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P21

  ..續本文上一頁祥瑞的光明而啓開一乘大教;又如《維摩經》因維摩居士自己稱病示疾,佛陀派遣弟子及諸位菩薩去慰問而展開了《維摩經》中「不二法門」的說法;我們平常常念的《金剛經》因須菩提啓請佛陀,佛爲他說法。很多經典都是弟子請問在先,然後佛陀才宣說,唯有這部《佛說阿彌陀經》是例外,既沒有任何弟子們請問,也沒有任何信徒的請教,而是釋迦佛自動地講了出來,所以是一部「無問自說」的經典。

  「佛告」,告,告訴。一切佛經中,上對下說話稱爲「告」,下對上說話稱爲「白」,如「須菩提白佛言」,這是文言文表示尊卑的分別。爲什麼沒有人請問,釋迦牟尼佛會自動說這一部經,直接告訴舍利弗這一個法門呢?念佛往生是非常殊勝、非常不可思議的圓妙法門,可以說是叁根普被,橫超叁界。末法時代的衆生,一般對這法門,既不容易接受,也不知道從何問起,自然不容易解脫。釋迦牟尼佛深具大悲心,憐憫衆生根機太鈍、智慧淺薄、業障深重,所以自動提示這個方便法門,因此不等待弟子請問,而自動宣說這部《佛說阿彌陀經》。

  前面介紹聽衆時,不只是大阿羅漢,還有許多大菩薩在座,釋迦牟尼佛爲什麼單獨告訴舍利弗,而不告訴其他的聲聞弟子或菩薩呢?持名念佛的殊勝法門,如果沒有大智慧的人是不容易接受,不容易信仰的,舍利弗年高德劭,在僧團中他是一位資格最老的大阿羅漢,在十大弟子中列爲「智慧第一」,具備了這麼優越的條件,所以釋迦佛才特別很親切地呼喚他的名字。本經從這裏開始,一直到全部經的結束,釋迦佛曾經一而再、再而叁,親切地呼喚他叁十六次,主要是提醒他注意聽,在座的大衆當然也同樣聽到。爲此舍利弗算是《佛說阿彌陀經》的「當機衆」,不必再叫別人了。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往西方太陽落山的地方過去,經過十萬億佛土這麼遙遠的地方。

  這是標明極樂世界的方向和距離。

  「從」,「自」或「由」的意思。

  「是」,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中文是堪忍的意思,就是生在這個世界的人,堪能忍受一切的痛苦)。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叫做「從是」。

  「西方」,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位置,向太陽落山的西邊過去,就是往極樂世界的方向。

  「十萬億」,是說明極樂世界與我們這個世界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呢?有十萬億佛土這麼遙遠。十萬億: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百萬位、千萬位、……等數下去,應該是一列十四位數的數字,簡直是一個天文數目了,絕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所能了解的。

  「佛土」,每一尊佛所教化的一個世界。每一尊佛都有各自所教化的教區,平常我們所說的叁千大千世界,即是每一尊佛教化的範圍,這裏是指阿彌陀佛教化的極樂淨土,與我們這個世界的距離。

  什麼叫「叁千大千世界」呢?這是佛教專有的名詞。佛經上告訴我們,以須彌山爲中心,四邊環繞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同一個日月星系所成的範圍,稱爲一小世界。(須彌山是佛教專有的名詞,又稱爲妙高山,是由四寶所成,高度達八萬四千由旬,一由旬是四十華裏,屬于佛教的世界觀。佛誕生于印度,當佛未成佛前,印度就有這種傳統的說法,佛陀爲了方便教化衆生,時常利用印度當時的名詞,現有的說法,來解釋佛法,讓聽衆容易了解。須彌山究竟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有關這種種問題,我們只能以信心接受,不一定完全承認,也不可以完全否認,我只是以一般的說法,來提供大家了解一下。)集合一千個小世界,稱爲小千世界;再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構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構成一個大千世界。說明白一點,一千個小世界,累進千倍成爲一個中千世界,再由中千累進千倍而成爲一個大千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是經過叁次千數的累進而成,因此稱爲叁千大千世界。其實只是一個大千世界。每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佛土,也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

  宇宙間,大千世界有無量無數。我們居住的這個大千世界,總稱爲「娑婆世界」。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區域,以豎的來說,是叁界導師。(不管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衆生都是他教化的對象。)從橫的來說,包括了叁千大千世界,所有的衆生。我們所居住的南贍部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釋迦牟尼佛以及其他佛教教主所教化的對象,是那麼多,所教化的範圍,又是這麼大。佛陀們的教區,又是如何的廣博。過十萬億佛土,就是從我們這個世界,一直向西去,經過十萬萬萬個叁千大千世界,才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可見極樂世界是在一個多麼不可想象的、遙遠的地方。

  有世界,名曰極樂。

  有一個名叫極樂的世界。

  「世界」,「世」,是世代,約時間而言,是豎說,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際。「界」,是界限,約空間而言,屬橫說,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的國土。有時間所累積起來的曆史,有空間所容納的山河大地,便成爲一個世界。

  「極樂」,梵語是「須麾提」,譯爲中文是「極樂」。或者譯爲安樂、安養、清泰,雖然各位法師翻譯的名稱不一樣,但意義卻都是差不多的。

  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不管是阿彌陀佛,不管是國中的人民,不管是國土環境,都是非常清淨殊勝而且莊嚴的,永離衆苦,人間天上所有的快樂,都比不上它的萬分之一,是極安樂的勝境,所以叫做「極樂世界」。

  本來十方的佛土,都具備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都有淨穢的分別。唯有極樂世界的四土,都是屬于清淨的。這完全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信願和功德所感而成就、獨一無二的,所以稱爲極樂世界。

  這一個極樂世界離我們的世界,有十萬億佛土的遙遠。可能有人會認爲,極樂世界既然離我們那麼遙遠,我們想生到那個國土去,豈不是太遠了嗎?是的,以我們凡夫的肉眼和心境來說,的確是這樣的。凡夫的心胸太狹小,以一般肉眼所見的距離,對十萬億佛土,難免不感覺到遙不可及,可是當我們有修持,淨業成就時,臨終一心不亂,如入禅定,極樂近在咫尺,眼前就是樂邦。所以古德說;「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那裏會遠呢!我們再以「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來說,那更談不到什麼遠近之分了。這個道理我們應該可以體會得到,譬如說:現在我們要到碧瑤去,坐車需要六個小時才能到達,如果意念一想,就不需要那麼長久的時間,只要閉目一想,碧瑤的景色、一草一木,仿佛就在眼前。又如我只要提到南海普陀山,相信南海普陀山的景象,立刻就會浮現在曾經去過南海朝山的善友眼前;進一步說,如果到過美國的善友,一想到美國,心中必定會立刻現出美國的形形色色。無論什麼地方,一念之間,隨時都能到達。這種「唯心淨土」的現象,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微的體會。深一層來說,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想到西方,隨時就到了,那裏會遠呢!

  有一些沒有善根,毫無信仰的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難免不打個問號,感到好笑。他們認爲那是一種神話、一種理想。將這種理想國虛構在十萬億佛土之外。有誰見到?我們沒有見過的東西,拿不出什麼證據來,誰能相信?對,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可是我們舉一個例來講:大家念過曆史,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史實,當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之前,誰相信在大西洋的彼岸,還有一個美洲的存在呢?可以說誰也不相信吧!從前,當海陸空的交通尚未發達時,彼此不相往來,有誰相信世界上有五大洲,恐怕也認爲是虛構的吧?現在科技進步、交通發達,不但知道有美國、有德國、有法國,還可以坐飛機、乘總統號輪船,到美國、到德國、到法國去,甚至可以環遊世界。因此我們千萬不能一味固執:「因爲看不見,我們就不能相信。」許多科學家、學者,凡事都要有證據,才肯相信。看不見的,就不肯相信。人生在世,沒有見過而的確存在的,實在太多了。請問,你們如果沒有見過曾祖父、高曾祖父、以及世世代代的祖先,難道就不承認所有的祖先嗎?有人說,美國有一個城市叫紐約,那裏都是高樓大廈,有一幢一百一十層的摩天大樓,坐電梯一眨眼間就立刻上到頂樓,如果沒有親身經驗過,難道就可以以爲是神話,就不相信嗎?可是到過美國的人,經曆了那種境界,就知道的的確確是事實。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說:宇宙間有無量無數的世界,一缽水中有八萬四千的微蟲。從前科學尚未萌芽的時代,這種驚奇的說法,有幾個人相信?也一定會譏爲神話,是迷信。可是科學發達以後,天文學家透過望遠鏡,證明太空中有無量無數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一個世界。生物學家從顯微鏡去觀察水滴,也肯定了水中有肉眼見不到的,千千萬萬的微生物存在。我們以這種新知識,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釋迦佛的智慧、眼光,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凡人的眼光太短,智慧有限,那裏了解佛陀看到的境界呢!在太空中,整個宇宙間,離我們十萬億佛土這麼遙遙的地方,真正是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只是我們的智慧淺薄,不能了解,如果我們成了佛,就一目了然。佛是先知先覺,一定不會錯的。

  講到離我們十萬億佛土,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身爲宗教徒,尤其是學佛的人,只有以信心來接受,不可懷疑。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是有的,釋迦佛是真語者、實語者,絕對不會欺騙咱們。大家只要深具信心,虔誠地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達到一心不亂,有了這份本錢,將來就一定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不過,我們縱然相信有極樂世界,假使沒有修持,沒有念佛,也無法往生的。正如你相信有一個紐約,也知道有那麼一幢摩天大樓,但是沒有旅費,也到不了那裏。所以學佛修淨土的人,必須虔誠地念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毫無疑問的。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西方的極樂世界中,有…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