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嶺。長夏的驕陽,炙熱如火。附近的森林剛遭大火之厄,四周的空氣層裏彌漫著煙霧。路上的石頭已被燒焦,叩拜時我們的雙手、膝蓋及額頭,都覺得熾熱難當。我們用大手帕裹著額頭,一面拜,一面作清涼的觀想,以圖勉勵自己的信心和舍心。
爲救拔受苦的衆生——地藏菩薩恒久處身地獄。我們暫時所受的少許痛苦,算得了什麼呢?他發願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才是真正的布施!每當我念及地藏菩薩偉大無私的苦行,我的毅力和信心更加增強,因而奮勇直前,契而不舍。此時此際,“沙漠比德”的故事突然湧現。在我的記憶之海裏,這是多年前Kingston Trio叁人合唱團的一首歌曲。沙漠比德,在沙漠裏管理一口井,專爲旅遊人供應食水。在井旁邊有一個小瓶子,和一張告示.:
“請你不要喝了這瓶水。把瓶裏的水注入抽水機內,使其發生吸力。井裏還有很多清水可以盡情享用。但若不去發動抽水機,便一無是處。兄弟,如果你能忍耐,你會得到你的報酬!”
接著下來是合唱的歌詞:
必須發動抽水機,
不但要保存信心,更要把自己布施出來
,這樣才能接受別人的施予。
你要喝多少也沒有關系,但是總要留下一點給旁人。
由此可知,沙漠比德懂得布施的道理,就是“舍一得萬報。”他處身在沙漠裏,是爲了教化口渴的衆生。每次當我們依教奉行,也是“舍一得萬報”,深植德本,後福無窮。
秋天來臨了。這是豐收的時節。來往本地農産展覽會的遊人,都是笑口常開,喜氣洋洋,這種種都足以表示今年秋收豐盈,取給有余。佛法已經到了西方,美國現在有一個光明至善的城市,弟子的心裏充滿了感激!
弟子 果真頂禮
恒實
一九七九年十月十日 瑜珈市
師父上人慈鑒:
做完晚課之後,弟子才深切領悟到上人所賜于我們無價的禮物。
今天下午,我們在瑜珈市的大街上,朝向萬佛城一心禮拜。
“恒實!”恒朝從後面喊我一聲。
我轉過頭來,只見上人身穿黃色的袍子,有如沐浴在一團金光裏。他站在國立街上一所客店的門前,等待著我們。
上人說:“當你們到達萬佛城之後,可以繞著城裏所有的街道拜。不是說,拜進萬佛殿,就結束了你們的旅程。你可以環繞佛殿拜。”
“這正是弟子的心願。”
我所說的禮物,就是在心裏頭做叁步一拜的機會。可以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向萬佛頂禮。在萬佛城拜不用擔憂路上的破啤酒瓶,再不用抵受伐木卡車的幹擾,沒有流氓、酒吧和醉鬼,也沒有崎岖的山坡、險狹的道路,更沒有風馳電掣的摩托車及荊棘毒藤的。不需要用冷水來剃頭,沒有氣候的障礙,沒有凍得麻木的雙腿和曬得像牛一般的雙手......。
我們獲得一個良機,在天上拜!
八月一日,在海洋農聲區,上人曾經說:“在天上有一條路,但你必須先把人間的道路走完了,就可以走向天上的那條路。”
起初,弟子以爲上人的話是比喻式的說法,大概是指“人道盡、佛道成”的意思。殊不知上人的的確確爲我們在天邊開辟了一條道路,正等著我們去走!
很多人認爲修道很苦。恒朝和我則有不同的看法。修行,爲我們帶來前所未有、至高無上的快樂。正如經典上說:
“世間之樂無非是苦。”
—華嚴經十回向品之一—
在叁步一拜途中,我們學會了適應任何環境和場合。在加州海岸公路上種種變遷的情形之下,都要隨遇而安。昨天,上人竟允許弟子在一個清淨莊嚴的大道場、一個大城市裏拜。可以摒除“塵勞”,俗慮全消,萬緣息滅地拜——這不就是等于在天邊的路上拜嗎?
恒朝說:“在霧谷灣空軍基地的旁邊,當地人員不准許我們在飛彈展場的周圍拜。(這是洛杉矶以北的空軍基地,門前有一個小公園,裏面陳列展示各式各樣飛彈武器。管理員一旦發覺我們圍著這些飛彈拜,立刻把我們驅出場地。)而今,我們可以繞佛禮拜無數幣——多妙!
人到無求品自高
弟子寫到這兒,然後從頭閱讀這封信,頓時感到慚愧!自從叁步一拜開始,直至今天,弟子的自私心似乎沒有減少。面封上人所賜予的種種恩惠,只觸發我內心更多的貪念,而非慈悲心。
當弟子發願到戶外叁步一拜,難道期望人們在我的腳底下鋪上紅色地毯以示歡迎嗎?可是,一旦有機會去逃避世俗,我使迫不及待地跑回來。心裏沒有想一想,外面受苦的衆生如何?他們可能永遠聽不到萬佛城的名字。弟子一旦獲得舍離世俗的機會,便歡喜若狂。但這不是修菩薩道應有的行徑和思想。
今天吃飯的時候,我在幹什麼呢?還是去執著及攀求境界。我的心情焦急以致食不下咽。情緒變得緊張、畏懼,隨時隨地准備鬥爭。弟子自性裏的衆生雖然餓了,但我也不顧他們的需求,不去滿足他們的饑渴。爲什麼?因爲我不願意放業這個自我陶醉的“崇高”的境界。
其實,弟子還在“貪”成佛道。這個貪念,使我與世俗名利中人同流合汙。貪心使我産生錯覺,認爲我必需去保持這個成佛的欲念,不能與他人分享。因爲自私和貪欲作崇,我的心量認得非常狹窄,不能與慈運悲、舍己利人。于是,我的情緒躁不安,憂心沖忡。恒朝盡量安慰我,他提醒我,觀音菩薩的四十二手眼大悲陀尼法門,是最高無上濟世度人的金針寶伐,因爲它能夠拔苦予樂。“你應該開敷蓮華,不要放射子彈!”
那時候,弟子明白了:雖然我發了願去修持大悲的法門,然而,廣大無私布施的精髓,尚未在我心裏劄下根。弟子感到羞愧——我只配在公路上與那些破酒瓶一起。假使,我在“外面的世界”不能專一,又怎能冀望在萬佛城裏能收攝心猿意馬呢?假使我還未懂得在這個娑婆世界裏犧牲己命,救度衆生;那麼,縱使我有機會到天上一遊,只不過擴大我的我相和助長我的貪念,更那能談到利己利人、度己度人呢?
上個月萬佛城(一一一期)雜志的封面上,載有上人所題大悲咒的一首偈頌:
誓願衆生成聖賢,隨類化現度諸天
同事利行接有緣,舍己爲人真無我
這首偈頌的中心思想,就是修菩薩道的箴規。可悲的是弟子仍然不知不覺,反被出世欲所迷惑了。“隨類化現度諸天”一句,就是說不執取任何境界,視一切法平等,如向斯應。同時,菩薩也不畏苦。地藏菩薩從不離開地獄,他只會精進匪懈,舍己爲人,但願一切衆生得解脫,不爲自己求安樂。
雖然,弟子已拜到妙覺山的山腳,可是,還要經過一段相當遙遠的路和磨練,才能真正抵達萬佛之邦哩!
弟子 果真頂禮
恒朝
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四日 瑜伽市
師父上人慈鑒:
弟子一向的過咎,是缺少慈悲心。世間上的音聲,都充滿了痛苦和憂傷。人類的毛病,就是煩惱及苦楚。可是,弟子專看別人的毛病及弱點,藉以顯示自己高人一等,而非泛泛之輩。我的“皇帝”習氣很深,我眼睛是高高朝天,瞧不起人。蔑視他人一的“毛病”,殊不知這些“毛病”,乃是他們陷在極度痛苦中所發出的呻吟。
在在處處,上人都洋溢一種攝人的慈悲。每當上人到路上來慰問我倆,這種慈悲的力量便會一點一點地逐漸熏染到我們的心靈上。每次弟子都深深地被上人悲天憫人的態度所感動,而且對于自己的剛強、攀緣和一意孤行的習性深感慚愧。昨天,上人來了,雖然只說了幾句話,但卻是字字珠玉, 發人深省,使弟子受用無窮。
在瑜伽市邊緣一座小客棧的門前,我看見上人伸手爲恒實寶摩頂,去慰藉他、勸勉他,掃去他內心的憂慮。這時,我親眼目睹都大慈大悲的潛移默化。弟子覺悟到自己一向對恒實師兄的態度,是如何的麻木不仁,往往不能體會他內心的迫切的需求。雖然我曾發願沿途中作他的“法”,但我不曾對他生出真正的慈悲心。
人人都想成佛。人人都在受苦。觀世音菩薩能助一切衆生離苦海、成佛道。怎樣去做呢?他運用大悲心。觀音菩薩的大悲心那麼寬廣無涯,所以他具足千手千眼去蔭護加被一切衆生。
這兩年半來,我們也曾聽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個階層的音聲。因爲我們被自身的貪嗔癡所覆,所以對于世上某些似乎是歡樂的音聲,未能精細體察,未能聽出在這歡樂的音聲的背後,蘊藏了多少蒼涼悲動的嗚咽。因爲,我們遠背孝道、不敬師長、冥頑愚鈍、勾心鬥角、彼此爭奪——所以聽不到世上充滿了痛苦和急切的叫喚。
我們到處都聽到:忿怒的咆哮;喝光了的威士卡和啤酒瓶;獵人的槍;交通擁塞時汽車喇叭的噪音:卡車煞車聲;一個小兒大聲嚎哭;雞尾酒會裏的弦樂高歌、杯觥交錯的歡聲媚笑;警車的號笛;路旁速食店傳出的漢堡的味道;一只迷途的羔羊;一所寂寥淒涼的老人院;一場喧嘩的足球賽;一輛摩托車的怒吼……這一切此起彼伏無有窮盡的音聲,都是世上受苦的呻吟。
我們永遠被逼著與所愛的人分離,與我們厭惡的人聚在一起,天下沒有人能夠真正地得賞心願。因之,衆生都置身于萬苦煎迫之中。此外,還有生、老、病、死苦、五陰熾盛苦———切一切,都是痛苦。這種人間的愁苦,直到我這次朝山,才清清楚楚地體會到:
“世間之樂,無非是苦。”
—華嚴經十回向之一—
那麼,難道世上完全沒有快樂嗎?有的!修行就是快樂。但從表面看來,又不像快樂。也有人說,修行之道看來更顯得呆板。可是,事情的外在形相往往跟實情相反:修行是外苦內甜;世間之樂是外甜內苦。
就我個人來說,弟子痛苦的音聲,就是貢高我慢。弟子的毛病及假面具,爲我帶來無限憂惱,與痼疾纏 身一樣。患病的人,需要人醫治療養和呵護,而不是被人批評或抛棄。患“毛病”也是同樣的道理;毛病,就是痛苦的號叫、求援的呼喚。
菩薩不見衆生過。他們不去聽不好的東西。觀世音菩薩在萬聲喧囂的世間只聽到衆生的哀求:“求求你,請你幫助我!我也想成佛,可是我迷失了路途。我很痛苦,請你救救我……”在每一個衆生的臉上,無論善惡美醜,觀音菩薩所見到的…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