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天天藍(聖印法師)

  天天天藍

  聖印法師著

  作者不但把叁教的思想化爲己有,更把叁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斷的,卻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書籍。···

  天天天藍

  —菜根譚的智慧(2)

  聖印法師著

  前言:一日一則,一期一會

  對陰險者勿推心,遇高傲者無多口

  震聾啓聩,臨深履薄

  君子之心,雨過天睛

  有識有力,魔鬼無蹤

  大量能容,不動聲色

  困苦窮乏,鍛煉身心

  人乃天地之縮圖,天地乃人之父母

  戒疏于慮,警傷于察

  辨別是非,認識大體

  親近善人須知機杜讒,鏟除惡人應保密防禍

  節義來自暗室不欺,經綸缲出臨深履薄

  倫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懷恩

  不誇妍好潔,無醜汙之辱

  富貴多炎涼,骨肉多妒忌

  功過不可少混,恩仇不可過明

  位盛危至,德高謗興

  陰惡禍深,陽善功小

  應以德禦才,勿恃才敗德

  窮寇勿追,投鼠忌器

  過歸己任,功讓他人

  警世救人,功德無量

  趨炎附勢,人情之常

  須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

  量弘識高,功德日進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功名一時,氣節千載

  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

  真誠爲人,圓轉涉世

  雲去而本覺之月現,塵拂而真如之鏡明

  一念能動鬼神,一行克動天地

  情急招損,嚴厲生恨

  不能養德,終歸末節

  急流勇退,與世無爭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無緣

  文華不如簡素,讀今不如述古

  修身種德,事業之基

  心善而子孫盛,根固而枝葉榮

  勿妄自菲薄,勿自誇自傲

  道乃公正無私,學當隨事警惕

  信人示己之誠,疑人顯己之詐

  春風育物,朔雪殺生

  善根暗長,惡損潛消

  厚待故交,禮遇衰朽

  君子以勤儉立德,小人以勤儉圖利

  學貴有恒,道在悟真

  律己宜嚴,待人宜寬

  爲奇不爲異,求情不求激

  恩宜自薄而厚,威須先嚴後寬

  心虛意淨,明心見性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勿爲欲情所系,使與本體相合

  無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慮

  操持嚴明,守正不阿

  渾然和氣,處世珍寶

  誠心和氣陶冶暴惡,名義氣節激砺邪曲

  行至中點,一省吾身

  行至中點,再省吾身

  行至中點,叁省吾身

  和氣致祥瑞,潔白留清名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忍得住耐得過,則在自在之境

  心體瑩然,不失本真

  忙裏偷閑,鬧中取靜

  爲天地立心,爲子孫造福

  爲官公廉,居家恕儉

  處富知貧,居安思危

  清濁並包,善惡兼容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疾病易醫,魔障難險

  金須百煉,矢不輕發

  甯爲小人所毀,勿爲君子所容

  好利者害顯而淺,好名者害隱而深

  忘恩報怨,刻薄之尤

  讒言如雲蔽日,甘言如風侵肌

  戒高絕之行,忌褊急之衷

  虛圓立業,偾事失機

  處世要道,不即不離

  老當益壯,大器晚成

  藏才隱智,任重致遠

  過儉者吝啬,過讓者卑曲

  喜憂安危,勿介于心

  宴樂聲色名位,叁者不可過貪

  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過滿則溢,過剛則折

  冷靜觀人,理智處世

  量寬福厚,器小祿薄

  惡不可即就,善不可急親

  燥性偾事,和平徼福

  酷則失善人,濫則招惡友

  急處站穩高處看准,危險境地早日回頭

  和衷以濟節義,謙德以承功名

  居官有節度,鄉居敦舊交

  事上敬謹,待下寬仁

  處逆境時比于下,心怠荒時思于上

  不輕諾、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

  讀書讀到樂處,觀物觀入化境

  勿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勿恃所有以淩人之貧

  上智下愚可與論學,中方之人難與下手

  守口須密,防意須嚴

  責人宜寬,責己宜苛

  幼不學,不成器

  不憂患難,不畏權豪

  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

  言者多不顧行,談者未必真知

  無爲無作,悠遊清逸

  春色爲人間之妝飾,秋氣見天地之真吾

  世間之廣狹,皆由于自造

  樂貴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遠

  心靜而本體現,水清而月影明

  天地萬物,皆是實相

  觀形不如觀心,神用勝過迹用

  心無物欲乾坤靜,坐有琴書便是仙

  歡樂極兮哀情多,興味濃後感索然

  知機其神乎,會趣明道矣

  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泡沫人生,何爭名利

  極端空寂,過猶不及

  得好休時便好休,如不休時終無休

  冷靜觀世事,忙中去偷閑

  前言:一日一則,一期一會

  《菜根譚》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爲是二千年前的釋迦牟尼、耶稣、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菜根譚》並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而是大約叁百年前的著作,作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可說是一部徹研叁教真理的結晶。

  作者不但把叁教的思想化爲己有,更把叁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斷的,卻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叁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則,後集有一百叁十五則,共計叁百六十則;正適合一日一則,天天直見生命。體裁是隨筆,也有人視作“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叁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于一爐,誠爲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作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還初道人”。關于他的事迹,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于功名吉田貴看得很淡泊,專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談》、《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卻散放不朽的光明,歡喜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

  書名爲何叫《菜根譚》?宋儒汪民曾說:“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胡康侯聽了這話,擊節歎賞。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蘿蔔、番薯、芋頭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夠受艱難困苦,才會做成偉大事業。洪先生取斯語以爲書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存在,故本書是修身處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如果把東方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爲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方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義卻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章如油畫一樣,東方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方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要讀者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中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是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即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裏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人間味道。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者,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爲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實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爲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爲修省、應酬、評議、閑適、概論五項,尤其裏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贊賞,學者間爭先恐後寫了很多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其中只有清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而這更突顯原典的可貴價值。

  5月1日

  對陰險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

  在應當發言的時候一語不發、沈默毫無表情的人,其心難測,可以說是一種陰險的人物。對于這樣的人,不容易輕輕搖動他的心機。西諺說:“沈默是金子,雄辯是銀子。”這是說雄辯不如守沈默好。

  沈默的人看來是代表君子的風度與氣質。然而,這不過是普通的看法,不能說是不變的。俗語說:“禍從口出。”這也是戒人少說有害無益的言語,但也絕不能說保持絕對沈默是正確的,應當說的話一定要堂堂正正的說出來。何況說話是人的權利,如果保持沈默太過,就是放棄自己天賦的權利。啞巴是很可憐的,況且無意義的沈默,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和猜忌,人人遠避這樣的人,自己便成了孤獨的人。

  大致說來,一般人是口雖不言而心中多慮,沈默寡言的人多半心中多思多慮。多言多語固然不算是君子的行徑,但沈默不語的人,多半是陰險暗昧的小人。

  此外,還有一種小人,就是聽他人的言語有了空隙,就乘勢加以攻擊,如果和這種人接近表示傾心,也會帶給你很大的害處。

  【前集一二二】

  遇沈…

《天天天藍(聖印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