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是断灭见。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所谓的不生不灭者,是指某事物在生成的缘起当中,乃是诸法和合的因缘而生,并无固定恒常的自性可坚守而不变,因此求其生起之体性,也是不可得。此所谓生起之事物生起时,并非从何处而来,是故名为不生。所谓的不灭者,是指诸法因缘分离散坏之时,也没有固定恒常的自体可坚守而不变,而自己称言我已分散坏灭。此事物分散坏灭之时,并非离开而去向何处,是故名为不灭。因此并不是说在因缘生起之外,另外别有一个不生不灭。也不是说不求生西方净土,才叫作无生。为此之故,《中论》的偈颂云:“在因缘所生的诸法当中,认为有我有实体的说法即是虚妄空寂的,亦可说是假名而说其存有,此也即是中道实相之义。”又云:“诸法不是由自体生起,亦不是由他体生起,不是自他共生,也不是无因而生,是故知道一切法无生。”
又《维摩诘经》云:“虽然了知诸佛国土、以及一切众生来本空寂,然而却常常以大悲心修造清净国土,以教化种种的众生。”又云:“譬如有人想要建造设立宫殿屋室,若是依于空旷之地,则能随意无碍地建造。若是想要依于虚空而设立,终究是不能成功的。”诸佛开示佛法时,常常依著真俗二谛,在不破坏世俗假名的状况下,而来说明诸法的真实相。有智慧的人心中炽然欲求往生西方净土,而同时通达所谓的“生”其体性乃是不可得,如是即是真正的无生。此即是所谓的心清净故,即是佛土清净。愚痴的人被因缘生灭所束缚,听到“生”即当作真实有生来理解,听闻“无生”即当作真正有无生来理解。不知“生”之当体即是“无生”,“无生”之当体即不离“生”。由于不能通达此种道理,横执妄见而互相是非,因而嗔怒他人求生净土,这个误会实在太大了!如此则是诽谤正法的罪人,邪知邪见之外道也。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所有一切的清净国土,其诸法实性平等无异,利益功德也是平等。修行者应当普遍忆念诸佛的一切功德,生于十方一切的净土。如今乃教人偏偏求生一尊阿弥陀佛的净土,与平等的体性互相乖离,又怎么能够往生净土呢?
答:十方一切诸佛的净土,实际上皆是平等无异,但是由于众生的根机钝劣,心中污浊杂乱者较多,若是不专门系缚于专一的心念,专一的境界,三昧恐怕难以成就。专门忆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其心念专一至诚,即得往生彼国。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曰:“十方世界悉有净土,世尊您何故偏偏赞扬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又教人专门忆念彼佛、往生彼国呢?”佛告普广言:“娑婆世界南阎浮提的众生,心中有很多的污浊杂乱,为此之故偏独赞扬西方阿弥陀佛一佛的净土,使诸众生能够专心于一个境界,如是则比较容易往生净土。若是让他普遍忆念一切诸佛者,所念之佛的境界极为广大,则心念容易散漫不能专一,一相三昧便难以成就,因此之故而不得往生净土。”
此外求见一尊佛的功德,与一切诸佛的功德平等无异,以其皆是具足同一的如来法性之缘故。为此之故,忆念一尊阿弥陀佛,即是忆念一切诸佛;往生于一个净土,即是往生于一切的净土。是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法身之功德,即是一尊佛的法身功德,皆具有同一的心性、同一的智慧,大雄大力、四无所畏,也是同样平等而无差别。”又云:“譬如清净圆满的明月,普遍地映照在一切的水面上,影像虽然有无量无边之多,而本来的真月则未曾有二。如来的无碍智慧也是如此,不但自己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又能应化示现于一切刹土,而佛的真实法身则无二无分别。”有智慧的人能够因譬喻而理解,有智之人若能了达一切的月影即是同一的月影,而一个月影即同于一切的月影,因为明月的影像并没有差别为二故。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即是一佛,以其法身无二无别之故。因此心中炽然忆念一尊阿弥陀佛时,即是忆念一切诸佛也。
◎第四疑
问:同样是念佛求生一尊佛的清净国土,何不在十方的佛土当中,随便忆念一个佛的净土,随即便得往生其国,如何却须偏偏专念阿弥陀佛呢?
答:凡夫之人无有智慧,不敢自己专断而行,应当专门采用佛陀开示的法语,因此而偏独专念阿弥陀佛。云何说是用佛陀开示的法语呢?我释迦牟尼佛大导师一生的说法之中,以及处处的圣言教典,唯独普劝众生专一心志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例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往生论》等,数十余部的经典、论著等文章,殷勤恳切地指示教授众生,劝导其往生西方净土,为此之故而偏念阿弥陀佛。又阿弥陀佛特别独有大慈大悲四十八愿,于十方世界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又《观无量寿佛经》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法界的念佛众生,慈悲摄取而不舍离。若有众生忆念彼佛者,众生与佛机感相应,决定得以往生净土。”
又《阿弥陀经》,《大无量寿经》,《鼓音王陀罗尼经》等云:释迦牟尼佛演说经典劝导众生忆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之时,皆有十方如恒河沙数诸佛,舒展其广长舌相,普遍覆盖三千大千世界,真诚证明了一切众生只要忆念阿弥陀佛,乘著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愿功德之力,决定得以往生极乐世界。应当了知阿弥陀佛,与此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因缘。何以能够得知呢?《无量寿经》云:“到了末法时期佛法将灭之时,特别遗留此经住持于世间一百年,接引有缘的众生,往生彼佛极乐国土。”是故知道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极恶的众生,特别有因缘。其他诸佛的一切净土,虽有的有一部经或两部经简略地劝人往生,但是都不如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处处的经文论典当中,皆殷勤恳切一再叮咛,劝导众生往生西方也。
◎第五疑
问: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恶业罪障深厚浊重,一切烦恼,一丝一毫也未曾断除。而西方极乐净土,乃是超越出离此娑婆世间三界生死之境界,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如何能够得生彼国呢?
答:修行有两种缘起:一者自力,二者他力。所谓的依靠自力之缘者,凡夫在此世界靠著自己修道的功德,实在是无法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从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地开始,尚未认识佛法僧三宝,不知道善恶业的因缘及果报,只是最初发起菩提心,以信心为根本,依止安住于佛法之内,以佛戒为本,受持菩萨戒法。如此每一世每一世的色身都能够如此相续不断,持于戒行而不缺犯,如是经过一劫二劫三劫,才来到初发心住的阶位。如是再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的行愿,如是相续而无间断,修行满一万大劫,才能够达到第六的正心住,若更精进修行达到第七不退住,即是菩萨种性的阶位。此乃是约自力而修行,然而尚未能往生西方净土。
所谓他力者,若能真诚相信阿弥陀佛具有大悲愿力,摄取十方世界念佛众生而不舍弃。即能发起大菩提心,修行念佛三昧,厌离自己三界轮回不净的色身,起而修行布施持戒,修集福德资粮。于一一的修行当中,皆能回向发愿求生彼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如是乘著阿弥陀佛本愿之功德力,众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两种方式:一者难行道,一者易行道。所谓难行道者,是说在于五浊充满的恶世界中,于无有佛出世时欲求阿鞞跋致不退转位,这是非常困难得到的,其中之困难无量无数如恒河沙之多,若欲说者不可穷尽。简略来说则有五种:一者,邪知邪见的外道也有一些外相的善行,以此而混乱了菩萨的正见正法。二者,此世间有种种无赖恶人,破坏他人修行的殊胜功德。三者、颠倒而说的善恶因果,能破坏修行人的清净梵行。四者、声闻现出自利修行而证果之事,障碍修行者发大慈悲心。五者、修行唯靠自力,没有他力的摄持帮助。譬如跛脚的人步行,一日的时间最多不超过数里之远,而且极为辛劳艰苦,这就是所谓的自力修行也。
所谓易行道者,是指能够信受释迦牟尼佛的法语,是教导我们要专修念佛三昧,并且应当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乘著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力的摄受加持,决定可以往生净土而不怀疑也。就如同人们依靠水路而行,藉著舟船方便之力,是故须臾之间即可到达千里之外,这就是所谓的借助他力的修行也。譬如体能低劣的凡夫,随从于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日一夜的时间即可周行于四天下,此者非是自力所能,乃是转轮圣王之力也。如果说具足烦恼的有漏凡夫不得往生于他佛的净土,那么也可以说有漏的凡夫应当不能见到此世界的佛陀金身了?然而念佛三昧,都是由无漏善根所生起的功德。因此虽然烦恼的有漏凡夫,随分亦得亲见诸佛身相的粗略色相,菩萨则能见到诸佛的微细妙相。往生诸佛的净土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也是要由无漏的善根所生起,但是具足烦恼的有漏凡夫,只要能够发起无上的菩提心,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由于常常忆念阿弥陀佛的缘故,也能降伏灭除种种烦恼,因此而得往生极乐净土。随分而得见极乐世界的粗相,菩萨则能见到微妙庄严之相,此又有何疑惑呢?是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的刹土,皆是平等而普遍庄严清净,众生由于善恶业行、智慧烦恼之差异,所见到的佛身与国土亦各不相同。”即是这个义理也。
◎第六疑
问:假设真的能够让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得以往生彼阿弥陀佛之国土。然而凡夫的心中无明邪见、及贪嗔痴三毒等烦恼常常生起,云何得生彼佛国土,即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超越于三界之外呢?
答:得生彼阿弥陀佛国土者,有五种因缘故不退转,什么是五种因缘呢?一者、往生彼国后,由于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受加持的缘故,因此故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二者、往生彼…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