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P30

  ..续本文上一页,众中尊。僧是清净的修行人,能为人师表,作为众生的模范,是人群中最值得尊敬的。

  世间的金银财宝、钻石美钞,能解救世人贫穷饥饿之苦,让我们得到生活上物质的满足,暂时获得富饶饱暖之乐,所以一般人视这些为宝;佛、法、僧、三宝,却是精神方面的无价之宝。信仰三宝,依法奉行,能度脱我们出离生死之苦,让我们离苦得乐,获得涅槃寂静的无为境界。世间的金银财宝,只能解救我们色身之苦,而佛、法、僧,三宝,能使我们获得法身的永久之乐,当然是无法相比了。《瑜伽焰口施食要集》中赞叹三宝的功德:「夫三宝者,千生罕遇,万劫难逢。归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以蠲除。若以恳切至诚心,故无求而不应。所谓道: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说明长夜中的一盏灯光,这是三宝给予我们的光明;在茫茫无边的苦海中,三宝就是来救度的大船;当房子失火了,空中降下了甘露来扑灭,这是三宝对我们的恩泽,所以我们要皈依三宝。

  讲到三宝,有好多种分类,为了方便一般初学佛的善友,现在只举出「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两种比较容易了解的来说明:

  一、住持三宝:「住」、是住世;「持」、是维持,也就是「世间三宝」,代表了整个佛教。如果没有世间三宝的存在,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佛教。佛教的慧命,完全是靠这三宝来维持,才能够永远久住世间。什么叫做「住持三宝」呢?眼前我们所看到的佛寺,所供奉的许许多多佛像、菩萨像,不管是泥塑的,铜铸的、木雕的、石刻的、以及彩色笔画等一切的形象,都是「住持佛宝」。现前所流通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圣典,不管是梵文、巴利文、中文、日文、藏文、英文,都总称为「住持法宝」。剃发染衣、严格遵守佛教戒律的,不管是南传(小乘佛教)的,或是北传(大乘佛教)的,凡是现出家相的僧尼,能够共同修持,实行「六和敬」,和合无诤,对外宏传圣教的,都是「住持僧宝」。

  当此末法时代,「住持三宝」中,僧宝更显得特别重要。戒律中讲到:「僧在即佛在」,「僧在即法在」。有出家僧众的供奉佛菩萨圣像,才有信众的礼敬;弘法利生的神圣任务,也唯有僧宝才能担当!总而言之,世间任何地方有了出家人,就得有供给出家僧众居住的寺庙,道场中总会供奉佛、菩萨以及罗汉的圣像;僧众们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换句话说:没有了僧宝,就无所谓佛,也无所谓法了。中国历史上为了破坏佛教,曾经有「三武一宗」灭佛的事实:当时的皇帝,为了仇视佛教,下令把出家人赶出佛寺,要他们还俗,或是把他们杀掉;共产党文革时代,也反对佛教,强迫出家人还俗。在那种情况下,不仅是没有了僧团,整个佛教都几乎被消灭了。

  二、「化相三宝」:「化」、是教化;「相」、是相状。我们应该知道:住持三宝,是由化相三宝而来的。什么叫做「化相三宝」呢?化相三宝,就是佛住世时的三宝。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佛陀对众生所开示的一切教法,是法宝。随佛出家的,不管是凡众或圣众,都是僧宝。当时,佛出现人间,教化一切众生时,是依这三相为三宝。因此,推本穷源,住持三宝,是由化相三宝而来的。做一个正信的三宝弟子,对这两种三宝,都应该同样地敬重、赞叹、礼拜、供养,并时时忆念三宝的殊胜功德!

  「皈依」三宝,是每一个正信而标准的佛教徒,所应该遵守的第一课题。对皈(归)依的意义,也需要有正确的了解。「皈」、是反黑为白,把过去黑暗舍弃,趋向光明的正途。把染垢的转成清净的,在没有皈依前所作所为,跟皈依后完全不一样,由黑暗中走向光明的大道。「依」,是依靠的意义。像小孩子依赖父母一般。众生们没有皈依前是仿徨无依,皈依以后,就有了依靠。众生像是流浪在生死苦海的游子,认识佛法僧三宝后,皈依三宝,投回佛陀的怀抱。将整个身心,归托、依靠三宝。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宿;我们的心灵,也就有依怙,再渐次修习佛法,老实念佛,在人生中才能走上光明的大道,将来也一定可以离苦得乐,往生莲邦。

  这一段,本来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因为听了鸟儿的法音,而引发了称念佛法僧三宝的清净心;我藉这个机会解释一下,让大家了解皈依的意思,更奉劝诸位,大家都应该皈依三宝!过去印度有一位阿底峡大师,从印度到西藏弘法,几十年中,只讲「皈依」这个名称。经常亲近他的弟子感到非常奇怪,向他请问,为什么不换个题目?大师回答说:「身为三宝弟子,对三宝的功德、意义,真是一生都讲不完。假若每一个众生,对三宝能深切了解,进一步皈依三宝,世间一定和平幸福!」

  曾经有善友问过我,皈依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有什么需要遵守的?是不是很严格?是不是皈依后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我的答复是:皈依是向三宝宣誓,成为正式的佛教徒,就像是小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到学校报名注册,正式成为某一间学校的学生一样。皈依不像受戒,譬如说受五戒,就必须严格遵守不杀、不盗、不妄语等一些不能做的事情。菲律滨的华人有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多拜几种神,就会多保佑,虽然是佛教徒,星期天也到天主教教堂做弥撒、到基督教教会参加主日学、或是其他神道的地方去拜拜。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身为正信的佛教徒,应该以三宝为皈依的对象,不要再神佛不分地去拜其他的外道了!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佛陀恐怕舍利弗及其他弟子会怀疑: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没有痛苦,为什么还会有这些畜生道的鸟类呢?所以佛不得不赶快向大家说明:「舍利弗!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鸟儿,是由于前世作恶造罪,才来受报而投生的。为什么不是呢?因为极乐世界是清净的佛国,当然没有畜生、饿鬼、地狱这三种恶道。舍利弗!那里连恶道的名称尚且没有,哪里还有实在的恶道存在呢?」

  这一段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许多的鸟儿都不是实在的,而是变化而成的。当阿弥陀佛在因地中,作法藏比丘时,所发四十八大愿,第一大愿就是「国无恶道」。《无量寿经》说:「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如果真有三恶道的话,那岂不是违背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吗?

  现在来将三恶道解释一下:「三恶道」,又叫「三途」,有时也称为「三恶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是造恶所必然趣向的一条道路,所以叫「三恶道」。众生因为悭贪太重而造业,就会堕落饿鬼道;瞋恨心太重而造业,就会堕落地狱道;愚痴太重,将来难免堕落畜生道。以人类的立场来说:如果造下了下、中、上的三品十恶(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三:贪、瞋、痴),就会分别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有如是因,必感如是果,因果是丝毫不爽的。

  畜生道,包括了空中的一切飞禽,陆地的一切走兽,水里的一切水族,千品万类,名目繁多,实在是无法统计。它们的特性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互相残杀,互相吞食,实在是太愚痴了!

  饿鬼道,佛教所谓的六道之一,是生命的另一种状态,虽然一般的肉眼看不见,但是他的确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佛经中讲到饿鬼,形容为腹如沧海,喉似针缝,虽然碰到饮食,可是业报太重,食物到口边,也会化成猛火,所以千年万载,常在饥饿中受苦!大家读过佛经,知道目连尊者的母亲,在生时做了许多坏事,死后堕落饿鬼道受苦,目连尊者孝心重,不忍母亲受苦,向佛陀请示救度母亲的方法,佛陀指示他在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供养贤圣僧,依靠他们的力量,救度母亲脱离饿鬼道的苦难,这也是「盂兰盆会」的由来。

  至于地狱里的众生,那更是苦不堪言了!八寒、八热、万死万生,刀山、剑树、镬汤、炉炭,……地狱之苦,绝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的!我们读过《地藏经》的地狱名号品,那许多以铜、铁、石、火四物所造成的刑具,真是令人惊心动魄,不寒而栗!

  俗语说:「苦莫苦于三恶道。」娑婆世界为什么叫做娑婆?正因为有三恶道的存在;极乐又为什么叫做极乐?也因为没有三恶道的存在!我们身为佛弟子,必须一心念佛,以求出离娑婆,而往生极乐,才不会有堕落三恶道的危险!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许多的鸟儿,都是阿弥陀佛,为了让这个世界的众生,能够随时随地听到佛法的真理,所以特别运用不可思议的愿力,变化出来的。

  这一段是说明这些鸟类,是由佛力变化而成,以释众人的疑问。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释迦牟尼佛又叫舍利弗,对他说道:「舍利弗啊!在阿弥陀佛发愿修成的极乐世界中,经常有细微的轻风吹动着,那许多宝贝所结成的树林和罗网,也都发出微妙的声音,像是有几百、几千种的音乐,同时和谐地交响演奏起来,真是太好听、太动人了!」

  前一段文,已经说明阿弥陀佛变化而成的,有情的鸟类,能演扬妙法。这里再介绍,无情的风、树、罗网,也能随风自然演奏微妙的音乐。不管是有情或是无情,所发出的音声,都能够使听闻的圣众,发起称念三宝的道心。

  「微风」:表明是一种轻爽柔和之风,那是不寒不热,似有似无的清凉气流。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文人笔下常描写和煦的春风,所以春天是最好的,夏天虽然热一点,一阵阵凉风吹来,倒是满爽快的,可是到了秋冬两季,寒冷的北风,吹得脸上、手上的皮都会裂开。有时更免不了有那季节性的台风,它一光临,势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毁屋拔树,人畜遭殃。居住在菲律滨的岛国,每年都会遭受到数次台风水灾的威胁,假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只有清凉爽快的…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