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同彎曲又伸直手臂的短暫時間。”又雲:“短暫時刻的時間。”故《自信錄》雲:“十萬億佛刹之遠,少頃的時刻即能到達者,正是因爲衆生的自心本來微妙不可思議也。”如此等重重的譬喻言說,只是在說明:往生淨土即是生在自己本性的廣大心中而已,是故非常近、而且非常容易也。
我如今尚且不說你真心自性的廣大心量,暫且只就你的色身之內,方寸之間的妄心,說個簡單的譬喻。譬如由東土此方到西方的天竺,動辄要經曆十萬余裏,而且一路之間,還要經曆很多的國土。有一個人雖然未曾親自到達天竺,但是曾經聽聞他人講說一遍,因而記憶在其心中。此人後來之時在坐臥之間,忽然動了一念,思量彼種種國家,思量千裏,便到千裏之外。思量萬裏,便到萬裏之外。思量天竺國,便到了天竺國。以此來比喻往生淨土,便是這個道理。如此豈不是一彈指之間,一念便到西方淨土,如何有所謂的難以到達的道理呢?你如果不修習淨土行業,要到西方極爲困難,淨土的行業若是成就了,要到西方極爲容易,只要具備了堅定懇切的信心,決定不會欺騙耽誤你。
問:不修淨業,要生淨土極爲困難,此是真誠不虛之言也。但是何故前面所舉的五逆十惡的凡夫,臨命終時亦得往生?我未曾聽聞其詳細之事相,而且心中還有疑惑,希望師父詳細開示而解釋之。
答曰:《觀無量壽佛經》雲:下品下生者,或有衆生造作種種不善之業,如五逆重罪及十惡業等,具足種種的不善之行。像這樣的愚癡無知之人,以其造作此種惡業故,本來應當墮于叁惡道中,經曆許多劫的時間,所受的苦報無窮無盡。如此愚癡的惡人,臨命終時,有緣遇到善知識,以種種的方式來安慰開導,爲其演說《阿彌陀經》等不可思議的微妙佛法,教導他令他至心忏悔念佛。此人由于身心的痛苦所逼迫,沒有辦法憶念阿彌陀佛,善知識告訴他說:“你如果沒辦法憶念阿彌陀佛者,應當口稱無量壽佛。”此人若能如是至誠心,令音聲不斷絕,具足十念之間,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其至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故,于念念之中,去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人臨命終時,見到金色的蓮華,廣大光明猶如太陽,顯現而止住在其人面前,如同一念的時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于蓮華苞之中,住滿十二大劫,蓮華才盛開,蓮華開後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音聲,爲其廣泛而詳細地開示諸法實相,以及除滅罪障之法門,是人聽聞之後歡喜無量,應時即發無上的菩提之心。此即是其五逆十惡下品下生之詳細內容也。雖然十二劫處于蓮華苞中,而其受用境界之快樂,就如同忉利天人,故古代的大德雲:“華中快樂如忉利,不比人間父母胎。”
五逆十惡之人得以往生者,《觀經疏》曰:“以其臨命終時至心念佛而除滅罪障故,此即是以念佛爲殊勝之助緣也。”我仔細研究參詳經中意旨,此即是因爲至心念佛滅除罪障而往生也。然而以《觀經疏》和《十疑論》之文句比較而明了之,則有叁種義理:
一者、有人問說,如何只是以臨命終時很少時間的心力來念佛,而能勝過其終身所造的罪惡呢?答曰:念佛的心雖然只是很少的時間,然而其心力堅強猛利,其心勇健果決,名爲強大的心力,以臨命終時即將舍離色身之事非常急迫,若不精進即墮惡道。如人入于軍陣之中,不惜色身性命,但求出離險境,是故名爲勇健之人也。
二者、此人在世時雖然曾造惡業,或者其在此世之時曾修其他叁昧,故臨命終時勸其念佛,其定心容易成就,也就是屬于急于佛乘智慧、而緩于精嚴持戒的人。縱使其現世不曾修習叁昧,也可能是宿世的善根種子如今成熟。以其宿世的善業勢力較強的緣故,臨命終時得以遇到善知識的幫助,故能十念念佛而成就往生之功德。
叁者、若不是宿世的種子,亦非現世曾修叁昧,則其臨終念佛之時,必定有深重的忏悔之心。是故永明大師曰:“善業惡業無有定相,以其因緣所生而體性空寂故。臨命終時六道之中有超升亦有沈淪,那就要看其善惡業之勢力強弱而分優劣。臨終少時念佛而勝其一生之造惡,就如同真金一兩之價值,勝過一百兩層層疊疊之俗花。臨終一念忏悔念佛之心能滅八十億劫之罪,就如同一個只有微光的小火把,能夠燃燒堆積如山的萬仞雜草”
問曰:娑婆世界如今乃是五濁惡世,人人皆有罪業,縱使未曾造作五逆十惡等重罪,其余較輕的罪業,誰能完全沒有,假使不經忏悔消滅罪障,只是在臨命終時念佛,這樣能夠往生淨土嗎?
答曰:亦得往生也!此乃全部藉著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廣大願力也。《那先經》雲:“就如同把一百枚大石頭放置在大船之上,藉著大船的浮力故,大石頭可以不沈沒水中。若是沒有大船的憑借,即使是很小的石頭也會沈沒于水中”這是比喻彼五濁惡世之人,雖然一生之中曾經造作惡業,臨命終時念佛依靠阿彌陀佛而不墮入地獄之中。如果不是因爲念佛仰仗阿彌陀佛大願力之攝受,雖然只是造作小小的惡業,也會墮入地獄之中,更何況是五逆等大惡業呢?大船就是譬喻阿彌陀佛的廣大願力,石頭是比喻人們所造的惡業,因此古人有所謂的帶業往生之說。前面在四種國土的文章當中,也曾說到具有無明煩惱汙染的人,亦得往生于凡聖同居的淨土。
又如僧人雄俊,臨命終時即將墮入地獄的镬湯之中。另有一位汾州人,平日一生以屠牛爲職業,臨命終時見到一大群的牛,用頭角來逼近抵觸其身體,身心的驚苦疼痛難以忍受。以及張鍾馗,一生以殺雞爲業,臨命終時見到鬼神驅趕著一大群的雞,用嘴啄破其兩只眼睛,其身上流的血盈滿于整個床鋪。此叁人皆是臨命終時惡境現前,然後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後來俱得往生于極樂淨土,如此之事不是仰仗佛力加持是什麼呢?
我再以比喻來說明之,譬如有人現在違犯官方的法律,應當被捕關入官方的囚牢之中。但是因爲他去投靠依附國王,藉著國王的宣示诏文,則地方官府不但不能拘提收捕,而且能因此而到達京城也。所以《西資鈔》雲:“衆生得以往生淨土,是假借他力所致。”因爲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攝,釋迦如來的勸化贊助,以及十方諸佛的護念加持。就如同渡過廣大的海洋之時,既已得廣大堅固之巨船,再依靠著善知識的引導,更加上順向風力之方便,必能快速到達于彼岸。如果是那些不肯登上舟船,遲遲滯留于五濁惡國、而不能登于彼岸者,這又是誰的過失呢?
問曰:前面說一般的博地凡夫,便能夠達到不退之階位,此必然是已經沒有惡業之人,如今此帶業而往生淨土者,也能夠達到不退轉之位嗎?
答曰:一律皆可以達到不退轉之地也。經雲:“若有往生極樂世界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決定成就佛道而不退轉。”又雲:“若有衆生往生西方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轉位之菩薩。”此外《淨土十疑論》雲:“有五種因緣,能令往生極樂世界者,皆能不退轉:一者、由于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之所攝持,故得不退轉于無上菩提。二者、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常常放光照射加持,菩提心可因此而日日增長,故得不退轉于佛道。叁者、極樂世界的流水、衆鳥、羅網、樹林,乃至微風吹動之音聲、天樂演奏之衆響,皆能演說苦、空、無常,乃至六波羅密之法音,使聽聞到者,常常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得不退轉也。四者、彼極樂國土純以諸大菩薩、諸上善人以爲良師益友,無有種種惡緣境界。外不受鬼神邪魔之迷惑,內不因貪嗔癡等叁毒之所撓動,煩惱之心能夠永遠不起現行,故得不退轉也。五者、只要能夠往生彼佛國土,即能得到壽命無數長劫之果報,壽命無量就和佛菩薩相等,故得不退轉也。”又古人雲:“如果不願意往生淨土則已,願求往生則無不得生者。不往生極樂世界則已,只要是往生者則必定永不退轉也。”
問曰:一生之中造惡無數,只是臨命終時忏悔念佛,即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又無退轉佛道、輪回生死之疑慮,此阿彌陀佛廣大的功德願力,實在是微妙而不可思議啊!那麼我于往生之前,尚且可以做一些世間的事業,一直等到臨命終時,然後才念佛求往生,這樣可以嗎?
答曰:苦哉!苦哉!這是何等愚癡謬誤之言也。砒霜與酖酒,乃是一切毒物中最毒的東西,如今你這一句言語,更毒于砒霜酖酒啊!不只是耽誤欺騙你自己,況且又耽誤蒙騙天下間不論出家僧人、在家俗衆,以及善男信女,皆是由于此等言論啊!
前面所謂的五逆十惡的凡夫,臨命終時念佛往生者,乃是其宿世種有善根、及福德因緣者,方能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此種僥幸而難得之事,萬萬人之中,沒有一個、半個。你難道認爲人人在臨命終時,都有此種僥幸之事嗎?你難道不曾見過《群疑論》中說:世間有十種人臨命終時沒辦法念佛:
一者、善知識未必能夠遇得到,所以沒有勸導念佛的道理。二者、命終時種種的惡業苦果纏身,沒有心力能夠念佛。叁者、或者由于中風而不能言語,所以沒有辦法念佛。四者、臨命終時顛倒狂亂失去心志,是故要他專注心想是不成的。五者、或是遇到水火之災,極爲急迫而沒有閑暇念佛。六者、突然遇到豺狼野獸之攻擊,心中恐怖又沒有善知識在身邊幫助。七者、臨命終時遇到惡友、破壞其對念佛往生之信心。八者、飽食過度,引發昏迷而突然致死。九者、在戰場軍陣中格殺戰鬥,突然之中遇刺而亡。十者、從高山峻嶺一不小心失足墜落下去,色身受傷敗壞而損失性命。
如前述等十種之事,皆是我們平日之中常常耳聞眼見的,此事不論僧俗男女,人人皆有可能遇到。或是因爲宿世的業力所招,或是由于現生業力所感,忽然之間境界現前,實在是不容有回避的空間。你又不是具足神通的聖人,或是有宿命通,能夠事先知道你臨命終時有惡業、無惡業,又不是有他心通、天眼通、能夠事先知道臨命終時是好死、惡死。如上的十種惡緣,忽然讓你遭遇上了一種,往生之事你便休了也,便做手腳不得了也。便是有善…
《淨土或問白話淺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