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永遠在朝廷裏聽政視事,而是永恒地跪拜,把“皇帝”的習氣磨掉!我更要謙卑、仁慈,把“自我”逐漸淘汰,一心禮敬所有衆生。
上人幽默的機鋒,神速得不可思議。一千四百年前,初祖菩提達摩攜法東來,即去晉見梁武帝。那時武帝是梁開國之君,養尊處優,淩人傲物,不可一世。
他問初祖:“你認識我嗎?”意思就是:“你看我多偉大,造寺建塔度僧不可勝數,我不是第一嗎?”
菩提達摩只回他一句:“我不認識你。”
梁武帝的貢高我慢蒙蔽了他的靈性,不但不認識自己,也不認識初祖,他沒法子明心見性。達摩祖師與他機緣不合,愛莫能助就離開了。後來梁武帝被囚宮禁,饑餓而死。業果循環,至于斯極,曷勝浩歎!我就好像當時的梁武帝。
過了這麼多世紀,時到今生,拜了兩年,才開始看到“自我”的空虛。我覺得十分慚愧,我從前是多麼愚昧。
上人這次戲笑地對我說:“你認識我嗎?認識你自己嗎?”真是來個畫龍點睛,當頭棒喝。
這個對話已綿延了一千四百年,還未停止哩!我真是憂喜參半,上人實在慈悲。“沒有我相,就是觀世音菩薩。”
弟子 果廷頂禮
恒實
一九七九年叁月十八日 泰武批亞士山
師父上人慈鑒:
“我們正在打觀音七,你們聽了一定起貪心,巴不得趕回萬佛城參加,對嗎?但不要憂慮,每天叁步一拜,每天都是觀音誕,你們每天都在萬佛城。”
星期五,上人路過來訪,對我們說了以上的一番話。上人說得對!觀音七是特別的日子,大慈大悲觀音菩薩,運用妙不可言的法門,拔苦予樂。我們只要專心念觀音聖號,到處都是萬佛城。
叁步一拜是一種奇妙的經驗。在公路上叩拜,時時刻刻可觀察過路人,來作比較。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的面孔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前的影子。華嚴經中諸佛菩薩慈悲的榜樣,使我們內心起了莫大的轉變。
我們開始承認自己的錯,生慚愧心,勤于改過。在尋常的生活中,我們吸收佛法無窮無盡的寶藏。佛法的終極目標是要我們做好人。“人道盡,佛道成”。華嚴經說:
“佛子!菩薩以慈悲爲首………信力日增………悲愍衆生,成就大慈………具足慚愧,以爲莊嚴。”
雖然,佛法是無上、微妙、深奧與圓滿的智慧,卻是從衆生界,日用尋常中體會出來。如果天天能夠以慈予樂,以悲拔苦,天天都是觀音聖誕。
上人探訪的那一天,我們在泰武比亞士山谷,沿著濕淋淋的山路上拜。有一個老婦人蹒跚而行,頭上沒戴雨帽,穿著破爛的拖鞋,瑟縮伛偻的在寒風細雨中踟蹰。在狹窄的山路上,汽車不停地在她身邊幾寸外飛馳而過。她到“福利”士多,買了些東西,然後又踉踉跄跄地獨自回轉。我心頭一酸,爲什麼這老人要在險峻的山路上,冒著生命的危險來買食物?她的家人在那裏?難道沒有親屬照顧她?
世間不知有多少人和她一樣的處境,或者比她更爲潦倒。我心裏反省:佛法在西方興起,必定要把西方人對老年人的態度大大改革一番。那老妪需要衣食、溫暖與照料。我們若創辦安老院,照顧貧病鳏寡,就是盡了報佛恩、父母恩、師長恩的一部份責任。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工作,也是萬佛城的構想。
記得在甘巴亞鎮(洛杉矶以北的沿海小鎮),有姓凱逸的一家人。夫婦倆很年輕,在家裏奉養殘廢的老父,使他能享受安逸的晚年。他們有一次來訪叁步一拜,老父同來,在舒適溫暖的毛毯下,滿面笑容。雖然老人家身患重病,卻是個愉快的人。凱逸這一家人,是慈孝的模範。那天,充滿了特別的光彩。對他們而言,每天都是觀音的誕辰。
目睹路上老妪,聽想到:如果老年人可以聚集一堂,在淨土法門中熏陶,一齊念阿彌陀佛及觀音聖號,將給他們無限的安慰。佛教在這方面,能夠對西方社會産生莫大的幫助及作用。
黎明前,我作了一個夢;夢境有如電視廣告,又如聯合國宣言:一個男人攜帶小孩,一起肅立,情形像開學的第一天,那男人對師長們說:
“這是我的兒子,請好好訓導他、照顧他,教他做一個好人。”
鏡頭伸展開來,在這對父子後面,愈來愈多男人,各自攜帶自己的孩子,重覆以上的話,一個說英文,一個說法文,一個說日文………各國的語言都用到了。
今早,我反省:在叁步一拜行程中,我們所學的,甚至最微細的佛法,中心就在這兒:我真正的省察自己過失,改惡遷善,也能勸導旁人洗心革面,同走向光明大道。上人一向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健全的教育製度,能培植良好的人民,遍利群倫。
華嚴經說:
“菩薩有廣大志向。”
不久將在萬佛城建設的初中、高中,都會對世界有很大的幫助。在叁步一拜路上所見的小孩子,還是天真純樸。如果他們能在真理孕育下長成,在危險時期,得蒙戒定慧的庇蔭,和整個修行團體的扶持,可以肯定的說:這個世界會進步,成爲一個安穩的皈依處!
萬佛城能夠成爲施與全世界偉大的禮物,我們要效法觀世音的慈悲濟世,在他的佛光普照下,勤修大悲陀羅尼,進行教育的全面的全面改革,實踐以教育來淨化身心的崇高理想。那時候,老人們可以獲得溫暖的歸宿,青年們能憑科技去發掘世界的寶藏,中年人勤修菩薩道,回向善根予整個法界。那麼,每天都是觀音七,無處不是萬佛城。
這不是夢想,而是千真萬確的現實。不需多少年,全世界便會得聞,正法在西方發芽滋長,欣欣向榮了。萬佛城是全世界人類心靈的皈依處。
在海岸公路上,接近叁藩市動物園地方,有一個從愛阿華來的過路農夫曾對我們說:“佛教?我還以爲那是亞洲的,但你們是美國人!曾經去過愛阿華沒有?”
當時,我想回答他:“對!老伯,我還是俄亥俄(美國中西部一州)生長的。過了不久,您也許會自豪地告訴鄰居,你的孫子孫女已經皈依叁寶,甚至出家學道。不久的將來,你的朋友會開始研究素食及參禅。甚至您本人也學會念觀音聖號哩!且看看偉大的佛教發展到每一角落去!”
一九八四年我們願意聽到的對話:
“佛教徒?噢,對!他們就是偉大志願的那班人,也是教育家,對嗎?聽說他們最肯照顧老年人,又不爭吵、不打架。早已聽到他們的事迹,我還打算訂閱他們出版的金剛菩提海月刊。曾聽過他們每周的廣播節目,甚爲中聽。最喜歡是大家合唱贊歎菩薩那一段。從前我以爲佛是東方的什麼神?但慈愛悲喜舍,對美國人而言,簡直如玉米般道地!”
華嚴經說:
“菩薩因爲用其能力,一心饒益衆生,所以常生欣喜。”
我們願意看見的標語:
在鴿子燈塔閘門上的告示:
警告:不准打獵、釣魚、殺生、網捕,或擾亂任何生物!
—美國海岸警備隊司令頒布—
上人,弟子今天受華嚴經及金剛菩提海攝住了。每次我翻閱經典,正要尋找適當的經文來配合書信,一翻開經典,這段經文便赫然呈現眼前,跟我的思潮正契合得天衣無縫,湊巧得令有愕然!身爲上人的弟子,早知善知識能預知我們的思想,甚至在思想還未萌芽前已了如指掌。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當經文開始對我們說話,情形就更加不可思議。
華嚴環
一切唯心造,
一切盡包法界裏。
華嚴容法界,
經典佛口出,
佛住衆生心。
衆生周遍十法界,
十法界不離一念心,
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說:
“慈悲及願力,現示入地行,漸漸悉圓滿,智行非影界。”
我們已知道,在途中所想的、寫的、說的、沒有什麼真的價值。任何抱負、觀想、美夢、啓示,若比起躬行實踐地修行,俨如薪柴比朝陽,黯然失色。惟有切實的行動、勤懇、堅信、尊重教規,全心布施如此才是真實的成果。這是何等的重大的發現:一切皆是虛妄,一節皆是真實,一切皆是佛陀大慈心的禮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弟子一心歸命十方常住叁寶,願所有衆生,認識本來面目,同種涅槃聖因。願所有衆生,返本歸原,回複原有清淨!
弟子 果真頂禮
恒朝
一九七九年叁月 梅雅
師父上人慈鑒:
在魔鬼崖那段路程,弟子已發了願,不要再尋求私人的感情式友誼,甚至因一點偏私而不願公益也不願爲。當晚我夢到上人入寂,天邊還現出一條大龍。
下一次上人來訪,我把夢境講給他聽。上人說:“噢,你想我死掉嗎?”
“不是,師父,弟子絕無這個念頭!”我急忙辯護。
“我可以爲你死。”上人說。
“我要爲自己死。”我答。
“那我爲你活著可以嗎?”
“我還要爲自己活著。”
“我這個師父還有什麼好做的呢!”上人笑起來,然後他念了如下的偈子:
“各人食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過後弟子反省:“我是不是真的想師父死去?”我覺得有點不安,但沒有追究下去。(我以爲這個“死”,就是我對女人的心要“死”一樣的道理。)
第二次上人來訪,我們已拜到泰武批亞士山。我的內心已有劇烈的轉變,已把從前的老毛病看透了很多。拜了差不多兩年,才開始覺察到自己根深蒂固的陋習,多不勝數,弟子覺得慚愧。並且還是承蒙上人的諄諄開導,才予我再生之機會,絕非我本身的功勞。上人常教我把嘴巴關上;把嘴巴關上,眼光也看得更遠一點。
那天上人訪問我們以後剛剛踏進車子,有兩個來勢洶洶的男子,走到我身旁。我當時充滿信心,本想和他們滔滔雄辯。但是上人從車窗伸出頭來提醒我:“不要說話,不需要講這麼多話!”我本已是心光外泄,還不明究竟,師父一提醒,立刻警覺。那兩個“人”,聽了上人的那句“命令”,早已嚇得面青唇白,頭也不回地往路上奔跑。上人對我從容一笑:“看,我代你把兩個魔鬼趕走了,哈哈………下次見!”這個教訓,弟子會畢生不忘。
降魔杵
在泰武批亞士山上,我曾強調“立定腳根”,那是何等的冒昧;根本連“自己”也沒有,那有立足之地!當時上人來訪,目光炯炯逼視著我說:“嗯,你覺得可以立足啦!是嗎?”
第二天叩…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