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是以當入無文字相之實相法門也。
若能信是實相法,則無淫怒癡。淫怒癡者,即貪瞋癡也。若觀貪欲愚癡之性,即是無量相。無量相者,贊佛也。諸佛如來,色具無量相,相具無量好。廣說則爲無量相,略說則爲叁十二相。
是二無文字,以文字故說。此貪欲愚癡二法,原是性空無相。但以文字相而說。所謂至理無名,因名以顯至理也。
諸有文字處,是皆無有實。以文字相如幻,故曰無有實。
一切諸音聲,觀是一音性。一切音聲相雖有別,然其性則一。猶如一切金器,其相雖異,而金性則一。以是理可知,佛所說法,及邪師所說法,言語相雖異,而其性則實無說無分別。若諸邪師洞達此實相理,便可不興邪說矣。
法雖以言說,旨在以言遣言。究其實性,實無有法,亦無有說。何以故?一切法悉歸畢竟空故。
如是則是一實相法門也。一實相法門,亦曰一佛乘,亦曰一真法界,亦曰畢竟空,亦曰無量義。入此法門者,則得無上忍。若依五忍而言,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無上忍者,即是寂滅忍。而寂滅忍者,言佛位也。
但是既曰寂滅,應是無忍,亦無非忍。故曰是忍是非忍,勿作這種分別也。
于欲、瞋恚心,勿計其中利,知是貪欲瞋恚,二法無性無生。便不會以我執心,而爭名爭利了。若能如是,便爲諸佛世尊了。
「東西南北方 如恒河沙土 皆碎爲微塵 一塵爲一國
滿中諸珍寶 于無央數劫 供養諸如來 其所得功德
若人聞是經 過彼百千倍」
此是較量功德。四方多如恒河沙般的國土,皆碎爲微塵,一塵一國。滿中珍寶,有人于無央數劫,持以供養諸如來。其功德不如聞是經之功德,百千分不及其一也。
「若有出家人 一心求佛道 我囑累是人 此秘密要法
若有誦是經 及以解其義 無量總持辯 自然皆當得
利根無盡慧 樂說之辯才 無量億諸佛 皆亦與是人
諸經妙法寶 自然皆能說」
若有一心求佛道的出家人,我便以此秘密要法囑累于他。囑者,佛以法付囑也。累者,煩勞汝等持法流通也。
若當來世,有人誦持是經,及能解其義,即自然而得無量總持辯才。同時無量億諸佛,亦與是人諸經法寶,是人自然皆能演說。
「爾時師子遊步菩薩白佛言。世尊。今說是偈有幾所人得自利益。佛言。善男子。汝見是大衆不。唯然已見。佛言。今說此法時。會中有無量無數衆生共集。與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緊那羅迦樓羅摩睺羅伽等滿在虛空。以說法之明乃至他方世界多所饒益。九萬二千夜叉神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增上慢比丘有五百人未得謂得。聞是法無增上慢。得真法信解一切法皆是一相。不受諸法故漏盡得解脫。于是菩薩衆中六萬二千人。信解諸法無障礙相得無生法忍。何以故。如是說法于諸說法中最爲第一。」
爾時師子遊步菩薩白佛言,世尊今說此偈,有多少人得利益呢?
佛言,汝見是與會大衆不?答言已見。佛言今當說此法時,會中還有無量無數衆生共集。與會大衆,未曾見也。如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緊那羅迦樓羅摩睺羅伽等天龍鬼神,滿虛空中,衆所未見。同時以說法功德之力,乃至他方世界衆生,亦多所饒益。此亦與會大衆之所不知不見也。
今此會中,九萬二千夜叉神,皆發無上菩提心。增上慢比丘,有五百人,未得謂得,聞是法無增上慢,信解于真法,如實知一切法皆是一相,所謂無相。以不受諸法故,漏盡得真解脫。
所謂增上慢人,有幾種解說。總而言之,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者,即是增上慢人。
如《寶箧經》中有五百比丘,得于四禅,自謂得證四果,此即爲增上慢人。
再如于第一義中,無一法可得。如《心經》雲,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是知第一義中,無一法可得也。
而增上慢比丘,竟以有所得心,得于有余涅槃。此亦增上慢也。如經中雲,增上慢比丘有五百人,未得謂得,聞是法無增上慢,得真法信解一切法皆是一相。是言如是增上慢人,皆放舍有所得心,信解大乘,信解實相法也。
至于世人未得禅定,謂得禅定;未證果位,謂證果位。此屬大妄語罪,又當別論也。
不受諸法,漏盡解脫。受叁界生,謂之有漏。不受諸法者,見思惑盡也。漏盡解脫者,更不受叁界生也。
于菩薩衆中,有六萬二千人,信解諸法畢竟空,無有障礙,得無生法忍。
何以故?皆因是法,于佛所說法中,最爲第一也。
「善男子。如我于然燈佛所。信解諸法一相無礙。然後乃得無生法忍具足六波羅蜜。所以者何。若菩薩于恒河沙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若不知如是法相。是人或能斷滅一切善根。善男子。汝見提婆達多有大功德善根成就叁十二大人相。有如是功德。不知如是法相故。斷滅善根墮大地獄。」
然燈佛又譯錠光佛,釋迦牟尼佛因中行菩薩道時,于第二阿僧祇劫時,逢此佛出世。釋迦牟尼佛以五莖花供佛,並以發布于泥上,令佛蹈過。當時釋尊以無所得心供佛,蒙佛授記當來作佛。
如《金剛經》雲,須菩提!佛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以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然燈佛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故知釋迦牟尼佛,于然燈佛所,以無所得心蒙佛授無上菩提記也。
諸法一相無礙者,即第一義空也。若人證入第一義空,即生無所得心也。所謂生無所得心者,即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心無所住,一念不起,一法不生。當下即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假名爲入無生法忍。故經雲,善男子!如我于然燈佛所,信解諸法一相無礙,然後乃得無生法忍,具足六波羅蜜。
所以者何以下,明若人不明一相無礙,終將退墮。並舉提婆達多爲例說明。提婆達多者,是佛堂弟,阿難親兄。博通內外經典,有叁十相。(文中言成就叁十二大人相。恐系文字錯誤。)
所以者何?若菩薩于恒沙劫,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若不知一相無礙法,是人或能斷滅一切善根。例如提婆達多,便是不知如是無生法相,以致斷滅善根墮大地獄。
「善男子。當知雖久發心有大功德。不入是法門皆能斷滅善根功德。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高須彌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佛世尊。壽命九千九百千萬億那由他歲。國土名金焰明。其國皆以黃金爲地。其所說法亦以叁乘度脫衆生。其佛初會有八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聲聞弟子。次第二會。七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聲聞弟子。第叁會六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聲聞弟子。第四會五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聲聞弟子。皆得阿羅漢。舍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得解脫。比丘尼衆倍于上數。優婆塞衆亦倍上數。優婆夷衆亦倍上數。菩薩衆亦倍上數。皆得阿惟越致無生法忍。皆得無量無邊陀羅尼門叁昧門。能轉不退*輪。何況新發菩薩意者。」
佛告師子遊步菩薩言,善男子!當知若有人雖久發心,雖有大功德,但是如果不入此一相無礙法門,其善根功德皆可能斷滅。
于是佛引過去世事說明。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號高須彌山王,十號具足。壽九千(有人謂應爲九十)九百千萬億那由他歲。國名金焰明,其國皆以黃金爲地。彼佛說法,亦以叁乘度化衆生。此明彼國,叁乘備具也。
彼佛初會,有八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聲聞弟子得度。第二會有七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聲聞弟子得度。第叁會有六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聲聞弟子得度。第四會有五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聲聞弟子得度。
如是得度弟子,皆得四果阿羅漢。舍諸分段生死重擔,逮得自度解脫之己利。
盡諸有結,正智得解脫。有者叁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愚癡凡夫,以惑業因緣,受叁有之果報。此等阿羅漢,已斷叁界之惑業,不受叁界後有之果報,故曰盡諸有結。結者煩惱之異名,煩惱結縛行人,不得脫離叁界生死,故曰有結。
正智者,無漏正智也。若分別說,阿羅漢已得知苦智、斷集智、證滅智、修道智,此四謂之正智。阿羅漢以此四智,獲得有余解脫,故曰正智得解脫。
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倍于上數。受具足戒之女衆,名比丘尼。受五戒之男衆名優婆塞,女衆名優婆夷。
菩薩衆亦倍上數,皆得阿惟越致無生法忍。阿惟越致譯曰不退轉。若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言,得無生法忍,應爲念不退。菩薩從初發心來,經過第一個阿僧祇劫,圓滿十回向。從第二個阿僧祇劫,登初地至七地,此時得無生法忍,名阿惟越致。自八地以上,爲第叁個阿僧祇劫。
如是菩薩,皆得無量無邊陀羅尼門、叁昧門。陀羅尼譯爲總持,叁昧譯爲正受、定。
能轉不退*輪。不退*輪者,即一相無礙*輪、無生*輪。如經中雲,若菩薩于恒河沙劫,修行六度,若不知如是法相(一相無礙,無生法相),是人或能斷滅一切善根(退轉也)。故第一個轉字,是說菩薩自己既得無生法,複轉示別人,度化衆生。深證無生,無有退轉,故曰不退。無生正觀,以爲軌則,名之爲法。流演圓通,無累不摧,名之爲輪。依《法華論》,轉不退*輪者,唯佛一人。但十地菩薩既然灌頂受職,當亦能轉之也。
如是等菩薩,尚且倍于上數(請觀經文),何況新發菩提心的菩薩?意思是說,新發心的菩薩,其數尤多也。
「又發辟支佛道心者亦無量無邊。」
又發辟支佛道心者,亦無量無邊。辟支佛譯爲緣覺或獨覺。聲聞人以言教爲主,辟支以義理爲主…
《諸法無行經淺解 解經文 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