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上冊▪P17

  ..續本文上一頁世,生福德感。

  世人以此十業善因,得端正報。

  這二十種業因,只是獲得美醜感報的無量善惡業因中的數種,而且這數十種的善惡果報,也只是一世中短暫的有漏業報。美醜報後,又將隨業流轉,超不出十惡煩惱心的牽引。

  2、什麼是出世間修福心?

  (1)世間與出世間的分別

  脫離了十惡煩惱心的修福需求,就是出世間修福心。並不是說離開了世間,還有個出世間。關于世間與出世間的分別,大智度論卷二十七有很好的說明:「什麼是世間法?世間法不離凡夫顛倒、憶想、虛诳、執著及種種邪見而生。什麼是出世間法?如實知世間,即是出世間道。若修行者不得色、受、想、行、識五蘊來、住、去、相,即是出世間。智者求世間、出世間,二事不可得,若不可得,當知假名爲世間、出世間,但爲破世間故,說出世間,世間相即是出世間,更無所複有。修行者不得世間,亦不著出世間,若不得世間,亦不著出世間,愛慢心即破,不與世間人共诤。修行者如是舍世間心,不受出世間心,是名出世間。」

  (2)認識叁輪體空的修證意義

  因此世間人在修福時,如果內心脫離了十惡煩惱心、愛慢心、五蘊心,就是行出世間修福法。就在我們將心量放大、放空的修持中,心量逐漸超脫世間法時空的限製,愈發空明、寂淨,所獲得的福德果報,也會像虛空一樣的廣大無邊。也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達到「叁輪體空——沒有我是布施者的貪執,不執受施者的獲利,不執布施物的施舍,不住色、聲、香、昧、觸、法而行布施的境界。」但是「叁輪體空」的境界,是要透過相當修行的次第與程度,才能達到。真正能做到「叁輪體空」的人,至少要證「空性」,而依唯識學及中觀學,嚴格說起來,是要證阿羅漢果的聖者,才能徹底去除對「我執」的貪取心。斷除了「我執」的貪著心,才能實質做到「叁輪體空」。不是我們現在的凡夫俗子,在這裏玩文字遊戲,或者脫口教學所能辦到的。一般佛教徒對叁輪體空的意義,有很大的誤解,以爲內心現在「不想我在布施、不想受施者、不執著布施物」就能一蹴即得,頓破我執心,頓破煩惱心,頓破五蘊心,頓破愛慢心......。我們實在應該好好從修證佛法的次第及內容下手學習、深入、修持,才不致自誤誤人,來世自食惡果,墮落惡道,後悔莫及!(關于出世菩薩道的修行內容,在後續諸願中會有說明。)

  (3)修出世福德心獲得另一種莊嚴果報身相

  當世間的修行者,具備出世間的修福心,內心達到無限柔和、無限寂靜......,來世自有他的因緣果報,自然超脫這個世間業報之身,與另一層次共同業行的修行者聚集一處,形成另一種共報所感的清淨世界,如方便有余土(聲聞聖者居住的世界),或實報莊嚴土(菩薩聖衆居住的世界),或另一層次的凡聖同居世界(如極樂世界),其業報身相,必然獲得與今世修持業行相應而顯現寂靜、柔和、空明、清淨的果報身相。

  (4)淨土天人具備出世間修福心

  極樂世界的天人衆生,就是具備出世間修福心的求道者。因此其身相果報,當然獲得與修學出世福德心相應的果報身相,完全脫離我們六道輪回的身相果報範圍。就如無量壽經卷上說:「其國聲聞、菩薩、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都是志同道合,同往成佛道上走的善類者(鹹同一類),共同獲得寂靜、光明、端正、莊嚴的化身相(悉同一色、形無異狀),縱然因個人所修福慧的多寡而使其身相莊嚴程度有所差別,但是,每個天人的內心都具備無诤心、柔和心、寂定心,不會有我是美貌者,你是醜陋者的善惡分別異心。這是淨土天人從自他方世界發願往生起,乃至在淨土中聞法、修行的力量,都一致朝向寂靜而具有福慧悲願資糧的成佛道上行進,才能感招這種異于叁界色身的清淨、莊嚴、空明的化身相。絕非我們叁界天人色身相能比,更非我們地球人類色身相能比,所以稱極樂世界的衆生爲非天、非人。

  3、本願與身真金色願的關系

  本願與前真金色願,是互爲表裏的。當淨土的天人,時時在彌陀及諸大菩薩教導中,聞法、弘法、修福、修慧、修定,必定使心光散發出光明的福慧光芒,而使原本澄淨、莊嚴的色身相,更加放射出金黃色的淨定光芒,其色身在心光、身光的交織輝映下,光華遍照,淨若琉璃,遠則照射淨土各地,乃至宇宙世界,近則普照四周,使淨土遍地閃爍黃金般的光芒,柔軟、香潔、空明......。所似無量壽經說:「淨土天人皆具備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4、如何實現人間淨土?

  倘若地球衆生,欲消弭人與人之間的美醜之诤,因美醜而導引製造叁惡道的引因,就要從出世的福德心下手認識、修學。當每一個人都將自己的嫉妒心、仇恨心、瞋怒心、害人心......,用修行的方法淨化了,轉化成柔和心、福德心、清淨心、光明心、寂定心、莊嚴心......,那麼我們的色身相,必會隨著巨大的共業轉換因緣成熟而轉變,依報世界也會隨人類強烈的共業心力扭轉成熟下而轉變,就不是現在充滿山海、溝渠、沙石、草樹、森林......的自然景致,而形成與我們人類共業轉報而相應的另一層次的清淨世界。

  人間淨土的完成,是彙聚多數具有出世福德心的修因,淡薄十惡煩惱心的修因而顯現。我們苟欲創造人間淨土,就必須爲自己、爲衆生提供、開創一條不墮惡道的徹底提升方法,否則不斷十惡煩惱心的修福,生生世世縱然教導衆生修積廣大福德,獲得美豔、姣好的身相,正爲自己、爲衆生投下墮落叁惡道的變數,不但人間淨土無法實現,反而加重娑婆世界惡道的業網;世間衆生,不斷叁惡道的引因,必然爲自己未來製造墮落惡道的機會,這是很現實的事情。娑婆世間的佛弟子,欲往上升,或是往惡道走,唯有深入了解了佛法最重要的課題,業力與因果的關系,六道衆生身相形成的原因,才有智慧爲自己開辟、抉擇一條徹底出苦的道路!

  五、宿命智通願

  本願是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

  法藏比丘說:「當我成佛的時候,如果國土之中的天人,不能夠以宿命通,知道自己的過去百千億劫所經曆所做過一切事情的話,我便不能圓滿成就佛道。」

  1、淨土天人如何獲得宿命通?

  什麼是宿命通?宿命通有兩種方法可以得到。一種是靠我們的禅定功力可以獲得(關于禅定問題,將在十願、十一願和十六願以及後面諸願會有說明。),一種是靠衆生行善積德的力量感得的果報。像欲界天的天人就是福德果報感得的宿命通。如當天人初生時,能夠自憶叁種事:一、自知從何處生;二、自知此生投生天上;叁、自知此生是由何種業果、何種福德而感報(起世因本經卷七)。又地球世間的人類,也有的人生來便能自憶前世宿命;還有福德鬼神等,一化生鬼神道,就能自憶宿世從人道中投生而來。往生極樂的衆生,也是由佛的接引願力及念佛者的往生功德力而感得的宿命報得神通。但是當淨土中的所有衆生在精進修持下,由宿命通所知道以前經曆的事情,便會越加的廣大無邊。如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一說:「淨土衆生悉智慧勇猛,和心歡樂,好喜經道,故皆自知其前世所來生,億萬劫世時宿命善惡存亡,現在皆知無極。」

  由經文得知,淨土衆生的宿命通,是從聽聞正法,修學佛法智慧,在具有正見智慧的法喜禅樂中而獲得。(關于禅定與八正道的修持關系在十一願及十六願中會有說明。)

  2、地球衆生爲何沒有宿命通?

  反觀地球世界的凡夫衆生,平時不知道修學佛法,沒有禅定智慧,當然不能了解自己前世的事情;而且現在的社會,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業與前途,對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事業、財産以及所有醉心快樂之事,捉得緊緊的,不肯放手。每一個人都只看到目前的現實利益,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百年以後的事情。當我們這一世的生命結束之後,又要迷迷糊糊的隨著自己今生造作的善善惡惡的業力輪回六道去了,誰也不知道自己會流轉到那裏去出生,也不知道來世會在那裏死亡,再來世又到何處去投生!?凡夫衆生就這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的生死,仍舊在那裏數著自己的財産、事業、妻子、兒女等等一切興奮美好的回憶,根本不會覺醒到我們爲什麼會隨著自己過去所作的善惡業力,糊裏糊塗的走向沒有止境的幻相輪轉中!

  3、宿命通爲何有深有淺?

  有的人,因爲前世稍微有一點善根,今世比一般人特別警覺出死亡的恐怖,想要擺脫死亡,又遇著了正知正見者的引導,跟隨著善知識一步一步的止息妄念,修持禅定,到了禅定功夫純熟,也可以獲得宿命通。有的人知道一世兩世的事情,有的人知道十世百世的事情。再說天界中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的天人,禅定功夫深了,就可以知道千世、萬世、億世、兆世、一劫、十劫、百劫、千劫......以前的事情,甚至佛弟子以無漏的禅定通力,可以知道千劫、萬劫以前極其深廣的事情。宿命通,因禅定功力的深淺,而形成所知宿命有廣遠淺近的差別。

  4、淨土天人必能獲得像大菩薩一樣的宿命通

  神通是通外道的,外道宿命通最高深者,也可以知道八萬劫內的事情,如經中說,無色界的天人及有一種迦毗羅仙,能知過去八萬劫事,未來亦然。但其沒有苦集滅道四聖谛思惟道的智慧作基礎,心智仍屬有漏範圍,不及羅漢聖者。

  除了時時刻刻都在正定中的大菩薩外,一般的有漏禅者,是不能夠隨時隨地知道自己宿世的事情,只有當他們入定的時候,才能夠知道自己過去的事,一出定之後,就什麼事情都不知道。

  西方極樂世界中天人的宿命通,就與這種由一般有漏的禅定而證得的宿命通完全不一樣。淨土中的天人,是行住坐臥、時時刻刻都在阿彌陀佛的法音宣傳之下,在阿彌陀佛的大悲誓願加持之下,精進修持,獲得甚深禅定,只要想知道自己過去生中的事情,隨時都可以像放錄影機一般的知道自己過去生…

《淨土探究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探究 下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