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席,没有不死的生命。人生在世,不管如何恩爱,终有分别的一天,没有谁能例外。学佛的人,在情感方面要努力勉励自己,对自己所有的眷属,这一份至情虽然免不了,却应把一份普通的感情,加以净化,到了最后的那一天,才不致于太痛苦。
六、怨憎会苦:对冤家仇敌看不惯,视为眼中钉,最怕相逢,偏偏从早到晚碰在一起。「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是令人最苦恼的事。
七、求不得苦: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到的东西或人,偏偏得不到。所谓「欲壑难填」,真是很难受的。
八、五阴炽盛苦:人身是由色受想行识五阴(蕴),这五种因素集合而形成的。这五阴就像一团火一般地炽然焚烧着,这许许多多的身心烦恼,使得我们苦不堪言。
以上这八种苦,是我们对外在的环境,所遭来的各种痛苦,大致是从身心、社会、自然等各方面所引生出来的。这八苦可说是一切人类共同感受得到的;前面所讲的三苦,是三界一切众生所共同感受的。
以上介绍的三苦和八苦,唯有娑婆众生才有,生到极乐世界去,任何一样都不会有。所以说:「无有众苦。」大家希望脱离这种种苦痛,唯有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去,就需要一心诚意地好好念佛。
但受诸乐。
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只有享受种种的快乐。
前面我已经把三苦和八苦讲过了。这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所逃避不了的种种苦楚;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不是也有这些痛苦呢?没有,他们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大家如果诚心诚意地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将来被接引到西方去,不论是自身所感受到的「正报」,或是外在所受用的「依报」,一切都是殊胜妙乐,没有丝毫痛苦。所以说:「但受诸乐」。
讲到极乐世界的快乐,实在太多了!不是一时可以说得完的。现在归纳为八种来加以说明:
一、莲华化生乐:前面讲过,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生」苦,在母亲的胎中,就如同关在牢狱中,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呱呱啼哭。呱呱堕地,象征了人生痛苦的一面;西方极乐世界是「九品莲花为父母」,莲花一开就出世了,没有胎狱出生的痛苦。
二、相好庄严乐:娑婆世界的众生有「老」苦,年轻力壮时,个个好象生龙活虎,年纪大后,痛苦也跟着来了,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清,腰酸背痛,跑起路来力不从心,跑不动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青春常驻、容光焕发,相貌庄严,没有形态衰老的痛苦。
三、身心自在乐:人生有伤风感冒形形色色的「病」苦;极乐世界的众生不管是身体、心理都是非常健康、非常自在的。
四、寿命无量乐:有生必有死,就算是彭祖活到八百岁,终究是逃不了「死」这一关。人在世间,一旦呜呼哀哉,死亡的这一刻来临,领受到无常的痛苦,真是令人心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既然是无量寿,自然能永住世间,他的人民,跟他一样,也得寿命无量乐,不必受到生死无常的痛苦。所以说,大家希望长寿,就要多念阿弥陀佛。
五、海会常聚乐:人生除了生、老、病、死这四种大的痛苦以外,还有跟亲爱的人「爱别离苦」,不管是父子母女、夫妻、兄弟姊妹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或是三五好友,常聚在一起,都是最愉快的。一旦要分离,当生离死别的时候,必然心如刀割,痛苦万分;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可以获得海会常聚乐。除了阿弥陀佛以外,还有诸大菩萨、阿罗汉,海会中诸位圣贤等,聚集在一起,共同用功,听闻佛法,没有恩爱别离的痛苦,当然是最快乐的。
六、上善俱会乐:刚才讲到跟亲爱的人分离是痛苦的,相反地,谁也不愿与冤家仇敌相处在一起,偏偏是冤家路狭,时常碰面,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种「怨憎会苦」,让我们心里恨得痒痒的,怪难受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大家一团和气,没有怨憎会遇的痛苦。
七、所欲随心乐:人生在世,会有「求不得苦」的经验。小孩子想要吃糖吃不到,会伤心得痛哭流泪。成年人更是免不了有想要一件东西,要得到一个人而得不到的苦恼;西方极乐世界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求任何东西可以随心所欲,绝对没有所求不得的痛苦。
八、身心寂净乐:娑婆世界有「五阴炽盛苦」,身心受到许多的烦恼、痛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莲花化生,心理清净,没有任何烦恼,是非常殊胜的。
故名极乐。
正如上面所说的,阿弥陀佛的世界是不受众苦,只有诸乐,所以叫做极乐。
现在我们再以六道(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来作比较:三恶道,时时刻刻都在受苦,根本连一丝毫的快乐都没有。人和阿修罗又何尝不是苦多乐少呢!有人说,佛教总是这样悲观消极,你们出家人看破红尘,出了家过清淡的生活,可能是痛苦的,我们在家人可不同呀!儿孙满堂,荣华富贵,有坚固的经济背景,有高等科技的物质享受,真是快乐逍遥,那里是痛苦呢!可是世间是无常的,富贵如浮云,而今是荣华富贵,如果不懂得珍惜,不久可能就会一贫如洗,乐极生悲,在快乐的背后,痛苦往往接踵而来。所以说人生实在是苦多乐少。一般人认为生到天上,就永远快乐了,其实也不尽然,天上的快乐只是比人间多一点,痛苦少一点而已。诸天虽然说是乐多苦少,但那里的快乐,并不能保持长久,到了天福享尽,五衰相现的时候,还是会堕落,也会有「坏」苦的。唯有西方极乐世界,是纯粹的快乐,没有一点痛苦,可谓「究竟常乐」,因此,才称为「极乐」。
宋朝的遵式法师(别号慈云忏主),曾经将此土(娑婆)与彼土(极乐),两个世界修行的难和易加以比较,以十种的苦和乐,互相对照来说明:
一、此土有不常值佛之苦,彼土有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如今正值末法时代,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当来下生弥勒佛还没有出世,我们想要生值佛世,亲近佛陀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佛陀在世的世间,人生是痛苦的,不知修行,不懂忏悔,不肯念佛、学佛,经常在阎浮世界头出头没,轮回不息没有了期。就拿大岷区来说吧,共有多少华侨,又有几个人来听经,来念佛,来修持佛法呢?所以说生在娑婆世界,见佛、学佛不容易,是痛苦的。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同了,莲花一开,就可以见到阿弥陀佛,常亲近佛陀,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可以依教奉行,那真是最快乐的!
二、此土有不闻说法之苦,彼土有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佛法难闻,亲闻高僧大德说法的机会尚且难遇,更何况是亲闻佛陀说法,更是难上加难;可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切流水、一切鸟类如鹦鹉、舍利等,甚至连树林等一切自然景物,都在那里宣说佛法,试想想,在那种到处都可听闻佛法的环境,是何等地快乐!
三、此土有恶友牵缠之苦,彼土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个人生存在这世界上,是不能没有朋友的,若是不慎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酒肉朋友,整天跟他们在一起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弄得倾家荡产,名誉扫地,苦不堪言;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大家都是向善、向上、精进不懈,诸上善人生活在一起,只有共同研究佛法,一起行善,自然是身心愉悦。
四、此土有群魔扰乱之苦,彼土有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招引我们走上不正当途径的都是魔障。俗语说:「学好三年,学歹三日。」行善非一朝一夕的事,娑婆世界中,魔障随时随地会来扰乱我们的身心,一不小心,就会被它们所引诱,沉迷在不正当的娱乐中,时刻想念而不能自拔,不肯上进;在西方极乐世界,得到诸佛的保护,念念保持清净的觉心,远离一切不正当的嗜好、行为与娱乐。大家要学好,不希望染上不正当的嗜好,就得赶快求生西方,做个正正当当的佛弟子。
五、此土有轮回不息之苦,彼土有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娑婆世界有六道轮回的痛苦。如今我们有幸,生而为人,如果能够修持十善,将来会上生天上,若是作恶,将来就会下堕三恶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六道中轮回不息;如果能往生西方,在那个经中提到「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的佛土,可以远离恶道,不受轮回了。
六、此土有难免三途之苦,彼土有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人生在世,一不谨慎作恶,难免不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受罪的危险;假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连三恶道的名称都听不到了,当然更不可能生到那三恶道中去了。
七、此土有尘缘障道之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我们生在娑婆世界,为了生存,免不了被种种外境所牵制,为了生活需要,会被尘世所束缚。譬如说:如果有时间到佛寺来听法,对人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好的启示,可是为了应酬,为了生活奔波,抽不出一点时间来,那就是障碍了我们的道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所需随时涌现,要什么就有什么,不需要经营,每个人都能一心一意地学佛、修持,自然是快乐无比。
八、此土有寿命短促之苦,彼土有寿与佛同寿、更无限量之乐:人生无常,生命短促,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人能活到七老八十岁,已经是长寿了,就算能活到一百岁,也终有离开的一天;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与阿弥陀佛同样,具足无量、无边,没有限量的寿命,自然是非常快乐的。
九、此土有修行退失之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娑婆世界的众生,有时发道心,非常精进,可是一旦逆境现前,受到一点小小的剌激、打击,稍有不如意的事,就会退失道心;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经常在定中,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一点退转的念头都不会产生,永远都是向上精进的。
十、此土有佛道难成之苦,彼土有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生在娑婆世界,要学佛,要成佛,真是谈何容易,修成佛道,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真是渺渺无期,太遥远了。有福报可以得人身,有机会听闻佛法,学佛修道,若不慎堕落恶道中,那将…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