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弟子中,他是「神通第一」。什麼叫神通?神通的解釋是神妙莫測,通達無礙。意思就是說他的行動,一切的所作所爲,都是變化無窮,令人莫測高深。
以佛教的看法,神通可分爲六種:
(1)如意通──按照每人的心意,想到什麼地方,就立刻到達那個地方。比喻說我現在有一個想到馬尼拉,或是想到美國去的念頭,隨時都可以到達那裏,所以也叫做「神足通」。
(2)天眼通──以一般的現象來講,如果手上隔著一張紙或是東西被手遮著,都看不過去,如果是近視,就算是沒有隔著東西,稍微遠一點,也是視蒙蒙,看不清楚的,何況是隔著一堵牆,更是不用說了。如果證得了天眼通,無論是隔著什麼東西,也不管距離有多遠,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亳無障礙。
(3)天耳通──凡人的聽覺是有限的,最多只不過是幾尺遠吧!如果具足了天耳通,那可不一樣了,不管是多遙遠的地方,都可以聽得到。
(4)他心通──俗語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別人內心的思想,是最不容易捉摸的,可是有了他心通,我們隨時就可以知道別人心中的念頭。
(5)宿命通──我的前生是怎樣?將來又如何?有時看到某一些人發生一段特別不可理解的事情,我們總免不了會想,前世到底是什麼因緣,今生才有這種情況發生。對前生業力引來今生如何的命運,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具足了宿命通,就能知道過去和未來,不但是前世的點點滴滴非常清楚,更可以預知將來死後,會到那兒去,會受到什麼樣的果報。
(6)漏盡通──漏就是煩惱,得了漏盡通的人,各種煩惱都已經斷盡,可以脫離生死,免受輪回的痛苦。
以上六種神通,前面五種,天仙鬼神都可以有這樣的本事,只有證到聖果阿羅漢,或是佛、菩薩,才可能證得第六種漏盡通。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自稱有大神通的人,說他們可以看到什麼,還說可以知道人家的起心動念,大家就對他敬畏不已,當成是天神下降!其實,這不算什麼,有的是現生修證得來,有的是宿慧,也就是過去世已經具備了。目犍連尊者就是證得了這些神通,所以在佛的大弟子中,被稱爲「神通第一」。
目犍連尊者爲什麼會有這些神通呢?佛經上記載著一段這樣的曆史:目犍連尊者過去生中,曾經是一位捕魚人,專幹殺生害命的營業,有一天忽然覺悟了,心中想:我每天捕殺這些魚蝦,殺生害命的罪過太重了。因此忏悔,決定改行,不再做捕魚的工作。改行以後,正好是機緣成熟的時刻,偶然遇見一位羅漢。這位羅漢爲了要度化他,故意在他的面前顯現神通。一下子飛到天上,一下子又扒在地下,有時站在他前面,有時躲在他的後面。漁夫看到這種情形,非常欽佩。暗暗想道:喔!這個出家人的功夫太好了!假使我也能有神通,該多好哦!就發心向羅漢學習,專心苦修,最後,終于如願了,自己也得到了神通,而且在佛弟子中是神通第一。
以下我再舉幾個小小的故事,來證明目犍連尊者的神通,是如何廣大。首先要講的是他曾經降伏毒龍。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曾經到忉利天,去爲他的媽媽講地藏菩薩的本願功德(《地藏經》),當佛陀要到忉利天去時,目犍連尊者也跟隨著他去。按照佛經上記載,佛陀要上升忉利天時,必須經過須彌山。須彌山的山腳下,當時住了一條很大的毒龍,因爲嫉妒佛陀而發出強烈的瞋恨心,隨時找機會想傷害佛陀。當佛陀經過它住的地方時,從嘴裏噴射出毒沙,想要陷害佛陀。目犍連尊者就以他的神通,立即把許多毒沙變化成一朵朵的鮮花,在空中飛舞。毒龍感到非常驚訝,法術比不上目犍連尊者,輸了。第一招傷不了佛陀,毒龍仍不甘心,接著再施出第二個毒計:把身體變得特別粗大,而且出奇的長。有多長呢?照佛經上說,它的身體居然把須彌山繞了叁匝,目的是要阻礙佛陀到忉利天去。誰知道目連尊者的神通法術,比毒龍還要大,他也將身體變大,變長,而且比毒龍長一倍,竟然把須彌山繞了六匝。這樣一來,毒龍鬥不過他,又輸了!這時目連尊者就說:「好,現在看我的吧!」他立刻反守爲攻,采取攻勢,一下子變成一只很小的蟲,鑽入毒龍的身體中去,從眼睛鑽進去,從鼻孔裏跑出來;從鼻孔裏跑出來,又鑽進耳朵裏去,更從嘴中跑出來,……就這樣的鑽來鑽去,弄得毒龍又癢又痛,苦不堪言,只得求饒,認輸而投降。毒龍因此被降伏了。
目連尊者出家時,他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證得羅漢果以後,爲了要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想救度他們,就運用證得的道眼,觀察父母死後的去處,看到他媽媽墮在餓鬼道中。佛經上記載,墮落在餓鬼道是非常痛苦的:肚子脹得像鼓一般大,喉嚨像針孔一般細,吃不下東西,可是肚子很餓,甚至東西拿到嘴邊,都會變成火炭、濃血,也沒有辦法吃下肚去。目連尊者看到這種情形,傷心悲泣,雖然有心要救媽媽,但是一個人的力量太簿弱了,無從救度,他就去求佛陀慈悲濟度。佛陀爲他說:《盂蘭盆經》,告訴目連尊者利用衆僧結夏安居,完滿結束的佛歡喜日(七月十五日),供養聖僧,依靠他們修持的功德力,超度母親脫離餓鬼道的痛苦,才能生往善趣。每年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法會,就是因爲「目連救母」的孝心而流傳下來。這故事也說明了目連尊者的神通法力。
又有一次,有些外道要把一座山移動,他跟外道鬥法,就在山頭上打坐,山就移不動了。我們念過佛教史,知道有一個琉璃王要消滅釋迦族,目連尊者以他的神通,把所有釋迦族中,佛陀的親戚故舊,完全裝攝在他吃飯用的缽裏,然後送到天上去,可是到了天上,把缽打開,准備放他們出來,所有的釋迦族人都已經化爲血水,雖然他的原意是要救釋迦族,但是他們的業力太重,還是逃不了這劫數,可見神通是敵不過業力的。
摩诃迦葉──這是佛常隨衆的第叁位尊者。
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前面講過,摩诃是「大」的意思。「迦葉」是他的姓,譯爲中文是「飲光」。他的名叫「畢缽羅」,譯爲中文就是「菩提樹」。跟目連尊者一樣,也是他的父母爲了求得一個兒子,向菩提樹神禱告。後來生下了迦葉尊者,爲了紀念他出世的來曆,就替他取名「畢缽羅」。爲什麼叫做「摩诃迦葉」呢?佛弟子中,一共有六位是姓「迦葉」的,稱呼他爲大迦葉,以揀別不是其他五位。
這位尊者爲什麼姓「飲光」呢?據說,過去生中,他曾經做過冶金的技術師。當時,有一位貧苦的女孩子,時常到佛塔中禮佛,看見佛像金身掉了一塊金片,感覺有失莊嚴,就發願說:可惜我太窮了,沒有能力,要是我有錢,就算是只能得到一塊金塊,我一定要爲佛像的金身,重新裝飾一下。俗語說:「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有一天,在她行乞的途中,竟然拾到了一個金錢。這種天掉下來的褔報,令她興奮極了,急忙到處打聽,那裏有高明的冶金師,可以爲佛像裝金呢?
「聽說你是冶金師,拜托你把這塊金錢錘得薄薄的,我想用它來重新修補佛像。」她找到的冶金師,正是前世的迦葉。當冶金師知道了她的用意後,非常感動,就說:「好,沒問題!這樣吧,我不收你任何工錢,就由你出金錢,我出工夫,咱們合作,一起來莊嚴佛像吧!」就這樣,他分文不取地,把金錢弄得薄薄的,與女孩共同發心裝飾佛像。由于共同種植下這種功德的關系,他們倆九十一劫以來,都成爲夫婦,同心學佛,一起修道。迦葉尊者更是世世感受全身發出光吞日月的紫金色光彩,所以名叫「飲光」。
迦葉尊者在佛的衆弟子中,他是「頭陀第一」。「頭陀」譯爲中文就是「抖擻」或「苦行」,是隨時隨地都振作精神,不怨不悔專修苦行的意思。有關頭陀苦行,佛教從衣、食、住叁方面,分十二種修行的方法。我們先從衣方面來講,在穿著上首先要:(1)著糞掃衣:專門到垃圾堆中,找破布回來,洗幹淨後縫成衣服穿;(2)除了五衣、七衣和大衣(叁衣)這叁件以外,不能再有其他的,也不能多穿。從飲食方面講:(1)要常行乞食:每天都要到外面去討飯吃;(2)次第行食:不能專向有錢人或專向貧苦人家乞食,要按照次序去乞化;(3)日中一食:真正守頭陀苦行的,只是中午吃一餐,過了午就不能再吃了;(4)節製量:食量要節製,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可以看到美味的就多吃,味道差的就少吃,這樣可以減少貪心的煩惱;(5)過中不飲漿:過了中午不僅不能吃飯,就連粥漿、牛乳等流質之類的東西,都不可飲食。在住方面要做到:(1)住寂靜處:所謂住阿蘭若。寂靜的環境,使人心情甯靜,容易用功辦道。所以修頭陀苦行的,必須離開熱鬧的城市,住到山洞、水邊等,環境比較清靜的地方。(2)樹下坐:頭陀行者一向是不住房子,只是坐到空氣涼爽,而且可以遮風蔽雨的大樹下修行。(3)露地坐:坐在沒有遮蓋的嚝野露地上,晚上可以擡頭看看月亮、看看星星,跟自然接觸,自然會産生一種清涼自在的感覺,藉此可以獲得光明的啓示。釋迦教主就是睹明星而成正覺的。(4)冢間坐:常常到義山、墳墓旁邊靜坐修行。每天面對白骨,能體會無常的真理,深切感覺到人生幾十年,在呼吸間很快就過去了,因此不能荒廢時間,要趕快用功修行。(5)但坐不臥:修苦行的人,晚上是一直坐著,不躺下來睡的,就是平常所講的「不倒單」。爲什麼要這樣呢?因爲感到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晝夜六時,時時都得精進用功,不能荒廢。所以不管是初夜、中夜、後夜都不肯休息,要經常坐著用功。出家人有很多是修這種不倒單的工夫。大迦葉之所以被尊稱爲「頭陀第一」,連釋迦牟尼佛都對他非常尊重,就是因爲他不管是衣、食、住各方面,都離不開這十二種道行,隨時注意,從未間斷,精進不已的修持著。
釋迦牟尼佛是怎樣尊重迦葉尊者的呢?有一次,迦葉尊者去拜望佛陀,釋迦佛特別讓半座給他坐。試想想,釋迦牟尼佛已經是佛的身份了,自己的弟子來了,特地讓半座給弟…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