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國土者由于阿彌陀佛之佛光常常普照的緣故,因此菩提心常能增進而不退失。叁者、極樂世界流水、衆鳥、樹林、微風之聲、天樂響奏,如是發出種種的音聲,皆悉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法音,令諸聽聞者常常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是故得不退轉。四者、彼極樂國土,純粹以諸大菩薩爲良師益友,無有惡人逆友的惡緣境界。外在沒有邪神惡鬼、魔擾邪事,內心中無貪嗔癡等叁毒妄念,煩惱之心畢竟無法生起,故得不退轉于無上菩提。五者、往生彼阿彌陀佛國者,即壽命長遠有無量劫之久,和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齊等無二,是故必定不退轉于無上菩提。而在此五濁惡世之中,時光壽命極爲短促,修行時短,來世又有隔陰之迷,不知修行。而彼國壽命有無量阿僧祇劫之久,而且又不會生起種種煩惱,如此長時間修行,怎麼會不證得無生忍呢?這個道理非常明顯而真實,不須懷疑也!
◎第七疑
問;彌勒菩薩,乃是一生即可補于佛處之等覺菩薩,即將能夠成就佛果。只要修習上品的十善業道,即得往生彼兜率天宮,親見彌勒菩薩,並隨從菩薩下生于人間,在龍華叁會之中,自然能夠證得聖果,何須求生于西方極樂淨土呢?
答:想要求生兜率天的人,也說他是爲了聽聞佛道,親見佛陀,其形勢和欲求好像是相似的,若是仔細地加以比較,則大有優劣之差別。如今暫說兩種差別。一者、縱使衆生能夠行持十善業道,恐怕也不得往生其中,何以能夠得知呢?《彌勒上生經》雲:“修行種種叁昧,進入甚深之正定,才能夠得以往生。”另外也沒有方便接引之事,不如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本願功德力,身相光明加持攝受力,十方世界只要有憶念阿彌陀佛的衆生,阿彌陀佛即攝取往生而不舍棄。又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說有九品往生西方之教門,說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方便接引之事,釋迦世尊在此世界殷勤勸導衆生前往歸向阿彌陀佛,求生彼極樂淨土,只要衆生能夠憶想稱念阿彌陀佛者,衆生即與阿彌陀佛之願力感應道交,必定得以往生淨土也。如世間之人愛慕他人,如果能夠得到被愛慕者之機緣相投,必定能夠成就其所願之事。
二者、兜率天宮乃是欲界內之六欲天之一,退失其天人之位者極多。又沒有流水、衆鳥、七寶樹林、微風之聲、天樂奏響,皆悉演說苦空無我之法,令諸聞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而發起無上菩提之心,因此而降伏滅除貪嗔癡煩惱。兜率天宮之中又有女人之身,皆能增長諸天人貪愛執著五欲之心。又諸天女色相微妙,諸天人耽著玩賞,不能精進以自勉。不如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其流水、花鳥、七寶樹林、微風之聲、天樂音向,衆生聽聞到此種種音聲者,皆能生起念佛之心,發起無上菩提之心,降伏滅除種種煩惱。極樂世界又無女人之身,又無二乘人不發大悲菩提之心,純是一味大乘根機的菩薩良友爲伴,爲此之故,煩惱惡業永遠不會生起,如是乃至于證得無生之位。如此兩者互相比較,則其優勝、劣敗便非常明顯,又何須要産生疑惑呢?
況且如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大有衆生即使見到釋迦世尊也不能證得聖果者,其數如恒河沙之多。彌勒菩薩將來下生而出世成佛時也是一樣,也是有很多衆生不能得到聖果的。此皆不如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只要能夠往生彼國之後,皆悉能夠證得無生法忍,從來沒有一個人退落于叁界之中,被六道生死之業所束縛的。
又聽說西天印度中有傳記雲:曾有叁位菩薩,一名無著菩薩,二名世親菩薩,叁名師子覺菩薩,此叁人相約立志一同求生兜率天宮,發願欲親見彌勒菩薩,如果有先命終死亡,先見到彌勒菩薩者,立誓必定要回來報知。其中師子覺先死亡,一去之後數年,都沒有回來報知其往生兜率、親見彌勒菩薩。後來世親也無常命終,臨終之時,無著菩薩說:“你若是見到彌勒菩薩,要即時回來相報。”世親命終之後,經過叁年才回來報知。無著問曰:“爲何你這麼久的時間才回來呢?”世親回答說:“我到彼兜率天宮之中,聽聞彌勒菩薩一座的開示說法,我于彼菩薩處恭敬旋繞後即立刻回來相報,因爲彼天宮一日之時間較長,所以此處已經經曆了叁年。”無著又問:“師子覺如今在什麼地方呢?”世親答雲:“師子覺因爲享受天人之樂,以五欲而自我歡娛,因此在說法宮殿之外眷戀流留,自從前去天宮以來,還不曾見到彌勒菩薩。”如是未登初地的小行菩薩往生彼天宮之後,尚且貪著于五欲境界,何況是凡夫衆生呢?爲此之故,應當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轉位,而不求生兜率天宮也。
◎第八疑
問:衆生從無始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而今生一期果報之身形,如果不曾遭逢善知識,結果又再作了一切的罪業,真的是無惡不造。爲何臨命終時只要十念便可以成就往生,而得超出越過其在叁界中所結下惡業之事,這要如何會通呢?
答:衆生從無始劫以來,其善惡業種子到底是有多少,其強弱爲何,此者並不容易得知。但是就他臨命終時能夠遇到善知識,而以十念成就往生而言,皆是因爲他宿世的善業力量強大,才能夠遇到善知識開導,而在臨終之時有十念成就往生之事。若是惡業衆多的人,善知識尚且無法遇到,何況說到要十念成就往生。然而你認爲無始劫以來的惡業比較重,而臨命終的十念力量比較輕,如今以叁種道理來比較度量,讓你知道所謂的輕重是不一定的,是不在于時間的長遠或較近,也不在于多和少。什麼是這叁種道理呢?一者在心,二者在緣,叁者在決定。所謂在心者,凡是衆生造罪之時,皆是從虛妄顛倒之心而生。而念佛者,是從善知識身上聞說阿彌陀佛真實的願力功德、及萬德名號所生之真實菩提心。造罪是虛妄顛倒之心,念佛是真實菩提心,一個虛妄一個真實,豈得相比而並論呢?譬如一間一萬年來不見光明的闇室,日光只要暫時照射過來,而其中之黑闇便頓時消滅,豈可以說因爲它是長久以來的黑闇,而不肯立刻消滅呢?
第二所謂在緣者,凡夫造罪之時,是從虛妄愚癡闇蔽之心,緣于虛妄境界顛倒而生。念佛之心,則是從聽聞到阿彌陀佛清淨真實的功德名號,緣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上菩提而生心,如是一個是清淨真實之境界、一個是邪僞之幻相,豈得相比而並論呢?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箭入極深毒藥極烈,傷害肌肉穿破骨頭,一聽聞到滅除毒藥的鼓聲,隨即竹箭拔出毒藥消除,豈可因其箭入極深、毒藥極烈,而不肯消除而出體內呢?
第叁在決定者,凡夫造罪之時以有間斷的心,以有後念後世之心。而念佛之時,以無間斷之心,以無後念後世之心,念佛之後隨即舍棄性命,因爲念佛的善心極爲猛利,是以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譬如十圍之粗大繩索,即使是一千個人也沒有辦法拉斷,但是一個弱小的童子,只要以一把利劍用力一揮,須臾之間即可分成兩斷。又如以千年的時間累積的柴木,只以一顆如豆子般大小的火苗焚燒之,只要很少的時間即能燃燒而盡。又如有人,以其一生的時間來修行十善業,本來應當得生天上,但是臨命終時,起于一念堅固決定的邪見,隨即墮于阿鼻地獄之中。衆生的惡業雖然是顛倒虛妄的,但是因爲極爲猛利的緣故,尚且能夠排止一生善業的果報不起現行,令其墮落于叁惡道之中。更何況是臨命終時以勇猛心來念佛,以此真實無間斷的無漏善業,而不能排除無始的惡業不起現行、而得以往生于西方極樂淨土,這是不可能有的事。
又經典中雲:以一念至誠心來念佛,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是因爲念佛之時,心念勇猛堅利的緣故,而得降伏除滅惡業,決定得生極樂世界,因此不須懷疑也。上古以來相傳所說,判定十念成就往生是指別世別時之意者,這種判法一定是不對的,何以得知呢?《攝大乘論》所說的是:“由于只是發願而已,全然沒有修行。”《雜集論》雲:“若有發願欲生安樂國土者,即得往生西方淨土。若是聽聞無垢佛的名號者,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者都是別世別時成就往生之正因,因爲這都是全然沒有修習正行的緣故。但是若是將臨命終時正念無間斷、以十念勇猛堅利的念佛無漏善行,當作是別世別時才能往生來理解者,這種誤會實在太大了!願諸修行者深切地思惟這個道理,自己堅固其信心,不要相信其他歧異的見解,而導致自我墮落陷溺也。
◎第九疑
問:西方極樂世界離此有十萬億佛土之遠,凡夫衆生根性低劣道力薄弱,如何而可能到達彼國?又《往生論》雲:“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既然有此教典,當知女人以及身根殘缺者,必定不得往生極樂世界!
答:這種說法只是相對于凡夫肉眼、以其生死煩惱的心量來說的而已。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是離此世界十萬億佛的國土之外,但是只要衆生往生淨土的業行成就者,臨命終時至心憶念阿彌陀佛在定之心,即是往生西方淨土受生于蓮胎之心。動念求生淨土之時,即是往生極樂淨土之時。爲此之故,《觀無量壽佛經》雲:“阿彌陀佛的國土,去此世界不遠。”又衆生淨業之力不可思議,一念之間即得往生彼國,不須憂愁其極爲遙遠。又如同人們作夢一樣,身體雖然躺臥在床上,而其心意識,已經周遍遊曆到他方一切世界了,其所見的也與平日生活所見的毫無差異也。往生西方淨土也是一樣的,動一個念頭即能到達,不需要疑惑也。
而所謂的“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者,只是說往生彼極樂國土之後完全沒有女人的報身,以及盲聾喑啞等身根殘缺之果報。並不是說娑婆世間的女人,及身根殘缺者,不能夠往生彼極樂世界。若是作如此說者,真是愚癡而完全不了解佛經的意義。就如韋提希夫人來說,她是向釋迦牟尼佛請求希望能往生極樂淨土,而引發釋迦世尊說法的祈請主。以及其五百侍女,釋迦世尊授記其女人衆等悉得往生彼佛極樂國土。所以只要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聾喑啞之人,能夠以至誠心憶想稱念阿彌陀佛,皆在往生彼佛國土之後,更不再蒙受女人色身之果報,也不受身…
《淨土十疑論白話淺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