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席,沒有不死的生命。人生在世,不管如何恩愛,終有分別的一天,沒有誰能例外。學佛的人,在情感方面要努力勉勵自己,對自己所有的眷屬,這一份至情雖然免不了,卻應把一份普通的感情,加以淨化,到了最後的那一天,才不致于太痛苦。
六、怨憎會苦:對冤家仇敵看不慣,視爲眼中釘,最怕相逢,偏偏從早到晚碰在一起。「不是冤家不聚頭」,這是令人最苦惱的事。
七、求不得苦: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到的東西或人,偏偏得不到。所謂「欲壑難填」,真是很難受的。
八、五陰熾盛苦:人身是由色受想行識五陰(蘊),這五種因素集合而形成的。這五陰就像一團火一般地熾然焚燒著,這許許多多的身心煩惱,使得我們苦不堪言。
以上這八種苦,是我們對外在的環境,所遭來的各種痛苦,大致是從身心、社會、自然等各方面所引生出來的。這八苦可說是一切人類共同感受得到的;前面所講的叁苦,是叁界一切衆生所共同感受的。
以上介紹的叁苦和八苦,唯有娑婆衆生才有,生到極樂世界去,任何一樣都不會有。所以說:「無有衆苦。」大家希望脫離這種種苦痛,唯有發願生到極樂世界去,就需要一心誠意地好好念佛。
但受諸樂。
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只有享受種種的快樂。
前面我已經把叁苦和八苦講過了。這是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所逃避不了的種種苦楚;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是不是也有這些痛苦呢?沒有,他們是「無有衆苦,但受諸樂」。大家如果誠心誠意地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將來被接引到西方去,不論是自身所感受到的「正報」,或是外在所受用的「依報」,一切都是殊勝妙樂,沒有絲毫痛苦。所以說:「但受諸樂」。
講到極樂世界的快樂,實在太多了!不是一時可以說得完的。現在歸納爲八種來加以說明:
一、蓮華化生樂:前面講過,娑婆世界的衆生有「生」苦,在母親的胎中,就如同關在牢獄中,小孩子一生下來,就呱呱啼哭。呱呱墮地,象征了人生痛苦的一面;西方極樂世界是「九品蓮花爲父母」,蓮花一開就出世了,沒有胎獄出生的痛苦。
二、相好莊嚴樂:娑婆世界的衆生有「老」苦,年輕力壯時,個個好象生龍活虎,年紀大後,痛苦也跟著來了,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清,腰酸背痛,跑起路來力不從心,跑不動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青春常駐、容光煥發,相貌莊嚴,沒有形態衰老的痛苦。
叁、身心自在樂:人生有傷風感冒形形色色的「病」苦;極樂世界的衆生不管是身體、心理都是非常健康、非常自在的。
四、壽命無量樂:有生必有死,就算是彭祖活到八百歲,終究是逃不了「死」這一關。人在世間,一旦嗚呼哀哉,死亡的這一刻來臨,領受到無常的痛苦,真是令人心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既然是無量壽,自然能永住世間,他的人民,跟他一樣,也得壽命無量樂,不必受到生死無常的痛苦。所以說,大家希望長壽,就要多念阿彌陀佛。
五、海會常聚樂:人生除了生、老、病、死這四種大的痛苦以外,還有跟親愛的人「愛別離苦」,不管是父子母女、夫妻、兄弟姊妹生活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或是叁五好友,常聚在一起,都是最愉快的。一旦要分離,當生離死別的時候,必然心如刀割,痛苦萬分;如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可以獲得海會常聚樂。除了阿彌陀佛以外,還有諸大菩薩、阿羅漢,海會中諸位聖賢等,聚集在一起,共同用功,聽聞佛法,沒有恩愛別離的痛苦,當然是最快樂的。
六、上善俱會樂:剛才講到跟親愛的人分離是痛苦的,相反地,誰也不願與冤家仇敵相處在一起,偏偏是冤家路狹,時常碰面,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這種「怨憎會苦」,讓我們心裏恨得癢癢的,怪難受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大家一團和氣,沒有怨憎會遇的痛苦。
七、所欲隨心樂:人生在世,會有「求不得苦」的經驗。小孩子想要吃糖吃不到,會傷心得痛哭流淚。成年人更是免不了有想要一件東西,要得到一個人而得不到的苦惱;西方極樂世界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求任何東西可以隨心所欲,絕對沒有所求不得的痛苦。
八、身心寂淨樂:娑婆世界有「五陰熾盛苦」,身心受到許多的煩惱、痛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蓮花化生,心理清淨,沒有任何煩惱,是非常殊勝的。
故名極樂。
正如上面所說的,阿彌陀佛的世界是不受衆苦,只有諸樂,所以叫做極樂。
現在我們再以六道(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來作比較:叁惡道,時時刻刻都在受苦,根本連一絲毫的快樂都沒有。人和阿修羅又何嘗不是苦多樂少呢!有人說,佛教總是這樣悲觀消極,你們出家人看破紅塵,出了家過清淡的生活,可能是痛苦的,我們在家人可不同呀!兒孫滿堂,榮華富貴,有堅固的經濟背景,有高等科技的物質享受,真是快樂逍遙,那裏是痛苦呢!可是世間是無常的,富貴如浮雲,而今是榮華富貴,如果不懂得珍惜,不久可能就會一貧如洗,樂極生悲,在快樂的背後,痛苦往往接踵而來。所以說人生實在是苦多樂少。一般人認爲生到天上,就永遠快樂了,其實也不盡然,天上的快樂只是比人間多一點,痛苦少一點而已。諸天雖然說是樂多苦少,但那裏的快樂,並不能保持長久,到了天福享盡,五衰相現的時候,還是會墮落,也會有「壞」苦的。唯有西方極樂世界,是純粹的快樂,沒有一點痛苦,可謂「究竟常樂」,因此,才稱爲「極樂」。
宋朝的遵式法師(別號慈雲忏主),曾經將此土(娑婆)與彼土(極樂),兩個世界修行的難和易加以比較,以十種的苦和樂,互相對照來說明:
一、此土有不常值佛之苦,彼土有華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如今正值末法時代,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當來下生彌勒佛還沒有出世,我們想要生值佛世,親近佛陀是非常困難的。沒有佛陀在世的世間,人生是痛苦的,不知修行,不懂忏悔,不肯念佛、學佛,經常在閻浮世界頭出頭沒,輪回不息沒有了期。就拿大岷區來說吧,共有多少華僑,又有幾個人來聽經,來念佛,來修持佛法呢?所以說生在娑婆世界,見佛、學佛不容易,是痛苦的。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同了,蓮花一開,就可以見到阿彌陀佛,常親近佛陀,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可以依教奉行,那真是最快樂的!
二、此土有不聞說法之苦,彼土有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佛法難聞,親聞高僧大德說法的機會尚且難遇,更何況是親聞佛陀說法,更是難上加難;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切流水、一切鳥類如鹦鹉、舍利等,甚至連樹林等一切自然景物,都在那裏宣說佛法,試想想,在那種到處都可聽聞佛法的環境,是何等地快樂!
叁、此土有惡友牽纏之苦,彼土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個人生存在這世界上,是不能沒有朋友的,若是不慎交上一些不叁不四的酒肉朋友,整天跟他們在一起花天酒地,不務正業,弄得傾家蕩産,名譽掃地,苦不堪言;如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大家都是向善、向上、精進不懈,諸上善人生活在一起,只有共同研究佛法,一起行善,自然是身心愉悅。
四、此土有群魔擾亂之苦,彼土有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招引我們走上不正當途徑的都是魔障。俗語說:「學好叁年,學歹叁日。」行善非一朝一夕的事,娑婆世界中,魔障隨時隨地會來擾亂我們的身心,一不小心,就會被它們所引誘,沈迷在不正當的娛樂中,時刻想念而不能自拔,不肯上進;在西方極樂世界,得到諸佛的保護,念念保持清淨的覺心,遠離一切不正當的嗜好、行爲與娛樂。大家要學好,不希望染上不正當的嗜好,就得趕快求生西方,做個正正當當的佛弟子。
五、此土有輪回不息之苦,彼土有橫截生死永脫輪回之樂:娑婆世界有六道輪回的痛苦。如今我們有幸,生而爲人,如果能夠修持十善,將來會上生天上,若是作惡,將來就會下墮叁惡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六道中輪回不息;如果能往生西方,在那個經中提到「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的佛土,可以遠離惡道,不受輪回了。
六、此土有難免叁途之苦,彼土有惡道永離、名且不聞之樂:人生在世,一不謹慎作惡,難免不墮落到畜生、餓鬼、地獄叁惡道中受罪的危險;假使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連叁惡道的名稱都聽不到了,當然更不可能生到那叁惡道中去了。
七、此土有塵緣障道之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我們生在娑婆世界,爲了生存,免不了被種種外境所牽製,爲了生活需要,會被塵世所束縛。譬如說:如果有時間到佛寺來聽法,對人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好的啓示,可是爲了應酬,爲了生活奔波,抽不出一點時間來,那就是障礙了我們的道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所需隨時湧現,要什麼就有什麼,不需要經營,每個人都能一心一意地學佛、修持,自然是快樂無比。
八、此土有壽命短促之苦,彼土有壽與佛同壽、更無限量之樂:人生無常,生命短促,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個人能活到七老八十歲,已經是長壽了,就算能活到一百歲,也終有離開的一天;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與阿彌陀佛同樣,具足無量、無邊,沒有限量的壽命,自然是非常快樂的。
九、此土有修行退失之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無退轉之樂:娑婆世界的衆生,有時發道心,非常精進,可是一旦逆境現前,受到一點小小的剌激、打擊,稍有不如意的事,就會退失道心;如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經常在定中,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轉),一點退轉的念頭都不會産生,永遠都是向上精進的。
十、此土有佛道難成之苦,彼土有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生在娑婆世界,要學佛,要成佛,真是談何容易,修成佛道,必須經過叁大阿僧祇劫,真是渺渺無期,太遙遠了。有福報可以得人身,有機會聽聞佛法,學佛修道,若不慎墮落惡道中,那將…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