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学佛的人,不管是大乘或小乘,都应该精进地去修持这三十七道品。
现在、我再将「如是等法」还没有标明出来的三科,简略地解释一下:
一、四念处:是四种我们所应该观想的境界。今依次说明如下:
1、观身不净:我们这个身体,应该从对自己以及对他人两方面来观照,仔细省察是不是干净。一个修行佛法的人,了解自己的血肉之躯是非常丑陋,从头到脚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按照佛经的指示,自己当成死了以后来观察。大家一定要问:为什么要这样跟自己过不去,明明活着,却要把自己当成死了呢?苏州灵岩山寺,印光大师的关房中,挂了一幅「死」的警语,下面注明:「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易成。」就是说明修学佛法的人,如果经常把死挂在心头,则修道一定会成功。进一步地,如果能时时刻刻修持「不净观」,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千方百计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很标致,更可以因此对治贪欲,开发无上的智慧。
「不净观」是用死尸的不净相来观照的一种修习法门。一共有九个阶段:(1)胀想:人死后,如果不打防腐剂,不放在冰库里,受不了热气,只要一、两天,整个身体都会像皮囊吹气那样地膨胀起来,试想想,好不好看?干不干净呢?可是每个人,不管生前是怎样的美女帅男,最后还是会走上这条路的!(2)青瘀想:膨胀后的死尸,经过风吹日晒,皮肉都会变成青黑色的。(3)变坏想:斑斑点点充满青瘀的死尸,皮肉裂坏,身体五脏等都腐败,不再完整了,更发出一阵一阵的臭气,使人不忍卒看。(4)血涂想:腐败后的尸体,皮肤裂痕,不停地流出血水,满地都是,污秽骯脏极了。(5)脓烂想:脓血从九孔流出的死尸,皮肤骨肉开始烂坏,臭气冲天,真是令人受不了。(6)虫啖想:印度的风俗,人死了以后,要拖到海边去,脓烂以后的死尸,地上的虫,天上的鸟雀都会来啖食,使得尸首更是残缺不全。(7)分散想:死尸因为被鸟兽的啄食,筋骨断裂,骨头分裂破散,再也不是完整的尸体了。(8)白骨想:分裂破散的尸体,皮肉已尽,形骸暴露只剩下一堆白骨。(9)烧灰想:一堆一堆的白骨,经过火化的习俗,在烈火燃烧之下,必然薪尽火灭,变成一堆灰。灰归于土,最后是什么都没有了。
修持不净观,非但不是消极的,而且是积极的,是学道的助缘。怎么样说呢?佛教徒如果一直把自己想象得多漂亮、多迷人,整天自我陶醉,道心就发不起来,生生世世在苦海中轮回流转。如果能不停地想这死后不净的九阶段,就会感到恐怖,体悟人生,激励自己,发出勇猛精进的道心。
对自己要具备「九不净观」,对别人应该具足「五不净观」:(1)种子不净:人生在世,是怎样投胎的呢?那是阿赖耶第八识(业力)借父精母血来投胎的,所以说,出生世间的种子,本来就是不干净的。(2)住处不净:胎儿十月在母胎中,与五脏六腑同住在一起,不但臭秽万分,更是痛苦极了。母身吃进燥热食物时,感受好象在镬汤地狱中,吃进冰冷食物时,又仿佛在寒冰地狱中,真是苦不堪言。(3)自相不净:佛经中有所谓「九孔常流不凈」,从人体的外表相貌来说,两眼、两耳、两鼻、一张口等九孔,经常流汗、流泪、鼻涕、耳屎、痰液、大小便等都是腐臭难闻,没有一样是清香、干净的。(4)自体不净:人体是由皮肉包一具骨胳,由地水火风四大而成,详细分析有三十六种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本身都是污浊不净,骯脏不堪的。(5)终竟不净:前面所讲,人死后,身体肿烂,虫啖成骨,火化成灰,最后终归成为土,本来就是不干净的。
老子说:「吾有大患,为我有身。」(我有这个身体,才令我感受到这么大的灾患。)佛经上说身体是一副臭皮囊,不管用什么香水、花露水,都没有办法把骯脏、臭气除掉,有什么值得留恋呢?我们要学佛、要上进,就应该从自身观察起,再扩展到他人身上。譬如说喜欢一个人而得不到时,能试着想他种种不净的现象,烦恼就会去除,自然放下妄想,而不再留恋不舍。我们一心念佛,将来往生西方,莲花化身,就可以获得究竟的清净。
2、观受是苦:受、是领纳的意思。依照唯识学上的说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缘的境界,所领受到的感受,顺意的就快乐、欢喜,违背心意的就痛苦,更有一种不苦不乐、中庸的境界。以现实来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一般都是苦多乐少,就算是短暂的快乐,背后也隐藏着无限的痛苦,所谓乐极生悲。我们研究佛法,依照四念处的指示,要「观受是苦」,千万不要愚痴地,以苦为乐弄得整天想入非非,寻找刺激,迷恋颠倒而自寻烦恼。为何要把人生看成是痛苦的呢?如果把人生看是快乐的,就会整天找剌激,颠倒梦想,自寻麻烦。「观受是苦」,才会用功修道,回头是岸,一心念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才是真正的殊胜妙乐。
3、观心无常:所谓心,就是第六识的「妄」心,也是一般所说的「心猿意马」,如猴子般千变万化的心。金刚经中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在那里?是不是常住?不是的,是剎那剎那不停地变动。如果说现在这个心在这里听讲,可是现在已成过去了,没有一刻是常住的,永远像波浪一般,一层一层地前浪推后浪。念佛往生,是无生无灭,超越世间无常的境界。
4、观法无我:法,指宇宙间的一切。大至山河大地,小至微尘,个人的自体,甚至一根汗毛,都包括在内。佛经上说:「四大本空,五阴无我」。过去我们研究过《八大人觉经》,就曾经讲过这些道理。平常我们常讲「我」,到底什么是我们自己呢?实际上是所指的「我」,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织而成的,临时的「假我」,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我」。「真我」的定义必须具有「主宰性」。平常,大家对自己都蛮有把握的,可是真正问题到来,尤其是生死大事,什么时候死,死后到什么地方去,都不是自己可以主宰得了的。俗语说:「阎王要你四更死,怎样都无法留到五更天」。过去有一个君王,想利用整个江山来换一分钟的命都不可能。可见人是没有主宰性,根本不可以称呼为「我」。「观法无我」,就是要我们了解,娑婆世界都是暂时性,没有一个实在的个体,又那里去找一个有主宰的我呢!念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证到本有的自性,才可以说是有一个真正的我。
二、四正勤:四种合乎正理,合乎正当的道路。一切让我们勇猛精进向前修持的,叫做「四正勤」。包括:
1、已生恶令断:人的心念,时时刻刻不断地转动着,有时会有善的念头,有时会打坏主意。如果随时能静下来,仔细观察起伏不停的念头,每当警觉到有不正当的念头生出来时,就赶快运用慈悲心,果断地把它断除,别让它自由发展而付之行动,最后弄得不可收拾,正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2、未生恶令不生:如果没有生起恶念,仍然应该时时谨慎提防,使恶念无法生起来。我们时刻专心念佛,杂念不生,恶念当然也就不会生起来了。
3、未生善令生:当善心还没有生起来的时候,应当时时发慈悲心,让善心培养起来。修净土的人,念佛的当儿,恶念不容易产生,就能够生起一切的善法。
4、已生善令增长:善心既然生起来了,就应当好好培养,让它逐渐扩大,增长起来。修净土的人,心心念念都是佛、法、僧三宝,自然能够生长一切的善法。将来必然能够往生西方。
三、四如意足:只要时时用功修持这一法门,就能够启发神通。我们所希望求得到的,都能够满足我们的愿望,使我们凡事都能称心如意,所以叫做「如意足。」分为:
1、欲如意足:欲、是内心中一种仰慕追求的心理。有了这种冲劲,不管是世间的事业,或是出世间成佛的大事,一定都能成就的。我们念佛,如果具有了这种锐利的冲劲,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2、念如意足:念,念头,纯正的念头。一个人假使能保持纯洁的观念,一心专注,念念不忘所修持的善法,就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成就。世间的事业,固然需要专注、专心,念佛的心念,更需要持之有恒,也必然能够如愿往生。
3、进如意足:进,精进、勇往直前,所愿必成!一句弥陀,精进不息,将来也当然往生有份。
4、思如意足:思,是筹量审度的意思,也是定的功夫。修习一切佛法,能够深入思考省察,才能有所成就。念佛时,能细心审察,明了念佛是第一妙法,必定成功!
《智度论》说:「三十七道品,无所不摄也。」一般都认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修持的工夫,实际它是无所不摄的,可算是三乘共通的修行法门。《毗婆沙论》有个和《大智度论》相同的巧妙譬喻:四念处如种子,四正勤如栽植,四如意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七觉支如开花,八圣道如结果。所以修学佛法,这七科三十七道品的项目,实在是包括了一切修学佛法,最根本用功的法门。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国土的众生,听了阿弥陀佛变化的鸟儿,所演说的法音以后,大家都法喜充满,生起了念佛、念法、念僧的念头,时时刻刻称扬赞叹三宝的功德。
这一段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鸟儿,跟我们娑婆世界的鸟儿,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的鸟儿,只是歌喉圆润,唱起歌来婉转悦耳,并没有什么含意。西方极乐世界的鸟儿,不只歌喉好,最重要的是,唱出来的歌声,完全是在宣讲佛法,的确是不同凡响,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闻了法音,自然启发道心,生出了对佛、法、僧三宝的敬仰。
为什么称佛、法、僧为「宝」呢?宝,具有最尊贵、殊胜的意义。佛,两足尊。佛具足了「福德」与「智慧」这两种德性。法,离欲尊。佛法是修行的轨则,任何众生听闻佛法以后,能远离世间一切物欲、一切烦恼。僧…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