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氣不來的時候,面臨生死關頭,這一生當中所作所爲,一切善惡的行爲,會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顯現在眼前:假使一個人在世做善事,自然會得到好報應,就輪回到天、修羅、人,叁善道去;如果做了壞事,會墮落到叁惡道:造了五逆十惡大罪的人,死後地獄相就會現前;平時如果悭貪嫉妒太重,死後餓鬼相就會現前;假使愚癡暗昧,畜生相就會現前了!
至于念佛的人,身心清淨,平常心心念念只專注在一句阿彌陀佛上,念得一心不亂,由于淨業所感,必定會獲得慈悲的阿彌陀佛,與一切聖衆,親自來接引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以淨土宗的解釋,這是「自力」與「他力」二種力量,感應道交所致。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屬于「自力」,靠自己至誠念佛,所産生的力量,自然能見到阿彌陀佛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無量壽經》,法藏比丘曾發願說:「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修諸功德,願生我剎,臨命終時,我與大衆,現其人前。」這屬于「他力」,也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
談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時候究竟誰來接引的問題。那是由念佛人功行的深淺而作決定。生到西方去,九品蓮花爲父母。工夫如果深,道行非常高,能夠得到「上品上生」或「中品上生」的往生階層,阿彌陀佛會率領觀世音、大勢至兩位大菩薩,親自手執金臺來迎接我們去。如果工夫差、業障重,是「下品下生」往生的話,是由「化佛」,代表阿彌陀佛來接引了。
《淨土聖賢錄》記載,一位修淨土的大德,命臨終時,只有觀世音、大勢至等菩薩,手執銀臺來歡迎他。他覺得自己念佛念了幾十年,工夫這麼差,真是慚愧,向諸位菩薩請求,讓他多留一段時間,加勁用功,希望請到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觀世音、大勢至等菩薩,爲了滿足他的願望,慈悲應允。最後,終于得到阿彌陀佛親自手執金臺,率領清淨海衆來接引他去。修行用功,能生死有把握,來去自如的工夫,實在不簡單。我們如果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同時希望將來能夠獲得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得好好精進念佛才行,工夫到家,時間一到,阿彌陀佛一定會親自來歡迎我們到西方去的!
也許有人會問:「佛身本來是無來無去的,怎麼可以會『現在其前』呢?」
「對!別忘了,佛具有叁身。法身的確是沒有來去的;但是爲了廣度衆生,報身和化身,也會方便的隨緣而應現到念佛人的面前的。」
善于動腦筋的聰明人,又會提出另一個問題:「阿彌陀佛只有一尊,十方世界修淨土,念佛的人太多了,往生西方的人當然也不計其數,阿彌陀佛簡直應接不暇,唯一的阿彌陀佛,那裏能夠同時顯現在那麼多修行人的面前呢?」
這樣的問題,不無道理。古時的詩人用「千江有水千江月」的詩句,來描寫天空雖然只有一個月亮,但是地球上的大海、長江、黃河,甚至一杯水,只要是有水的地方,月亮就會現在水裏,都會有月影。同樣的道理,阿彌陀佛雖然只有一尊,念佛人,只要誠心的念佛,心淨如水,不管念佛修行的人有多少,都會顯現在我們的心境中。念佛人功夫到家,臨命終時,都會有感應,阿彌陀佛的神通廣大,會親自來迎接,一點都不會有差錯的!這就是剛才所說的感應道交,自力、他力打成一片。又好象收音機或電視機,你如果有一臺收音機,只要把頻道調好,就可收到電臺的播音。任何一臺電視機,只要轉到幾號頻道,電視臺所播出來的,一定可以收到。如果家裏沒有收音機或電視機,再怎樣說,都收不到。這樣一說,相信大家都非常明白:念佛,就有感應;不念佛,就算阿彌陀佛在眼前,也是沒有用的。所以說,能不能得到感應,就要看修持的工夫。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那個念佛的人,能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到臨命終時,心境平平安安,清清楚楚,不會胡思亂想,顛倒迷惑,在逝世的一剎那間,就隨著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是人」:還是指那個念佛的人。
「終時」:人在逝世前的一剎那間,一口氣不來,身上的暖氣漸漸冷下去,第八阿賴耶識將要離開軀殼而「舍報」的時候。
「心不顛倒」:一般人常常東想西想,心神不定,但念佛工夫深的人,心境平靜,心地發光,會産生一種智慧,可以得到阿彌陀佛的感應,就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即得往生」:「即」,隨時,表明時間很快。佛經上說:一般人死時,當中有個過程,這過程就是「中陰身」,念佛的人,不必經曆中陰身的階段,在一念之間,隨時就能往生到極樂國去。所以《觀無量壽經》說:「如彈指頃,生極樂國」。
一般人,平時沒有修持、念佛、持咒,到臨死時,問題就大了,雜念紛飛:世間生離死別,夫妻兒女的情愛放不下,血汗掙來的財産舍不開,顛倒妄想,驚惶恐怖,手忙腳亂,痛苦無邊。所以學佛的人,修持、念佛、持咒,就是爲最後生死關頭有個好去處做准備。
當人臨命終時,會輪回到什麼地方去,是不是可以看得出來?根據唯識學家的說法:人臨死的時候,觀察生理的現象,第八識與暖氣從身上那部位離開,就可以了解死後將到那一道投胎。古德有一首偈:「佛頂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在兩膝,地獄腳板出。」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人死後將往何處去,以爲大家作爲參考。
一、生佛國:識從頂門而出。(從腳先冷起,暖相至頭頂而盡)則會往生西方去。
二、生天界:識從眼部出,眼睛最後冷,則會生到天上去。
叁、生人道:人身死後,上下冷起,暖到胸部,識從心出,則會投胎做人。
四、生鬼道:腹部後冷,識從肚子出,則會墮到餓鬼道去。
五、生畜道:兩膝後冷,識從膝出,則會墮到畜生道去。
六、墮地獄:從頭冷起,暖氣至腳板底,識從腳板而出,會墮到地獄去。
依據古偈的說法,所有有修持的念佛人,臨終都是神識從頂門離開,往生極樂世界的。如果在世間做過五逆十惡,爲非作歹,當然會從腳板離開。所以學佛的人,時時要警覺,刻刻要修持,才不會墮落到叁塗去。
古詩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看到別人死,我們感到非常難過,不是爲別人難過,而是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死。這首詩給我們很大的警覺。佛教古德也有句話:「常將死字挂心頭」,學佛人常常想到死之將至,就不會放逸,會注意修行用功。每個人就算能活到八百歲,最後還是必須走上「死」這條路。佛教對「臨命終時」一切的處理,非常重視。現在引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的內容,簡單介紹一下,以作警惕。
一、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身體都放下,專心念佛,一心求往生。假使壽限已經盡了,一定會生西方;假使壽限還未到,念佛可以消除惡業障,病就會好。相反的,如果病重了,不念佛,反而東想西想,不但不能往生,壽限還未到,色身亂糟糟,心理影響生理,豈不是更痛苦,病也不會好。
有一次,弘一大師病得很重,很多人勸他求醫,他不肯,寫了一首偈回應大家對他的勸說:「阿彌陀佛,無上醫王,舍此不求,是謂癡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舍此不服,是謂大錯。」阿彌陀佛的醫術最高明,不懂得求他,真是愚蠢;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好比是不死藥、是仙丹,不懂得服用,真是錯誤得厲害。
弘一大師說:病重得將要死時,要將自己所有心愛的衣物,布施給人家,自然有無法計算的功德,千萬不要舍不得,身外之物死也帶不去,還要留戀什麼呢!
對于病重的親人,當他的神識還清醒時。應該請善知識來對他說法,盡力安慰,讓他了解人生本來就是無常,死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才是最究竟的。
二、臨終時:許多富人,當老一輩人臨終時,急著詢問遺囑及談雜話,經過這一吵,本來是修淨土的,可是爲了家産及人事,就會牽動情愛,阻礙往生的機緣。所以當親人臨命終時,千萬不能問及遺囑,遺囑應該是健康時書寫好珍藏著,臨死時,談遺囑及閑話,是令病人痛苦的根源。
臨命終時,除非病人自己要求沐浴、更衣,否則千萬不要忙著爲他沐浴、更衣。一個人病重時,身體一定很痛苦。根據佛經的說法,當命將盡,第八阿賴耶識將離開身體的時候,就像烏龜脫殼,難受極了,現在再急于要爲他移動、沐浴、更衣,是徒增他的痛苦,會令他産生瞋心。本來可以往生西方的,瞋心一發,會有墮落惡道的危險。
病房裏,應該供奉阿彌陀佛聖像,讓病人看,並爲他助念。助念時,如果人多宜輪班,相續不斷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或「阿彌陀佛」四字、或快、或慢,必須按照病人的本意,可以讓他好好地相隨默念。
按說,一般念佛都要用法器,用引罄、小木魚去敲,以弘一大師的經驗,他認爲人病重時,神經衰弱,稍微受點刺激,會感到心神不甯,增加精神上的痛苦,以音聲助念,比較合宜。不然就敲大鍾、大引罄、大木魚,這些法器的聲音宏壯,能使病人生起肅敬心。
叁、命終後:不可立刻移動,必須經過八小時以後,才能浴身更衣。尤其暖氣從頂門出的人,更是切勿亂觸動,使他痛苦;命終時不能哭,應幫助念佛;殓衣、棺木、墳墓,也不要太奢侈,對亡人不利;薦亡以念佛爲主;開吊宜用素齋。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世尊又叫舍利弗:「舍利弗!我真正看到念佛有這樣大的利益,所以才告訴你們一心念佛的這種言論。如果衆生聽到我講關于念佛法門有這樣大的功德的話,就應當要趕快發大願,好好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我見是利」:我,是釋迦牟尼佛的自稱。我見,是「佛眼」親自所見到的利益,也即是《金剛經》內提到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之一。有首偈頌:「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