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P3

  ..续本文上一页佛国土者由于阿弥陀佛之佛光常常普照的缘故,因此菩提心常能增进而不退失。三者、极乐世界流水、众鸟、树林、微风之声、天乐响奏,如是发出种种的音声,皆悉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音,令诸听闻者常常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是故得不退转。四者、彼极乐国土,纯粹以诸大菩萨为良师益友,无有恶人逆友的恶缘境界。外在没有邪神恶鬼、魔扰邪事,内心中无贪嗔痴等三毒妄念,烦恼之心毕竟无法生起,故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五者、往生彼阿弥陀佛国者,即寿命长远有无量劫之久,和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齐等无二,是故必定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而在此五浊恶世之中,时光寿命极为短促,修行时短,来世又有隔阴之迷,不知修行。而彼国寿命有无量阿僧祇劫之久,而且又不会生起种种烦恼,如此长时间修行,怎么会不证得无生忍呢?这个道理非常明显而真实,不须怀疑也!

  ◎第七疑

  问;弥勒菩萨,乃是一生即可补于佛处之等觉菩萨,即将能够成就佛果。只要修习上品的十善业道,即得往生彼兜率天宫,亲见弥勒菩萨,并随从菩萨下生于人间,在龙华三会之中,自然能够证得圣果,何须求生于西方极乐净土呢?

  答:想要求生兜率天的人,也说他是为了听闻佛道,亲见佛陀,其形势和欲求好像是相似的,若是仔细地加以比较,则大有优劣之差别。如今暂说两种差别。一者、纵使众生能够行持十善业道,恐怕也不得往生其中,何以能够得知呢?《弥勒上生经》云:“修行种种三昧,进入甚深之正定,才能够得以往生。”另外也没有方便接引之事,不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本愿功德力,身相光明加持摄受力,十方世界只要有忆念阿弥陀佛的众生,阿弥陀佛即摄取往生而不舍弃。又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说有九品往生西方之教门,说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方便接引之事,释迦世尊在此世界殷勤劝导众生前往归向阿弥陀佛,求生彼极乐净土,只要众生能够忆想称念阿弥陀佛者,众生即与阿弥陀佛之愿力感应道交,必定得以往生净土也。如世间之人爱慕他人,如果能够得到被爱慕者之机缘相投,必定能够成就其所愿之事。

  二者、兜率天宫乃是欲界内之六欲天之一,退失其天人之位者极多。又没有流水、众鸟、七宝树林、微风之声、天乐奏响,皆悉演说苦空无我之法,令诸闻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而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因此而降伏灭除贪嗔痴烦恼。兜率天宫之中又有女人之身,皆能增长诸天人贪爱执著五欲之心。又诸天女色相微妙,诸天人耽著玩赏,不能精进以自勉。不如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其流水、花鸟、七宝树林、微风之声、天乐音向,众生听闻到此种种音声者,皆能生起念佛之心,发起无上菩提之心,降伏灭除种种烦恼。极乐世界又无女人之身,又无二乘人不发大悲菩提之心,纯是一味大乘根机的菩萨良友为伴,为此之故,烦恼恶业永远不会生起,如是乃至于证得无生之位。如此两者互相比较,则其优胜、劣败便非常明显,又何须要产生疑惑呢?

  况且如释迦牟尼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即使见到释迦世尊也不能证得圣果者,其数如恒河沙之多。弥勒菩萨将来下生而出世成佛时也是一样,也是有很多众生不能得到圣果的。此皆不如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只要能够往生彼国之后,皆悉能够证得无生法忍,从来没有一个人退落于三界之中,被六道生死之业所束缚的。

  又听说西天印度中有传记云:曾有三位菩萨,一名无著菩萨,二名世亲菩萨,三名师子觉菩萨,此三人相约立志一同求生兜率天宫,发愿欲亲见弥勒菩萨,如果有先命终死亡,先见到弥勒菩萨者,立誓必定要回来报知。其中师子觉先死亡,一去之后数年,都没有回来报知其往生兜率、亲见弥勒菩萨。后来世亲也无常命终,临终之时,无著菩萨说:“你若是见到弥勒菩萨,要即时回来相报。”世亲命终之后,经过三年才回来报知。无著问曰:“为何你这么久的时间才回来呢?”世亲回答说:“我到彼兜率天宫之中,听闻弥勒菩萨一座的开示说法,我于彼菩萨处恭敬旋绕后即立刻回来相报,因为彼天宫一日之时间较长,所以此处已经经历了三年。”无著又问:“师子觉如今在什么地方呢?”世亲答云:“师子觉因为享受天人之乐,以五欲而自我欢娱,因此在说法宫殿之外眷恋流留,自从前去天宫以来,还不曾见到弥勒菩萨。”如是未登初地的小行菩萨往生彼天宫之后,尚且贪著于五欲境界,何况是凡夫众生呢?为此之故,应当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转位,而不求生兜率天宫也。

  ◎第八疑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而今生一期果报之身形,如果不曾遭逢善知识,结果又再作了一切的罪业,真的是无恶不造。为何临命终时只要十念便可以成就往生,而得超出越过其在三界中所结下恶业之事,这要如何会通呢?

  答: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其善恶业种子到底是有多少,其强弱为何,此者并不容易得知。但是就他临命终时能够遇到善知识,而以十念成就往生而言,皆是因为他宿世的善业力量强大,才能够遇到善知识开导,而在临终之时有十念成就往生之事。若是恶业众多的人,善知识尚且无法遇到,何况说到要十念成就往生。然而你认为无始劫以来的恶业比较重,而临命终的十念力量比较轻,如今以三种道理来比较度量,让你知道所谓的轻重是不一定的,是不在于时间的长远或较近,也不在于多和少。什么是这三种道理呢?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所谓在心者,凡是众生造罪之时,皆是从虚妄颠倒之心而生。而念佛者,是从善知识身上闻说阿弥陀佛真实的愿力功德、及万德名号所生之真实菩提心。造罪是虚妄颠倒之心,念佛是真实菩提心,一个虚妄一个真实,岂得相比而并论呢?譬如一间一万年来不见光明的闇室,日光只要暂时照射过来,而其中之黑闇便顿时消灭,岂可以说因为它是长久以来的黑闇,而不肯立刻消灭呢?

  第二所谓在缘者,凡夫造罪之时,是从虚妄愚痴闇蔽之心,缘于虚妄境界颠倒而生。念佛之心,则是从听闻到阿弥陀佛清净真实的功德名号,缘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无上菩提而生心,如是一个是清净真实之境界、一个是邪伪之幻相,岂得相比而并论呢?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箭入极深毒药极烈,伤害肌肉穿破骨头,一听闻到灭除毒药的鼓声,随即竹箭拔出毒药消除,岂可因其箭入极深、毒药极烈,而不肯消除而出体内呢?

  第三在决定者,凡夫造罪之时以有间断的心,以有后念后世之心。而念佛之时,以无间断之心,以无后念后世之心,念佛之后随即舍弃性命,因为念佛的善心极为猛利,是以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譬如十围之粗大绳索,即使是一千个人也没有办法拉断,但是一个弱小的童子,只要以一把利剑用力一挥,须臾之间即可分成两断。又如以千年的时间累积的柴木,只以一颗如豆子般大小的火苗焚烧之,只要很少的时间即能燃烧而尽。又如有人,以其一生的时间来修行十善业,本来应当得生天上,但是临命终时,起于一念坚固决定的邪见,随即堕于阿鼻地狱之中。众生的恶业虽然是颠倒虚妄的,但是因为极为猛利的缘故,尚且能够排止一生善业的果报不起现行,令其堕落于三恶道之中。更何况是临命终时以勇猛心来念佛,以此真实无间断的无漏善业,而不能排除无始的恶业不起现行、而得以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这是不可能有的事。

  又经典中云:以一念至诚心来念佛,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是因为念佛之时,心念勇猛坚利的缘故,而得降伏除灭恶业,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因此不须怀疑也。上古以来相传所说,判定十念成就往生是指别世别时之意者,这种判法一定是不对的,何以得知呢?《摄大乘论》所说的是:“由于只是发愿而已,全然没有修行。”《杂集论》云:“若有发愿欲生安乐国土者,即得往生西方净土。若是听闻无垢佛的名号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者都是别世别时成就往生之正因,因为这都是全然没有修习正行的缘故。但是若是将临命终时正念无间断、以十念勇猛坚利的念佛无漏善行,当作是别世别时才能往生来理解者,这种误会实在太大了!愿诸修行者深切地思惟这个道理,自己坚固其信心,不要相信其他歧异的见解,而导致自我堕落陷溺也。

  ◎第九疑

  问:西方极乐世界离此有十万亿佛土之远,凡夫众生根性低劣道力薄弱,如何而可能到达彼国?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然有此教典,当知女人以及身根残缺者,必定不得往生极乐世界!

  答:这种说法只是相对于凡夫肉眼、以其生死烦恼的心量来说的而已。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离此世界十万亿佛的国土之外,但是只要众生往生净土的业行成就者,临命终时至心忆念阿弥陀佛在定之心,即是往生西方净土受生于莲胎之心。动念求生净土之时,即是往生极乐净土之时。为此之故,《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佛的国土,去此世界不远。”又众生净业之力不可思议,一念之间即得往生彼国,不须忧愁其极为遥远。又如同人们作梦一样,身体虽然躺卧在床上,而其心意识,已经周遍游历到他方一切世界了,其所见的也与平日生活所见的毫无差异也。往生西方净土也是一样的,动一个念头即能到达,不需要疑惑也。

  而所谓的“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只是说往生彼极乐国土之后完全没有女人的报身,以及盲聋喑哑等身根残缺之果报。并不是说娑婆世间的女人,及身根残缺者,不能够往生彼极乐世界。若是作如此说者,真是愚痴而完全不了解佛经的意义。就如韦提希夫人来说,她是向释迦牟尼佛请求希望能往生极乐净土,而引发释迦世尊说法的祈请主。以及其五百侍女,释迦世尊授记其女人众等悉得往生彼佛极乐国土。所以只要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聋喑哑之人,能够以至诚心忆想称念阿弥陀佛,皆在往生彼佛国土之后,更不再蒙受女人色身之果报,也不受身…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