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P21

  ..续本文上一页祥瑞的光明而启开一乘大教;又如《维摩经》因维摩居士自己称病示疾,佛陀派遣弟子及诸位菩萨去慰问而展开了《维摩经》中「不二法门」的说法;我们平常常念的《金刚经》因须菩提启请佛陀,佛为他说法。很多经典都是弟子请问在先,然后佛陀才宣说,唯有这部《佛说阿弥陀经》是例外,既没有任何弟子们请问,也没有任何信徒的请教,而是释迦佛自动地讲了出来,所以是一部「无问自说」的经典。

  「佛告」,告,告诉。一切佛经中,上对下说话称为「告」,下对上说话称为「白」,如「须菩提白佛言」,这是文言文表示尊卑的分别。为什么没有人请问,释迦牟尼佛会自动说这一部经,直接告诉舍利弗这一个法门呢?念佛往生是非常殊胜、非常不可思议的圆妙法门,可以说是三根普被,横超三界。末法时代的众生,一般对这法门,既不容易接受,也不知道从何问起,自然不容易解脱。释迦牟尼佛深具大悲心,怜悯众生根机太钝、智慧浅薄、业障深重,所以自动提示这个方便法门,因此不等待弟子请问,而自动宣说这部《佛说阿弥陀经》。

  前面介绍听众时,不只是大阿罗汉,还有许多大菩萨在座,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单独告诉舍利弗,而不告诉其他的声闻弟子或菩萨呢?持名念佛的殊胜法门,如果没有大智慧的人是不容易接受,不容易信仰的,舍利弗年高德劭,在僧团中他是一位资格最老的大阿罗汉,在十大弟子中列为「智慧第一」,具备了这么优越的条件,所以释迦佛才特别很亲切地呼唤他的名字。本经从这里开始,一直到全部经的结束,释迦佛曾经一而再、再而三,亲切地呼唤他三十六次,主要是提醒他注意听,在座的大众当然也同样听到。为此舍利弗算是《佛说阿弥陀经》的「当机众」,不必再叫别人了。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往西方太阳落山的地方过去,经过十万亿佛土这么遥远的地方。

  这是标明极乐世界的方向和距离。

  「从」,「自」或「由」的意思。

  「是」,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娑婆,中文是堪忍的意思,就是生在这个世界的人,堪能忍受一切的痛苦)。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叫做「从是」。

  「西方」,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位置,向太阳落山的西边过去,就是往极乐世界的方向。

  「十万亿」,是说明极乐世界与我们这个世界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有十万亿佛土这么遥远。十万亿: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等数下去,应该是一列十四位数的数字,简直是一个天文数目了,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所能了解的。

  「佛土」,每一尊佛所教化的一个世界。每一尊佛都有各自所教化的教区,平常我们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即是每一尊佛教化的范围,这里是指阿弥陀佛教化的极乐净土,与我们这个世界的距离。

  什么叫「三千大千世界」呢?这是佛教专有的名词。佛经上告诉我们,以须弥山为中心,四边环绕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同一个日月星系所成的范围,称为一小世界。(须弥山是佛教专有的名词,又称为妙高山,是由四宝所成,高度达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是四十华里,属于佛教的世界观。佛诞生于印度,当佛未成佛前,印度就有这种传统的说法,佛陀为了方便教化众生,时常利用印度当时的名词,现有的说法,来解释佛法,让听众容易了解。须弥山究竟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有关这种种问题,我们只能以信心接受,不一定完全承认,也不可以完全否认,我只是以一般的说法,来提供大家了解一下。)集合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再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说明白一点,一千个小世界,累进千倍成为一个中千世界,再由中千累进千倍而成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是经过三次千数的累进而成,因此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只是一个大千世界。每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土,也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

  宇宙间,大千世界有无量无数。我们居住的这个大千世界,总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区域,以竖的来说,是三界导师。(不管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众生都是他教化的对象。)从横的来说,包括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我们所居住的南赡部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释迦牟尼佛以及其他佛教教主所教化的对象,是那么多,所教化的范围,又是这么大。佛陀们的教区,又是如何的广博。过十万亿佛土,就是从我们这个世界,一直向西去,经过十万万万个三千大千世界,才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可见极乐世界是在一个多么不可想象的、遥远的地方。

  有世界,名曰极乐。

  有一个名叫极乐的世界。

  「世界」,「世」,是世代,约时间而言,是竖说,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际。「界」,是界限,约空间而言,属横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的国土。有时间所累积起来的历史,有空间所容纳的山河大地,便成为一个世界。

  「极乐」,梵语是「须麾提」,译为中文是「极乐」。或者译为安乐、安养、清泰,虽然各位法师翻译的名称不一样,但意义却都是差不多的。

  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不管是阿弥陀佛,不管是国中的人民,不管是国土环境,都是非常清净殊胜而且庄严的,永离众苦,人间天上所有的快乐,都比不上它的万分之一,是极安乐的胜境,所以叫做「极乐世界」。

  本来十方的佛土,都具备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都有净秽的分别。唯有极乐世界的四土,都是属于清净的。这完全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信愿和功德所感而成就、独一无二的,所以称为极乐世界。

  这一个极乐世界离我们的世界,有十万亿佛土的遥远。可能有人会认为,极乐世界既然离我们那么遥远,我们想生到那个国土去,岂不是太远了吗?是的,以我们凡夫的肉眼和心境来说,的确是这样的。凡夫的心胸太狭小,以一般肉眼所见的距离,对十万亿佛土,难免不感觉到遥不可及,可是当我们有修持,净业成就时,临终一心不乱,如入禅定,极乐近在咫尺,眼前就是乐邦。所以古德说;「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那里会远呢!我们再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来说,那更谈不到什么远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得到,譬如说:现在我们要到碧瑶去,坐车需要六个小时才能到达,如果意念一想,就不需要那么长久的时间,只要闭目一想,碧瑶的景色、一草一木,仿佛就在眼前。又如我只要提到南海普陀山,相信南海普陀山的景象,立刻就会浮现在曾经去过南海朝山的善友眼前;进一步说,如果到过美国的善友,一想到美国,心中必定会立刻现出美国的形形色色。无论什么地方,一念之间,随时都能到达。这种「唯心净土」的现象,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微的体会。深一层来说,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想到西方,随时就到了,那里会远呢!

  有一些没有善根,毫无信仰的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难免不打个问号,感到好笑。他们认为那是一种神话、一种理想。将这种理想国虚构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有谁见到?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拿不出什么证据来,谁能相信?对,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可是我们举一个例来讲:大家念过历史,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当哥伦布没有发现新大陆之前,谁相信在大西洋的彼岸,还有一个美洲的存在呢?可以说谁也不相信吧!从前,当海陆空的交通尚未发达时,彼此不相往来,有谁相信世界上有五大洲,恐怕也认为是虚构的吧?现在科技进步、交通发达,不但知道有美国、有德国、有法国,还可以坐飞机、乘总统号轮船,到美国、到德国、到法国去,甚至可以环游世界。因此我们千万不能一味固执:「因为看不见,我们就不能相信。」许多科学家、学者,凡事都要有证据,才肯相信。看不见的,就不肯相信。人生在世,没有见过而的确存在的,实在太多了。请问,你们如果没有见过曾祖父、高曾祖父、以及世世代代的祖先,难道就不承认所有的祖先吗?有人说,美国有一个城市叫纽约,那里都是高楼大厦,有一幢一百一十层的摩天大楼,坐电梯一眨眼间就立刻上到顶楼,如果没有亲身经验过,难道就可以以为是神话,就不相信吗?可是到过美国的人,经历了那种境界,就知道的的确确是事实。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说:宇宙间有无量无数的世界,一钵水中有八万四千的微虫。从前科学尚未萌芽的时代,这种惊奇的说法,有几个人相信?也一定会讥为神话,是迷信。可是科学发达以后,天文学家透过望远镜,证明太空中有无量无数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是一个世界。生物学家从显微镜去观察水滴,也肯定了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千千万万的微生物存在。我们以这种新知识,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释迦佛的智慧、眼光,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凡人的眼光太短,智慧有限,那里了解佛陀看到的境界呢!在太空中,整个宇宙间,离我们十万亿佛土这么遥遥的地方,真正是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只是我们的智慧浅薄,不能了解,如果我们成了佛,就一目了然。佛是先知先觉,一定不会错的。

  讲到离我们十万亿佛土,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身为宗教徒,尤其是学佛的人,只有以信心来接受,不可怀疑。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有的,释迦佛是真语者、实语者,绝对不会欺骗咱们。大家只要深具信心,虔诚地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达到一心不乱,有了这份本钱,将来就一定能生到极乐世界去。不过,我们纵然相信有极乐世界,假使没有修持,没有念佛,也无法往生的。正如你相信有一个纽约,也知道有那么一幢摩天大楼,但是没有旅费,也到不了那里。所以学佛修净土的人,必须虔诚地念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毫无疑问的。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西方的极乐世界中,有…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