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萊塢某製片家所精心拍攝的一部電影,是那麼刻意求工地描書經典中的金科玉律。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一隊由各各民族組成的隊伍,正越過一個幽深冥暗、迂徊曲折的崖洞,洞中蹊徑,崎岖峻峭,步履維艱。但是,他們鼓起勇氣暗中摸索,兢兢業業扶壁前進。他們的前面,有一種純淨金光,四下放射,遙遙地吸引著這隊旅行者。崖洞四周的峭壁,镌上曆史文化精華的記錄。自古以來的國土世界,輪流變遷,成住壞空,周而複始,如環無端,都一一镌刻在岩石上。
最後,旅行團到達目的地。他們發現金光的發源地,卻是個秘密的堡壘,內藏著珍貴的典籍,由金剛鑲成,衆寶莊嚴,皆在衆神守護之下,唯有善根深厚,福報極隆的衆生,才可進去。天龍護衛,威猛的戰士亦在暗中守護。
正踏進書林,只見書箧林立,琳琅滿目。舉凡曆代文化知識的一切奧秘,無不兼收並蓄,如星宿學、占蔔學、算數、藥草、音樂、言語、文字………乃至一切奇工技巧,應有盡有。這些世間學術,雖屬珍貴,卻不足以吸引旅行者們。他們唯一的目的是圖書館聖壇所放射出來的那道熠熠的金光。到了聖殿門口,只見威儀慓悍的戰士,尊仰地在日夜恭奉守護。堂中有一寶箱,金碧輝煌的光華自此射出。這就是玄中之玄、聖中之聖,屹立不改,萬古長存,通天徹地的智慧顛峰!
寶箱的覆蓋,自動掀開了。一輪耀人眼目的強光燦然四射。旅行隊員急忙檢閱箱中的寶物,只見陳舊的書卷,色澤深黃的皮紙,卷上的方字斑剝,模糊不清。然意義深邃難測,不易解釋分析。因爲這是千古智慧的殘痕。時至今日,人類已無法依文作解,更談不到如何應用了。
話雖如此,但整個隊伍的成員都知道,箱裏的寶物是絕世奇珍。所以不異犧牲性命,也要頂戴護持,並發揚光大,且躬行實踐其中的真谛。
旅行團的領袖,是一位經驗豐富,具足智慧的長者。他教導團員逐步的解剖經文中的奧秘。他告訴這班人:寶物是“法”,是第一義谛,是離苦得樂的途徑,是獲取極樂的金針寶符。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團員們都歡喜雀躍,認爲今生得遇法寶,誠非偶然!于是大家同發宏願,生生世世護持正法,翻譯傳播,實踐行持,把正法遍布寰宇,永不間斷。
正當團員發願之際,寶箱的光輝加倍燦爛。經文也驟然發生奇妙的變化!殘舊的經卷變成光色潤澤,模糊的文字變成清晰悅目;整個寶庫煥然一新,奇偉壯觀。諸天護法,皆大歡喜!
此時光明已透過崖洞,滿穴通明,光照寰宇,漫天徹地,無所在地不在,長存不朽,超越了一切時間空間。旅行者亦發覺自己已不在地穴,而在步步高升,登上巍峨壯偉的山峰。他們已經擁有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法門,來接引群萌。此時此際,團中的領袖向他們解說道:圖書寶庫一向蘊藏在他們底妙真如性裏。但是他們必須經過跋涉苦行,飽受艱辛,赴湯蹈火,方能發掘到心中的珍寶。其時衆人無不喜悅欣慶,牢記宏願,然後各自下山,展開工作。他們知道,以後會常常會面,彼此互勉。
以上是弟子目睹的景象。在我們的老爺車裏,有一個書架子,上面擺滿英漢的經典,排列整齊,我們絕不能輕慢這種無價之寶。法界佛教總會的修行人,格外幸運得沾這最純淨的法益。我們各有崇高的使命,要高樹法幢,遍灑甘露法雨,普濟群生。現在法寶正累累滿箱地堆積在我們的眼前,這實在是太神妙的勝緣。
弟子感到身爲佛子,皈命叁寶,求法學道,是多麼地榮幸!
弟子 果真頂禮
恒朝
一九七九年叁月 柏西域市
師父上人慈鑒:
魔鬼崖最後的幾哩路,非常艱險。我們只好在附近的空地上拜。有一天,正要打坐的時候,一位名叫馬地的跑步者,迎面走來。
馬地問:“你們信的佛教,是不是讀誦、打坐等等?”
我答:“佛教與衆生是一體一性,目標是饒益一切有情。”
“那很合理。可是,佛教不是中國的宗教嗎?”
這時我剛拜完一段路,很想靜下來打坐。我的真誠面臨考驗。
我答:“佛教是屬于一切人類的。我們是美國人,我們也是佛教徒。”
“你爲什麼要拜?”
“世界上太多痛苦了……”我說。
“對了!”馬地點頭,表示贊同,然後就蹲在地上,好似預備逗留一個時期。我的忍耐心又被逼進了一步,我對他說:
“叁步一拜,是爲了息滅世間上的痛苦和災難,如果我們減輕自私心,世上可能會轉好一點。我們的工作是爲了饒益全人類。”
“你一定每天碰到很多人,是不是?”
在這時,我很不耐煩地自己盤算著:“唉!這家夥真是喋喋不休,他把我打坐的時間都浪費了!”于是,我拿出念珠,故意作一個打坐的姿勢,希望他快點會意;但是他沒有會意。
“怎麼樣?是不是碰到很多特別的人?”他接著問下去。
“是的,世界上有很多好人。”我的聲音,已經有點有氣無力。
“有沒有壞蛋?”
“你想他是壞蛋,他才會變成壞蛋。”我又裝著打坐的樣子。
“你們吃的,是他人供養嗎?不怕有人放迷魂藥在食物裏嗎?”
“我們盡量擴大胸襟,保持光明爽朗,所以才得到各方面的關懷和照料……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要打坐了……”我開始截斷他的發問。
可是,馬地好像完全沒有聽到我的暗示,反而坐下來,盤起雙腿,津津有味地繼續問下去。
“你知道,我不是個佛教徒,但我相信人類應該彼此互助,共存共榮。所有宗教的中心,都不外這個目的,對嗎?”
我已經感到焦躁,他似乎也領會到我的心情,但他仍然繼續問下去。
“我覺得宗教之間不應互相抨擊。爲什麼你要選擇信仰佛教?”他挑戰性地問。
“因爲佛教不抨擊任何宗教。佛教是包容一切衆生、一切哲學。”此時,我很明顯地表現也我的不耐煩。
“你知道嗎?我倒未曾從你這兒得到什麼“光明爽朗”的活力,你又未能慷慨解囊向人分發百元大鈔,世間上的人都是最喜歡錢的。目前他們這麼顛倒,誰是你的知音?”
我不答覆他,我希望我們的對話到此爲止。相反地他卻向我靠得愈來愈近。
“你信耶稣嗎?”
“信誰?”我的聲音帶有*味。
“耶稣——他在世間,爲人類受苦,是救世主。”
“一切宗教都是爲了息滅自私。耶稣既然能幫助世人除去自私,當然是好的。”
馬地點頭贊許。然後我也不顧一切,直截了當地對他說:“馬地,對不起,但我現在真的要打坐了……”
“你想趕我走,是嗎?”他的聲音有點像受傷似的,目光逼視著我。
“不是,不是,但我們不能講太多話……”
我吱吱唔唔地敷衍他,卻找不出一個自圓其說的借口。說真的,在這個場合之下,多講幾句話,可能對他有益處。但是我太自私了,而他立刻察覺出來。
“因爲,如果你要把我趕走了,顯然你的心地就不夠“光明爽朗”。”
唉!人不可貌相。這家夥比他的相貌聰明。他抓著我剛才的話柄來反擊我,使我無法招架,窘態百生。
他來到我身旁,靠得很近,目光清朗而誠懇,照徹我所有的防禦線。
“好了,我現在走了”他說,“但我要給你一點忠告。記著,洋溢“明朗”的活力,即是要對人慈悲。你要對人慈悲一點,好好珍重!”接著,轉過身來,跑步去了。
我太自私了。只希望他離去,這不是慈悲。我未能行解相應,我的西洋鏡被馬地拆穿了,他是一個好導師。他離去後,我覺得自己被調伏了,我決定低首下心謙恭待人。真的,慈悲才是真正的藥方,故華嚴經上說:
“菩薩見諸衆生,于如是苦聚,不得出離,是故即生大悲智慧,複作是念:此諸衆生,我應救拔,置于究竟安樂之處。”
—十地品—
過了幾天,有兩個惡漢,把車子停在路旁,企圖搗亂。一個小女孩,把她的午餐供養我們之後,然後她獨自跑到惡漢的車子旁。小女孩天真無邪,見義勇爲,毫不怯懦地走向那兩個漢子,解釋叁步一拜的道理和目標。無形中,兩個漢子被感動了,強硬的態度也軟化了。他們將要離開之際,還說:
“祝你們好運!”
一個小時後,他們又把車子馳回來,很嚴肅地看著我們拜。臨別,又對恒實說:“願主祝福你,兄弟!”
慈悲的力量!
弟子 果廷頂禮
恒實
一九七九年四月二日 海洋公路士丁辰海灘
師父上人慈鑒:
以下是去年冬天所感受的一個境界,直至現在,弟子才有空把它記錄下來。
華嚴經上說:
“菩薩見諸衆生于如是苦聚,不得出離,是故即生大悲智慧。複作是念,此諸衆生,我應救拔置于究竟安樂之處。”
—十地品—
慈悲是最高之法,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慈悲源于布施。要布施了自我,所有的煩惱、習氣,一切一切都要布施掉,直至涓滴無存。
頑強慓悍是習氣,慈悲卻需要勇氣。
貪悭自私,是懦夫的行爲。
唯有勇敢勤奮的人,才是慈悲。
緊執自我,不是智慧。
要憑信心,才能放下一切。
去年耶誕節的時候,我沿著山澗的岩石峭壁跪拜。忽然,在我身邊,飄過來一個慈悲的聲音,給我很大的鼓勵:“來吧!放下一切,你若跌跤,我會扶持你。”
于是,我閉上眼睛,跨越一個峽谷,發覺自己已到彼岸。此時心裏無半點疑惑,只覺得充滿光明和喜悅。一切都變得很如意。我願把我所有的布施出來。我身體裏每一粒自私的原子微粒,似乎都被這慈愛的光輝灼破了。華嚴經上又說:
“菩薩安隱住于布施心,諸根欣喜,功德增長,生諸善愛樂,慶幸布施。”
就在這時,我已穿越陰森的峽谷,拜到陽光遍照的山邊。我仔細地端詳自私心和畏懼心,我被它們困擾多年。每當我攫奪他人的利益,每當我爭取別人的贊賞,我不能與慈運悲。因爲我的“我相”隨著別人贊歎而增長,要不然就是害怕別人傷害——這就是我一生的致命傷,令我怏怏不樂!一切唯心造。畏懼本身,就是毒素,就是痛苦的根源,而不是我所畏懼的物件。人類一旦舍棄了恐…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