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P31

  ..續本文上一頁微風,就不會受到這種災難了!

  「出微妙音」:那些七寶而成的樹林和羅網,因爲微風的吹動,而能發出微妙的法音來。那種神妙莫測的樂章,絕對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金(鍾、鈴)、石(懸磬)、絲(琴、瑟)、竹(箫、笛)等八音所能媲美的!

  《無量壽經》上說:「世間帝王之樂,百千萬種,不如忉利天宮一音之美;忉利天宮百千萬種樂,不如夜摩一音之美;乃至他化自在天宮百千萬種樂,不如極樂國中,風吹樹林出妙音聲之美!」由此可見,人間天上所有的音樂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微妙的音樂,這也是阿彌陀佛的威神之力,所變化而成的!我們再進一步研究,那微妙的音聲中,不只是百千種音樂的合奏曲,同時其中也蘊含了無窮的法音,正好象那些化鳥能演說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等一切妙法一樣。《無量壽經》又說:「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或作樂音,或作法音。」輕柔的和風吹動著寶樹,不時發出悅耳的音樂,或是令人醒覺的法音。由此可以證明,西方的梵音妙樂,也負有傳播佛法、真理的神聖任務。

  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聽了這種種美妙的音樂以後,無論什麼人,自然而然的,都會生起虔誠的念佛、念法、念僧,懷念叁寶的恭敬心。

  在《維摩經》上,曾經說到諸佛出世,爲了要廣度衆生,施設種種不同的方便,有以香飯作佛事的,有以音聲作佛事的,……總之,外在的六塵諸法,皆可運用作爲救度衆生的方便。因此,極樂國土借著微風而演奏法音,使得樂邦衆生,聞音而念叁寶,這正是以音聲作佛事來引度我們的。以此推而廣之,禅宗祖師有所謂「大用現前,無不是道」。就像是瞬目揚眉,咳唾言笑,搬材運水,無一不是佛事,人的一舉一動都可以演說佛法。如果以爲拘泥升座說法,才是佛事,那是死板板的,根本不是活潑潑的妙法了!蘇東坡有一首詩中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蘇東坡所聽到的流水聲,就像是說法的廣長舌,外境所看到美妙的山色,都是清淨的法身。以他的這兩句詩來看,佛法與人間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這才是善解佛法後,而達到的悟境!

  或者有人會懷疑:「極樂世界的水鳥風樹等聲音,是晝夜不停,這樣喧囂的環境,對一位個性喜歡寂靜的修行人,怎麼受得了?」你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極樂聖境清淨,不同我們娑婆濁世,一切妙境,都是彌陀教主的願力所成,一切都隨衆生的心願而變現。你如果愛聽佛法,就可以聽法;如果愛寂靜,那外境也就自然寂靜無聲了。一切唯心造,唯識所變,就是這個道理。《無量壽經》說:「其欲聞者,辄獨聞之;其不欲聞者,辄獨不聞。」你想要聽佛法,阿彌陀佛,甚至鳥兒、寶樹、羅網,都會爲你說法;你如果程度高,像研究生一般,自己研究就夠了,不必聽別人的講解,自然不會聽到佛及其他講經的聲音,西方就有如此殊勝的地方。從這點我們可以明白,對西方時刻不斷的各種聲音,我們是不必顧慮的!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佛又呼舍利弗道:「舍利弗!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國土,有情的鳥兒,和無情的風樹羅網,共同宣說妙法的種種莊嚴,都是阿彌陀佛因地修菩薩道,無量功德願行所成就的。」

  這一段是總結前面「依報」所生莊嚴的境界。

  前面所講西方樂國殊勝莊嚴的「依報」,到這裏已告一段落。接下去,釋尊就要介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以及他那世界裏的衆生,所受的「正報」,是如何的殊勝高妙了。依,依靠,依這個世間而生活。正報,色身,真正的受身。娑婆世界是我們的「依報」,一切人類及動物是「正報」;極樂世界是「依報」,阿彌陀佛及其人民是「正報」。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世尊再問舍利弗道:「舍利弗!以你的看法,西方世界的那尊佛,爲什麼叫做阿彌陀佛呢?」

  我們應該記得,在前面的別序文中,佛曾經告訴過舍利弗:「其土有佛,號阿彌陀。」爲什麼現在又特別問起阿彌陀的意義?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弟子,這些問題是懂得的,可是他不開腔,主要是想讓釋迦牟尼佛來宣揚《彌陀經》,由佛陀「無問自說」,由佛陀親自來解釋這些問題,令後世的佛弟子更有信心。《佛說阿彌陀經》的宗旨,特別重在「持名」,持名念佛,修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是一種妙門,所以這裏又特別征問佛名,並且加以解釋。

  爲什麼持名念佛,稱爲「妙行」?所謂「妙行」,是一種微妙的行門。可以分爲叁種妙:

  一、簡捷妙:只持一句佛號,就可以橫超叁界,直接了當,不像其他的法門,要經過叁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夠成功,所以是最簡單快捷的法門。

  二、殊特妙:只要十念功成,也可以帶業往生,所以是最殊勝特別的法門。

  叁、圓頓妙:只要往生淨土,就可以證「叁不退轉」,所以是最圓滿頓超的法門。

  一句彌陀,是萬德洪名,具備了這叁種妙,所以稱爲「妙行」。佛陀一再提醒阿彌陀佛的聖號,應該時時記著,深信受持。學佛的人要多多念佛,達到一心不亂,將來就一定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

  佛又叫舍利弗道:「舍利弗!因爲那尊佛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燦爛金光,能夠照耀整個宇宙的十方國土,沒有一點點的障礙,所以他的名字叫阿彌陀佛。」

  「阿彌陀」:是印度話,譯爲中文是「無量光」,也有譯爲「無邊光」、「無礙光」、「超日月光」的。不管譯成什麼,都表示這尊佛的光明,是無量無邊的。《無量壽經》講得非常詳細、非常清楚:「彼佛光明,明麗快甚,絕殊無極。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而爲諸佛光明之王,故號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的光明,非常殊勝、沒有限量,勝過日月的光明千萬億倍,而且是所有佛的光明中,最光明的,所以叫做「無量光佛」。

  爲什麼阿彌陀佛,會有這樣的無量光明呢?因爲阿彌陀佛在因地做菩薩,出家爲法藏比丘修行時,曾對世自在王佛,發過「光明無量願」。那是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二願,願文是:「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將來我成佛時,光明一定是無邊的,可以照耀到十方的國土,如果不能照到所有百千億的地方,我就不成正覺。《無量壽經》又講:「彼佛光明,最爲遠著,諸佛光明,所不能及。」阿彌陀佛的光明可以照到最遠的地方,是其他所有的佛,所趕不上的。從這幾句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阿彌陀佛的光明,超過十方叁世一切諸佛。

  十方諸佛,都具有叁種光明:1、本光:佛的法身本具的光明,這種真如之光,是圓融無礙的。2、智光:佛的報身所感的光明,是智慧之光,普照法界。3、身光:佛的應身光明,隨機應現。應身的光明,又分爲「常光」和「放光」兩種:(1)常光:佛身有圓光一尋(八尺),是佛弟子日常所見的。(2)放光:遇到特別的因緣,佛就會放出一種特殊的光明。例如:世尊在說《法華經》之前,先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億佛土。佛說《楞嚴經》時,從胸部卍字,湧出寶光,其光閃耀,如百千日,普照十方微塵世界。佛說《華嚴經》,也從兩眉、頭頂、口牙、肚臍、腳指等處,放出光明。這是因爲說法時的需要,臨時特別大放光明,所以叫做「放光」。

  或者有人會問:既然阿彌陀佛的光明能遍照十方,爲什麼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衆生的煩惱、業障太重,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照不到我們!這就像日光雖然是大公無私,普照大地,卻照不到「覆盆」啊!諸位,要不要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呢?當然是希望見到的。有沒有辦法可以讓我們見到呢?就要看我們念佛的功夫了!每天都要撥出一些時間,靜下來很虔誠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能達到一心不亂,不但可以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還會親自手執金臺來迎接我們呢!所以奉勸各位,打起精神來,忙裏偷閑,多多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蓮花化生,一定能如願的。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釋迦牟尼佛在前面告訴舍利弗,阿彌陀佛爲什麼叫無量光以後,接著又叫舍利弗:「舍利弗啊!阿彌陀佛,還有已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人民的壽命,都是很長很長的,無量無邊,不可算阿僧祇劫數目的壽命,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叫阿彌陀。」

  「阿彌陀佛」是印度話,譯成中文,有兩個意思,除了從空間講是「無量光」以外,從時間講是「無量壽」。前一段解釋「無量光」名稱的由來,這一段再說明稱爲「無量壽」的原因。爲什麼叫做「無量壽」?西方極樂世界,除了阿彌陀佛教主而外,他所教化的人民,他們的壽命也是無量無邊的,所以叫「阿彌陀佛」,又稱爲「無量壽佛」。現在引用一段經文來證明他的意義。《無量壽經》說:「彼佛壽命不可稱計,假使十方世界衆生,皆成聲聞、緣覺,竭其智力于百千劫中,悉共推算,不得窮盡。」這幾句話,是說阿彌陀佛的壽命,一般人是算不清楚的。假使集合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都是證得了聲聞、緣覺的聖果,竭盡他們的智慧,經過百千劫的時間,也算不清楚阿彌陀佛的壽命有多長。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曾經發過四十八大願,在第十叁個大願「壽命無量願」中,明顯地寫道:「設我得佛時,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者,不取正覺。」假使我將來成了佛以後,那個佛土中,所有人民的壽命,假使不是跟我一樣無量無邊的,我就誓不成正覺。從以上《無量壽經》的經文,及阿彌陀佛所發的第十叁大願,可以證明阿彌陀佛的壽命是無量。他所教化的人民,西方極樂世界的聖衆,壽命也是無量的。

  「壽命」:「壽」,是壽數。「命」,是生命。人一生活了多少年,就是人的壽命。譬如說,我們的生命…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