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話▪P4

  ..續本文上一頁建立他的理論。這種理論,有時 揣測推想有錯誤的,則屬於非量智;沒有錯誤的,那從經驗上自己直接體 驗到的,則近於「現量智」,是有多少真實性的。第四種直覺的智慧,是宗教家的智慧,多數是從直接的體驗得來,具有真實性的。如學佛修禅的 人,從定中所見的真境,所以是屬於「現量智」所攝。這因行者從佛教的 正知見中修養戒定內證所發的真智,在現前觀照的事物上,獲得直覺(直 接覺照)的智慧,徹見事物的真相,所以它是屬於「現量智」所攝。如佛 陀的般若智,從直覺的證悟得來,是真正的現量智;以其所言不誤,也叫 做「聖教量」的正智。 這四種智慧,前叁種都是相對的真理,屬於世間法;後一種宗教的現 量智,尤其是佛法的證悟,是絕對的真理,屬於出世的佛法。這種智慧達 到最高峰,所謂「無分別智」,就是本經所說的實相般若。 從前有一個國王,因自己國內甚 寶貝樣樣都有,看得厭了,就派一 個大臣到世界各國去采買自己國內沒有的寶物。這個大臣遊觀了許多國家 ,買不到一點寶物,因爲所看到那些寶物,自己國內都已有了的。買不到 寶物,回國是難以向國王交差的,正爲此事納悶,忽見一間店中空無一物 ,只有一個老學究似的坐在那裏,門口標的招牌是「賣智慧」。他很奇怪 地走進去問那位老先生道:「智慧也有得賣的嗎」?答:「有的」。問:

  「那麼幾多錢才賣呢」?答:「智慧偈四句,銀子五百兩」。他感覺到價值太貴,但,轉念一想,這是自己國家沒有的東西,就付錢買偈。只聽那老先生念智慧偈道:「遇事善思惟,莫遽發暴怒,今日雖不用,時至得大 利」。他買到偈,在回國的途中,背得很熟,因久別家鄉,順便先往家裏 一轉,正值晚上,從窗口望見妻子睡床前面放了兩雙鞋子,頓疑妻子不貞 ,大發火氣,急要進去殺妻子;忽然想起智慧偈中的兩句:「遇事善思惟 ,莫遽發暴怒」就把腳步停下一想,再望睡床一看,看見他的母親撩帳子 從床上出來,並不是有什麼男人。他大喜過望,就大嚷起來說:「這智慧 偈不貴不貴,值得值得,不但五百兩,一千兩銀子也值得,如果沒有這首 偈,我將誤殺妻子,鑄成千古的大恨」。現在所講的般若智慧,正是無價之 智寶,若不修行,不但五百兩銀子買不到,就是五萬兩銀子也買不到,唯 有自己從觀點照般若修行,才能體驗到那實相般若甚深的智慧與價值。

  5 粗陳般若的種類 在實相般若最高的理趣上,第一義谛,原無種類可言;而在行者所證悟的程度淺深,亦有種類可以分別。

  (A)二般若:是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前者名我空般若,也是叁乘共證的 方便般若,後者名法空般若,是大乘不共教的般若,乃菩薩法門,不共二 乘所修的。智論說:共般若是通聲聞、緣覺、菩薩、叁乘共修共證的般若 ;不共般若是獨菩薩法,爲大乘了義之教,不與二乘共學的。

  (B)叁般若:叁般若有約橫說的叁種,和約豎說的叁種。約橫說的叁種 ,是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一、文字般若的文字是用,通指一 切語言名相。這亦有二種:一種是顯義理的文字,是指凡以名字語言诠表 一切事物意義者屬之,一種是顯境界的文字,凡從人心的思想觀念,變現 一切境界之相狀者屬之。依此二種文字所發生的智慧,叫做文字般若。若 依佛法精義說,則從佛菩薩遺教所發生的清淨智慧,都是文字般若,亦稱 「真教般若」。二、觀照般若是相,觀有能觀與所觀,能觀是能取之心識 ,即能觀照的觀智;所觀是所取的義理文字和境界文字。若如實觀知所取的 文字性空,而能取之心亦不可得,就是觀照般若。依此行解相應的觀照般 若,亦稱「真慧般若」。叁、實相般若是體,體本空寂,境自如如,只因 無明覆蔽,不自覺知;今於文字而起觀照,豁破無明,如實了知能所本空 而不空,選出真如圓明的本體,就是實相般若,亦稱「真性般若」。這叁 種般若,是依心之相、見、自證叁分而立:文字般若,依相分心而立;觀 照般若,依見分心而立,實相般若,依自證分心體而立的。 若約豎說的叁般若,是加行般若,根本般若,後得般若。加行般若是 初聞佛法,但有理解,順起觀行,始能與理解相應,到觀行功深,求證實 相,就與根本般若接近;再加功用行,至能所空寂,心境兩亡,證悟實相 ,就是根本般若。後得般若,是從根本智證真後所起設化度生的智慧,覺 行圓滿,成就菩提,而起教化的勝用,皆屬後得般若所攝。

  (C)五般若:

  一、實相般若,爲所證之理,真如之體,離諸妄相。

  二、 觀照般若是能觀的觀智,粗想爲覺,細思爲觀,思惟觀照,五蘊皆空。

  叁 、文字般若,爲能诠之教,以文字方便,說諸法門,饒益有情。

  四、境界般若,是理之所依,如觀徹大地,皆成佛國,所謂「山河及大地,全露法 王身」。或「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露真如」。都是境界般 若所攝。

  五、眷屬般若,是智之所屬,由般若智推展出來的六度萬行,一切善業,都是般若的屬眷。因這些萬行善業,都以般若爲主體,才能成爲出 世無漏的功德。

  

  6 波羅密多的名義

  梵音「波羅」,華譯「彼岸」。「密」譯「到」。「多」是語尾的拖 音,譯如華文的「矣」或「了」的意義。合起來古文是「彼岸到矣」,白 話是「到彼岸了」。印度的習俗,凡做一種「功德圓滿」,或一件「事業 成辦」都叫做「波羅密多」。但般若波羅密多裏面含有叁個意思:

  一、普 通人做事完了,或求學畢業,皆非究竟波羅密多;

  二、普通人做事到底, 謂「到死方休」,如杜甫的「句不驚人死不休」,亦非究竟波羅密多,因 死了亦未休,尚要輪回;

  叁、佛弟子依般若修學佛法,斷煩惱,了生死得 到究竟涅槃,才當得起波羅密多這個高貴的名。 波羅密多共有六種,亦叫做「六度」,能度「六蔽」,即布施度悭貪 ,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瞠恚,精進度懈怠,禅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現在略釋名義,以作參考:

  (A)布施波羅密:布施梵音「檀那」。

  布施度有叁:一、是財施,以財 物濟衆利生;二、是法施,在世法以謀生技術,傳授他人,在出世的佛法 ,則以講經說法,濟衆利生;叁、是無畏施,以善巧的方便,使衆生遠離 恐布,得大無畏。

  (B)持戒波羅密:持戒梵音「屍羅」。

  菩薩持戒度有叁:一、是攝律儀 戒,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二、是攝善法戒,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 叁、是饒益有情戒,誓度一切生,無生不度。

  (C)忍辱波羅密:忍辱梵音「羼提」。

  忍辱度有叁

  一、是耐怨害忍, 雖遇怨害,無有瞠心;二、是安受苦忍,對諸苦惱,不生怨嫌;叁、是谛 察法忍,於諸義深,不生難心。

  (D)精進波羅密:精進梵音「 離耶」。

  精進度有叁:一、是披甲精進 ,用功斷惑,如披堅甲,沖鋒陷陣,不畏艱難;二、是加行精進,加功用 行,充備資糧,勤修不退;叁、是無厭足精進,進修無厭,不安住一地, 不樂居二乘。

  (E)禅定波羅密:禅的梵音「禅那」,華譯「靜慮」,即思惟修。

  禅定度有叁:一是安樂住,於禅定中一心住定,平等任持名等持,即等持已, 複引之轉入定境,名等引;已入正定的境界,得安樂住,則名等至;二是 解疑,得安樂住已,不貪著覺觀的享受,舍離至於無念,可於定中解除一 切疑惑。叁是究竟無念,工夫至此,常安住法性無分別的叁摩地中,證法 性空,無住無著,故能究竟無念,於定自在。

  (F)智慧波羅密:智慧梵音「般若」。

  智慧度亦有叁種:一、是聞所成 慧,由聞法了解,得生勝慧了,二、是思所成慧,由如理思惟抉擇,而起 觀行;叁、是修所成慧,由思而修,親證其境;若不真修,如說食不飽, 不得實際受用。 複由般若度開出四度:一、方便波羅密,有回向方便,將自己所修善 法,回向廣大菩提;拔濟方便,以種種善巧方法,拔濟衆生苦惱;教化方 便,隨順衆生所樂,以種種方便,現身說法。二、願波羅密,願度衆生, 有四大願力,成就一切衆生;願求菩提,供養諸佛,得成正覺。叁、力波 羅密:具足思擇力與修習力,精益求精,力上加力,以圖進取。四、智波 羅密,此智比前般若智度更爲進步,能知一切法的真實性,能知一切如來的智慧力,所說佛智與世智不同,有漏智與無漏智區別,以至此智爲無漏 淨智的極則。故此智所起的圓滿作用有二:一爲受用法樂的智慧,即根本 智;二爲成熟有情的智慧,即後得智。 由六度的第六般若波羅密,開出方便、願、力、智四度,成爲十波羅 密多,如其次第,十度是爲配合十地菩薩所修的十波羅密多妙行。

  7 分析心識的種類 上面說過,般若心經的心字,俗人不解其義,往往讀破句,變成了「 多心經」;其實應念「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句讀下來,中間不可中斷 ,若中間要停頓應在「般若波羅密多」停頓,下面接念「心經」二字亦是 可以的;決不可以念錯爲「多心經」,那就成了笑話。 華嚴經說:「叁界唯心,萬法唯識」。解深密經說:「諸法識所變, 唯識現」。佛教說萬法唯心造,對於這個心,非常重視。它的種類很多, 唯識學上列有八識,或分作心,意,識叁類。真谛叁藏譯有九識,即加一 白淨的庵摩羅識。諸經分析此心,約可歸納爲五類來說明:

  一、肉團心,這是物質的心,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如生理學上所 說的心髒。中國象形造字,篆書心字,猶如動物的心髒,爲全身的總樞。 據生物學家的生理考察,心髒掌理全身血液流動,心髒健康,則全身生活 靈敏,心髒若病,則周身皆病,生命亦停止。瑜伽論雲:「人受胎時先生 心髒,次第生百骸五官;死時心髒最後冷了,則生命一切活動皆停止」。…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業力不可思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