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道輪回的問題(南亭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議的。這裏有須補充的,就是修上品十善,只能生四王天,忉利天;至若夜摩以上,便須兼修四種禅定功夫,定功未成,名未到定,生夜摩等四天。若其已成,則生色界天。修四空定、則生無色界四天。色界者、以其尚有粗顯色相的身體,衣服、宮殿,以及其他享受的資具。更因爲禅定功夫有淺深,心理上的毛病除去有多少之分,所以分出四禅的高下來。大概每禅叁天,都是以第一天爲天民,第二天爲宰輔,第叁天爲天主。至于第四禅天之第四無想天,是一種外道修無想定而生的天。第五無煩天以去,爲小乘叁果聖人阿那含所寄居,故又名五淨居天,或五那含天,或五不還天。無色界者、這一類的修行人,厭離粗色,而修空定。其次空亦不依,僅存心識。第叁則心識亦不存,而落于無所有。第四于無所有,亦無所有,簡直若存若亡,所以叫非想非非想處天。不要說是佛菩薩的境界了,就是這天衆的境界,都不是我們夢想所能及,所以我也只約略的說明,手頭固然無參考書,假使有的話,詳細說他的因果修證,我們看得恐怕還嫌麻煩呢!

  人者忍也。人世多苦,即使既富且貴,而生、老、病、死之大苦,則極公平,況千萬人中難得一二是既富且貴的。多數人多爲衣食所驅,名利所使,不得自由。而刀兵水火,饑馑疾疫,時時予人類以侵襲。故佛說此身,是穢惡所成,貪嗔所集,衆苦之本,而人們偏能忍受,不求出離。所以說,人者忍也。然而人爲萬物之靈,得此人身,殊屬不易。佛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必得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五條戒法,方可不失人身。于這五種戒法,有全持的,有多分的,有少分的,有純的,有雜的,與乎精進或懈怠的,還有兼修定慧的;加上救孤恤貧,修橋補路,或其他利濟社會,裨益國家的功德,有大小多少之分,所以人類中,有富、貴、貧、窮、智、愚、賢、不肖等千差萬別。至于幸而得了人身,而生命短促,肢體殘廢,惡瘡膿血,貧窮下賤者,這就是雜修善惡業,不精不純的關系,所以分別的各受各報。唐宰相裴休序圓覺經大疏曾說:“諸天耽樂,修羅方嗔,鳥獸懷獝狨之悲。鬼神有愁憂之苦;發大心,趨菩提者,唯人道爲能耳。”據此、我們應該寶貴這個人生,即使不能馬上超脫,最低限度,也要遵守五戒,積功累德,不要失去這個人身才好!

  阿修羅者,印度語、中國話、翻爲非天。宮殿園林,皆七寶所成,有天福而無天德故。男子醜陋而女人端正,故又翻爲無端正。阿修羅曾采百花,投大海以釀酒,無所成就,故憤不飲酒,故又翻爲不飲酒。有鬼道、畜生道、天道,所攝之叁種修羅:天道攝者,往須彌山空處寶城之中。鬼道攝者,居大海邊,或大山石壁之內。畜生道攝者,居大海底,海水在上,不入其宮,如人觀天。乃是因中持戒、布施、行下品十善,然好勝而多谄慢,不能忍辱。故所得果報,宮殿雖七寶所成,而生相醜惡,因其谄慢,故常與諸天鬥爭,不得甯靜。

  畜生者,由其先世,造作愚癡身語意十種惡行,所以禀性闇鈍,背天而行,不能自立,賴人畜養,故曰畜生。但是卵胎濕化,水陸空行,遍滿人間。山野澤中,欲色二界,修羅、地獄、諸鬼趣中,無處不有,不一定須人畜養,故又名旁生。自龍鳳麟骥,以至蠕動蜎飛,種類不同,受報各別。正法念經說:其數有四十億。其中有爲人所重的,如龍鳳麟骥之類。至如孔雀鹦鹉,馴貓靈犬之類,則又以聲色見長,或善體人意而爲人所喜。豺狼虎豹,蚖蛇蝮蠍,蚊蠅蚤虱,則有害于人,人對之亦多懷恐怖與厭惡。牛馬驢騾。羊豕雞鴨或役使于人,或供人食料。這其中因果複雜,真是不可思議。壽命長的大龍王等,也有一劫,短的則朝生暮死,或方生即死的,也是等等不一。在畜生報未滿以前,則舍生受生,難以自脫。如尊者舍利弗,以定力觀察一只鴿子,過去未來,各八萬劫,總是受著鴿身。尊者在只陀林,看見一群金色蝼蟻,七佛以來,總脫不了蟻身。一失人身,萬劫難複,真是危險啊!

  鬼者、歸也,人死則爲鬼,古人以死人爲歸人。婆沙論說:鬼者、畏也,因其虛怯多畏。又希求名鬼,因鬼道中有所謂餓鬼者,常向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鬼的種類甚多,大致可分叁種:一無財鬼,貧無福德,常受饑餓逼惱。二少財鬼,可以得到很少的飲食,但總常感不足。叁多財鬼,可得淨妙飲食,且能滿足。此叁種中,複各有叁:初無財鬼中叁者,一炬口鬼,口中常出火炎。二針咽鬼,肚皮甚大,幾如巨甕,而咽喉卻細如針孔,食不得入。叁臭口鬼,口中腐臭,其苦無量,這即是所謂餓鬼。次少財鬼中叁者,一針毛鬼,毛利如針,行便自刺。二臭毛鬼,毛利而臭。大瘿鬼,咽喉下垂一大瘿——瘤——,流出膿血,自啖自食。叁多財鬼中叁者,一得棄鬼,常得人家祭祀時所棄之食。二得失鬼,常得人世間所遺棄之食物。叁勢力鬼,夜叉、羅刹、毗舍阇等,所受富樂,有類于人天。此據正理論說。婆沙論說:鬼中有威德鬼,與無威德鬼之二種:無威德鬼,則近于正理論所說,多屬餓鬼之流,形容鄙惡,不可具說。大概頸如餓狗之腔,頭若飛篷之亂,咽同細小之針,腳如朽槁之木。,口常垂涎,鼻恒流涕,耳肉內生膿,眼中出血。恒患饑渴,不聞漿水之名,即使遇水欲飲,水忽變爲猛火。縱得入口,而腹部隨即焦爛,苦不可言。”這多是有罪惡的鬼,有了罪惡,所以受此苦報。然鬼中也有行動自由,而不受拘束的,這是生緣未具,不能轉生他道,所以沈滯幽途,有多至數百年或數千年的;亦有沈冤莫白,必待冤苦伸雪,而後方能轉生的。如紀文達公,閱微草堂筆記說:“揚州羅兩峰,目能視鬼。”據說:“凡有人處皆有鬼。若是橫死的厲鬼,多年沈滯,則多住幽房空宅之中,是不可近,近則爲害。其憧憧往來之鬼,午前陽盛,多在牆陰;午後陰盛,則四散遊行。可以穿壁而過,不由門戶。遇人則避路,因畏人之陽氣熏灼故。此等鬼,到處多有,不爲人害。又說:鬼所聚集,恒在人煙密簇處,僻地曠野,所見殊稀。喜圍繞廚竈,似欲近食器。又善入溷廁,則莫明其故,或取人迹罕到耶?”紀公又說:“佃戶何大金,守守麥田,有一老翁來共坐,大金念村中無是人,意是行路者偶憩。老翁忽向之求飲,以灌中水與之。又問大金姓氏,並問其祖父。恻然曰:汝勿怖,我即汝之曾祖,不禍汝也。細詢家事,忽喜忽悲。臨行囑大金曰:鬼除伺放焰口求食外,別無他事。惟子孫不能忘,愈久愈切,但苦幽明阻隔,不得音問!今聞汝尚溫飽,我又歌舞數日矣!回顧再四,叮咛勉勵而去。”據此、鬼除伺放焰口求食外,別無他事。則鬼道常苦饑渴,可以想見。羅兩峰所說,“喜圍繞廚竈,又喜入溷池。”圍繞廚竈,固然是欲近食氣;即喜入溷池,亦是求近食氣,蓋糞便仍有食之余氣在,羅君不明鬼之所苦,謂爲或取人迹罕到,非也。婆沙論說的有威德鬼,則形容端正,諸天無異。富足豐美,衣食自然,身服天衣,口餐天供,形容壯偉,策乘輕馳,任情遊戲。或住山谷,或住空中,或住海邊,皆有宮殿,七寶莊嚴,首冠華鬘,猶如天子。”這部是五獄,四渎,山海諸神,或琰摩王與城隍神等。因佛經多將神仙屬于鬼趣故。

  金光明經說:“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隱形變化。”然則神之威德,神之享受,皆勝于人,且能禍福人。所以專製時代,天子且有郊祀天神地祇之盛典。普通人則敬畏神靈,更不必說。然而、何以佛經偏將他屬于鬼道?據經說略有二意:“一受報分顯,不及于人,爲彼鬼神,晝伏夜遊,故不及于人。二虛怯多畏,不及于人,雖有威德,以報卑劣,常畏于人。縱晝夜值人,恒避路私隱。”僧肇法師說:“神受善惡雜報,見形勝人劣天,身輕隱微難見。”我以爲果報不可思議,神道隱微,難可測度。佛經之所以將他屬鬼道者,或亦以“諸天耽樂,修羅方嗔,鳥獸懷獝狨之悲,鬼神有愁憂之苦,發大心,趨菩提,唯人道爲能。”一如裴宰相之所說耳!

  地獄、地下之監獄也。印度語爲“泥犁”,華言“無有”,以地獄中,無有宮樂,無氣味、無歡、無利、故雲無有。輔行雲:“地獄從義立名,謂地下之獄,名爲地獄。”婆沙論說:“瞻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乃有其獄。”地藏經說:“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複有地獄,名曰四角。複有地獄,名曰飛刀”等共二十二種從略——,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等亦二十二種從略——。如“是等地獄,其中各複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叁或四,乃至百千。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獄,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獄,镬湯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獄,赤燒銅柱,使罪人抱”等共十四種從略——。“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石、是火。此四種物,皆是南閻浮提,行惡衆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衆生,莫輕小惡,以爲無罪。死後有惡,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按婆沙論之瞻部洲,和地藏經上之閻浮提,皆是我們所依住之地球的名詞。佛經上說的,須彌山之四方,有四大洲,南方的叫南贍部洲,或南閻浮提。贍部、閻浮,梵音之不同,其實是一個。閻浮、華言勝金,樹名。提的華言即是洲。據大論說:此洲上有此樹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閻浮檀金,以閻浮樹故名閻浮洲。一踰繕那約合此方四十裏。阿鼻地獄之阿鼻,華言無間,謂罪人受苦,永無間息。爲地獄中最苦的地獄。人世間犯五逆大罪的人,墮此地獄。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地獄之說,在一般不信因果的人,以爲不近人情,都是佛教徒捏造出來,用以警覺愚夫愚婦的。其實我們平心靜氣的想…

《六道輪回的問題(南亭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