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六。《涅槃經》雲:“阿難尊者困厄于魔境,文殊菩薩前往救度。”《大品般若經》雲:“魔王變作佛陀等形相,而人們不能了知。”《優婆麴多經》雲:“魔變作佛之形相,而尊者卻加以頂禮。”
疑惑曰:阿難尊者證得預流之初果,尚且會被魔所困擾而使其心念狂亂,釋迦牟尼佛使令文殊菩薩前往救度,然後恢複其本心。此外魔能化作佛身,爲人說法,而根行較淺的菩薩,皆不能覺知。再者優婆麴多尊者,其修道之成就已經能夠窮究無學阿羅漢之果位,見到天魔變作佛陀之身,不免也要歸依于他。如今想要觀想阿彌陀佛,而臨命終時見到佛來接引,此皆是天魔所化之境界,豈可以依止憑借呢?如果臨終所見的佛是真實的,那麼念佛便是特別切要之妙藥;可是如果是遇到魔所化之身像,那麼便虛妄而入于邪途之流,我人心中有疑情未能消除,必定祈求師父您會通說明。
會通曰:大覺世尊權巧應化之身形,其神偉的身像挺拔高聳。天魔雖然能夠矯變形體而混亂之,然而其身像是有懸殊之差別的。佛陀經過無量累劫精勤修行,殊勝之因行圓滿顯著,其果地成就萬德莊嚴,佛陀相好光明超越奇特,豈有下劣的弊惡之魔,能夠倫類而比擬呢?何以故呢?釋迦如來體相莊嚴紫磨金色,叁十二相圓滿具足而光明炳然,其皎潔清淨猶如明珠,光明照耀超過踰越于一萬個太陽。魔王縱使能夠假變形相,種種莊嚴之相也不能成就。其事相就如同低劣的凡夫,而比方于富貴的王者宰官。
阿難尊者權巧示居爲小乘聖者,其形迹示現爲預流之初果。可是如果考據其真實之修行,其實久遠以來已經登于初地菩薩的階位。阿難尊者憂慮佛陀滅度之後,修習禅定的徒衆,因爲邪魔而破壞其清淨之心,然而卻沒有方法可以製伏魔境,所以阿難尊者示現被拘于邪魔之羅網,于是祈請釋迦牟尼佛加持威德。佛陀的神咒既然已經宣說了,則便作爲興起教化之緣由,令佛陀的妙法廣泛流傳于後代,使學佛之人可以摧伏邪魔。並不是阿難尊者這位聖人,真的被困厄于邪魔之羅網也!
《大品般若經》雲:“天魔變作佛身,迷惑于下根凡夫,淺根修行的菩薩,不能了知。”者。當釋迦牟尼佛說大品般若之時,尚未說明辨別有些教法是因權巧而起,而在《涅槃經》的法會當中,因此有菩薩祈請而爲大衆演說。迦葉祈請世尊而言:“佛陀說法和天魔波旬說法,雲何能夠分別而知呢?”釋迦牟尼佛說:“譬如小偷狗賊,夜間入于人的屋室之內,其家中之奴婢傭人,若是能夠覺知之後,很快小偷便自然退去。修行之人亦是如此,既然已經入于佛家,而能善護甘美的飲食法味,不應憶念邪魔雜染。佛陀不可思議之形狀,殊勝奇異端正莊嚴,天魔來混濫正法,應當善加分別。佛陀眉間的白毫相,乃是右繞而盤旋,外表實在中間空虛,白色的光明流散照耀,其光明映照晶瑩純潔,清淨無染猶如琉璃。其面貌圓滿光明,猶如聚集很多的太陽光明。頭頂上的肉髻高大明顯,其頭發乃是绀青色。一根頭發一個螺旋,右旋而婉轉環繞,如果目睹了此殊勝之相,都是真佛之形象,若是異于此開示之形相,並皆是魔也。”
而說優婆麴多尊者不能認識魔者,尊者優婆麴多,出生居于釋迦牟尼佛之後,依佛次第而傳法,爲第五代祖師,一生說法度人,其數極爲衆多。魔王厭惡其說法度衆,因此在其說法會上雨落天華,擾亂動搖大衆聽法之心,使其大衆心中不能領悟佛法。魔王又想要更再迷惑尊者,于是施以衆寶天冠,優婆麴多聖者垂慈哀憐,悲愍而接受其寶冠。尊者因此告訴魔王曰:“我承蒙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認識仁義也知道感恩。”尊者又雲:“你既然施予我寶冠,我也有寶璎珞來相答謝。”優婆麴多聖者于是乃取人蛇狗叁種死屍,變化而作寶璎珞,系于魔王的頸部之下。
天魔波旬于是心中歡喜慶賀曰:“優婆麴多聖者,其不可思議之神力難以稱名,教化引導一切之根機,使這些人很多都能證果而成爲聖侶。我的魔衆眷屬,展轉愈來愈稀少。如今聖者既然接受了我的寶冠,並且又以寶璎珞來酬謝我。優婆麴多既然落入我之魔網,叁惡道之衆生便會展轉增加,我的魔軍魔衆,不會再損失減少。”天魔波旬因此身心歡喜踴躍,于是便返回其宮殿。回到四天王天時,優婆麴多尊者乃攝持其神力,寶璎珞之珠王還又化作人蛇狗之死屍,惡臭腐爛青瘀腫脹,膿汁血液交相流落。天魔波旬心中極爲憂愁懊惱,想要除去卻無有辦法。天魔波旬于是遍及諸天人之住所,欲請諸天幫忙消除舍棄。
諸天人各各都回報言:“這個非是我等之力量所能,此乃是釋迦牟尼佛之弟子優婆麴多尊者,因爲你的無知,橫加擾亂其說法度衆,因此尊者暫以此事,來挫折責備你的身心,你應當要盡速前往歸依,才可以免除此難。”天魔波旬于是從天界下來,來到優婆麴多聖者之前,以五體投地恭敬虔誠,悲泣哀傷忏悔謝罪。優婆麴多尊者慈悲憐憫而爲其除去頸上之死屍。並且告訴彼魔王言:“我出生于釋迦牟尼佛之後,不能見到如來之身相,你可以爲我變作佛陀的身形而讓我瞻視佛之形相。”天魔波旬于是入于村落的樹林之中,變其身形相似于釋迦牟尼佛。優婆麴多尊者見到佛的形相之後,心中感動而敷座頂禮佛之形相。
天魔于是心中驚恐畏懼,趕緊向優婆麴多尊者言:“弟子乃是凡夫愚癡之人,不敢違背尊者之教化,雖然如今變作佛的形相,可是仍然處于平庸凡俗之流,聖者向我恭敬頂禮,會減滅我無量的福德。”優婆麴多尊者言:“我近則是禮拜佛陀之形像,遠則恭敬釋迦牟尼佛,你乃是弊惡之魔王,非是我所恭敬之對象。你如今不必恐懼,虛妄畏怖福德會消失。”于是魔王波旬心中深深生起慶幸喜悅,舍離諸般的雜惡之行,歸依于佛法僧叁寶。至心頂禮優婆麴多尊者之足,然後還歸于天宮而消失不現。如此豈可以說優婆麴多尊者不能認識邪魔呢?
這就是如同有衆多的貴族王宰,其共同致力幫助于一個士夫。那麼即使是再凶惡之人,也不能侵犯擾亂此人,修行淨業之人,其得到護持的道理亦複如是。修行念佛至誠懇切,決定可以生于彼國。十方的一切諸佛,全部都資助其不可思議之威德神力,修行者果報將盡命終之時,邪魔不能擾亂。阿彌陀佛化身及大菩薩衆,皆能放射慈悲之光明,接引命終的有情神魂,令其超升于微妙的極樂世界。因此不必畏懼邪魔之困擾,而不修習往生淨土之良因。
第七
第七。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彌勒菩薩的兜率天宮,兩者並列而互相比較,以彰顯其高下優劣。
疑惑者曰: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距離此娑婆世界非常遙遠。而彌勒菩薩的兜率天宮,現在就居處于此世界的欲界天當中,何以不願求生于兜率天宮,而卻趣向于西方世界,舍棄容易的而去求取困難的,如此豈不是非常的迂回延滯嗎?
會通曰:比較此兩種境界之事緣差別,總共有很多種,如今簡略地陳述十種差異,一同來解釋種種的疑惑。一、壽命有長短之別。二、居住處所有分內外。叁、境界分爲穢土淨土。四、色身果報兩有差殊。五、種子現行有其差別。六、精進佛道和退失佛道有其差異。七、叁界內和非叁界有差別。八、好醜的形體彼此乖異。九、命終舍生時境界不同。十、經典勸導有多少之不同。
一、壽命有長短之差別者。兜率天的壽命果報,只有四千年。而西方極樂世界之壽命,有一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其長短差異極大。
二、居住之處所分爲內外者。在兜率天宮之中,智慧之業若是較多,即得往生于內院之處,可以親近奉侍彌勒菩薩。智慧少而福德多,即生于外院之處,不能見到彌勒慈尊。而在西方淨土之中,完全沒有內外之分,其極樂果報雖然有優劣之不同,可是人人都是聖賢。
叁、境界分爲穢土和淨土者。若是生于兜率天之內院,可以親見彌勒慈尊,與聖人聚會之境界,能夠發起清淨之緣。若是住在兜率天宮之外院,其香華樓臺種種音樂,皆能讓人生起染汙之想。而西方極樂世界的樹林華鳥、流水羅網、種種樂音,相觸而對于六根之時,無非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增長佛道。
四、色身果報兩地有差殊者。天道中的正報之身,有男身與女身之差別,彼此互相染汙執著,障礙種種的修行道業。而西方極樂世界的往生者,人人皆是大丈夫相,因此于自他之報身,清淨而無染著。
五、種子和現行之差別者。若是生于天界之上,種子與現行之癡惑俱皆現行。只要是往生了西方淨土,則唯有種子而沒有現行之癡惑。
六、進道和退失佛道有差異者。若是生于欲界天上,有種種的男女之形相,若是智慧定力較輕微者,大多不免要退失佛道。而往生于極樂世界之後,不但境界殊勝而且慧力更加增強,既然斷絕了貪欲之行,唯有轉進修行而無退失。
七、叁界內與非叁界內之差別者。上生于兜率天宮者,尚未離于欲界之內,劫末之時火災若是生起,欲界不免要焚燒敗壞。如果往生于西方淨土,永遠辭別了娑婆的叁界生死,劫末的水災、火災、風災等,都不能夠傷害。由于彼極樂國土之中有形體形質之故,是故並非無色界。依于地面而居住故,並且不染著于色境,是故非是色界。沒有男女淫欲及段食,是故非是欲界。
八、好醜之形體彼此乖異者。往生在天道之中,男女的形體不同,美好與醜惡有很大的殊別差異。若是能夠往生于西方淨土者,人人皆是紫磨真金色身,皆是同一類的瑩淨莊嚴,皆是具有大丈夫之相。
九、命終舍生時境界不同者。舍命而得生天上時,沒有佛前來接引。若是往生極樂淨土者,阿彌陀佛與諸菩薩聖衆皆會前來相迎接引。
十、經典勸導多少者。勸導衆生求生兜率天宮者,只《彌勒上生經》的經文有說到,而且不是非常殷勤懇切,只是粗略令衆生作其行業。而勸導衆生往生淨土者,經典與論典當中極爲衆多,而且釋迦大聖一再地殷勤勸導,專一誠心而使令衆生往生。
又問:西方極樂淨土,其居處殊勝時節安樂,一切下根器的凡夫之流,如何都可以往生呢?
答…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白話淺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