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P26

  ..續本文上一頁無染,沒有妖豔的顔色,只有聖潔的芬芳。

  以上是描繪極樂世界的欄楯、羅網、行樹、樓閣、寶池、德水、蓮華等種種莊嚴幽美的建築和風景,仿佛是一個天然的大公園,實在值得我們向往!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釋迦牟尼佛再呼叫舍利弗,對他說道:「舍利弗,你看吧!極樂世界有如上面所列出的種種莊嚴妙境,你應當知道,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大行、大願,無量功德所莊嚴成就的!」

  這一段,是總結的文字。

  阿彌陀佛在因地爲法藏比丘時,對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願來莊嚴極樂國土,廣度衆生,在他的第叁十二願(國土嚴飾願)中說:「願我作佛時,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

  《無量壽經》也講到:「法藏比丘,世自在王佛所,攝取二百一十億佛剎清淨之行,如彼修持。」因此,阿彌陀佛有這些大願和大行,所以才能成就如此莊嚴的極樂世界。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佛又叫舍利弗,說道:「舍利弗!我再告訴你,那極樂世界,空中時常演奏天然的音樂,地面鋪滿了黃金,晝夜不停地,常從天上落下很芬芳美麗的曼陀羅花來。」

  這一段,是說明往生到西方極樂國的人,眼、耳等六根,常常可以享受到殊勝的五塵供養。

  「常作天樂」:「天樂」,是聲塵,爲耳根所受。天樂可分爲兩種:

  一、天人之樂:叁界諸天,時常獻奏妙樂,供養彌陀教主,以及一切聖衆。《無量壽經》說:「欲色諸天,百千香花音樂,轉相倍勝以供養佛,及諸菩薩等。」《觀無量壽經》也說:「無量諸天,作天伎樂。」

  二、天然之樂:不須天人演奏,空中自然發出感人的微妙音樂。《無量壽經》講到:「亦有自然萬種伎樂,無非法音清暢嘹喨微妙,明雅一切音聲所不能及。」《觀無量壽經》說:「樂器懸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曾無間歇。」杜甫有兩句詩:「此曲祗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正是贊揚天樂的美妙。

  「黃金爲地」:這是爲眼根所對的色塵妙境。《佛說阿彌陀經》說黃金爲地,《無量壽經》說七寶爲地。七寶是以黃金爲首,舉出首要的一種,就含攝了其余的一切。實際上西方的大地,是七寶混合鋪成,有的是七寶,也有的是一寶。《無量壽經》說:「彼彌陀佛剎,有自然七寶,其體性溫柔,相間爲地,或純一寶,光色晃耀,超越十方。」《觀無量壽經》說:「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色間錯界以七寶。」我們看了以上兩種經文的說明,就知道《彌陀經》的內容比較省略。總而言之,不管是省略或是詳細,都可以看出,西方極樂世界的地面,都是以種種寶貝莊嚴而成的。

  

  「晝夜六時」:「晝」,是白天;「夜」,是晚上。「六時」,晝夜各有初、中、後叁時,合起來共有六時。現代通常分爲二十四小時。按照我們中國古老的算法,每天有十二個時辰,配合六時,晝叁時就是:初日分:卯、辰、(六點至九點),中日分:巳、午、(十點至一點),後日分:未、申、(二點至五點)。夜叁時,就是:初夜:酉、戍、(六點至九點),中夜:亥、子、(十點至一點),後夜:醜、寅、(二點至五點)。這是印度對時間的分法。真正說起來,西方極樂國土並沒有白天與夜晚的分別,這只是隨順我們這個世界的說法。有的說:西方是以華開爲晝,華合爲夜,也未嘗不可。

  「雨天曼陀羅華」:「曼陀羅」,天花的名稱。譯爲中文是「適意」。這種天花,顔色和香氣都非常殊勝,最適悅人意,所以才叫做「曼陀羅」。它的顔色潔白無比,有時又譯爲「白花」。《法華經》中說:「天雨四花」。下面的經文有「盛衆妙華」,應該是指曼陀羅花(白花)、摩诃曼陀羅花(大白花)、曼殊沙花(小赤花)、摩诃曼殊沙花(大赤花)等四花比較相符。這些花,在天花中,是最殊勝的。天人常常散花供養諸佛及菩薩等,表示贊歎、供養、恭敬的意思。所以《無量壽經》上也說:「一切諸天皆赉天上百千華香,來供養佛及諸菩薩等衆。」

  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極樂世界,除了阿彌陀佛以外,所有的人民,每天早晨,各人都用自己的衣襟,盛著許多勝妙的天花,去供養各方世界的十萬億諸佛,他們一清早出去,吃早飯的時候,隨即回到本國,大家一起齋食,吃完後,便各自逍遙自在地漫步經行。

  「其土衆生」:就是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衆生。除了阿彌陀佛以外,從菩薩以下,包括了一切的聖衆,都是衆生。

  「常以清旦」:時常在清晨的時候。「旦」,象形字,日在水平上,表示太陽在地平線上,是天剛亮的時光。

  「各以衣祴」:「衣祴」(音革),有兩種解釋:(1)盛華的器具,形狀好象函蓋,下面有一足,可以高舉供養。(2),就是衣服的下襟。《圓中鈔》說:「天花飄落的時候,不必用器具,只要用衣襟去盛就好了。」

  「盛衆妙華」: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用衣襟盛著許多的曼陀羅華(白蓮花),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等種種美妙而高貴的花朵。

  「供養他方」:「供養」有叁種:(1)財供養:以飲食、香花、錢財等物質方面奉敬叁寶。(2)敬供養:以虔敬心,贊歎禮拜叁寶。(3)行供養:又稱爲法供養,以虔誠堅實心,讀誦佛經、依法修持。推而廣之,更有以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供養,或是其他種種分門別類的,非常之多。「他方」,簡別除了極樂世界爲本國以外,其余十方佛土都稱爲他方。

  「十萬億佛」:十、萬、億,是整數,也是大數目,並非僅指十萬億,表示極多的意思。前面曾經講過十萬億佛土,這裏再講十萬億佛,正是前後相應。「佛」,指十萬億佛土中的佛。極樂國中的衆生,爲了廣植福德,以天花先供養阿彌陀佛,而後再供養他方諸佛。由近而遠,次第供養,以至于十萬億佛的諸佛國土,他們的供養心,實在發得太大了。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說明這些聖衆在一頓飯的時間,就往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表明他們的行動是非常迅速。根據玄奘大師的譯本中說:「于一食頃,飛至他方無量世界。」這樣的速度,真是快得不可想象,如果不是神足妙力,根本是不可思議的事!科學家說:太陽光能的速度,是最快的,在一秒鍾能行十八萬六千哩,如果與極樂聖衆盛華去供佛的速度比較,那簡直不及其千萬分之一呢!這樣的神力,不是我們這些凡夫可以想象得到的,固然是極樂聖衆的淨業所感,同時也是彌陀不可思議的願力所成就的!根據《無量壽經》所列四十八願(第九神足通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皆得神足,……乃至六通自在。」可見往生西方的衆生,不只是具有神足通,而且是具足了六神通!

  神足通,是六通之一,也叫如意通,這種神通有叁種妙用:一、能運神力:身體能輕輕的,像鳥兒一樣在空中飛行,速度快得真是自在無礙,一念之間就能到十方世界去。二、轉變神力:大的能變小,小的能變大;一個能變很多,很多能變成一個,真是變化多端。叁、如意神力:不像轉變神力那樣有大小、多少的限度,這種神力,化現無方,沒有固定規則;應變莫測,使人意想不到,不可思議。

  除了神足通以外,還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以及漏盡等五通。順便解釋如下:

  一、天眼通:父母所生的眼睛是肉眼,是物質的。如果修持到家,就可證得天眼通。我們凡夫,只要是隔了一張紙、一道牆,或是黑暗無光,就看不見了。證得天眼通是無處不見的,不論日夜、遠近,都一樣可以看見。不管離開幾萬億裏的地方,幾千萬億以外的世界,或是重重的高山阻隔著,沒有看不到的。

  二、天耳通:無論遠到幾千萬億裏的路程,或是幾萬億遠的世界,或者是最輕微的蚊蟲聲音,乃至內心一動念,也都能聽到。我們凡夫只能聽到近的聲音,和大一點的聲音;如果稍微遠些,或者輕一些的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叁、他心通:無論什麼人,只要一起心動念,只要打任何主意,沒有不知道的。不像我們凡夫,至親如父子、恩愛如夫妻,彼此內心所想的事,如果不說出來,總不會曉得的。

  四、宿命通:宿命是指過去世。不管是自己的,也不管是別人的事情;不管是這一世、也不管是前一世,乃至千萬億世的事情,都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不像我們凡夫,連自己小時候的事,都記不起來。尤其是年紀大,更是健忘,不但昨天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甚至一掉轉頭,眼前的事也忘光了,那裏還曉得前世的事情呢?

  五、神足通:前面已經講過了。

  比較有定功的,比如古時所說的仙人,都可能具備這五通。如果善友們看過香港出版的《內明》雜志,就知道有一位居住加拿大的青年作家──馮馮,他具有天眼通,曾經有人從香港寫信給他,請他看相,他人雖在遙遠的幾萬裏之外,對于居住香港的詢問者的事情,都是了如指掌。還有一些修密宗的,會看到一些凡人所看不到的,這也多多少少具有了神通。

  六、漏盡通:譬喻用破瓶子裝水,水是會漏了。我們凡夫,內心充滿了貪、瞋、癡等種種的煩惱。這些不良的心理,使我們造下種種的惡業,把我們的寶藏弄了一個洞,就像是破了、會漏的瓶子一樣,無量的法財都漏光了,讓我們在生死海中流浪著。假使我們把所有的煩惱都消除,打破了無明,斷除了生死,就是把破爛修補,使骯髒都去除了,得到了清淨。將貪、瞋、癡種種的煩惱完全斷盡了,回複到我們本有的清淨面目,而能獲得種種的神通,那就叫做「漏盡通」。

  佛教流行兩句話,所謂「五通仙人,六通羅漢」。一般修成了仙人,就有五種神通,唯有斷了煩惱,證得羅漢,才具足六種神通。

  證了六種神通以後,各人的神力,因功行深淺不一…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