解脫菩薩曾言,空寂之心,體無色相。故佛言:無相之心,無心無我。若有心有我,便是我相。若有我相,便執法相及非法相。法相者執有,非法相者執空。若離我相,便不執有,亦不執空,一切清淨,是謂心空。

  

  故解脫菩薩所問,衆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體無色相,雲何修習,得本空心。可見其處處不離執著。故佛破其執著曰,無相之心,無心無我。

  

  我相若離,法相自息。故曰一切法相,亦複如是。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一切衆生。若有我者。若有心者。以何法覺。令彼衆生出離斯縛。」

  

  解脫菩薩複問,若一切衆生,迷失清淨自性,執著有我,執著有心。應以何法覺悟之,令彼出離這種我見縛呢?

  

  「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從因果。因果所起興于心行。心尚不有何況有身。若有我者令滅有見。若無我者令滅無見。若心生者令滅滅性。若心滅者。令滅生性。滅是見性。即入實際。何以故。本生不滅本滅不生。不滅不生不生不滅。一切諸法亦複如是。」

  

  佛言,若有我者,令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從因果。因果所起,興于心行。心尚不有,何況有身?

  

  十二因緣者,無明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觸,觸生受,受生愛,愛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生老死。

  

  此中無明爲因,行爲果。行爲因,識爲果。識爲因,名色爲果。名色爲因,六入爲果。六入爲因,觸爲果。觸爲因,受爲果。受爲因,愛爲果。愛爲因,取爲果。取爲因,有爲果。有爲因,生爲果。生爲因,老死爲果。

  

  因必以果得名,果必以因而有。若不以果,則不名爲因。若不以因,亦不成果。無有果外之因,亦無因外之果。故全因成果,全果爲因。

  

  既然全因爲果,全果爲因,故知因果一時俱,無有先後,不並不別。若有先後並別,必是因外有果,果外有因。因外有果,此果不由因,既不由因,何得名果?果外有因,此因必不致果,若不致果,何得名因?故知因果一時具足。因時即是果時,以全果爲因故;果時即是因時,以全因爲果故。因果宛然同一法性,同一法性因果宛然,故曰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若不如此,便非一法界性。一法界性者,空即緣起,緣起即空也。以因果一時具足,所以經雲,初發心即成等正覺也。

  

  試觀十二因緣,只有因果,而無有我。若有我者,應在因果之外。然因果無外,故知十二因緣唯是因果,而無有我。只因一念無明起,虛妄執心執我耳。所以佛言,若執我者,令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從因果,因果所起,興于心行。

  

  心尚不有,何況有身。

  

  十二因緣之起,法爾如是。起是因緣起,滅是因緣滅,起滅唯是因緣,于心則無所有。因爲心者因緣心,因緣所生法無有自性,故于心無所有也。若人迷因緣執有自性,于是便興于心行。

  

  此是諸法性相,有佛無佛,常如是也。《大般涅槃經》雲,十二因緣,名爲佛性……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

  

  何況有身,身者我也。意謂心尚不有,何況有我?

  

  若有我者,令滅有見。若無我者,令滅無見。

  

  因緣無性,無性隨緣,此法非有,亦非是無。有則墮于常邊,無則墮于斷邊。離邊無住,不生于見,則因緣無性,無性任緣。故若不生見,則不見有我,亦不見無我。是故佛言,若執有我者,令舍有見。若執無我者,令舍無見。

  

  若心生者,令滅滅性。若心滅者,令滅生性。滅是見性,即入實際。

  

  根據以上所說,心既不有,何有生滅?謂之生滅者,皆我見也。

  

  生是因緣生,滅是因緣滅,生滅無性,而人以妄見,而見有生滅。若舍妄見,則不見生亦不見滅。如是便見法性,如實知諸法以無性爲性。

  

  見于生,便産生滅見,見于滅,便産生生見。若無滅,何因緣知生?若無生,何因緣知滅?故以生見而有滅見,以滅見而有生見。故曰心生者,令滅滅性。心滅者,令滅生性。

  

  若人執心生者,令知生是因緣假現,似有還無。假現之法,有不可得。不可得法,無滅亦無生。若人執心滅者,令知滅是因緣滅,因緣無性。以無性故,無而不無,故無不可得。不可得法,無生亦無滅。

  

  有不可得,故不礙于無。無不可得,故不礙于有。有不礙無,故全有即是全無。無不礙有,故全無即是全有。是爲俗谛中,立一切法。全有成全無,說有時,此有是離有邊有。全無成全有,說無時,此無是離空邊無。

  

  全有是無,則有相盡。全無是有,則空相盡。此爲真谛中,離一切法。有相盡,正是成有之無。無相盡,正是成無之有。相成即是相奪,相奪即是相成,爲是說唯有一佛乘也。

  

  故知一切妄執,皆生于妄見。如果滅是見性,則入實際。實際亦曰真際、本際、心地、自性清淨心,即真如法性也。

  

  何以故?本生不滅,本滅不生。不滅不生,不生不滅。一切諸法,亦複如是。

  

  本生不滅者,諸法因緣生,無有一法不是因緣生。本滅不生者,諸法緣起性空。既然無有一法不是因緣生,故知無有一法不空。故曰本滅不生。性空曰實,緣起諸法皆有分際曰際,此即實際是也。

  

  實際無際,無際實際。例如生是無生之生,若非無生之生,則此生便是常邊。無生是生之無生,若非生之無生,則此無生便是斷邊。非常非斷,非斷非常,故曰不滅不生,不生不滅,方契中道也。中道亦名實相,亦名實際,亦名真如,亦名佛法。故一切諸法,無非中道,無非實相,無非實際,無非真如,無非佛法。故曰一切諸法,亦複如是。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若有衆生。見法生時令滅何見。見法滅時令滅何見。」

  

  解脫菩薩請問于佛,衆生見法生時,令滅何見?見法滅時,令滅何見?菩薩深知,見生見滅,皆是情見,非法生滅也。

  

  「佛言。菩薩若有衆生。見法生時令滅無見。見法滅時令滅有見。若滅是見得法真無入決定性決定無生。」

  

  衆生皆是由于無,而有生見。由于有,而有滅見。若不因無,何有生見?若不見有,何法從滅?故佛令菩薩,若衆生見法生時,應滅其無見。無無則不見其生也。衆生見法滅時,應滅其有見。無有則不見其滅也。

  

  當知諸法因緣生,幻現假有,故生不可得。緣生無性,諸法無性則滅亦不可得。因緣生不可得,無性亦不可得,是知諸法畢竟空。畢竟空中建立諸法,諸法皆歸畢竟空。畢竟空建立諸法,則無而不無,不無而無。諸法皆歸畢竟空,則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無而不無,不無而無者,謂之真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者,謂之妙有。真空妙有,皆一真法界所現也。故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

  

  若滅是見,得法真無,入決定性,決定無生。

  

  若滅有見無見者,則可得法真無。真無者,即真空也。真空即是妙有,以無性隨緣故;妙有即是真空,以隨緣無性故。

  

  入決定性者,一切法總歸畢竟空不可得也。以畢竟空不可得故,所以決定無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令彼衆生住于無生是無生也。佛言。住于無生即是有生。何以故。無住無生乃是無生。菩薩若生無生以生滅生。生滅俱滅本生不生。心常空寂空性無住。心無有住乃是無生。」

  

  解脫菩薩白佛言,尊者!令彼衆生住于無生,是無生也。

  

  意思是說,令衆生住于無生,其所住者,便是無生嗎?

  

  佛回答說,住于無生,即是有生。

  

  因爲心有所住,便是生相,故曰住于無生,即是有生。當真無生,不應心住。因爲心住,便是有所得,有所得便是有生。

  

  何以故?無住無生,乃是無生。

  

  何以故是設問詞。無住無生者,即心無所住,不住無生也。不住無生,乃是無生也。因爲心若無住,即不可得。以不可得故,一切法無生。

  

  菩薩若生無生,以生滅生。生滅俱滅,本生不生。

  

  菩薩如果生起「無生」之想,是以生而滅生也。因爲若有無生之想,便是心有所住。心有所住,便是生相。以生滅生者,以妄代妄也。應知生想滅想俱滅,心無所住。則此生起「無生」之本生,亦複不生也。

  

  心常空寂,空性無住,心無有住,乃是無生。

  

  心空寂則無一法可得,以無所得故,所以空性無住。如果心有所住,必有所得,有所得者,心不空也。故曰空性無住。

  

  心無所住,一切法空無所得,雲何有生?故曰心無有住,乃是無生。

  

  此正示明,非是衆生住于無生,而所住之無生,是無生也。而是心無所住,方是無生。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心無有住有何修學。爲有學也爲無學也。佛言。菩薩無生之心。心無出入。本如來藏性寂不動。亦非有學亦非無學。無有學不學。是即無學。非無有學是爲所學。」

  

  解脫菩薩上白佛言,如果心無有住,有何修學?爲是有學呢?爲是無學呢?如果謂有學,既是有學,焉得謂心無所住?如果謂無學,既是無學,焉能作到心無所住?

  

  有學者,有所修學,有所進益也。無學者,學行窮滿,更無所學,更無進益也。

  

  于修學佛道上,有學無學,有大乘小乘之別。一般說來,于小乘中,叁果以前,稱爲有學。四果人自以爲學行窮滿,更無可修學,稱爲無學。

  

  大乘中又有二種,一、約因,二、約果。約因而言,七地以前爲有學,以有功用道故。八地以上爲無學人,以無功用道故。約果而言,唯佛一人爲無學,余皆有學。

  

  固然如此,但是若謂有有學,有無學,皆是心有所住。若心無所住,當不見有學,亦不見無學也。

  

  故佛答言,菩薩無生之心,心無出入,本如來…

《金剛叁昧經一波記 無相法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