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每天就是要運動,不管是打太極拳也好,打少林拳也好,甚至學外丹功也好,學會一套運動的功夫,有恒地練下去,身體就會健康。
「七叟摩巨鼻,空氣通窗牖。」第六位老頭子摸摸自己的鼻子,這是什麼意思呢?不管客廳或房間,都要把窗戶打開,讓空氣流通,常常到外面去透透新鮮空氣,多做一點深呼吸,對我們身體健康是有益的。有些人犯了都市病,從早到晚,從晚到天亮,冷氣都一直開著,搞得一身的風濕,對我們的健康是有損的。
「八叟撫赤頰,沐日令顔黝。」第八位老翁摸摸自己生得健康、赤紅的嘴巴,身體會那樣健康,是因爲每天曬太陽。現在很多外國人在海灘上作日光浴,照射紫外線,對身體是有幫助的。
「九叟撫短鬓,早起亦早休。」第九位老翁撫摸耳邊的短發說:你問我,怎能活到一百多歲嗎?我沒有其他的辦法,每天晚上睡得早,早上起得早。在座的善友們,你們是不是每天早睡早起呢?恐怕不容易吧!有的晚上要看電視,尤其是連續劇,一集接一集,搞到大半夜,恨不得一口氣把全劇看完,弄得早上爬不起來。所以把晝作夜,晨昏顛倒。這種不正常的生活,對我們身體很不好。我們每天有規律,晚上早一點睡,早上早一點起來,身體自然健康,壽命就會長。睡懶覺對身體健康是沒有益處的。
「十叟軒雙眉,坦坦無憂愁。」第十位老翁揚揚眉毛,把眉毛動一動地說:你問我,怎能活到這樣一把年紀呢?我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是心地坦蕩蕩的,一點憂愁、一點煩惱都沒有。平常,人總是放不下,常常愁眉苦臉的,兩個眉頭绉著,一肚子的心事,一天到晚煩惱重重的,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著,就會弄壞身體的。假使能把眉頭軒開,看到一切人,能大肚包容,都是歡歡喜喜的,不要生氣,和顔悅色,心裏坦蕩蕩的,這樣就會吃得飽,睡得好,身體就健康了。
今天因爲講到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剛好又是本寺大護法劉甘居士的壽辰,所以,從《彌陀經》講到〈十翁長壽詩〉,奉贈在座各位,作爲身體健康的一種參考。這是現實世間十種讓身體健康的辦法。諸位,想要永遠無量壽,每天多多念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那才是真正的無量壽。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釋迦牟尼佛再一次地稱呼舍利弗,對他說道:「舍利弗呀!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自從成佛到現在,一劫一劫的算起來,已經有了十個大劫的時間。」
前面已經把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聖號解釋過了,現在再來研究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共有多少年代。「劫」,是印度話,全名是「劫波」,譯成中國話是「時分」,也就是「時間」。有小劫、中劫、大劫的分別。人壽最短是十歲,每過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每過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共計經曆了一千六百八十萬年,才是一個小劫的年代。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所以說,一個大劫有八十個小劫;十個大劫,不是有八百個小劫嗎?阿彌陀佛成佛已經有八百個小劫,以我們平常的數學基礎看來,對這十大劫的時間,實在是太長太久了!真是個數不清的天文數字。但是,以西方極樂世界來說,是很短很短,沒多長的時間!《無量壽經》上說:西方極樂世界,充滿光明,無所謂日月星辰,也超越時間觀念,也無所謂小劫中劫大劫。真正說起來,十個大劫,在西方極樂世界,才剛剛開始呢!以娑婆世界來說,阿彌陀佛成佛已經有十個大劫了,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才剛剛開始在說法。怎麼知道剛剛才起頭呢?《華嚴經》及《萬佛名經》都這樣講:「娑婆世界一劫,在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晝夜。」所以八百個小劫,在西方極樂世界才只有八百天,以每年叁百六十五天來計算,豈不是還不到叁年,不是才剛開始嗎?這裏講阿彌陀佛「成佛十劫」,與前面序分的「今現在說法」,是前後互相呼應的。
講到阿彌陀佛的成佛,是從「應化身」來講的。就好象釋迦世尊成佛,也是「應化身」。我們讀佛傳,知道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有所謂的(1)降兜率,(2)托胎,(3)出生,(4)出家,(5)降魔,(6)成道,(7)轉*輪,(8)入涅槃等「八相成道」。阿彌陀佛也是經過了這個過程才成佛的。根據《無量壽經》上說:很久以前,有尊古佛名定光佛,從定光佛向前推算,數到第五十叁尊佛──世自在王佛成佛時。阿彌陀佛正是當時的國王。這位國王信仰佛教,非常虔誠,聽到世自在王佛說法,頓覺人生無常,了解一切榮華富貴,都將是轉眼成空,便毅然發心拋棄王位,出家修行。出家後法號法藏比丘。並在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種大願,要建設極樂世界,要廣度衆生。有願必成,結果真的成佛了,號爲阿彌陀佛,所建立的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完全是他的願力所完成的。
「于今十劫」:是說明阿彌陀佛發願,成佛以來,已經有十大劫這麼長久的時間。這是對娑婆世界的「賢劫」講的;如果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日月星辰的現象,連劫數的名稱也沒有。所謂「賢劫」,這是現在住劫的名稱。過去的住劫,名叫「莊嚴劫」;未來的住劫名叫「星宿劫」。爲什麼現在的住劫,稱爲賢劫呢?因爲在二十個增減劫當中,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稱爲「賢」,也稱爲「善」。本寺每年循例「拜千佛」,拜的就是現在賢劫千佛。
談到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以前,在因地中修行的史迹因緣,除了剛才所介紹的法藏比丘外,《法華經‧化城喻品》中,也講到阿彌陀佛過去生,修行成佛的經過,這裏順便介紹,讓大家了解一下。無量劫前,有一位大通智勝如來。他還沒有出家之前,是一位很賢明的國王,生了十六位王子,個個都是文武雙全,國王認爲後繼有人,決定退位,自己發心出家修行,結果成佛。本來他認爲任何一位王子繼位,都非常理想,誰知道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十六位王子,誰也不肯繼承王位,都拋棄榮華富貴,追隨大通智勝如來出家,最後他們也各自成了佛。其中第九位王子,在西方成佛的,就是阿彌陀佛。更不可思議的是,第十六位王子,在東北方成佛,名爲釋迦牟尼佛。按照《法華經‧化城喻品》中的說法,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在過去生中,曾經做過嫡親同胞兄弟呢!你們想想,豈不是非常的不可思議嗎!所以我們講《佛說阿彌陀經》,要了解阿彌陀佛的曆史,不只是淨土叁經:《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中有講到他的史迹,在其他的大乘經中,如《法華經》、《悲華經》等等,都介紹過阿彌陀佛過去生中應化的事迹因緣。
平常你們都念過「叁途八難俱離苦」這些佛學名詞。「八難」就是人生的八種災難,其中一種苦難是「佛前佛後難」。我們雖然得了人身,但是沒有福報親逢佛陀出世,過去佛已經圓寂,不在人間;未來佛還沒有出世,這就是佛前佛後。試想想,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圓寂,而當來下生彌勒佛還未降生,所以我們算是佛前佛後難。但是我們有幸,聽了《彌陀經》,阿彌陀佛成佛已經有了十大劫,他現在正在說法,如果要超越佛前佛後難之苦,就要至誠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發大願,到西方去親近彌陀慈尊。聽聞佛法,對于學佛,修持佛法,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課題!
又舍利弗!彼佛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舍利弗:「舍利弗呀!阿彌陀佛還有無量無邊的聲聞乘弟子,都是證了阿羅漢果的,數目太多,不是普通人用一般的算法,所能夠計算出來的!」
「聲聞」:佛教分爲「大乘」、「小乘」。小乘包括「聲聞乘」、「緣覺乘」;大乘就是「菩薩乘」。聲聞、緣覺、菩薩稱爲「叁乘」,再加上「人乘」、「天乘」、總稱爲「五乘」。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聲聞弟子,自然包括緣覺在內。什麼是「聲聞」?「聲」,就是聲音,「聞」,就是聽。不管是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或是十方世界諸佛的任何佛土,只要是弟子們親自聽到佛跟大衆講苦、集、滅、道「四谛法」以後,了解真理,得到證悟,就叫做「聲聞」。
「緣覺」:聲聞是出在有佛時代,而緣覺是出在無佛時代。「緣覺」包括自修「十二因緣法」,或因爲在世間「春看百花開,秋看黃葉落」的現象而覺悟。所以稱爲「緣覺」,或叫「辟支佛」。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弟子,是些什麼人物呢?是聲聞,也包括了緣覺衆。這些弟子,並不是普通的聲聞,緣覺衆,而是證了阿羅漢果位的。說到阿羅漢,《金剛經》裏提到,可分爲四個階級:(1)初果須陀洹:「須陀洹」,是印度話,譯成中文是「入流」或「預流」。是預備進入聖人之流,最初見到真理之光。這是屬于「見道位」。(2)二果斯陀含:「斯陀含」,是印度話,譯成中文是「一往來」,就是證到這個果位以後,得再到欲界來受一次生死。這是屬于「修道位」。(3)叁果阿那含:「阿那含」,是印度話,譯成中國話是「不來」,從此不必再來欲界受生死。這也是屬于「修道位」,不過比較高一點。(4)四果阿羅漢:「阿羅漢」,是印度話,譯成中文是「無生」,不再到叁界來受生死,這是屬于「無學位」,也就是完成了小乘一切的修學階位。這四種果位,完全是小乘修行的一個進度,所經曆的階段。是漸次斷盡煩惱,所證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麼多的聲聞弟子,都是證了四果阿羅漢的最高境界。
「阿羅漢」有叁個定義:除了剛才講到「無生」外;第二是「殺賊」,賊是煩惱賊。一般的強盜是有形的盜賊,王陽明曾經說:「擒山中之賊易,擒心中之賊難。」強盜打劫後,躲到山裏去,要去抓他很容易;可是每人的心中有好多盜賊,想把他抓起來,是很困難的。修道的人,要把所有煩惱斷盡殺光,才能證阿羅漢。學佛所爲何事呀!有人說,我的心裏煩惱太…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